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遊走在棋局和文字之間->章節

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兩地書:這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

——讀申酉的《編者按》想到的

文、三峽劉星

申酉:你好!

你的《編者按》議論洋洋灑灑,其中蘊含的藝術、人生,遊戲、文學,生活、精神等許多的元素。顯然,一篇文章能夠被讀者領悟並且昇華,從昇華到新的頓悟,才是一篇文章的最高境界。不能說我的文章到底有何水平,文采又如何飛揚,氣場如何囂張,但是被文友認真“讀而寫”總是十分高興。

興奮之餘,針對點評的具體內容,我以為有必要再度思考如下。

你說“圍棋,就像一個冰凍的世界”很詩意也很爛漫,那麼圍棋是什麼?圍棋會是什麼?在當代,圍棋已經被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價值層面去被認識,去總結,去探究。在冰原凍土之下可能是火山一樣的激情,也可能是大海一般的浪漫;可能是荒蕪得死寂般的沙漠,更可能是一個充滿魅力的世界。在我的眼裡,就是一個充滿了無窮魅力的世界。我們這個時代需要更多的人來為這魅力添彩。

比如何雲波教授領銜的“中國圍棋思想史”正在潛心研究和突破中,曾經閱讀過何教授的專著《中國圍棋史》,對此深信不疑,圍棋到底是什麼,將來會是什麼?中國圍棋文化發展的現實已經表明,中國已經全面的掌握著文化的程序和方向。在競技的場面,儘管目前是中韓爭霸的交織表象,但是逐漸已經呈現一枝獨秀的態勢——90後、95後圍棋新銳的批次陰險在世界大賽場。而且在軍事政治上,圍棋已經成為“話題”,而且成為智庫的研究物件,成為軍事和政治平衡的道具——奧巴馬第一次造訪中國就是送的“圍棋”禮品如斯;總參辦公廳主任將軍何建超的《圍棋和國家》《圍棋和戰略》等文論的相繼出臺更是如此。重談圍棋和軍事的結合,並且上升到國家意志上,自覺的將圍棋從玩具的遊戲上升到到博弈世界的高度……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可喜可賀的。這些自然為圍棋從花前月下,從個人修身養性的個性嗜好的小我上升到大我的新的高度……從古代圍棋戰略思想是中國特有的精神寶藏探究到圍棋文化見證了中華文化一枝獨秀的燦爛文明,並且將繼續引領世界文明的格局和發展態勢……

去年到今年何建超將軍的《圍棋與國家》、《圍棋和戰略》將圍棋的戰略意識的迴歸與重構提升到國家意志、民族精髓相結合起來的高度。這種高度再一次確認了圍棋和軍事之間的干係:剖析了軍事和圍棋之間的已經到達的默契程度……從而豐富了當代軍事思想和圍棋思想。並且從圍棋體現的策略——這個角度探討了當代軍事和圍棋之間已經勾勒出的一致性:即高度前瞻性策略的圍棋新理論。

所以,圍棋是充滿謀略和算度的智力博弈活動。中國發明圍棋,本職上就的把圍棋作為思維博弈的工具,而且這種博弈的層次隨著棋手的不斷磨礪和軍事鬥爭的檢驗之後融入與時俱進的智慧的結晶。

由此可見,圍棋不僅是介乎人生智慧藝術和國家戰略之間的魔方;而且是是介乎文化教育和競技體育的範疇之間的鐘擺。在軼事和典故之間遊移,在真實和虛幻之間變幻,在現實和理想之間晃動,在個體的人格和民族的精闢之間凝鍊……虛虛實實、真真假假中讓我們對圍棋高人產生莫名其妙的崇拜和傳揚。真和假已經不重要,重要的這樣那樣的佳話(或者假話)成為我們心中的願景。圍棋就這樣被藝術化、神秘化、繼而高雅化,從而使圍棋從遊戲的層面、競技的層面昇華開來,並且絕塵而去;遠離人間,成為雅之又雅的一種神秘的活動。這種活動已經非競技可以歸納,更非藝術可以涵蓋。當一種遊戲從遊戲之初逐漸開放並且產生有益社會生活範疇的物質存在的時候,要麼被世俗化,成為最暢銷的大眾娛樂,要麼被高雅化,成為精神領域的象牙塔。不幸的是,圍棋正好是這樣的遊戲,並且很好的詮釋這種基於現實和現實之上的一種精神享受。

