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一個人的甲午->章節

第四十七章 左一刀 右一刀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一個值守的小太監一不留神,樂壽堂的一扇窗戶被風吹開,頓時,一股徹骨的寒氣瀰漫在大殿之內。

外重而內輕!在座的誰不是朝局當中摸爬滾打多年的人精,焉能聽不出陳卓話裡的意思,此時都是驚詫於陳卓如此狂妄,連一點遮掩都沒有,當著李鴻章的面居然就直截了當說出這樣的話來。

坐在上方的慈禧,心中卻是忽然一動。當初讓世鐸把吳紹基安排在陸軍學校裡面,也是存著一份暗中監視陳卓等人的意思。按照吳紹基傳回來的話,對陳卓的評價是:率直而無機心。此刻聞聽陳卓如此毫無顧忌的言語,倒還多少有些這樣的意思。

"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這件事情,你們幾個怎樣看啊?"慈禧的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

眾人當中,奕劻和翁同龢剛入軍機,此際是斷然不敢先出頭說話的,額勒赫布向來木訥,平常就說不出什麼來,更何況編練新軍這樣天大的事情。一片沉默當中,世鐸只有硬著頭皮躬身說道。

"回稟太后,奴才以為豐臺大營確實營務糜爛,不堪大用。但眼下時值年末,還有二十多天春節就要到了。這個時候朝廷事務還是要以穩字為主,豐臺大營剛剛發生鬧餉譁變,此時驟然進行裁撤,勢必軍心動盪,要是一不小心再生出什麼波折出來,朝廷要從容善後就很難了。故奴才想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一事還是要從長計議,徐徐為之方好。"

世鐸的話其實就是一個字:拖。眼前的局面皇上準備裁撤豐臺大營,大面上佔著誰也扳不倒的理由,縱然是太后,此時也不好出面強行阻止,世鐸自然更加不敢公然反駁,所以才提出徐徐為之。而他的話也確實不無道理,大過年的,總不能讓朝廷上下都提心吊膽過不消停吧。

慈禧微微點了點頭,這個時候,才見得自己讓世鐸當軍機領班大臣,還是比較貼心的。剛想順著世鐸的這個話,不露聲色的把調子定下來,忽然聽到陳卓堅決無比的聲音。

"啟稟太后,剛才禮親王的話,微臣不敢苟同。京畿重地擺放著一支軍心不穩,隨時都可能譁變的軍隊,這是歷朝歷代都不曾有過的事情。王爺顧慮著春節將至,不便大動干戈,這個道理微臣能夠領會,但是春節過去後呢?朝廷倘不能痛下決心,從速定下裁撤的章程,久拖必生禍端!故微臣以為朝廷今日要議的事,首先就是豐臺大營該不該裁撤,新軍要不要編練,只有定下了這個章程,才能論及以後。"

"直娘賊,比老子當年還要狂啊!"望著陳卓那寸步不讓的態度,就連李鴻章也忍不住在肚子裡暗暗罵了一句。

此時的李鴻章,已經從剛才的震驚中緩過神來。皇上想要編練新軍,卻硬生生把北洋拖了進來,李鴻章在心中一默,便明白了大概。陳卓剛才說的那一番外重內輕的話,其實並非是針對北洋來的,這個時候以皇上的精明,怎麼會憑空的給自己樹敵呢。這樣做不過是借北洋權重說事,拿北洋來堵朝廷的口,行編練新軍之實。

可是陳卓畢竟年輕了啊?李鴻章暗自搖了搖頭。編練新軍太后未必不會同意,關鍵是新軍由誰來統帥。老子這個北洋大臣直隸總督,可是當年一刀一槍拼殺出來的,就這樣還招致滿朝親貴的猜疑。一個小小的陳卓也不想想,雖然他帶領陸軍學校僅僅受過半年多訓練的學員,一舉擊潰豐臺大營,確實是此際編練新軍的最好人選,但是即便朝廷同意了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恐怕也決計不會放心把兵權交到一個漢人手裡,更何況這背後還牽連著帝后之爭。

