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章懷太子傳->章節

第一百二十五章 狄仁傑!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緬想封唐處,實惟建國初。俯察伊晉野,仰觀乃參虛。井邑龍斯躍,城池鳳翔餘。林塘猶沛澤,臺榭宛舊居。......,時代雖然不同,但是李賢唯一能想到的描繪晉陽宮的詩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大唐帝國的星火從這裡開始,且僅僅數年就成燎原之勢,鯨吞天下,傲然立國。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耗費十年之功統一天下,而區區唐公的李淵,竟然比他還迅速。

不管太宗皇帝的功業何等偉大,作為大唐帝國的締造者,李淵還是有他可取之處的。對於這位存在感薄弱祖父,李賢心裡充滿了同情。

大唐的夢是從這裡開始的,不管願不願意承認,李賢佔的這具身體,都是李家的子孫,今生以成定局,且不為意志的轉換而改變,除了徹底接受,他還能怎麼樣呢!

這不,就因為他的身份,幷州大大小小的官員,及麾下各州的刺史,都在恭身在晉陽宮外,候著這位新履封地的藩王。當然,湊的這麼齊,也不全看在雍王這位牌子。

李賢是新任的幷州大都督,晉陽留守,也就是說澤、潞、汾、箕、嵐、忻、代、朔、蔚九州範圍內,所有的軍政官員都在他的轄制之下。

皇帝當親王的時候,遙領過幷州大都督,可實際的權力卻一直在大都督府長史-李勣手中。也就是說,從貞觀到現在,幾十年了,李賢是幷州大都督迎來的第一位實授的都督。

更要命的是,皇帝許前長史,現在的雍王師-李勣,隨雍王赴任。沒有人敢生輕慢之心,小心無大錯,不管新官上任如何,都沒有理由針對禮數周全的他們不是嗎?

接過值星官呈上的官員名冊,李賢粗略的看了兩眼,又很隨意的合上了。沉聲問道:“大都督法曹-狄仁傑到了麼?”

雖然不明白,雍王為什麼放著這麼多大員不問,偏偏問一個小小的法曹,但值星官還是老實的答道:“回殿下,幷州所轄文武官員盡皆在位,狄仁傑自然也不例外。”

好,將名冊扔他值新官,李賢又補了一句:“除了他,本王誰都不見,讓他們散了吧!”,說完這話,一甩袖子,李賢便大步的跨入晉陽宮的大門。

李賢的這一舉動,讓候著的官員們都開始面面相覷,他們怎麼也想不到,大夥等了一小天,結果讓一個小小的法曹搶了風頭。

而被仇恨的目光聚焦的狄仁傑,前後左右一看,後背直髮冷汗,雍王此舉可是把他推到風口浪尖了,在幷州官場,他是紅到徹底沒朋友了!

閻立本對狄仁傑的評價奇高,稱其為“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在李賢的臆想的中,狄仁傑就該長髯飄飄,雙目如電,渾身上下都透著威嚴的氣息。

可人一進來,面對著面,李賢卻發現自己錯了,此時的狄仁傑四十多歲,留著短髯,面相和善,溫文爾雅、成熟穩重,身材挺拔,一身綠袍穿的堪堪得體,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散發著儒者的氣息。

如果不知道他是刑官,你一定會誤以為他是一個教書育人的教書匠,與法曹這個職位,實在沒有什麼理由聯絡到一起。

“懷英啊,你獻給右相的《典章》,本王已經拜讀過了,可以說很受啟發。”

“右相的信,相信你早就收到了吧,先任個長史,閒暇的時候,給本王講講刑律。”

王府長史,絕對是個清貴的活計,品秩高,又受人尊重。可狄仁傑卻志不在此,當即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志不在此,實在是辜負了雍王的好意。

呵呵,狄仁傑的表態,著實是讓李賢有些下不來臺,雖然他還沒有自戀到用“王霸之氣”就能令人臣服的程度,可這本下的已經不算小了。

同樣的條件,換做王勃、許昂,或者是劉納言,沒說的,那肯定是納頭就拜。當官嘛,誰不想芝麻開花節節高,追逐名利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可對於狄仁傑這樣的大才,李賢有耐心跟他扯,也願意聽聽,他到底有什麼樣的大志,寧願幹個小小的法曹,也不願意當雍王府的長史。

一般官員,要不是說自己在堅持讀書人的正道,輔弼天子,為民請命,不能成為誰的家臣,以至於誤了天下之事等等。總而言之,就是天下沒了他們就轉不了。

而狄仁傑卻給李賢上了一課,冀州今年遭了災,當地逃難的百姓,有一部分湧入幷州。前些日子,狄仁傑去辦一起命案,正巧苦主是一位致仕的官員,也受到了他熱情的招待。

席間,有一道特別的菜-烤鴨舌,整整三百條鴨舌,也就是要宰殺三百只鴨子,整個鴨子唯一的用處,就拿短短的一根舌頭,其餘的肉,都被當成了廢物,扔在後廚的院子。

狄仁傑問他,為什麼不賞給下人吃掉,或者送給難民,結果那人笑著回道:芻狗不配與官共食一鴨。也就是說,他寧可將東西爛掉,亦不願意交給那些嗷嗷待哺的饑民。

讀書人在開蒙的時候,先生們都教過輔弼天子,安定天下,以安民濟世為立身處世之道。

可現在呢?大唐開國才幾十年啊,一些官員就已經視百姓為芻狗,要是再過上幾十年呢?誰知道會不會天下大亂。

貞觀元年,宰相封德彝曾在朝言道:世風日益,人心不古,治亂世當以重典。對於這種論調,狄仁傑並不很贊同,可又不完全反對。最起碼,在處理官、民官司的時候,他覺得很有必要。

法曹這個官兒是不大,可卻能幹些實事,為那些走投無路的百姓,盡一些綿薄之力。

當了雍王府的長史,每天要操心的就是李賢的家事,需要的是圓滑且不得罪人官吏,狄仁傑相信,李賢身邊並不缺這樣的人。

“好一個狄懷英,沒有誇誇其談,只有務實求真。話說到這份上了,本王要是再強求你出任長史,那就是害民了。”

“你說的沒錯,本王也承認,一些官員的確需要洗洗他們的腦子。這樣,本王俱本上奏,請晉你為檢校幷州刺史。”

“你有愛民之心,又有刑獄上的特長,幷州刺史這個位置,完全可以讓你施展胸中的抱負!相信你不會拒絕成為北都的父母官,不是嗎?”

一本區區的《刑典》,恩相閻立本的推薦,在狄仁傑的心目中,並不能換來幷州刺史這麼重要的官位。他不知道雍王為什麼肯下這麼大的本錢,可這個位置,卻真是他想要的。

是以,權衡再三,沉吟片刻之後,狄仁傑終於點了點頭,並拱手謝過雍王的舉薦之恩。而李賢也是很是開心,並不顧路途勞頓的疲倦,應是拉著狄仁傑共進晚膳。

相關推薦:網遊之一人得道天咒我的靈異檔案美漫全新紀元遊戲物品商店重生飛揚年代,從中醫開始重生之傻妞富甲天下我的身體裡有個鬼物露露娜卡的工作室六零俏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