頂點小說網->軍事->戰國大司馬->章節

第73章:初至趙國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ps:今天碼字晚了,因為作者把一隻手剁掉了……

以下正文

從宋國前往趙國,就勢必要經過魏國或者衛國,從景亳出發也是一樣。

魏國與宋國目前仍是敵對狀態,是故,宋國使者李史便帶著蒙仲等人走穿越衛國的這條路,即景亳--曹縣--定陶--菏澤--濮陽--陽晉這條路線。

事實上,衛國與宋國的關係也不怎麼樣,因為在宋王偃與趙王雍的“私盟”中,衛國是趙王雍默許可以由宋國攻取的國家,只不過是因為齊國的威脅太大,宋王偃暫時擱置著攻伐衛國的這樁事而已既然宋衛戰爭還未打響,因此衛國與宋國的關係倒也沒有差到極點。

大約是在五月份,蒙仲等人護送著士大夫李史來到了衛國的陽晉(邑),陽晉屬衛國的邑城,但又與趙、魏兩國接壤往西是魏國,往東北方向則就是趙國的領地。

從陽晉往東北方向,不遠處即是趙國的邊境要塞剛平城,這是昔日趙國君主趙敬侯趙章為了攻略衛國時而修建的,此後不久,魏齊兩國便因為趙國伐衛一事而對趙國宣戰,且剛平城亦被齊魏聯軍攻陷。

但在兩年後,趁著齊國攻伐燕國之際,趙敬侯又聯合魏韓兩國討伐齊國,一年後又敗兵攻伐魏國與衛國,再過一年,再打齊國,一步步穩固了當時趙國的新都邯鄲的地位。

世人都說,趙敬侯不修德行,盡情享樂,起居飲食沒有節制,處罰殺戮也沒有標準,可偏偏在趙敬侯在位的十幾年裡,趙國軍隊勝多敗少,外無鄰國侵略之患,內無群臣作亂之憂,這都是因為趙敬侯知人善用。

五月初九,李史抵達剛平,手持宋國的符節,帶著蒙仲等人順利透過了剛平城,旋即繼續往北,在剛平城北的渡口渡過了大河(黃河),抵達了河北之地。

此後折轉方向朝西北而行,又用了近二十日的光景跨越洹水、漳水,最終抵達了趙國的都邑,邯鄲。

關於邯鄲的命名,歷來有諸多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最有氣勢即日出日落之地。

不難猜測,當年趙敬侯將趙國的都城遷到邯鄲時,他心中是有稱霸中原的雄心壯志的,只可惜這份雄心壯志最終被中山國所阻中山國這個嵌入趙國版圖的國家,很大程度上成為了阻礙歷代趙國君主實現霸業的攔路石,也難怪歷代趙國君主都將中山視為必須除掉的物件,哪怕是當今的趙國君主趙雍。

五月三十日,在一隊趙卒的護送下,李史領著蒙仲等人進入了邯鄲邑。

不得不說,此前蒙仲亦見識過陶邑、商丘、彭城等他宋國的大城邑,但這些城邑都無法與邯鄲相提並論,邯鄲邑的規模,彷彿有兩個商丘那麼大,縱使是陶邑、彭城,亦有所不及。

“難道這裡居住著上萬戶人麼?”

在得知了邯鄲的規模後,蒙虎吃驚地叫道。

而事實上,邯鄲的居民遠遠不止上萬戶,而是有著幾萬戶的規模,因為它是當今世上與齊國都城臨淄並稱的兩個全中原最大的都邑。

記得曾經齊國的名相晏子(晏嬰)出使楚國時,因被楚王笑稱“齊國無人”而笑著說了幾句用來形容臨淄的詞,比如“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等等。

而這些詞,用來形容邯鄲也是沒有絲毫問題的,因為邯鄲的規模就如同齊國的臨淄。

蒙仲、蒙虎等人剛進邯鄲城時,卻瞧見街道上人水馬龍、人來人往,簡直堪稱人無立錐之地。

別說蒙仲、蒙虎、蒙遂這些小輩,就連蒙氏一族的少宗主蒙鶩,亦不禁感到有些緊張彷彿是來到了世外之地。

好在一行人舉著宋國的旗幟,且又有護送的趙卒為他們開道,一行人這才順利地來到了城內的驛館。

驛館的驛長,是一位五十多歲的老者,據說也以趙為姓氏,這位趙驛長出面接待了李史,將他與蒙仲等衛士都安頓在驛館內。

期間李史對這位趙驛長說道:“請尊駕代為上稟,在下李史,奉我宋國君主之命,請見趙王。”

“趙王?”那位趙驛長哈哈笑著說道:“我國並無‘趙王’,唯有趙君與‘主父’,不知尊駕想見哪位?”

是的,雖然宋王偃與惠盎,包括入宋國為相的仇赫,皆口口聲聲稱呼“趙王”,但事實上,趙國卻是當世唯一一個還未稱王的強國。

原因在於當年魏國國相公孫衍促成五國相王時,趙國以及其君主趙雍雖然受到了魏國的邀請,但趙雍本人卻表示趙國還未有稱王的資格,甚至於,他非但沒有稱王,反而自降一級,自稱為趙君,同時也命國人稱呼他為君上雖然像魏、秦、齊等國家皆稱呼“趙王”,但事實上,趙雍是自稱為君的。

這位趙國君主,看來野心極大啊……

在聽到趙驛長與李史的對話後,蒙仲心下暗暗想道。

築高牆、廣積糧、緩稱王,這是蒙仲曾經想勸說宋王偃的原話,但由於當時宋王偃早已自稱為王,於是他便省下了“緩稱王”這一句,沒想到,國力遠比宋國強盛的趙國,其君主趙雍卻能忍住“稱王”的慾望,以一副謙遜的態度面對諸國,由此可見,這位趙王恐怕是有著極大的野望。

但是,那個“主父”是怎麼回事?

