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遊走在棋局和文字之間->章節

圍棋給小人物的智慧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圍棋給小人物的智慧

一、啟發

“生為棋迷,欲窮周公之迷;枉作亂語,狂評爛柯故事。”這是我在網路中寫的《新圍棋經》片段。生為棋迷,如此又枉作亂語談《圍棋給小人物的智慧》,這點智慧是受到了新浪圍棋棋友紅眸的一篇趣味故事《謀略,人情棋》

圍棋的遊戲給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遺產。對於棋迷而言,圍棋歷史上面零星的資料給予我們的資訊卻是太過於嚴重了。

三國時代曹攄“擬軍政以為本,引兵家以為喻”對於圍棋的機心的總結使圍棋的遊戲讓許多棋迷敬而遠之,特別是馬融的《圍棋賦》這樣的箴言“略觀圍棋兮,法於用兵,三尺之局兮,為戰鬥場。”這些觀點和弈秋的精神背離,和圍棋最遠古的傳說背離。

“堯造圍棋,以教子單朱。”張擬的《棋經十三篇》更是推而廣之說圍棋:“是以安而不泰,存而不驕。安而泰則危,存而驕則亡。《易》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更遠。其實遊戲就是遊戲。

二、遊戲

守方尺世界,擺馳騁風流。這就是圍棋的遊戲,透過遊戲的外殼,我們這些小人物可以體會到什麼?說棋如人生、說人生如棋?說世事如棋?都籠統至虛也。

夜管星象,星羅棋佈的天空正模擬棋局,所以三峽劉星如此附會:化河漢,爍星燦爛;映九天,皓月奪目;歷滄海、更桑田、經劫難;棋子在在圍棋棋坪上演繹生死存亡;我們在遊戲中“無中生有、有中卻無”。透過棋局的沙盤我們磨礪著自己的魂靈,這就是本文講的棋迷在棋局過程中體會到的憂患意識。

三、憂患

憂患意識。對於這一點,盛唐的最大的草根詩人杜甫最是明白。在閬中,他歡歡喜喜的讓老婆收拾行囊,說漫卷詩書喜欲狂,唯獨把身邊的娛樂工具遺忘,那就是圍棋棋盤。後來只好在清江邊讓妻子慢慢描畫工工整整的紙棋盤。他在詩歌裡面這樣悠閒的寫到:“老妻畫紙為棋局”。在圍棋棋局的遊戲中,這個雕蟲小技,僅僅是娛樂的工具,而且身為書香人家的妻子楊氏也不少他的對手。他在棋盤上面可以發現什麼呢,後來,我們在夔州的杜甫的詩歌裡面略見一二。他說“聞到長安似弈棋”。我們不難從中發現詩人從棋局之中閱讀的歷程。

其實我們棋迷從棋局的勝負、輸贏、生死等圍棋棋局的過程中,最直接的感知就是對自己每投入的棋子的生存的考慮。即使是後來棋迷調侃自己身為的“棄子”“轉換”之樂的調侃也是心有戚戚然。最典型的憂患就是圍棋諺語說的“低手怕劫”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即使是順風滿帆的時候,得勢的一方心裡也總是擔心著什麼,“陰溝裡面翻船”“順風棋不會下”“晚節不報”“逆轉”“翻盤”等等圍棋術語的也是在告誡人們,棋局沒有結束,“一切都可能發生”。

無論是棋手還是棋迷,最耿耿於懷的記憶,莫過於自己穩操勝券的好局被對手逆轉而翻盤的結局。韓國“機械化專業”的石佛之所以被當代許多棋手記憶,不少以為他的棋力高強,技術高超,而是他“滴水不漏”的官子和得心應手的“翻盤術”。所以,面對這樣的棋手,即使更天才的棋手,如馬曉春之類的棋手之所以連敗的心裡就是憂患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善始善終。

在棋局之娛樂之中,我們享受了、也接受了這種意識,所以多數的圍棋棋迷更加的曠達、無忌、在生活中堅守自己的秉性,看似碌碌無為的圍棋遊戲居然這樣的潛移默化,所以更多的達觀的棋迷往往坦然的面對生活的方式、命運的折磨、在圍棋的淡定的棋局之中體會到了許多的人生真諦。

這也是圍棋精神在中國古代和儒釋道親密接吻的緣故。(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全球監獄都不要我離婚後我把前夫送進了監獄穿書之霸總的前妻轉正了每天都在幫前妻脫單重生後,我與前妻鬥智鬥勇重生成慕容復:這次我是主角七界劍皇嘿,你看見我的精靈了嗎?剛成仙神,子孫求我出山京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