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戰國大司馬->章節

第64章:激辯諸儒【二合一】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ps:請大家麻煩投下推薦票~

以下正文

“惠大夫。”

在孟子的授意下,其得意弟子萬章緊步來到惠盎身前,拱手施禮道:“不知惠大夫前來,門徒亦不曾通稟,還請惠大夫莫要怪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惠盎連忙回禮道:“先生言重了。惠某進府時,夫子正在講述經義,在下本不該打攪,然在下卻在後席偷聽,若要細論起來,惠某才是那無禮之人。”

“惠大夫這是說的哪裡話。”萬章笑著說道。

對於惠盎,萬章的印象還是極好的,僅從惠盎方才進府時見孟子正在授業便靜靜在後面聽客,而沒有打攪孟子講述經義,由此就能看出惠盎的品行。

更別說萬章對惠盎也熟悉,知道後者雖然不是他儒家弟子,但卻推崇他老師孟子的“仁政”主張,竭力勸說宋王偃以仁政治理宋國,這就足夠萬章對惠盎抱持極高的敬意與親近。

在寒暄了兩句後,萬章的目光便轉移到了惠盎身邊的蒙仲身上:“惠大夫,不知這位是?”

惠盎環視了一眼,見許多儒家弟子正因為其弟蒙仲方才的冷笑而對他怒目而視,臉上不由地苦笑一聲,也不知該如何介紹蒙仲,遲疑了半響這才說道:“此子……我弟也。”

話音剛落,就聽蒙仲在旁淡然自若地補充了一句:“道家弟子,蒙仲!”

原來如此……

萬章心中恍然。

很顯然,是他們方才攻訐道家思想的那些話,讓這位道家弟子心中不快了,是故出言諷刺。

於是他微笑著說道:“既是惠大夫之弟,也請一併移坐吧。……惠大夫,夫子請您入席就坐。”

蒙仲歪著頭看了一眼萬章,他哪裡會聽不出後者的話外深意:只是看在你兄惠盎的面子上。

由此可見,蒙仲方才諷刺儒家的話,讓萬章這位孟子的得意弟子亦非常不快,只是看在惠盎的面子上沒有表現出來罷了。

在萬章的指引下,惠盎與蒙仲二人來到了孟子附近。

此時,就見惠盎主動上前向孟子行禮道:“許久未曾拜訪夫子,惠盎慚愧,不知夫子安好?”

孟子微笑著點了點頭。

對於惠盎這位主張他“仁政”思想的宋國重臣,孟子還是很喜歡的,並且他也明白,惠盎幾乎是宋國當下唯一能影響宋王偃的人,倘若希望宋國施行他孟軻的“仁政”主張,關鍵就在惠盎身上。

此時,孟子的弟子們已重新排了座位:本來孟子面前是幾排縱向的坐席,分別位於孟子面前的左右,但眼下,孟子左手邊的坐席已被撤走,唯獨留下一個座位,顯然是留給惠盎的。

至於孟子的弟子,此刻全部坐在了孟子的右手邊。

“惠大夫,以及惠大夫之弟,請就坐。”

孟子另外一名弟子請道。

這是刁難我弟啊……

看到面前僅只有一張坐席,惠盎微微皺了皺眉,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孟子,卻見後者閉著雙目一言不發。

旋即,他又看了一眼蒙仲,見他面上帶著幾分冷笑,心中微動,索性就裝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若無其事地坐在了那張案几後的草蓆上。

而正如他所預料的,蒙仲故意裝模作樣地看了看四周,旋即搖搖頭笑著說道:“唉,儒家巧偽欺世啊,口口聲聲說什麼禮節,卻讓客人連坐的位子都沒有。”

話音剛落,就聽對面席位中有一名孟子的弟子調侃道:“怎麼是沒有位子呢?你是惠大夫之弟,何不與你兄長同席呢?”