想到此,李鴻章清了清嗓子,穩住心神徐徐說道,"啟稟太后,臣以為陳卓所言不無道理,當斷不斷,必受其亂,豐臺大營倘不裁撤,朝廷恐怕沒有辦法對天下有所交代啊。"

慈禧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目不轉睛的注視著李鴻章,別的人說什麼她可以不在意,但是李鴻章的話,她卻必須是要聽,而且要聽進去一點的。

李鴻章略帶沙啞的聲音又在大殿內響起,"臣所以請太后和皇上從速決斷,實在是因為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絕非想象中那般容易。首要的一條便是銀子,裁撤豐臺大營需要一大筆安頓官兵的安家費,否則必然再次激起禍亂。而編練新軍同樣也需要銀子,無餉不成軍,沒有軍餉,何談編練新軍?更加不要說武器裝備,營房建設等等,這些銀子朝廷從哪裡來?...臣在軍務中摸爬滾打了多年,深知其中的艱辛,以北洋水師為例,裝置老化,彈藥匱乏,已經連續兩年未新添一艦一炮,非是臣不盡心,實在是舉手投足都受制於銀子啊..."

李鴻章的話音剛落,慈禧的眉頭便松了開來,李鴻章的這一番話,看似贊同,實則是顧左右而言他,不露聲色的擺出一大堆難處,究其實還是一個拖字,可是話就比世鐸說的高明多了。

於是帶著輕笑說道,"李鴻章,北洋的難處朝廷都清楚,我和皇上心裡也明白,這會兒你就不要訴苦了,對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還有什麼意見,就一股腦都說出來吧,省的我聽了一半心裡也不踏實。"

"臣以為編練新軍還有一個要緊之處,那就是用人!京畿重地,比不得別的地方,稍有不小心,立刻便是一場軒然大波,不可不慎啊!所以這個攬總負責的人必須選好。此刻匆忙之中,臣所能想到的就是這些了。"李鴻章剛說到關鍵之處,忽然一個剎車,輕飄飄的打住了話題。

然而這幾句話已經足夠了,也恰恰是慈禧心中最擔心的。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並非完全不可行,關鍵是將來的兵權要握在誰的手裡,這是最最要緊的一點,而直到現在,慈禧心中都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所以才想著拖上一段時間,徐徐為之。

這個時候,陳卓忽然再次開口,"請太后恕微臣莽撞,剛剛李中堂談到用人一事,微臣心中也是深有同感。所以微臣不揣冒昧,想向朝廷建議由軍機領班大臣禮親王世鐸來牽頭攬總,兼練兵大臣一職。"

此話一出,所有的人都是大吃一驚,連李鴻章也是眉眼一挑,有些詫異的看著陳卓。惟有光緒,此時嘴角忽然露出一絲淺淺的笑意。

"由軍機領班大臣世鐸兼任練兵大臣,可令事權統一,避免各方掣肘。且世鐸身為軍機領班,又是皇親貴胄,兼任練兵大臣既能鎮服住局面,還能保證大權不會旁落。無有軍機領班大臣下令,任何人不能調動一兵一卒,京畿的局面就能穩住了。"陳卓接著說道。

慈禧萬萬沒有想到,怎麼也沒有想到,陳卓居然會建議讓世鐸來兼任練兵大臣,難道編練新軍真的沒有別的用心,就只是一心為了朝廷著想?可是,世鐸的忠心是有的,可他不懂兵事啊。

"皇上,你也說說看,這件事情究竟應該如何辦才妥當啊?"慈禧看著坐在旁邊沉默不語的光緒,忽然問道。

"兒臣也同意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不過剛才世鐸也說了,春節將至,兒臣以為朝廷眼下只要把大的方略定下來,倒也不必急於一時,可以等春節後再從容實施。至於大的方略嘛,也就是李鴻章所說的那兩條,一條是銀子,可由軍機處會同有司,先擬定一個可行的章程上來,再行定奪。而人選的問題嘛..."

