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玄真劍俠錄->章節

朔漠金風繞指柔 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洗劍,非吾道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朔漠金風繞指柔 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洗劍,非吾道

朔漠金風繞指柔 第二百九十四章 血洗劍,非吾道

九州煉氣士皆知,魔宗以“戮仙”、“誅仙”兩口先天至寶法劍鎮壓氣運,西北魔宗上尊吞天老祖的配劍,正是那一口兇名赫赫的戮仙寶劍。神話中傳此劍鋒芒無匹,直可削落上界仙人的三花五氣,有詩讚曰:“非銅非鐵亦非鋼,曾在須弭山下藏;不用陰陽顛倒煉,豈無水火淬鋒芒?誅仙利,戮仙芒,陷仙到處起紅光;絕仙變化無窮妙,大羅神仙血染裳。”

誅仙四劍得其二,已保魔宗萬萬年武運昌隆。可是誰也不知道,這上古十大神器排名第二的東皇太一鍾,竟也是落在了西北魔宗的手裡。

蓋因黃帝軒轅劍萬古不出,世間是否真有此寶,委實是一大謎團,故而常有搜寶文籍便將東皇鍾寫作十大神器之首。此鍾本為天界之門,乃是荒蠻上神東皇太一的道統之寶,號稱能夠毀天滅地、鎮壓諸界。但在後來的神話大戰中,東皇太一隕落,玄穹高上玉皇大帝崛起,這東皇鍾也就失去了大半的威能,變作一件與五方五色神旗那般,專擅守禦的先天至寶。

但即便沒了破滅三界之能,東皇鍾依舊是先天至寶中的頂尖之屬。此鍾可發出浩然天音,破盡一切邪祟魔障,又可讓人藏身於鍾內的“太一天境”中,萬法不侵,當真是一件安身立命的好寶貝。萬萬年來,不知多少修士在古籍中潛心尋找蛛絲馬跡,想要尋到東皇鍾的下落,可如今被挖心姥姥當眾祭出,在場群修的心裡,登時翻起了驚濤駭浪。

他們今日的所見所聞,不久之後必定會震動九州,讓道門修士們重新估算西北魔宗的份量。

三件先天至寶當空發出萬丈奇光,一時間寰宇震盪、五氣飄搖、虛空欲碎。群修只覺得通身真元按也按不住,道道熱流自下腹內鼎湧起,直朝顱頂天門上衝,要向那三件至寶中投去。

不少低輩修士被這三大先天寶的深重威嚴所懾,只敢蜷縮起身子喃喃禱告。那涼州府供奉閣的大執事孟坤與馬嘯駭得臉色煞白,魂魄齊飛。這要是道魔兩宗高手祭起三件蓋世重寶當場鬥法,恐怕只消法寶輕輕一撞,那這落雁口周遭五百裡地界,必定是生靈塗炭,盡成廢土。

孟坤將那張道魔合議的金卷拋到空中,張口就是一道心頭精血噴了上去,再看那金捲上頓時是霞光四射,瑞氣升騰,西北諸派的掌門真靈法印一齊閃閃發光。馬嘯真人忙朝那金卷躬身一揖,口中大聲呼道:“涼州供奉閣孟坤、馬嘯,恭請諸位前輩現身,調停此事!”

“放肆!”一聲斷喝從那金卷中滾滾而出,震得青言子渾身一顫。九黎煉妖壺當空一轉,倏地化作五色奇光,飛回了青言子的懷中。

“弟子魯莽!”青言子朝那金卷俯身一拜,恭聲道,“掌教師伯明鑑,實是那魔宗惡婦尋釁滋事,弟子才想以本門重寶懲戒一二,絕非有意違背掌教師伯的法旨。”

青言子話音未落,自那金卷中傳出幾聲輕咳,崑崙蒼溟子點了點頭,不聲不響的作法收起了昆侖鏡。

這邊金卷一展,氣勢洶洶的道門雙宗立時偃旗息鼓。對面的挖心姥姥正要發笑,又有一道蒼老的語聲從金捲上傳出,不鹹不淡的講道:“綵衣,收了寶貝,不可胡鬧。”

