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異世神級鑑賞大師->章節

第十六章 歸自在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唐時已經記恨上是非了。

這貨自認為自己心胸狹窄,而且大事不拘,偏偏喜歡在這樣的小事上面斤斤計較。人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唐時覺得自己的“小節”跟旁人的“小節”那是不一樣的。

對唐時來說,他疼了,這一點也不好。

死禿驢下手忒毒,心腸忒冷,瞧著他疼得哭爹喊娘也一點不心軟。

以後誰再說小自在天的和尚心腸軟和又宅心仁厚,唐時一定不給這人好臉色!

唐時暗搓搓地想著,興許是是非在報之前他那一巴掌的仇怨,這個時候藉著給他上藥的機會報復回來……

反正唐時肚子裡的彎彎繞轉了很多,不過都不能宣之於口。

只是在後面的路程上,兩個人速度雖然快,不過也有下來休息的時候。

唐時愣是憋住了,一路上沒給是非好臉色瞧。

不過那去腐生肌散的效果倒是絕佳,他傷處早看不出有什麼異樣了。

第二日,便已經直接到了雪山邊上,唐時在那冰河旁邊休息的時候,便將尹吹雪的一把斷劍拿出來。

吹雪劍如此,當初的尹吹雪卻似乎還在。

這劍寒光熠熠,只劍氣便讓人覺得風霜迎面,本非凡劍,只是這劍已經不是當初的模樣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無主之劍,看上去便格外地讓人嘆惋。

何人要針對尹吹雪?

是劍閣之中的劍修,還是旁的什麼人?

尹吹雪乃是當初從映月古井下面上來的人,這些事情,又是不是牽涉到他以前的恩怨?唐時這裡是百思不得其解,不過他最後想到的卻是道閣,還有是非身上的煞印。

這煞印,應當不是道閣之中的人種下的。

只能說,這應當是給道閣撐腰的那個人的手筆了。

沒有線索,唐時只能推測到這一步。

此刻將那吹雪劍斷劍放在膝蓋上,只抬頭看這大小荒交界線上的茫茫雪山,他忽然起了談興,問是非道:“這山,是從前便有的嗎?”

他記得綠辭說,當初大荒和小荒之間的界限還不分明,如果早就有這一圈雪山的話,那大荒是大荒,小荒是小荒……看著這雪山,不像是自然形成的。

唐時的目光望得很遠,寒山雪白,卻是與他手中的吹雪劍相映成趣了。

是非只坐在距離他不遠的地方,微微斂著眉,也看向遠處,卻很坦然道:“此山不過成於六十甲子之前。”

果然是人工分隔開的大荒和小荒,或者說原本是有的,可這雪山的存在,加重了這樣的分化,人為地將世界分成內外兩個,成為一種等級構造的部分。

他們即將從這裡過去,不過不像是唐時來時的那樣能找到傳送陣了。

唐時與是非,都算是較高等級的修士,是非的修煉一向是佛修那水到渠成的修煉方法,而唐時——雖然每次突破都沒有什麼反應,可他的境界是真的在一步步往上拔升的。他的修煉速度,一直是尋常人無法理解的。

其實唐時修煉速度快,大約還是幾方面原因的疊加。

唐時佛道雙修乃是其一,佛修心,道修身,如此合二為一,竟然相當完美;此外,唐時修煉無情道,心智堅定不為外物所干擾,已經少有能打動他的事情;其三卻是他的蟲二寶鑑,修煉的乃是墨氣,這是攻擊手段,可《印鐫十三冊》的威力也是一定的,相當適合唐時,搭配起來修煉簡直可稱得上是天衣無縫。

在這樣多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唐時這種堪稱變態的修煉速度。

他修道這才多少年?掐指一算不過十五六年,已經是出竅期修士了。

多少人終其一生也不能達到這境界……

修煉,機遇、天賦、勤奮,當真缺一不可的。

而整個大荒同等級修士之中,攻擊力能與唐時媲美的,大約只有逆閣的修士了。

不過那還是在以前,唐時的修煉,自從進入出竅期之後,已經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了。