諸孟子的弟子聞言輕笑起來。

此時就聽蒙仲面色自若地說道:“惠大夫雖是我兄,但你們儒士難道是因為這一點才敬重他、為他單獨設座的麼?恐怕不是吧?難道不是因為我兄乃宋國的重臣麼?……我兄因為他在宋國的地位而得到你儒家的尊重,而我,作為在場唯一一名道家弟子,卻落到連坐席都沒有的待遇,這就是儒家講究的禮數啊。”

“……”

一番話說得孟子的諸弟子面紅耳赤,難以反駁。

萬章沉著臉吩咐儒家弟子為蒙仲搬來了一張案几,以及一張草蓆。

見此,蒙仲施施然坐在草蓆上,盤腿而坐。

在他坐定後,方才那名調侃他的孟子弟子當即問道:“小子,你是何人的弟子?”

蒙仲看了他一眼,平靜地說道:“方才你等笑話莊子,我出言譏諷,然而你此刻還問我是何人的弟子。……你難道真的心中不知麼?果然是虛偽的儒家弟子。”

聽聞此言,那人反駁道:“雖說你方才維護莊子,但你又沒有說,你既沒有說,我又如何得知?”

蒙仲聞言說道:“這般顯而易見的事,作為孟子的弟子,居然還猜不到麼?……好吧,你並非虛偽,而是才智不足,是我錯怪你了。”

“你……”那名儒家弟子頓時氣得面色漲紅,指著蒙仲說不出話來。

此時,又有一名儒家弟子制止了他,問蒙仲道:“你是莊子的弟子?”

“正是。”蒙仲平靜地回答道。

見此,這名儒家弟子拱了拱手,正色說道:“在下徐闢,有一事不明請教莊子賢徒,相信足下定能給予解惑。”

“請講。”蒙仲淡淡說道。

聽聞此言,徐闢正色說道:“宋國攻伐滕國,乃不義之戰,致使滕國生靈塗炭、民不聊生,我儒家弟子頻繁勸說宋王停止征戰,但莊子身為宋國人,卻仍隱居世外,對此無動於衷,在下不解,難道是莊子支援這場不義的戰爭麼?”

蒙仲聞言淡淡地嘲笑道:“我恩師莊夫子,早已年過七旬,你要這樣一位老人跋山涉水,從景亳跑到彭城去勸阻宋王?這就是你儒家尊老的方式麼?”

“絕非如此。”徐闢連忙改口道:“我的意思是,莊子素來抵制戰爭,現如今,他所出生的宋國興起不義之兵,攻伐滕國,難道莊子就沒有任何表示麼?”

蒙仲搖搖頭說道:“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一位婦人就算手藝再巧,若是沒有米,也做不出飯來。莊師雖是大賢,但奈何世人都不肯遵從夫子的思想,莊師又有什麼辦法呢?……就像你儒家,既是當世顯學,且鄒國又與滕國接近,可這樣還是沒能制止宋滕兩國的戰爭,這就是時機與條件不足的道理。”說罷,他瞥了一眼孟子,微笑著說道:“我亦不曾聽說孟夫子親自前往宋國勸阻宋王,想來也是這個道理。”

“……”

孟子稍稍睜開眼睛瞥了一眼蒙仲,一言不發。

他豈是看不穿蒙仲那將話題扯到孟子身上小把戲,只不過礙於身份,懶得跟蒙仲這種小輩計較而已。

但是他的弟子徐闢,卻因此投鼠忌器,不敢再深入這個話題,免得“牽連”到他的老師孟子。

然而,徐闢不敢問,但孟子的得意弟子公孫丑卻敢問。

他對蒙仲說道:“莊子長久居於宋國,然足下卻言宋王卻不肯聽從莊子所言,是否是莊子的思想如世人評價那般,乃無用之物?”

蒙仲聞言笑著說道:“昔日燕國內亂之際,齊國趁火打劫、出兵伐燕,據說孟子當時就在稷下學宮,何以竟沒能勸阻齊王呢?”

公孫丑辯解道:“當時燕國內亂,齊國才介入平定燕國的混亂,非不義之戰……”

蒙仲嘲弄道:“那為何齊國的軍隊最後又被燕國的國人趕了出來呢?明明是事實卻要狡賴承認,難道這就是儒家推崇的品德麼?”