“人家自然是聽老祖的吩咐。”挖心姥姥撅了撅嘴,嘬丹唇一吸,頭頂上的東皇鍾也是化作一道流光,悄然隱去。

數道宏偉浩瀚的氣息自那金捲上透出,這些將真靈法印蓋在合議金捲上的西北諸派掌門大尊,紛紛將神念投射了過來。雖並無一人顯出法身,但光憑那一縷神念,已是讓俞和覺得周身發緊,這些西北道魔宗門的首腦,竟無有一人低於還丹九轉之境,其中更有兩道,隱隱然挾著地仙道果之威。

看來在紛爭迭起的西北、西南之地,果然與歌舞昇平的江南揚州不同,這道魔宗門首腦的道行修為,明顯要強勢得多。

只聽那終南仙宗的掌門大尊宏聲道:“吞天老兒,你門下那婦人忒也不自矜,這般招惹事端,可是要貧道替你管束一二麼?”

西北魔宗的吞天老祖一聽那終南掌門話鋒將調轉,矛頭直指挖心姥姥,頓時冷冷一笑,反唇相譏道:“以老夫看來,你終南山的弟子比我魔門中人還要荒唐暴戾,一言不合就要出手傷人。不過此子甚合老夫的心意,在你終南山實是明珠蒙塵,不如渡他入我天山魔門可好?我血手內宗左護法之職,正是虛位以待。”

“兀那老魔,大放狗屁!”終南青言真人跳將起來,手指金卷破口大罵,“我青言子嫉惡如仇,與你魔宗惡賊誓不兩立!”

吞天老祖聞言,嘿嘿笑道:“好修養,好煞氣,好一位正道真修!各位道友可看得真切了?此子如此瘋魔,正該是我魔道中人也。”

魔宗老祖一句話,頂得終南掌門與青言子啞口無言。

“嗚”一聲尖嘯,有道紫巍巍的無形罡炁,從金捲上破空飛出,將那渾愣的青言子當場打了個四腳朝天,頹然跌坐在沙土中,灰頭土面的不敢動彈。

俞和心中暗笑:“看來魔門中人個個都有一副犀利口舌,這唇槍舌劍的鬥法,終南掌門委實不是對手。可笑那個青言真人還在幫倒忙,他一個按耐不住,就給自家宗門顏面上,生生抹了把黑。”

暗示蒼溟子收起昆侖鏡之後,那崑崙仙宗的掌教真人就一直在坐山觀虎鬥。這時見到終南掌門鬥嘴落了下風,他才悠悠然的開口圓場道:“爾等如此一盤散沙,恐怕實難擋得住那些同心同力的赤胡高手。如今胡夷未退,大戰將至,還須暫棄嫌隙,齊心協力。待將那蠻子逐出大漠,魔道兩宗再論英雄不遲。”

這話說得倒是大義凜然,不偏不倚。孟坤與馬嘯一齊抱拳讚道:“玄都前輩所言極是。”

“青言子,只要旁人不尋你生事,你便給我安分消停一些,否則回山之後,你便去思過崖蹲著,一輩子別想出來了!”那終南掌門憤憤的甩下一句,隔空神念旋即消散。

“聽玄都道友話裡的意思,等那胡人一退,你道門高手就要來尋老夫煮酒論英雄?”魔宗吞天老祖冷不丁問了一句,衛行戈和挖心姥姥聽了此話,盡都心中一跳,場中的氣氛霎時間又變得微妙了起來。

“貧道並無此意,吞天老祖莫要曲解才好。”崑崙掌門含含糊糊的分辯了一句,便急匆匆的撤去了神念。

那吞天老祖的神念在衛行戈與挖心姥姥身邊一繞,也收回了金捲上的真靈法印中。卻不知這位魔宗上尊臨去之前,對他們兩人暗授了什麼機宜。且看衛行戈皺眉不語,而挖心姥姥面色凝重的抿住了嘴,一雙妙目含煞,在終南青言子和崑崙蒼溟子身上轉來轉去。