詩碑。

唐時想起來,便用那手指勾了一下掛在自己腰間的腰佩。

一根墨綠色的錦繩,穿了一枚石青色的方形小令牌模樣的墜子,若是仔細看,便能看出這兩寸高、半寸寬的細長的小牌子,乃是石質,很有質感,中間穿了一個孔洞,被那墨綠色的繩子穿過去,掛在唐時的腰間。

這形似令牌的東西,與唐時那海島上的石碑一模一樣,只是大小有很大的區別。

這東西,還是唐時偶然之間才做出來的。

他在將詩文刻在石碑上之後,整個石碑便縮小,成了一塊小小的令牌,落在唐時的掌心之中,唐時靈機一動,才將它穿起來,掛在腰間。

現在任是誰看到,也不會將它與什麼厲害的法寶聯絡起來。

只有後世人,回想起如今唐時腰上掛著的這些東西,才會感嘆——詩碑三千,只被唐時隨意掛在腰上,明明有毀天滅地之威,可唐時從來舉重若輕。

是非體內的煞氣,已經不大發作了。

他能用自己的佛力,將之鎮壓下來,只是偶爾不經意之間,還能瞧見幾分痛苦之色。

唐時看到了也裝作是沒看見,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世界,唐時適當地保持與是非的距離,不過分插足到他的世界之中去,這樣才是最好的相處距離。

他能用自己的理智,來分析哪個距離才是最好的,有時候連他自己都覺得可怕起來了。

方才與是非又聊了一會兒這雪山的歷史,他照樣在言談之間表現出了那種淵博知識。

這一種淵博,並非是刻意,即便是他說出來的只是尋常的話,也會給人這樣的感覺。是非對這些事情,知之甚多。因為知道得多,所以眼界更加開闊,對同一件事情,他的看法可能跟唐時不同,甚至不大符合唐時的原則和哲學,可唐時不能反駁他。

換了旁人,知道這麼多,若是跟唐時交談,興許便會讓唐時覺得煩悶,可是非不會,一副謙恭態度,說什麼都溫和不帶煙火氣。即便他說出的話與你意見相左,對著這樣的一張臉,卻也生不出任何的氣來了。

唐時跟是非之間說話,從來都跟那流淌的冰河一樣,有流動的聲音,不過很細微,整體的溫度卻是冷的。

“這麼說,這雪山果然是有古怪了。”

唐時下了這樣的一個結論,不過轉瞬想起了被他收入墨戒之中的那道天閣印。有了天閣印,能控制十二閣所在的扇區,那麼……總閣的存在呢?

現在整個大荒基本都在冬閒大士的光環籠罩之下,什麼事情都似乎與他有關。

這事情,多少有些意思,唐時暗暗地記下來了,之後卻與是非重新啟程。

他一路上都沒停止過修煉,即便是走路也很少說話。

新出現的詩碑,很有意思,雖然修煉的本質上沒有什麼不同,可至少出現了新的形態,那麼就是一個新的臺階。

唐時很想知道,後面還有什麼,所以他從不停歇。

從雪山越過不過是一個時辰的事情,而後便直接從東山穿過,一路上因為速度太快,沒碰見什麼人。唐時對東山也沒什麼甘瓊,只是在遠遠瞧見吹雪樓所在的方向的時候停了那麼一剎——他沒想到的是,在他從小自在天回來的時候,吹雪樓便已經土崩瓦解了。

由尹吹雪一手打造起來的吹雪樓,只伴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弭於世間。

來時轟轟烈烈,走時安安靜靜。

唐時不知應該說什麼是非也不會說什麼。

兩個人站在那一片浩瀚的東海前面的時候,心底都平靜極了。

從岸上到小自在天的距離太遠,沒到大乘期也不會那大挪移之術,不能橫空直接飛渡東海。

是非只是折了一隻蘆葦,施展那一葦渡江之術,唐時很無恥地湊上去站在了他身後,“順風船啊順風船……”