公孫丑啞口無言。

旋即,孟子另外一名弟子樂正為其辯解道:“齊國最初是為平定燕國內亂,然而後來,齊王卻貪圖燕國的土地,試圖將其吞併。當時夫子亦曾勸阻齊王,奈何齊王不肯聽從。”

蒙仲點點頭說道:“莊師亦是。”

樂正頓時語塞。

這小子有點辯才啊!

孟子的諸弟子心下暗想。

旋即,又有一名儒家弟子陳臻開口說道:“在下陳臻,有一事不明,請教莊子高徒。”

“請講。”蒙仲淡淡回道。

“在下亦觀過莊子所著,得知莊子提倡無慾,勸教世人剋制心中的貪慾,但莊子自身卻又追尋無慾之欲,難道無慾之欲就不是一種人的慾望麼?倘若是,豈非是莊子前後矛盾?”

蒙仲聞言搖搖頭笑道:“足下所言,未免叫人發笑。欲乃人性,它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順應天道的欲,此謂之天理,就好比人要食物才能生存,而過份則為貪慾。……莊師所言無欲,即是指天理之慾,就好比人初生時,懵懂無知,只知道餓了要啼哭,此即是天理,除此之外,無成心、機心,莊師主張無慾,即希望世人捨棄成心,迴歸嬰兒時的純真,天理本身就存在於人體內,而足下卻用‘追尋無慾之欲’來概括,正好應了我道家聖賢老子的那句話,道可道、非恆道,賢兄以‘有窮之詞’來概述‘無窮之道’,本身就已產生了偏差,奈何還自以為抓到了把柄?……我聽說孟子曾言人性本善,闡述善也是人本身存在的天理之一,可按照足下的說法,善竟然成了可與人理分離的欲?敢問賢兄,你是希望世人追逐‘善’呢,還是捨棄‘善’呢?”

“……”陳臻啞口無言。

此時,孟子又瞥了一眼蒙仲。

雖然蒙仲又一次將話題牽扯到了他身上,但這次講述的道理,孟子是認可的。

他也認為,莊子主張的“無慾”,以及他提倡的“人性本善”,都是人出生時就有的,與人不可分割的“人理”這世上的人不是缺少善良,充其量只是善良被“貪慾”埋沒了而已。

因此,沒有追尋善良這種說法,只有找回善良;同理,莊子主張的“無慾”,也不是什麼所謂的“追逐無慾之欲”,而是返回“無慾”時的狀態。

這個弟子,莊子教的不錯。

瞥了一眼蒙仲,孟子暗暗想道。

然而,也僅僅只是“不錯”而已。

繼公孫丑、樂正、陳臻之後,孟子的弟子屋廬連問蒙仲道:“在下屋廬連,亦觀過《莊子》,方知通篇皆是謬悠之言、荒唐之言、假託之言,莊子用自身編造的寓言去教導世人,還敢指責我儒家‘巧偽’麼?”

蒙仲聞言搖頭說道:“足下此言差矣。……何謂‘巧偽’?巧即狡智、偽即虛假。比如說,你儒家言君子遠庖廚,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但不見不聞卻忍食其肉,此巧偽也;一邊說著君子固窮這樣的話,一邊卻苦苦追求做官,此巧偽也;一邊說著農,國之根本,一邊又輕賤農事,稱非士所為,此巧偽也;言以禮治國、效法先王,卻又說刑不上大夫,此巧偽也!……”

在列舉了多個例子後,蒙仲看了一眼有些張口結舌的屋廬連,問道:“還要我舉更多的例麼?”

屋廬連不知所措。

見此,蒙仲便繼續說道:“而莊師所述,即使寓言有編造,但道理卻是真的,何以足下卻拘泥於‘表象’不放呢?這就好比評價一個人,衣裝只是‘表象’,人才是‘內在’,難道足下是透過人的衣裝來衡量的一個人的內在品德麼?”

