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種瓊花二十年->章節

第三百八十三章 凝聚人心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都市國術女神

“明公,幸不辱命!”

安置好部下後,尉遲恭帶著柴紹、秦瓊和程咬金三將以及麾下幾名得力校尉來到城中拜見楊遇安。

按照官職而論,楊遇安這個正二品的“江都留守”遠遠高於眾人。

他雖然不想搞得太生分,但也明白這個時代名分之事可輕可重,所以直到眾人一一拜謁過後,這才上前抓著尉遲恭等人的手,道:“昔年東宮一別,不曾想一去經年,物是人非。”

眾人想起故人故事,一時嗟嘆連連。

這時杜如晦上前勸慰道:“昔人已逝,但明公尚在,我等東宮舊屬當砥礪而行,完成元德太子未竟之志!”

眾人都是心思剔透之輩,聞弦知意,紛紛對楊遇安拱手道:“唯明公馬首是瞻!”

楊遇安含笑點頭,知道身前這幫人就是自己今後實現目標的起家資本了。

這是楊昭的遺澤。

但與此同時他也明白,若想完全得到這些人傾心相助,只靠一個死人的恩情是不夠的。

還必須證明自己能滿足這些人的心願。

於是他對眾人正色道:“楊某此番身負皇命而來,一為保境安民,二為匡扶社稷。但這些都只是場面話。”

“在我心中,此番南下最想做的事其實只有一樣。”

“帶諸君回家!”

諸將特別是隨行的幾名校尉聞得此言,神色皆是一振,望向楊遇安道目光漸漸熱切。

驍果軍缺衣少食嗎?

作為皇帝近衛,駐守重鎮江都,其實不怎麼缺。

那缺少戰功和上升通道嗎?

對有些人來說很缺,有些則無所謂。

但不管是哪一邊的人,伴駕江都兩載後,所有人心頭中最大的願望,其實就兩個字。

回家。

江南雖好,天子近衛雖然榮耀,但都不及家中妻小田宅來得緊要。

尉遲恭等人雖非關隴子弟,但也深知這個最核心的訴求不解決,遲早有一天江都兵變的事會在丹陽重演一次。

連堂堂皇帝天子都彈壓不住的人心大勢,一個剛剛上任的江都留守又如何能抵擋?

所以聞得楊遇安此言,眾人都放下了心頭大石。

至少這位主公比東邊那個皇帝要理智務實得多。

“不過我還得說一句掏心窩的話。”楊遇安話鋒一轉,“眼下中原群雄混戰,路途多有阻礙,我等這幾千號人就這麼上路的話,十之七八是走不到關中的。”

“所以我意是先在江南養精蓄銳,厲兵秣馬,待時機合適再行上路。”

見眾人聞言微微點頭,似乎對於這個安排早有心理準備,楊遇安這才繼續道:“諸位放心,楊某臨行前已經得到唐王許諾,只要諸君在楊某府中效力,必保諸位家中親族無恙!”

如果說有什麼是僅次於回家的心願,那自然是確保關中親卷的安全了。

李唐入關說是匡扶隋室,但誰都知他根本就是奔著皇位去的。

一旦乾坤顛倒,誰知李淵還認不認他們這些楊廣冊封的將士?會不會剝奪他們家中產業,將家人充作官奴?

如今聽到楊遇安信誓旦旦的保證,眾人想到他好歹有個“江都留守”的職務,說話有份量,心中頓時放心了許多。

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楊遇安其實根本沒有得到李淵這樣的承諾。

但他相信以李淵的政治智慧,絕對不會蠢到殺死這些人的親卷。

因為一旦他動手了,便等於將驍果徹底推向楊遇安這邊。

……

半個月後,丹陽太守告老,楊遇安直接將太守府改為臨時留守府,正式接管丹陽全境。

這些年瓊花盟早就對本地郡縣滲透得差不多了,如今有了大義名分,接管起來順理成章,一切迅速走上正軌。

人員任命方面,杜如晦為長史,魏徵為錄事,這兩位是早就定下的。

除此之外,楊遠安還任命張仲堅為留守府司馬,讓他繼續協助自己料理兵事。

瓊花盟的各級頭目也擇優得到任用,或是進入留守府效力,或是在郡縣上出任,算是褒獎眾人這些年的辛勞付出。

至於丹陽郡外,雖然這些年也被瓊花盟滲透不少,並且理論上也都歸楊遇安這個“江都留守”指揮,但在成功佔據江都前,他還不想四面樹敵,所以暫時不做改動,依舊只以瓊花盟的名義來接觸。

歸根結底,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江都留守”,還是需要他展示出足夠威服群雄的實力。

而這些實力當中,又以軍事實力為先。

所以整頓內務的同時,楊遇安也不忘對驍果軍的消化、整編。

得益於尉遲恭等人是成建制地投靠過來的,加上楊遇安名義上還是大隋的臣子,所以基層編制,各式名號基本不需要更換,原樣接收就好。

如此一來,能最大程度上儲存驍果軍的戰鬥力,不會因為編制頻繁變動而出現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問題。

簡而言之,非必要不折騰。

作為范蠡“真傳”弟子,楊遇安始終沒有忘記夫子所授的大道。

毫無疑問,三千驍果就是楊遇安接下來的組建新軍的核心,這也是他為何大費周章也要將尉遲恭等人接應過來的原因。

除此以外,他再從丹陽郡兵中挑選一千精壯編入其中,與三千驍果共同作為主力大軍。

至於瓊花盟本身的僧兵道兵,雖然經過這些年積累達到小一萬的規模,但頂多只能算“拿著武器的農夫”,讓這群人守城還行,指望他們到了野外跟正規軍作戰,甚至攻略城池,簡直痴人說夢。

所以他不打算讓這些人擔任主力,只是作為僕兵替大軍開路搭橋,建設營壘,交通運輸。

最終經過適當調整,楊遇安將四千主力分作左右兩路。

虎賁郎將尉遲恭為左軍將軍,領兩千左軍,秦瓊作為他的副手。

柴紹提拔為虎賁郎將,出任右軍將軍,也領兩千軍,以程咬金作為副手。

其實楊遇安一開始又想過讓秦瓊統領右軍。因為秦瓊不論武功修為還是衝鋒陷陣的能力,明顯要在柴紹之上。

但柴紹有一個秦瓊不具備的優勢,他的出身、人脈比起來自齊地的秦瓊更靠近關隴,而驍果軍多由關中子弟組成。

顯然以親疏而論,柴紹都比秦瓊更有號召力。

畢竟當統帥,武功高強不是首要考慮的條件,甚至也不僅僅是指揮技巧。

技藝再高明,若不能服眾不能調動麾下,那也是白搭。

所以基於同樣考慮,監軍一職楊遇安給了司馬張仲堅,負責指揮近萬僕兵。

虯髯客以“負心”為道,本就具備擔任監軍的重要潛質。

監軍本身還肩負責督運糧秣的職責,這些僕兵就是他這些年留在丹陽訓練出來的,由他來指揮排程也方便。

關鍵他還是張氏族長,作為後勤負責人,顯然比尉遲恭等外來軍將更便於行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相關推薦:二道販子的宇宙直播間仙君難求全能仙君不朽大王升遷之道入局:升遷秘事綜漫之魔王魯路修黑袍糾察隊:我成了透明人我死後在異世界海洋重生成一隻蝦諸天之天外降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