實與虛,是一對孿生姊妹。考證歷史的虛實和圍棋文化的成因是歷史文化專家的專長,我們棋迷津津樂道的不是故事的真真假假,而是其中賦予我們人格的魅力和人生的情趣。比如人生如棋、世事如棋……我們寧可信其有,而不可信其無。

事實上,當我們將一段歷史或者人物故事化之後,他們已經不再是生活的本來面目,我們愉悅的閱讀中享受著遊戲的快樂,並且用自己的方式還原生活的本真。而這,正是生活和藝術的關係。至今還健在的吳清源成為一個活的精神動力,木佛李昌鎬在鼎盛十年成為一種精神的標杆,聶衛平的擂臺連霸成就的不是金牌的燦爛,而是中國追趕世界的一種精神氣勢。他們生活在生活的現實,他們都用那61個點圍成的棋局成就了一個人生的典範。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圍棋人物裡,真正懂他們棋藝之道的畢竟是少數的少數,而我們多數的棋迷欽佩的正是他們締造在圍棋棋枰上的“精神的奇蹟”。我剛才列舉的幾個國手,不分地域和種族,也不分年紀大小,他們用圍棋化的生活給於我們藝術的享受。而這才是圍棋精髓的體現……

是棋迷都知道,圍棋最講究一個虛實。而實實虛虛的局面並不是唯一的判斷因素,酷好實地或者偏好厚勢只能是一種大致的風格。在實際的圍棋場面中,高手總能在實地和厚勢中遊刃有餘的轉圜。所以,倘若我們要體會失而復得、大勢已去、破釜沉舟、反戈一擊等等國產的成語的內涵,最好會些微圍棋的技藝,自然會理解得透徹許多。所以,自古以來圍棋成為兵家之酷愛。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故意編撰情節用“圍棋歌”引導劉關張到隆中茅廬,自然深諳其道;而朱元璋在西子湖畔的“勝棋樓”的傳說大抵也是如此附會;爛柯傳說的意義深遠非成道成仙這樣簡單。圍棋的典故就這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的散落在浩瀚的典籍中。事實上,在我還不會圍棋的時候,對圍棋的認識也大抵如此。

在你的編者按中,你談到了“琴棋書畫”四藝的話題。比如圍棋和“琴棋書畫”既聯袂成行,成為一種生活修養的基本技藝,但是彼此又獨自發展,其中唯有圍棋不可替代,並且始終而又獨樹一幟。所以,圍棋是一門需要心智的踽踽獨行的智慧的藝術,是一種超越軍事、政治、遊戲教育的智慧,而且這種智慧還在不斷的內化和外延,將引領人們走向新的世界。

話說回來,回到“你的點評”。事實上,此文僅僅是一種記錄。我只不過用一種“原生態”模式記錄了網路圍棋藝術活動中,棋友和棋友、文友文友之間的這種無間隔的推心置腹的無間的對白而已。這種對白,不是欣賞可以了得,也不是情意可以歸納,也不是認可可以總結,正如我和你——“申酉”的關係一樣。我們僅僅是憑藉圍棋、文學作為探討的道具。順便說明一下,你以為最精彩的那個片段正是新浪博友紅眸的原創《十二生肖與圍棋》。而也正是因為此文的角度(原文還配有圍棋棋譜)讓棋迷三峽劉星眼睛為之一亮,從而才有了所謂的《棋迷的圍棋化生活》一文也。

棋友之情誼非俗世之情感可以歸納和比擬的。場上和場下,棋盤核心棋盤外反差之強烈唯有惺惺相惜可以形容。可以長年不著一子,而心中總是惦記,倏然過招,在勝負之外,卻又彼此鞭策。歷史上成對的棋手總成為藝術的風景,近代比如木谷實和吳清源,常昊和李昌鎬,古力和李世石……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棋迷蘇軾和表兄的棋賭梅花、清代大國手範西屏和施襄夏的當湖十局等等傳說……

所以我編撰“棋迷的圍棋化生活”正是希望拋磚引玉,讓更多的文化人一起探究圍棋的藝術,讓藝術之花在楸枰和文字間開放……

文友:三峽劉星

01-1-10夜寫於三峽的雨雪中

【附錄一】江山散文>>『流年』棋迷的圍棋化生活(訪談)(文、三峽劉星)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地址:***://***.vsread./article-7477.html

【附錄二】編輯:申酉的《編者按》

很欣喜在網路中又多了一位痴迷圍棋的網路“客”人。在網路做圍棋部落格的人本來就不多,能遇到知音,劉星自然是欣喜若狂,不然也不會有這麼一篇洋洋八千多字的訪談對話文章了。

文章從兩人在部落格上認識開始,一直談到關於圍棋方方面面自己的體會、感受和希望。直至結束,仍有言猶未盡的感覺。這完全可以理解,人生難得一知音嘛!

