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一世富貴->章節

第86章 考慮問題的角度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盼盼從屋裡喝了水出來,因為累了,再也沒有抱妹妹的興致,一個人跑到水渠邊玩去了。徐平沒有辦法,只好把二女兒交給一邊的秀秀。

在椅子上坐下,徐平對秀秀道:“看看天氣就熱起來了,季節等不得,過些日子我便該出去巡視。這一次去得時間比較長,只怕要幾個月才回來。”

秀秀聽了埋怨道:“你怎麼等到這個時候才出去?接下來的幾個月可不只是熱,雨水也多起來,路上泥濘,怎麼好走?該完年趁著天好就走的。”

“我也想啊,可洛陽城裡事務紛亂如麻,爹媽和素娘還沒有到,我哪裡能夠動身?你也不用擔心,當年在邕州,一年到頭路都比京西路難走多了,我還不是每年巡視。”

“那能一樣?邕州到底是一個州,怎麼比得了京西路這麼大的地方!”

徐平笑道:“怎麼比不了?你是沒有到處走,邕州的那幾個縣,一圈走下來,路程可不比我現在出去走的這幾個州近。而且那時路上還多虎豹,山路難行,更加難走。”

秀秀皺了眉頭,過了一會才道:“我也不懂這些,總之你一路小心。”

“清平世界,能有什麼事?你儘管放心。一個人在京城,你才是要謹慎過日子。”

“我知道,大不了你走之後不出門好了,我在洛陽城也沒有麼親眷。”

徐平也只是隨便說說,在洛陽城裡能出什麼事情?這也怎麼說也是京城之一,治安雖然亂了一點,但還不至於鬧到徐平的家裡來。

“咦,那不是都漕官人的儀仗?這麼多人跟著,怕是要出遠門吧?”

建春門大道臨街的製衣鋪子裡,正在裁衣的尤三姐看著路上徐平帶的大隊人馬,奇怪地對一邊的唐大姐說道。

建春門出城是向東,正是去東京汴梁的道路,平時迎來送往的官員很是不少。但以徐平的地位,自到洛陽還沒有讓他迎出城門來的官員,很少見到他從這裡出城。

唐大姐抬頭看了一會,對尤三姐道:“可不是都漕官人。我前兩天見小夫人,聽她說起過,都漕官人要出去巡視了,只怕幾個月才回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京城的人到底是見多識廣,知道轉運使每年都要巡視治下,尤三姐聽了這話也不奇怪。

直到看著徐平的儀仗出了城門,尤三姐才回過頭來,對唐大姐道:“都漕官人是京西路最大的官,這儀仗委實是寒酸了些,看起來也沒帶幾個人。”

唐大姐聽了不由嘖舌:“這還寒酸?三姐你看,前前後後加起來近百人呢!隨從裡又有官吏又有兵丁,不管官員百姓,見了都要讓道,多大的威風!”

“哎,也是,這裡是西京,不是汴梁城。想我在汴梁的時候啊,日常在城裡經常見到官員出行,那些學士御史的儀仗都叫威風呢,都漕官人的一比就顯得寒酸了。”

唐大姐以前在家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並沒有見過大臣的儀仗。像是以前的河南知府不管是王曾還是王曙,出門的排場比徐平大得多了,可惜沒見過,對尤三姐的話將信將疑。

轉運使是朝廷派出來的監察官員,相當於漢朝時的繡衣使者,理論上連衙門都只是臨時駐地,手下的人本來就不多。加上朝廷對出行的儀仗有很多限制,一是為了減少地方上接待的負擔,再一個也不想讓轉運使權力膨脹,在地方坐大,出行規模本來就不顯眼。

徐平此次出去巡視,帶的除了譚虎手下的護衛兵士,辦事的公吏不到十人。在尤三姐眼裡顯得寒酸的儀仗,等到出城到了河南府的邊境,大部分還要回來呢。真正隨著徐平走完全程的,也只有十人而已,這還要加上劉小乙帶著的幾個自己的家人。說起來現在出行的規模,還不如當年在邕州的時候作為通判出去巡視治下各縣。那個時候到底是巡視自己治下的地盤,不像現在完全沒有軍政權力,只有一個監察權。

談了幾句徐平出巡的閒天,尤三姐嘆了口氣:“都漕官人有福氣,有小夫人這麼一個好人在身邊,必能官運亨通,洪福齊天。”

唐大姐道:“可不是嗎,我們這個公司能夠開起來,還多虧了小夫人呢。有這麼一個人情在,就連官面上也要對我們客客氣氣,不敢來找麻煩。”

秀秀一個人在洛陽城裡過得也挺沒有意思的,難得跟唐大姐談得來,時常讓她上門做客。徐平的身份在那裡,很多事情秀秀隨便說一句話,比唐大姐求多少人都管用。唐大姐雖然不是趨炎附勢的人,但也樂於有這麼一份交情。

說起秀秀這位都漕官人的小夫人,唐大姐便滿心感激,對尤三姐道:“聽說小夫人也是出身貧苦人家,從來不拿我們這些人當外人看,不像有的官宦人家,見了百姓,鼻孔恨不得就捅破天去!也只有都漕官人,才配得上這樣好人!”