光緒微微停頓了片刻,忽然一笑說道,"兒臣以為世鐸不擅兵事,或許不是最好的人選,但卻是眼下最恰當的人選。由他兼任練兵大臣,方方面面都能說得過去,京城的大局就亂不了,這也只有他軍機領班大臣的身份能夠做到。至於練兵的事情,兒臣覺得可以交給陳卓去做,他在新建陸軍學校中還是頗有心得的,另外,兒臣還想舉薦一人,協助陳卓來負責練兵..."

眾人還在仔細的琢磨著光緒剛才的一番話,一時都沒有反應過來,光緒忽然靜靜的望著李鴻章說道,"兒臣舉薦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大臣袁世凱。"

風過,雪駐,意闌珊,樂壽堂內忽然間陷入一種奇怪的安靜中,靜的讓人目瞪口呆。

世間的高手通常都有兩把刀,一把叫左一刀,一把叫右一刀。

光緒帶著嘴角一絲淺淺的笑容,在不動聲色間,揮出了自己的兩把刀...…

......

朝廷要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了。

訊息一經傳出,朝野內外輿論四起。豐臺大營鬧餉譁變,朝中的清流們很有些按捺不住,要不是因為平息譁變的是陸軍學校,其中又多少牽涉著帝后之爭,清流們早就上折言事,一舒胸臆了。

此刻,朝廷內無比明確的資訊透了出來,太后已經首肯了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的事情,只是在由誰來掌軍的問題上,一時還沒有最後確定下來。有了這一層意思墊底,御史清流們紛紛附和上折,大談整飭兵事,編練新軍。而在這股暗流湧動中,帝黨一系以志銳為首的清流們,卻出人意料的保持著沉默,僅僅是由志銳上了份《恭請朝廷梳理財政拔擢人才》的片折。

這其中自然是光緒透過翁同龢表示出的意思。編練新軍這道菜,是要靠文火慢慢熬的,太用力了,反倒過猶不及,徒讓後黨那邊產生猜疑。

翁同龢此時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原本已經被排斥到中樞邊緣的他,萬萬沒有想到會一夜之間被拔擢進軍機,還多了一個協辦大學士的頭銜,激動感慨之時,對光緒的意思便更加是小心揣摩,盡力領會。

只是翁同龢領會光緒的意思似乎有些過了,編練新軍這件事情,上趕著摻和進去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全都保持沉默,也未免顯得有些不合時宜。然而看著翁同龢每日一副勤勉辦差,生怕有哪一件做的不能讓自己滿意的樣子,光緒只能在心中苦笑一聲,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這個世界也真的有點奇怪,升官,有時候不是因為跟對了人,而是因為恨對了人。翁同龢或許永遠都想不到,他最應該感謝的不是太后或者皇上,而是他的死對頭李鴻章。

樂壽堂奏對後的幾日裡,朝廷內外一片沸然,因為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一事,朝局中的各種力量都糾纏在了一起。皇族親貴、各部院大臣,李鴻章的北洋,甚至是劉坤一的兩江,為著各自不同的利益,或冷眼旁觀左顧右盼,或寸土不讓一力相爭。

安坐於玉瀾堂內的光緒並不著急,每日裡照舊批閱奏摺,接見大臣。他已經穩穩的落下了棋子,此刻佔據的不是實地,而是勢,勢至而力隨,看似不經意之間,已經將慈禧、世鐸、李鴻章等人籠罩在一張看不見的網中,這張網就是慈禧所說的,人心。

此時,光緒要做的是見兩個人,一個是已經從上海啟程前來京城的林啟兆,另一個就是現在坐在玉瀾堂內,一臉平靜的吳紹基。

自從驚心動魄的那日過後,這是光緒第一次見到吳紹基。為了避嫌,光緒一直忍住,直到今日才傳見了吳紹基。

"這一次你居功至偉,為朕出了大力氣,朕這些天一直都在想,倘若沒有你那日冒死來提醒朕,今日朕或許就已經被囚禁在瀛臺了。"已經習慣了不動聲色的光緒,此時也露出一絲難掩的感慨。