細讀全文,為劉星和紅眸兩位致力於推動網路圍棋文化而孜孜不倦的精神所感動,在圍棋這樣一個生冷的世界裡面,堅持不懈的為弘揚圍棋文化做著不懈的努力,其精神是難能可貴。為此,我很佩服像劉星、枕邊書和紅眸這些人!

在文中,關於圍棋,歸結到“琴棋書畫”這個古之就有到的這四大才藝裡面的其中之一。後又談到如何發揚圍棋文化的擔憂和希冀。在我看對於才藝來說,是人人皆想擁有的願望,但圍棋難以弘揚,其原因之一就如文中說到的那樣,“有勝負為雙刃劍的……”。但就我看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在當今經濟洪流迅猛發展的今天,給人帶來更多的是浮躁的因素,像80後和90後的年輕人,他們更多的是喜歡一些快餐文化,而對一些古老的東西不感興趣,他們的興趣變化緊隨時代步伐,變化很快,你要想讓他們安靜的坐下來去學什麼“琴棋書畫”就已經很難,而叫他們去學古樸的圍棋就更難。在這些人群中,有自願學圍棋的人恐怕是寥寥無幾了。

還有,作為琴棋書畫,對於這四大才藝,我自己認為,現代的的概念應該有了一定的擴充套件,琴——應該包含琴和歌,琴還保留了原有一些成分,更多的是現代的元素;而歌,更是有巨大的跨越,可以這麼說,一個五音不全,不懂韻律不識樂譜的人,只要在KTV拿起話筒,就可以學會唱歌。而你圍棋行麼?書——唯有書,和原來最為接近,無論的用筆寫,還是用鍵盤敲,呈現給我們的都是文字。畫——對於畫,繪畫也僅僅是其中之一,但融入了其它的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攝影。在飛速發展的電子時代,數碼技術的應用,數碼攝影給人帶來了十分方便的參與,手機、卡片數碼機、微單數碼和單反數碼相機,已經在大多數人手中使用,不要很高的技巧,只要設定成自動拍攝的模式,一撳按鈕就成像了。相比之下,圍棋,就像一個冰凍的世界,就像北極圈,能去的有幾人?快餐文化是這個躁動世界的可以最快得到和接受的東西,因此不難理解劉星等一行人在做網路圍棋文化的艱辛!這就是我為什麼感動的原因所在。

申酉在上世紀80年代曾從《圍棋天地》刊物學了一點點圍棋知識並和一幫都是不懂圍棋的朋友朋友對弈,算是對圍棋有一定的瞭解。後來在網路上下圍棋,最好水平也就是4級,雖說談不上懂什麼圍棋理論,但作為一般的欣賞和瞭解還湊合,這就是幾年來在新浪認識和瞭解劉星、枕邊書他們的原因。現在又出來一個紅眸,當然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讓我們為有劉星他們這些為推動網路圍棋文化的“客”人喝彩!推薦閱讀、共賞!

其實,就文章內容而言,還有許多的一些亮點,但作為編按來說,上面的文字就已經是過多,還有發議論的嫌疑。

文中提到傳統中的十二生肖與圍棋的關係的那段論述,我認為比較精彩,特別是當中的“狗”,引入的概念已經不是圍棋中的術語和行棋理念,而是涉及到一個人,一個關心圍棋,推動圍棋文化的人。這和其中的十一生肖與圍棋的關聯決然不同了,雖說有生硬湊夠“十二”之數的嫌疑,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不乏為一種“趣談”圍棋的效果,給人回味。

感謝劉星賜稿流年,問好劉星,祝寫作愉快!

【編輯:申酉】(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全球監獄都不要我離婚後我把前夫送進了監獄穿書之霸總的前妻轉正了每天都在幫前妻脫單重生後,我與前妻鬥智鬥勇重生成慕容復:這次我是主角七界劍皇嘿,你看見我的精靈了嗎?剛成仙神,子孫求我出山京都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