蒙仲不解地聽著那名趙驛長的解釋,在經過後者的解釋後,他這才得知,原來“主父”指的即是趙王雍;而“趙君”,即是趙雍冊立的新君趙何。

大概是在三四年前的時候,趙雍便已將國君的位置傳給了太子趙何,即趙國如今的趙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趙雍本人,則自稱“主父”,目前正在沙丘行宮,指揮前線的軍隊征討中山國。

“請尊駕代為上稟,宋使請見趙君。”

李史不失禮數地說道。

事實上,李史其實想見的只是趙雍,而並非趙國如今的君主趙何,但考慮到趙國日後終將由趙何來治理,李史當然不能無視這位的存在,徑直前往沙丘行宮去見趙雍,否則豈不是平白無故地就得罪了那位趙國的新君?

“請尊使在驛館內稍歇,鄙人立即通稟此事。”

趙驛長客氣地與李史等人告辭。

在這位趙驛長告辭前,蒙仲曾詢問他道:“驛長,請問邯鄲城內可有一位叫做田不(yin)的宋人?”

李史聞言頗感意外地看了一眼蒙仲,旋即好似想到了什麼,便並沒有插嘴。

“田不?”

趙驛長很驚訝於蒙仲這名“宋使的護衛”居然會擅自開口詢問,但見宋使李史沒有任何表示,心中也明白了什麼,在仔細思忖了片刻後,便回答道:“莫非是公子章身邊的家臣?”

他口中的公子章,即趙雍的長子趙章,當今的趙君趙何,乃是趙雍的次子。

“正是。”

蒙仲點點頭。

趙驛長點點頭,旋即告訴蒙仲道:“此人在或不在城內,這個鄙人還真不知。不過,據我所知,公子章目前正在沙丘行宮,與主父一同征討中山國,想來你要找的那位田不,此刻多半亦在沙丘行宮……”

“這樣啊,多謝趙驛長。”

蒙仲有些失望。

原來,在他們從景亳啟程前來趙國之前,惠盎曾將一封書信偷偷塞給蒙仲,並對他囑咐道:“到了趙國,你便帶著為兄的書信,去拜訪一名叫做田不(yin)的人。此人亦是宋人,是在仇赫入宋國時,作為交換前往趙國出仕的士大夫,據說現如今在趙王雍的嫡長子公子章身邊,此人與為兄有幾分情面,你拿著這份書信去,他會善待你們的。”

因此,在抵達邯鄲後,蒙仲第一時間就想去拜訪那位田不,畢竟此人在趙國呆了數年,若他蒙氏一族想在趙國立足落戶,少不了需要此人的幫助。

沒想到,此人並不在邯鄲。

隨後,因為閒著無事,再加上蒙虎興致勃勃想逛一逛邯鄲,蒙仲便請示了士大夫李史,懇請後者能允許他們到街上轉轉。

按常理來說,李史當然不能容許自己的“護衛”丟下自己,跑到城內去閒逛,但考慮到蒙仲乃是惠盎的義弟,身份特殊,他當然不會拒絕,最終只是囑咐蒙仲等人小心行事,畢竟這是在趙國的地盤,莫要惹出什麼事來,到時候不好收場。

在得到了李史的允許後,蒙仲便帶著蒙虎、蒙遂以及武嬰、向繚、華虎、穆武等一干莊子居的小夥伴們,一起來到街道上,領略趙國國都邯鄲的繁華。

不得不說,邯鄲的確繁華而熱鬧,街道、房屋錯落有致,各種店鋪一應俱全,宋國有的東西,在這裡都能找到,而宋國沒有的東西,在這裡亦能找到。

比如在一家好似售賣衣物的店鋪內,蒙虎便找到了一種他宋國沒有的衣物看上去像是一條褲子。

事實上,這叫絝,也稱作脛衣,是趙雍在施行“胡服騎射”改革後,從胡人那邊引入的衣服。

而此時的中原,其實是沒有“褲子”這種概念的,衣物的款式基本上都是連襟有衣襬的衣袍,以至於所有男子下面都空蕩蕩、涼颼颼的。

據店鋪內的夥計介紹,這種“胡服”便於活動,無論是行軍打仗的士卒,還是在田地裡耕種的農夫,都很喜歡這種胡服。

蒙仲與諸小夥伴覺得很新奇,非但各自都買了一條,而且蒙虎還給少宗主蒙鶩帶了一條。

在付錢時,雖然蒙仲等人沒有趙國的錢幣,但由於趙宋兩國結盟已久,這家店鋪倒也願意收取宋國的“布幣”。

一逛逛到天色將暗,囊中的錢幣也花得差不多了,於是蒙仲與諸小夥伴便帶著他們購買的邯鄲特產返回驛館。

期間,蒙虎笑著將一條脛衣送給蒙鶩,讓後者亦頗為納悶,直到蒙虎解釋了此物的用途,蒙鶩這才恍然大悟。

玩笑之後,蒙鶩低聲對蒙仲說道:“方才,有一位叫做肥義的趙臣前來驛館,似乎此人在趙國的地位不低,此刻正與李大夫在館內閒談。”

蒙仲當然明白蒙鶩是什麼意思,在換了一身衣服後,便朝著蒙鶩所指的屋子而去。

本书作者其他书: 我,劉辯,雄主 大國將相 趙氏虎子 大魏宮廷 三國之宅行天下 大豪傑 妻乃上將軍 東漢末年立志傳
相關推薦:我的大小姐老婆我的大明星男友我的大小老婆絕代魂祖簽到明末太子朱慈烺戰國趙為帝電影巨匠秀色錦園之最強農家女霸氣農家女重生之農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