葦船而已,這一葦之舟相比起普通的船都要小,唐時就挨著是非站,因為速度不慢,那微微鹹潮的海風將是非的僧袍吹了起來,唐時伸手抓住了,看到那袖袍上又乾乾淨淨的。

而在半個月之後,這一身月白色的僧袍,便換成了雪白的。

唐時聞見這袖袍之上千佛香的味道,淺淺淡淡,可是已經滲入了這衣服裡,甚至進入是非的身體之中。常年燃香禮佛,自然要沾染這樣的氣息。

原本平靜的心,在聞見這樣令人靜心的味道之後,本該更靜,可唐時不知道為什麼又開始有那種輕微心悸的感覺。

他的無情道已經到了第三層,即將突破第四層,興許便是這個原因吧。

第三層,至情入眼而波瀾不驚。

第四層,心無情而看萬物無情天地無情。

後面還有兩層,唐時看過之後覺得這無情道最終要達成的境界很類似於道家的“太上忘情”之境,不過現在沒修煉到那一步,也就無從得知。

第三層,至情入眼,波瀾不驚。即便是外人對他有再濃烈的感情,到他心底,知道了,也只是波瀾不驚。

唐時現在就在這樣的狀態裡,他覺得自己似乎又要突破了。

在突破了出竅期之後,精神力的等級似乎也是完全高了一等。

元嬰可出竅,在關鍵的時候便多了保命的本事,不過元嬰特別脆弱便是了。雖則在與人戰鬥的過程之中元嬰出竅之後乃是無可奈何之舉,並且非常脆弱,不過聊勝於無。

尹吹雪,便是沒有到出竅期的……

唐時想起來,忽地沒忍住,嘆了口氣,他站在是非的背後,站得有些累了,便直接背靠著是非,打了個呵欠,看著背後飛快縮小的靈樞大陸的岸邊,還有周圍的小島,逐漸地那視野便開始空闊遼遠起來。

唐時靠著他,是非卻一點也沒動,穩穩地站在那裡,唐時一點也不擔心他會亂動導致自己掉下去,甚至根本沒別的顧慮,瞌睡上來,站著便倚著是非睡了一會兒。

是非感覺到他靠著他,只輕微地一搖頭,覺得這人實在是沒有高等級修士的正經模樣。

不過回頭想想,唐時正經的時候的確不多,彷彿若是過於正經了便不是他本人一樣。

唐時很少做夢,這一覺更是睡得格外安穩,不過醒過來之後只覺得脖子有些僵硬。

他伸了個懶腰,打了個呵欠,清醒了一下,回頭看到是非依舊是他睡過去之前那模樣。不知為何,忽地那樣一彎唇,唐時的手搭在他肩膀上,腦袋歪過去,想要看看前面到底是個什麼情況。遠遠地,天隼浮島的影子已經開始清晰,小自在天那邊的群島像是一塊塊影子,覆蓋在大海上,不是很高,甚至看上去像是隨時都會被淹沒,可它們就在哪裡。

“潮起潮落,改變似乎都很細微。”

因為距離比較近,所以唐時的聲音直接在是非的耳邊響起了。

是非早感覺到了他的動作,只是依舊不動如山。

他隨著唐時手指指的方向,看向了前面的小自在天周圍的島嶼,卻道:“興許古早的時候,那是另一片大陸。滄海桑田,須臾之變。”

滄海桑田,須臾之變。

唐時的手搭在他肩膀上,微一側過眼便能瞧見是非的側臉,耳垂,脖頸,略微突出的喉結,掌下的身體即便是隔著他僧袍,也傳遞著熱量,溫和如初,似乎不曾有過任何的改變。

他收斂了自己過於放肆的目光,也將自己的手掌收回來,站直了,揉揉太陽穴,便道:“大多數的人,可活不到那麼久……你說殷姜如何了?”

很想直接告訴他,殷姜早已經魂飛魄散——可是非說不出口,於是他只道:“不知。”

當初枯葉禪師也去了罪淵,可最終的結果,沒有人比小自在天這邊的人更清楚了。沒出三天,那代表著他生機的佛珠,便已經碎裂在了香案之前。殷姜修為不如當初的枯葉禪師,早在她消失的娜一顆,悲劇便已經註定。