“……”屋廬連張了張嘴,無言以對。

其實早在蒙仲舉例“巧偽”的時候,他就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此後,孟子弟子公都介面說道:“在下公都,亦觀過《莊子》,知莊子曾言學不可傳、業無可援、惑莫能解,諷刺我儒家言傳身教,可他自己卻收了足下為弟子,授業解惑,這難道不諷刺麼?”

蒙仲聞言搖了搖頭。

不得不說,這的確是莊子容易招黑的一點,但蒙仲又如何會讓自己的恩師被指責呢?

於是他立刻笑著反駁道:“然而天底下還有比這更諷刺的事呢!……據說世上有一人,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謂此‘君子方如是也’。然而這樣講究正直的君子,卻因為他人的威脅就乖乖跑到那名威脅他的人身邊出仕做官,足下以為這是否諷刺?”

此言一出,孟子亦忍不住睜開眼睛看向了蒙仲。

而萬章、公孫丑等一干孟子的入室弟子,則惡狠狠地盯著蒙仲。

原因很簡單,因為蒙仲所提及的那個人,即儒家鼻祖孔子,而威脅他的人,則是當時魯國的權臣陽虎。

然而蒙仲卻毫不畏懼,在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冷笑道:“然而,最諷刺的莫過於那句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這就是儒家提倡的‘禮治’,其正直的體現啊!”

聽聞此言,縱使是孟子,臉上都露出了幾許不滿之色。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句話是孔子為了包庇得意弟子曾子(曾參)所說的,而孟子正是曾子的徒孫。【ps:前文有,就不解釋了。】

話說回來,不滿歸不滿,孟子對蒙仲亦產生了幾許好奇,因為他發現,這個叫做蒙仲的小子,似乎對他儒家思想非常瞭解的樣子,以至於就連一些他儒家的“黑料”都非常瞭解若不是看過許多他儒家的書籍,是很難瞭解那麼多的。

看院子裡那些普通的儒家弟子,他們根本弄不懂萬章、公孫丑、樂正等人為何突然間面色大變,且惡狠狠地瞪著那名叫做蒙仲的弟子。

喂喂喂,阿仲……

看著幾名孟子的得意弟子突然間惡狠狠地瞪著蒙仲,惠盎亦為他弟弟蒙仲捏一把冷汗。

但同時,他也隱隱有些歡喜,歡喜於義弟蒙仲這位集道、名兩家之長的弟子,竟然能將孟子的諸弟子逼到這種程度。

正如惠盎所猜測的那般,在蒙仲狠狠“諷刺”了儒家後,他與孟子諸弟子間的辯論變得更加激烈,甚至於已逐漸有了幾分肝火。

在長達近半個時辰的時間內,萬章、公孫丑、樂正、公都、屋廬連、陳臻、徐闢等十幾名孟子最得意弟子連環詰難蒙仲,但蒙仲卻對答如流,每每說得前者啞口無言,這非但讓惠盎歎為觀止,就連孟子亦愈發對蒙仲產生了幾許好奇。

此子,善於雄辯。

孟子在心中暗暗評價道。

說到雄辯,說實話孟子亦是其中佼佼者,當然,莊子也分毫不差。

但兩者的弟子,此時的差距就有點明顯,以至於孟子心中也感覺很奇怪,奇怪於莊子究竟從哪裡找到了這麼一個能說會道、能言善辯的弟子?

不得不說,此時此刻,再沒有敢小覷蒙仲這個看上去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哪怕是孟子最得意的弟子萬章,此刻也不敢再單純將蒙仲視為‘惠盎的義弟’。

他問蒙仲道:“莊子多以謬悠之言、荒唐之言、假託之言教導世人,你謂之真善,而我儒家以真實的言論,向世人闡述道理,莊子卻道‘巧偽’,這天底下還有比這更不公的麼?”

蒙仲聞言搖搖頭說道:“足下所言,亦不過‘表象’而已。”

說著,他拿起了桌上的碗,端起來喝了一口其中的水,嘖嘖稱讚道:“此水甘甜,這應該是採自清澈的山泉吧?”