"這次其實只是僥倖,要不是陳卓摧枯拉朽的平息了舒穆祿的譁變,微臣也斷難說動託合泰出面收拾殘局,勝負如何還未可知。"想到那夜的種種,吳紹基此時也是有些心悸。

"僥倖也好,必然也罷,你的心朕已經看明白了,有些東西,總是要經歷過患難,才能看的明白啊。" 光緒注視著吳紹基點了點頭,剛剛的感慨轉瞬即逝,又恢復了平常沉穩的神情說道,"裁撤豐臺大營,編練新軍的事情,想必你已經知道了,朕很想聽聽你的看法。"

"這件事情原本也在皇上的運籌之中,只是微臣有一點不明白,皇上以前的意思,不是讓陳卓擔任練兵大臣嗎?為何忽然換成了軍機領班大臣世鐸?"

"這也不得已而為之,朝局並沒有多大變化,不這樣做,太后能順順利利答應編練新軍的事情嗎?太后在意的不是是否編練新軍,而是新軍之權握在誰的手裡。朕權衡了許久,恐怕也只有世鐸可以讓太后放心了。"光緒淡淡的說道。

"據微臣所知,太后似乎對世鐸也不是很滿意。"吳紹基揚眉說道。

光緒一笑,注視著窗外幽幽說道,"太后心中的人選恐怕是另外一個人,剛剛赴任西安將軍的榮祿。此人倘若擔任練兵大臣,於我們極為不利,所以朕的意思,無論如何,都要促成世鐸擔任練兵大臣。"

世鐸不懂兵事,對於陳卓編練新軍大為有利,這一點不用明說,吳紹基也是心領神會。只是皇上忽然提到一個榮祿,讓吳紹基很是有些意外。正在躊躇間,忽然聽到光緒又說道。

"新建陸軍的事情朕打算讓陳卓全力為之,朕對他的能力還是很放心的,他必定不會辜負朕的期望。而你,朕想讓你去做一件事情..."

沉默了一會兒,光緒靜靜的吐出了幾個字,"回到世鐸身邊。"

吳紹基不覺一愣,低著頭沉吟了片刻,忽然有所頓悟,眼中閃動著一絲莫名的光澤說道,"看來世鐸鐵定是未來新軍掌軍之人了,微臣明白皇上的意思了,怎麼去做,微臣心裡有數。"

光緒忽然搖了搖頭,臉色變得有些難看。"不止是世鐸,是所有的人,包括朕身邊的人。你要想法讓世鐸給你一個暗中監察官員的權利,這樣你做起事情來就方便許多了。"

吳紹基的臉上透出一絲迷茫出來,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默然中,光緒輕輕嘆了口氣,冷冷的問道,"朕並未有旨意,陸軍學校那十幾個旗人是怎麼死的?"

"微臣聽杜大人的意思,是擔心那些旗人中也有孫毓汶等人的眼線,怕留下隱患,所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殺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該殺誰,什麼時候殺,必須由朕來定。朕不想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無論是誰。"光緒斬釘截鐵的說完,又看了吳紹基一眼接著說道,"朕不是一個無端猜疑的人,但是這次發生的這麼多事情,開始朕並不覺得什麼,連起來一想便很有些疑問了。朕要你暗中留心,不要驚動任何人,給朕查得清楚明白,包括朕遇刺的事情。"

吳紹基心中一凌,忽然感到一陣從心底升起的寒意。

伴君如伴虎,於眼前這個皇上卻未必,因為他最讓人畏懼的一面恰恰藏在心裡。這個皇上的心太深了,深的看不見底。但是有一點,吳紹基此刻卻看得很清楚,做臣子的永遠只能是皇上手中的一把刀,而握刀的手,也只能永遠是皇上一人。

何為忠心?忠於朕,還是忠於這個國家?其實都是一樣的。朕,即是國家,國家,即是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援作者,支援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影視:從讓子彈飛開始變形記火影:我能無限加點甲午兵戈戰鬥在甲午年情比星堅無限之高階獵人無限之高階玩家甲午之華夏新史撿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