是非原本也應該為此感到悲慼的,可興許是見過的慘烈場景太多了,見到殷姜之事,除了心頭感傷幾分,竟然也沒什麼更多的感覺了。

不知。

唐時也不知。

風平浪靜之中,兩個人已經很快抵達了小自在天的外層島嶼。

小自在天那三重天,從外面看去還有隱約著的金邊,像是天空之中漂浮著的雲影一樣。這世間,怕是還無人能想到,三重天早已經空了一般。

若是小自在天只有一個空殼……

是非無法想象那樣的場景。

他的歸來,顯然已經被一些僧人預知,遠遠地便從上面下來幾道流光,一下到了主島之上那禪門寺前的臺階旁邊。

唐時與是非,棄船登岸,縮地成寸之術一施展開,是非與唐時便已經站在了那禪門寺前面了。

功德路一如既往地鋪展在那裡,經歷過風霜雨雪,嚴寒酷暑,也一如既往地讓唐時想起當初二三重天之間的九罪階。

列在前面的僧人有許多,整個禪門寺看上去並沒有任何的異樣,即便是已經有高僧圓寂,也依舊尋常模樣。

他們只是表情肅穆了一些,似乎已經對小自在天隱約著的危局有所預料。

是非,是他們熟悉的是非,只要他回來,似乎一切便能夠安穩下來。

所有人傷痛都藏到眼底,平和極了。

是非站在這功德路下頭,抬首而望,一級一級的臺階,乃是當初的僧人初到小自在天的時候一級一級地鋪上去的。那個人興許不是什麼大能修士,只是一個普通的和尚,也許是年輕的僧人,也許是老邁的主持,將這高山鋪成坦途,讓來往禮佛之人得以行此方便之途……

功德功德,什麼又叫做功德呢?

殺千萬人不一定損功德,可鋪成這臺階,卻一定算是功德的。

是非覺得它是功德,便是功德。

雙手合十,卻掩不住那輕微的顫抖。

低眉斂目,將滿眼的繁華藏盡,只餘下肅穆而寂滅的幽深。

是非宣了一句佛號,道一聲“阿彌陀佛”,這道上列著的許許多多僧人,也垂目稽首,同樣宣一聲佛號。

不需要什麼歡迎的言辭,不僅不是時間場合不對,更是因為——

是非歸來,似乎他從未離開。

一步一步踏上臺階,唐時卻站著不動,他看著是非一步步踏上去的背影,挺直的脊背,寬闊的肩膀,那月白色的僧袍,一絲不苟近乎嚴苛。

無端想起第一次見他的時候,也在天海山的臺階上,臺階,臺階……

唐時心裡唸叨了一陣,心裡沉沉地,透不過氣。

他無法邁開腳步,只能站在下面看他。

這一個過程持續了很久。

唐時也沒數清過,這下面有多少級的臺階,只在看到是非踏入禪門寺那山門的時候,響了一聲鍾。

他的身影開始變小,變遠,走到天王殿前時候,鐘聲再起……

唐時已經看不到他的去處了,周圍的林木太高,陡然便給了唐時一種身在深山古剎之中的感覺。

那鐘聲,帶著悠遠的韻致,滌盪開去,像是瓢潑的雨,將那繚繞在小自在天三重天上的雲霧都沖刷走了,乾乾淨淨。

唐時站在下面,只將眼睛閉上,便能體味到那古樸鐘聲所帶來的激盪了。

然而在心旌動搖之後,竟然只餘下莽莽荒荒的滄桑。

——滄海桑田,須臾之變。

是非已經消失不見,第一重天的金光忽然大盛,緊接著是第二重天,最後到了第三重天。

於是這一刻,三聲長鍾鳴響,便飄蕩在這海上,甚至掀起了波濤滾滾。

唐時耳邊既是濤聲,又是鐘聲,聲音嘈雜,可心裡寧靜。

僧人們口中唸誦著讓唐時覺得既陌生又熟悉的經文,細聽了一下,卻是最簡單的六字大明咒,回頭來只變成最熟悉的佛號。

他瞧見一名僧人從山上下來,小步迅速地來到他面前,只對著唐時打了個稽首:“唐施主,這邊請。”