萬章不解蒙仲的意思,但還是回答道:“確實是採自附近山上的山泉。”

見此,蒙仲點點頭說道:“再來解答足下的困惑。……莊師的思想,意在向世人闡述天地間的道理,就好比這碗水,它之所以甘甜,是因為它的本質是‘山泉’,而並非是這只碗使它變得甘甜,換做名貴的玉碗,這山泉還是山泉,並非換了器皿就會讓它變得更好,這即是道理。……我道家講究道德,儒家講究仁德,德是什麼?德即這碗內的水,天地之間本身就存在的‘道’,無需在意什麼講述的方式,只需將其中的道理交給世人,而你儒家則生怕世人不知這碗水的甘甜,試圖用光鮮亮麗的碗去裝它,卻反而落了下乘。”

萬章原本想要反駁,但此時,孟子忽然抬手制止了他,意在讓蒙仲繼續說下去。

蒙仲並沒有注意到孟子的動作,繼續對萬章說道:“我曾聽說,孔子將‘孝’分為三個層次,‘其上尊親’,即尊敬父母,‘其次弗辱’,不使父母受到侮辱,‘其下能養’,即單純養活父母。又說,養而不敬,與養豬狗何異?此乃孔子提倡的孝。

待等到曾子時,則將孝提升到‘孝道’的程度,曾子認為,講求仁愛之人,只有透過孝道才能體現仁愛;講求仁義之人,只有透過孝道才能掌握適宜的程度;講求忠誠之人,只有透過孝道才能真正合乎忠的要求;講求誠信之人,只有透過孝道才能合乎真正的信實;講求禮數之人,只有透過孝道才能對禮有真正的體會;講求強大之人,只有透過孝道才能真正表現出堅強。

再然後,曾子又說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將忠於君主亦歸於孝道,並且,又將孝道分為五等,即‘天子之孝’、‘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庶人之孝’。

孝,誠然是世上的美德之一,難道僅僅只有你儒家才提倡這些美德麼?

並非如此,孝、仁、義、禮、智、信,本身就是存在於天地間的美德:烏鴉反哺,仁也;鹿得草而鳴其群、蜂見花而聚其眾,義也;羊羔跪乳、馬不欺母,禮也;蜘蛛羅網以為食、螻蟻塞穴以避水,智也;雞非曉而不鳴、燕非社而不至,信也。

這些美德,本身就存在於天地之間,而你儒家,教人孝行卻不教人孝理,還硬生生要給這些孝新增那般繁雜的等級……

我曾聽說,昔日有一名商賈,他尋覓到一個價值千金的夜明珠,希望能將它賣出個好價錢,可他又擔心世人不明白這顆夜明珠的價值,於是便用名貴的木頭雕了一隻裝珠的匣子,將木匣用調製的香料熏製,又用珠寶、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

終有一日,有一名鄭國人將這只木匣買了下來,卻將其中的夜明珠隨手丟還給了那名商賈。”

環視了一眼周遭的諸儒家弟子,蒙仲正色說道:“以繁文縟節、巧偽之言使世人迷惑,致使世人末本倒置,就像那名買櫝還珠的鄭人,這豈不就是你儒家一直在做的事麼?我師莊夫子言你儒家巧偽惑世,又有什麼錯呢?”

話音落下,周遭鴉雀無聲,眾儒家弟子無不啞然,就連孟子亦睜大了眼睛,旋即捋著花白的鬍鬚露出深思之色。

此時,就聽惠盎咳嗽一聲,指著蒙仲代為介紹道:“咳,雖然有些遲了,但還是容我介紹一下在下的這位賢弟,他乃莊子之得意弟子,同時亦是惠子之代收弟子,集道、名兩家學術之長,宋國景亳人士,蒙仲!”

“……”

數百儒生,依舊鴉雀無聲。

本书作者其他书: 我,劉辯,雄主 大國將相 趙氏虎子 大魏宮廷 三國之宅行天下 大豪傑 妻乃上將軍 東漢末年立志傳
相關推薦:我的大小姐老婆我的大明星男友我的大小老婆絕代魂祖簽到明末太子朱慈烺戰國趙為帝電影巨匠秀色錦園之最強農家女霸氣農家女重生之農家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