其餘各派掌門本就是來看一看熱鬧的,這會兒事主都走了,他們也就紛紛收回了神念。那金捲上光華一黯,重新落回了孟坤大執事的手中。而青言子是如逢大赦,他翻身躍起,拍了拍衣袍上的沙土,啐出一口濃痰,朝魔宗修士怒瞪了一眼,帶著終南弟子拂袖而去。

魔宗那陰風窟七友,伸手點指著青言真人的背影嘲笑不已,可黑袍青荼散人忽一擺手,沉聲道:“作一個跳樑小醜並不難,但演好一個跳樑小醜卻絕非易事。”

這句話飄進挖心姥姥耳中,她臉上神色一變,秀眉緊蹙。而那陰風窟七友也是立時止住了笑聲,個個面色古怪。

崑崙仙宗的蒼溟子深深的看了青荼散人一眼,他默然轉過身,也帶著本門弟子自去了。孟坤與馬嘯走了過來,跟魔宗群修勉強客套了幾句。這幾撥人甚至連貌合神離都談不上,自然是不可能共處一地,衛行戈婉拒了兩位大執事,魔宗群修與供奉閣執事也是一前一後的分頭離開,一時間只剩下俞和孤身一人,坐在落雁口的廢墟之中。

取出傳訊玉符問了問杜半山,可半山師兄還在崑崙仙宗的洞天寶境中。杜半山本打算安置好司馬雁就立即轉回落雁口,但他臨出門前,卻忽然收到自家師長法符急召,傳他過去當面稟報落雁口大戰之事。俞和又將方才三大先天至寶俱現,道魔兩宗險些鬥法的前因後果詳細說了,杜半山自是吃驚不小,反覆囑咐俞和要小心盡退。

抬頭看天色漸暗,這落雁口廢墟之上又多有兵卒往來忙碌,非是容身的清淨之地。於是俞和站起身來,召出劍光一線,直朝朔城老街順平樓後院裡,那間屬於他的簡陋小屋去了。

老康掌櫃拖著傷痕累累、精疲力盡的身子回到了順平酒樓,正要洗漱歇息,卻愕然發現俞和的屋裡有人,他不敢去推門打擾,倒是搬來了幾壇陳酒,又切了一大盆熟牛肉,像上供一樣的擺在俞和小屋門前的條石上。可俞和此時根本顧不上口腹之慾,白日裡的一場大戰,在他心中積攢了太多念頭思緒,需要一一體悟。故而甫一回到順平樓後院,俞和就祭出陣法罩住小屋,盤膝對窗而坐,眼觀鼻,鼻觀心,坐忘內視而去。

識海念境中,六角經臺依舊是如一輪皓月當空高懸,俞和的性光慧劍在經臺上繞著先天五方五行神符來回遊動,劍身上九色奇光迷離,鋒芒內蘊。在經臺輝光的照耀下,念視雲海茫茫無際,無數念頭如雷蛇一般,在灰黑色的雲中穿梭閃爍,有的由遠而近,有的一逝千里。雲海之上,南帝長生白蓮法相舒展著億萬蓮瓣,那血煞怪陣已然變作了一團混沌的赤霞,虛浮在長生白蓮中央,好似一顆紅彤彤的花蕊。

從這團赤霞之中,時不時會有絲絲縷縷的血光升騰起來,可在六角經臺的青光照耀下,血光甫一盪出長生白蓮之外,就會化成灰濛濛的雲氣,與念視雲海融為一體。俞和知道,在六角經臺和長生白蓮兩大奇寶的鎮壓之下,這古怪的血煞陣,是再不可能於他的念視內境中攪起滔天血海了。

引神念朝六角經臺上一繞,那白衣舞劍少年的身形便從經臺上幻化出來,就見他縱身從穹頂躍下,腳踩著長生白蓮,伸出雙手朝前左右一撥,那識海中的念雲便緩緩分開。俞和凝神一望,念雲之下顯出大漠黃沙的景象,東南方有一道雄關據守,城頭旌旗飄揚,西面方是黑壓壓的大軍疾馳而來,馬蹄翻飛,捲起漫天沙塵。