尤三姐連連點頭,尋常百姓,能夠碰上這樣的機遇就是上一世修來的福氣。若是沒有秀秀照拂,三個女人開公司,別說這個年代,什麼時候都不容易。

感嘆一會,唐大姐嘆了口氣:“受了小夫人這麼多恩惠,卻沒什麼報答,想來我也是心下難安。若是有機會,總要謝謝小夫人的好意才好。”

“現在天氣熱了,要不我們給小夫人和都漕官人做幾件夏衣送上門去?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情義重,雖然不值什麼錢,總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唐大姐聽了尤三姐的話只是苦笑:“我也想過,只是行不通。以前我也曾給小夫人帶了幾件新衣去,結果都算了錢給我。小夫人再三交待,都漕官人現管著京西路,不好收我們這些人禮物的。不然被人抓住把柄,於都漕官人仕途不利。”

尤三姐撇了撇嘴:“這話聽著新奇,洛陽城裡當官的還少了?怎麼沒聽見別家說不好收百姓禮物?別說幾件新衣,你送金山銀山去那些人家還不是照收不誤!”

“三姐,那不同的,都漕官人是做大事的人,自然不會落人把柄。再者說了,自都漕官人上任,為百姓做了多少事情,也沒聽說他貪什麼錢財。”

不管什麼時候,做官的總是有貪錢的,有清廉的,只是時代不同,主流不同而已。到這個年代,官場上的風氣主流還是好的,貪錢的雖然不少,但為官清廉的更多。京城的百姓見識不是小地方可比,清官還是見過那麼幾個的,徐平也不算特立獨行。

唐大姐把桌子上的布攤開,比劃了一番,口中道:“前兩天我去見小夫人,她說起原來都漕官人家裡也開過製衣鋪子的,只是公務繁忙,這生意最後荒廢了。按著都漕官人的說法,我們現在這做法只是賺個辛苦錢,不是開公司的路數。”

尤三姐笑道:“都漕官人是個男人,進士高第,一心只讀聖賢書,怎麼還知道這些!”

“不,我覺得小夫人說得有道理。”唐大姐搖了搖頭。“當然,小夫人說的也都是都漕官人教的。按照都漕官人的意思,我們製衣,應該定幾個式樣出來,然後按高矮胖瘦,有幾個不一樣的尺寸。買衣的人來了只管買成衣就好,不用再量尺寸裁剪了。”

尤三姐想了一會,點了點頭:“我縫衣這麼多年,這樣做不是不行。以前在繡院,經常要給皇家的人制公服,哪裡能夠每個人都量?有的就是先制好了,到時候試就是。如果是巧手做熟了的,也不用修改,穿上身大多正好。不過,我們開鋪子,這樣有什麼好處?”

“三姐,好處大了!若是式樣定了下來,我們僱人便就不一定要會縫衣的了。只要有人按著尺寸裁布,有人把該縫的地方縫起來,哪裡該密,哪裡可以稀,並不需要這些人會制衣服,只要會用剪刀,會拿針線就能做。想一想,這樣的人可不到處都是?”

縫衣服是手藝活,不僅僅是要吃苦能幹,還要心靈手巧。這個年代的女人絕大多數都不識字,見識有限,心靈手巧的真是不多。製衣鋪子招女工,哪怕給的酬勞不少,也還是很難招到合適的人。幾個月過去了,三人的這間製衣公司只有十幾個做活的人,每天起早貪黑,還是做不過來。家境稍微好一點的人家,都不會讓女人出來做事,招人是千難萬難。

這就是考慮問題的角度不同,徐平腦子裡是前世工業化時的做法,做一件東西,首先想到的是分解工序,合理安排,一群人用最簡單的方法最快的速度做出來。這個年代的人還是想著這都是手藝,一定要全都學會了,每一步都搞清楚,才算合用的人才。

分工合作的倒不是沒有,一是官辦作坊裡,大的有數萬人,必然會要求分開合作。但那些地方供應的大多都是皇家王公高官,要麼就是軍隊,對質量要求苛刻,但對效率要求很低。這種分工合作,跟講效率的流水線作業還是有區別。再一個是有的富貴人家,富貴得沒邊沒沿了,家裡的事情也是分工合作。正如宋朝筆記裡記載的,蔡京家裡包包子的廚娘,結果問起來原來只是會剝蔥絲,這種分工合作只是排場鋪張而已。這些做事方法有了流水線作業的雛形,但離著真正的工業化生產,還是差得天地之遠。

徐平所講的,是真正工業化生產的核心。分工合作,合理安排,並不需要從事工作的人是什麼能工巧匠,做出來的產品也未必就是什麼難得一見的精品。但是效率高,成本也低,可以大量地供應,用工業品的高效率代替手工藝品的精緻。

相關推薦:風雲二師兄內地娛樂開發商華娛之光影帝國華娛之閃耀巨星金幣即是正義風雨大宋三國從殺出長安開始進擊的巨人:開局變成最強琦玉二狗傳奇武林門派爭霸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