小自在天之前的鐘聲,乃是喪鐘,如今是非回來,興許是繼承枯心禪師的衣缽。

這一路響起來的鐘聲,唐時還是知道的。

他說不出心底的感覺,像是一切早有預料一般。

跟著那穿藍灰色僧袍的僧人,一步步從這功德路上走過,他沒有問發生了什麼,也不問是非什麼時候才能忙完,只是跟著去。

住的,竟然還是他當初化名來小自在天被揭穿之後住的僧房,庭院前頭古松參天。

那蒼老粗糙的樹皮,依舊當年模樣。

只是這個時候,沒有雨,也不是雨後,大樹的樹皮乾燥,抬眼一望,更沒有當初坐在樹上的殷姜。

三株木心筆出現在他掌中,原來早已經物是人非。

唐時又開始覺得自己老了。

他笑了笑,撫了一下那樹幹,便跟著那僧人進了這屋子。

臨窗能瞧見不少的景緻,不過這時節沒應景的花,只有一片蒼綠顏色。

那僧人為他端了一壺茶來,低聲交代了兩句便離開了。

此時的小自在天,應該是很忙碌的。

是非應該也很忙,他要處理很多的事情。

唐時只端了那壺茶,為自己倒了一杯。不是什麼名茶,不過是些粗茶的茶葉,可在這古剎之中,才能喝出些氤氳的味道來。

忽然便忘卻了自己來的初衷,心無雜念,聽著鐘聲起鼓聲落,一坐便是一整天。

偶爾出僧房門,看到幾位掃地僧,挑水僧,他會覺得有趣。

下面禪院之中,也有武僧在練拳練棍或者練劍,伏虎拳,伏魔棍,達摩劍……

這些都是經卷之上有的武功,唐時記得很清楚。

他早已經到了過目不忘的地步,即便不是佛修也能舉一反三,用道修的目光來看待佛修,別有一番新奇的意趣。

一開始只是看,不過久了也會有人對唐時好奇。

在小自在天這風雨飄搖的時刻,跟著三重天首席大弟子是非回來的一個道修,修為也不低,大多數的時間只是坐在禪房裡,或者看著他們練拳練劍,而後跟著比劃兩下。不過這樣的時候畢竟不多,他似乎很少笑,不過又像是時時刻刻都笑著。

忽然之間,唐時便成為了很容易讓人產生好感的人。

有小沙彌會湊到唐時的身邊來跟他說話,唐時也就隨口跟他們說著。

這樣看似無聊又寧靜的日子,持續了大約兩個月,是非一直沒訊息,唐時也一直不問訊息。

小自在天對是非的意義,便是洗墨閣對唐時的意義,甚至更重。

閒散時光裡,一邊修煉,一邊也會點撥一下修煉的武僧們。

小自在天肯定在一個交替的關鍵時期,即便是禪門寺也很少有人來,稍有名望的高僧們也很少出現,這些武僧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不過似乎一點也不焦慮,不亂傳什麼留言,只安心修煉。

只是畢竟是初開始修煉的人,沒人指點可能會走偏路,唐時看多了,便會點撥一二。

他逐漸成為這一群人之中很受歡迎的人,這些僧人們有的在知道他是誰,有的不知道。不過直到現在,他們才感覺到,唐時對於佛法的造詣也很是精深。

來小自在天兩個月,這裡還沒下過雨。

這一天,唐時窗裡忽然吹進了風,他抬眼一看,又掐指一算,便忽然一笑。

走到房門前,將那門推開,古松盎然,庭前青石板地面生著些青苔,因為年深日久,磨損有些厲害,更能照見歲月滄桑。

他舉目看向那天幕,瀟瀟的雨便下來了,幾名小和尚舉著袖子從庭前跑過去。

唐時目光悠遠,“下雨了……”

作者有話要說:

第三更!!!臥槽,我簡直太偉大了。

十二點之前寫多少發多少,第四更應該沒問題噠,愛你們,不要霸王=33333333333=

本书作者其他书: 我不成仙 坤寧 我本閒涼 貧僧 我的印鈔機女友
相關推薦:龍族:屠什麼龍?來局昆特牌吧!異界之流氓才子我的夫人是鳳凰佔個山頭當大王我老婆竟是家母的閨蜜異世神級大佬貴妃她又恃寵撒嬌了末世:我真不想當救世主啊我已經隨芯所欲了暴富,從1984進貨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