莫非六角經臺竟是要把整場落雁口大戰從頭到尾推演一番?俞和心中一驚,卻不敢分神,既然六角經臺如此,那其中必有深意,自己且細看下去就是。

果然從兩軍互發箭雨開始,到俞和劍斬傀儡修士,域外飛天巨獸逞威,再到四大高手前來助陣,羅修上人與衛行戈聯手斬殺巨獸,最後終南、崑崙兩宗高手帶先天至寶趕到,赤胡半神高手出現,鬥過一場之後兩敗俱傷,至此那白衣舞劍少年翻掌一壓,這幻象才定格了下來。

常言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俞和此時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他將一十三位傀儡修士斬盡殺絕的血腥一幕,才知道六角經臺替他化解的這場劫數的確非同小可。俞和不想成為另一個羅修上人或者劍殘客楚冥子,但他亦感嘆於羅修上人兩次斬出的驚世劍光,深深被古法劍修的凌厲手段所震懾。今日甚幸,有六角經臺和長生白蓮暗助他鎮壓血煞,將計就計,不然被羅修上人看出了端倪,當場翻臉,俞和自問就算是他手段盡出,也萬萬擋不住羅修上人三劍。

而那先天至寶與赤胡半神高手的凜然威風,也讓俞和感嘆於天地之大,無奇不有。自己雖然連逢福緣,道行修為大異常人,可他那兩件傍身奇寶卻是時靈時不靈,一手劍術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當真與大神通煉氣士與先天至寶相較,還是沒有底氣。

一場大戰推演下來,俞和已是汗透重衣,身在戰火中不自覺,返回頭來再看,才真正懂得“沙場無情”之意。白日裡一心只看那域外奇人與九州修士之間的精彩鬥法,卻對城牆上下的血腥廝殺不甚關注。但六角經臺演化出來的幻象纖毫畢現,戰場上所有的細節都在俞和識海中一一重演,每一瞬間,都有無數兩軍士兵命喪沙場,不知多少聲哀嚎撕心裂肺,不知多少條冤魂落入黃泉,不知多少道因果由此而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尤其是那些朔城司馬家的食客高手,七年來同居邊塞小城,都是俞和熟悉的人,他們雖然武藝高強,但身在戰火之中,依舊是命如草芥。俞和眼睜睜看著這些人慘死於赤胡蠻人的刀斧之下,熟悉的音容笑貌在記憶中支離破碎,心中宛如被什麼無形的物事堵了起來。

戰場中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勢”,會把每一個人捲進殺劫,成為身不由已的棋子。而六角經臺的推演,卻將俞和從落雁口這方血海棋盤上硬生生的拔了出來,讓他用觀棋者的眼去看,看清他自己的所作所為,更看清戰火中每一個人的面孔和命運。

雖然俞和不斷的提醒自己,這場戰鬥已經完結,如今只是六角經臺以無上玄妙帶他重歷一遍,但每每看到痛心之處,俞和就難以默然處之,渾身筋骨戰戰,時不時想躍身下去,如能救得一人脫劫,那便是多得一分慰藉。

白衣舞劍少年無聲長嘆,盤膝坐在落雁口的廢墟幻象上,臉露莊嚴慈悲相,口中喃喃頌咒。三十六遍《清淨坐忘素心文》流過俞和的心頭,壓住了他滿腔的慷慨,疏通了淤積於胸口的濁氣。

待得俞和的識念雲海中不再有雷蛇狂舞之時,白衣舞劍少年長身而起,伸手一招,那六角經臺上的性光慧劍便落入了他的掌中,化作一柄青光湛湛的三尺寒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一行七言絕句,被縱橫揮灑的劍光刻在了虛空中,二十八個大字鐵畫銀鉤,撇捺轉折如刀斧破風,字裡行間溢位一股悲壯灑落的烈士之志。

