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一六二二->章節

九十七節 農業是根本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史班接過那一冊方案,本來以為也沒什麼特別,無非是個下層幹部的一腔熱情。但翻了幾眼,史班便覺得有些門道,不禁指著那本小冊子問道,

“這五月栽豆,什麼意思?”

張羅寒答道,“南海國炎熱,六月早稻便已經熟了。五月栽綠豆於稻田中,等到六七月種晚稻時候,將綠豆犁入土中,可以肥田。”

史班突然想起來,高中《生物》課講過,豆類植物根部可以固氮。又問道,“上面說要把村落建在圩田外圍?”

張羅寒答道。“要得到圩田,必須築堤蓄水,又要建渠灌溉,實在不易。村落如果在圩裡,農民的牛羊牧草地佔據圩田,就浪費了地力。在邊緣,有利於農民靠近荒地,多圈養牲畜。外圍土地充裕,曬穀場堆糞池之類很多設施也便於搭建,大不一樣。”

史班點了點頭,他發明的紡織機,讓南海國男耕女織的生產方式,變成男耕女不織。要是能把婦女兒童轉移到養殖業上,也是一個提高人力利用效率,提高生活水平的好辦法。史班又問了幾個問題,張羅寒一一回答,答得頭頭是道。他本來就是個世代耕作的農民,在農家事務上肯定比史班強多了。又跟著龐寧見了幾年世面,學了文化,渾身一股精幹味道。

張羅寒又說,“水利興建難,更難的是維護。我想最好要向使用灌溉的田地加徵一點費用,作為水利機構的運轉資金,才能長治。否則單戶農家不願意出力出資維護水利設施,各掃門前雪,不消十年,水田又成了荒地。收取這些費用,水田畝均收益稍微低些,農民要多種田地才能富裕。我們可以設定一些租牛點,農忙時候把牛租給買不起耕牛的家庭,提高人均耕作面積。”

史班聽得津津有味,不禁嘆道這農活還得交給農民幹!史班合上那本規劃方案,說道,“住私宅這事,太早了不利於組織集體農墾,你先組織一部分人把村落私宅建起來。等幾個月後農墾結束再出售。”

史班看了看那個方案封面,又說:“其他的有不少建議不錯,很好。我一個人精力有限,管不了那麼多。現在農墾局沒有局長,這樣,你來做副局長,把局裡那十幾個錄事調動起來。你配合趙布,把農墾和水利的基層工作抓起來。”史班說完,看著張羅寒,畢竟他是龐寧手下的人。要不是龐寧出海不歸,史班也不好來搶人用,這事還得張羅寒自願。

龐寧畢竟太久沒回來了,趙如也不在,原來的部下漸漸都散了。張羅寒雖然沒料到這事,但稍微想了想便定了心,站起來說,“謝殿下提拔之恩,我明天就去拜訪知州趙布,把具體事務瞭解下,就把工作開展起來。”

史班聞言笑了笑,說道,“趙布他就在田裡,我叫他來,你們好好商量商量,把開新田的事做好。”張羅寒以前是儋州治安負責人,在情況複雜的儋州沒出過問題,能力是實踐檢驗過的,對農事又熟悉,算是個人才。得到個能幹實事的手下,史班很高興。

張羅寒站起來,拱手答道,“殿下放心!”

張羅寒上任後,史班就把繁雜的日常工作交了出去,只偶爾聽聽彙報,稍微做些政策安排,主要精力還是轉回了鐵器工廠。新上臺的張羅寒倚靠趙布的排程能力,倚靠各種技術人員,幹得不錯,糾正了一些脫離實際的規劃。到了六月割早稻時候,開墾的新田面積已經達到六萬多畝。趙布多次和史班彙報,張羅寒用人合宜,勤勉為公。

五源谷的“老人”,都是最窮的流民出身,吃過苦的,工作上勤勉的特質大多都有。加上幾個王對手下大方,短時間內大家私心都不重。但能得到趙布“用人合宜”的評價,就是個人能力了。六月初,眼看要種新稻,張羅寒又透過趙布彙報,對這六萬畝新田,建議優先“賒賣”給開墾的農民。一方面,可以讓這些農民過上小康的日子,提高耕種積極性。另外一方面,還能給昌化州創造一筆收入。

史班對這個建議很支援,不但批了,還把張羅寒的局長職務轉了正。

新田價格很便宜,每畝不過二兩,還不到一畝熟田的零頭,優先對農墾人員銷售。農民各家各戶,紛紛把老家分的田賣了,到這邊買上幾十畝,做個富農玩玩。半年一轉,史班不但開墾出六萬畝新田,增加了糧食供應,解決了鐵器工廠水利設施的銷路,賬面上還賺了幾兩銀子。

開了六萬多畝地,第一批三千多人的開墾基本到了極限,張羅寒又到島北招募新的農墾隊伍。

其實不止史班在西部昌化搞農墾,秦明韜也在海南島北部澄邁附近搞水利,募人開墾。加上董學普也派人在海南島東部,南部組織開墾,幾處墾荒大軍合起來,掀起一輪海南農業開發的大潮。

眼見耕田面積直線上升,水田價格直線下降,想來以後愁的不是沒米吃飯,而是穀賤傷農了。那個投機倒把的馮家哪裡料得到,他們的行為狠狠地刺激了幾個穿越者,下決心把海南建設成為這個亂世的糧倉。