那青碧色的翩翩劍光中,隱隱透著一層醺醺然的嫣紅,也不知是葡萄美酒之色,還是倒映出了戰場上的血光。

白衣舞劍少年一遍使完,抱劍而立。有感於俞和被文境所撼,他微微一笑,屈指一彈掌中三尺青鋒,又自顧凌空運劍,舞了起來。

劍鋒劃過的軌跡,還是與方才一般無二的路數,可二十八個字便是二十八招劍法,每七招自成一道劍勢。隨著詩文意境的變化,劍勢的氣機也由“藏”至“顯”,越來越烈。到了最後七招,劍光霍霍碎空,大有將沙場幻象一劍斬破之意,可等寫到了最後一個“回”字,白衣舞劍少年卻又忽地旋身沉腕,將攀到頂巔處的壯烈之勢生生扼住,似乎尚有劍意綿綿不絕,盈滿胸中,欲發不發。

這一次俞和將心神從詩文中掙出,凝神去看那劍招。只見這二十八招,招招大開大合,越使到後面,那沙場鐵血氣相就越發鮮明。俞和從這二十八招中讀出了羅修上人的劍意,是那種“劍出無回,不飲血不還鞘”的古法劍修殺伐真意。

須知羅修上人潛心習劍二十四甲子,將現今被教條義理磨鈍的劍道,與殘缺不全的上古殺伐劍道相印證。他那一劍斬出,其中所含的劍意之深邃龐博,委實非是俞和能一眼盡窺。而玄妙無方的六角經臺,借白衣舞劍少年之相,將羅修上人的劍意硬生生拆開,化成了整整二十八劍。這二十八劍遍歷一遭,才算將羅修上人一劍之中的真意,盡數推演了出來。

至於最後那一下撤劍不發,或許正是體現了羅修上人久不得勘破萬劍歸宗至境的抑鬱,如此細微的一絲殘念,依舊被六角經臺分毫不差的演化成了劍招。

白衣舞劍少年運劍不休,一遍又一遍的反覆演練著二十八招劍法,而俞和是百看不厭,越看越痴。使到後面,那識念雲海之下的戰場幻象又動了起來,須臾間時光倒流,舞劍少年踏上城頭,與悍不畏死的赤胡兵卒戰到一起。

殺伐之劍遇上無畏的猛士,登時掀起了一片腥風血雨。但赤胡兵卒們的慘烈陣亡,卻成就了大雍守軍們死裡逃生的欣喜。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白衣舞劍少年連環十四劍,寒芒如網,將數十個赤胡兵卒斬得血肉橫飛。他面前是渾身浴血的胡人,身後是匍匐膜拜的大雍守軍,白衣少年手按滴血長劍,昂頭望天,那灼灼發光眼神中,分明是對俞和的無聲喝問。

俞和猛一甩頭,睜開了雙目,他伸手一招,屋外的酒壇子飛起,撞碎了木門,落進他的懷中。俞和一掌拍開壇口封泥,將整壇烈酒舉過頭頂,冰冷的酒漿如瀑傾下,穿喉入腹,化作滾滾熱流。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俞和嘿嘿一笑,抹了一把濺到臉上的酒漿,喃喃自語道,“以殺止殺的道理我怎會不懂?可上古劍道至剛至兇,自詡寧折不彎,最後卻還不是得趨炎附勢?大道三千,各取其一,我雖然修一口劍器,但哪裡就真的非得於濤濤血海中證道?這仗劍殺人絕不是我俞和的路。這一步,我邁不出去!”

俞和這是第一次違逆了六角經臺的指引,他識海中的沙場幻象驟然湮滅,但那神秘的經臺依舊是奇光熠熠,不喜不怒的高高懸著。白衣舞劍少年踏雲而立,揮手將三尺青鋒拋回到經臺之上,嘴角一勾,露出一個意義難明的笑容,轉身隱入了茫茫識海念雲。

窗外晨曦漸開,不知不覺中,俞和已然坐忘自悟了三天兩夜,今日巳時初,正是大雍西北軍與道魔兩宗修士反攻赤胡土城之時。

俞和喝幹了罈子裡的酒,換上一襲嶄新的靛藍長袍,挽起髮髻,邁步走出了小木屋。

“是對是錯,自有我眼所見,我心所證。”(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下山虎修仙歸來,我被全網直播了國家血脈電競大陸不當電競選手以後幹什麼蒙古天災獵魔者的夢魘馬車獵魔編年史天朝上國銀魂眾的火影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