幾個穿越者在各處忙碌,先打住不說。在崖州,穿越者卻還有一個老朋友。

崖州位於海南島最南面,大概就是後世三亞的位置。這裡位於天涯海角,明代經濟並不發達,算得上是南海國最落後的地方。

崖州城有一個公子,自稱姓於名南,七八年前流落到這處。原先只是在碼頭上做個挑夫,飯也吃不飽,靠撿些貝殼螃蟹餬口活了下來。後來時日久了,交了些挑夫朋友,不知道怎麼就逐漸闊了起來。在城東買下了張家的院子,把那幾個挑夫兄弟僱了做僕人,又在鄉下買了七十畝地,租給人種,過起了體面日子。又過幾年,於南娶了城西劉家女兒,生兒子那年考了個茂才,在街上開了件米雜店鋪,家境漸漸興盛。

後來五源谷打到崖州,分了田地,又斷了於秀才的每月供給,於家在城裡地位大不如以前。這幾天,於南見城門貼了榜文,新朝在府城設“太學”,全府大考招生。榜上說那“太學”生員學了一、兩年後,按成績可以錄入各個衙門做官吏,便要去考。

娘子劉氏一般擦著眼淚,一邊給於南收拾著包裹,抽泣著說道,“這新朝剛立,你就去府城,卻讓我們母子兩個如何生活。”於南想到家裡有些存銀,劉氏娘家人丁也多,誰能欺負?能有什麼不能生活?便不答她。

劉氏哭了一會,見丈夫不理她,又道,“據說那幾個大王,都不愛聖人文章,只靠些‘商道’,“匠藝”、“造船”之類的奇巧…這都是沒影子的事,你去怎麼考得中?”

於南看了看窗外,說道,“鍾方都敢去考,我如何會考不中?”

劉氏啐道,“那鍾家有一門遠方親戚在昌化,這幾年水漲船高,據說也是上等民戶的大官,哪裡比得了我們,無依無靠的。”

於南聽了這話,也不言語,眼裡閃爍不定,半晌說道,“我這便去鍾方家,一起往北邊去。你在家莫要出門,平日缺什麼,只管讓小紅去外面買來,把孩子照看好!”

於南安撫了娘子幾句,就去城東會了鍾家二公子,兩人帶著乾糧盤纏,步行往北面走去。這會正是三月時候,倒還不是很熱。走了幾個小時,沿著官道走到了一片丘陵上,鍾會見右邊山下海浪拍岸,左邊山崖延綿不絕,讚道,“咱崖州的景色,當真是大氣非凡!”

於南笑了笑,附和道,“過等二哥你到府城金榜題名,那更是一番大氣景緻。”

鍾方聽了這話,哈哈笑了幾聲,說道,“託你吉言。不過實話說,其實我這次沒什麼底氣,不過去府城看看新朝氣象。”

鍾方頓了一頓,又說,“我們崖州太遠,還沒感受到,聽說府城附近如今大不一樣。各處水利之事不說,單說吏治一項,便不比往常。如今不但有知府知縣衙門,州縣還陸續派去了判官,府城還有法官。如今各城門不但立了我們城門口《民商法》那樣的老石碑,還又加了一塊《細則》石碑,所講條規,又比原來《民商法》更細。但有誰違反二法,皆可以舉證訴訟。那法官也不行他事,每日只端坐執法,聽人告狀。縣令欺了你,你也可以告他。”

於南點了點頭,道,“這新朝初建,吏治大不比從前。”

鍾方點了點頭,道,“雖說前朝也有衙門可告,但官場種種積弊太深,官官相護,離太祖澄清天下的心願也太遠了。這南海國當真有些氣度,單說這次米價一事,文昌馮家雖說鉅虧,卻不曾被抓一個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兩人說到這,想起南海國初次佔領崖州時候,誅滅知州三族二十多人的乾脆利落,不由得咧了咧嘴。鍾方笑道,“我家大哥常跑府城進些海布,我聽他說,如今府城幾家大酒樓都換了主人,你知道是為何?”

於南當然不知道,便問鍾方。鍾方這才說出來,“那原來幾家大酒樓,雖說也是氣派,但都是衙門裡關係深的。說句不好聽的,壓制同行也慣了,能真在飯菜裡下功夫?如今新朝一立,小柳莊幾個原來不敢使的招攬手段一一亮出來,幾個月下來,瓊玉樓便沒人去了。那瓊玉樓老闆見小柳莊壞規矩,帶幾個人去砸場,卻被趙大人關進了牢裡。”

鍾會搖了搖頭,又說,“我孃舅家在府城有家小酒館,這幾個月也停了。”

於南聞言一愣,連酒店業這樣無關緊要的民生行業,都有這麼大的變化。可知其他行當,又要經歷怎樣一番洗牌。

鍾會聖賢書讀多了,本來也不喜歡他孃舅那一套。鍾會見於南若有所思,笑道,“這興衰之事,非人力能預測,莫說了。卻說這次米價,於大哥這次賺了不少?”

於南笑道,“我聽魏三說府城米跌,趕緊開倉賣了,賺是賺了。但就百來石,能折騰多少銀子出來?”(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茅山傳說美人魚的童話[綜童話]很久很久以前封神:我,人皇帝師,擺下先天殺陣重生之金牌明星經紀人神豪從吃保底開始王者之榮耀王者王者榮耀之英雄圖鑑重生後我在三界公然開掛小僧開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