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玄幻必須死->章節

476、多難興邦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張三丰挖這個世界牆角的事情,審判委員會並不在意,倒不如說,他們巴不得周瑞直接跟張三丰走,至於那條大明的支線先一步完成文明覺悟,從而讓世界線收束?

不可能的。

那條支線上的大明在文明進展上固然更超前,但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所遇到的第二次幻想降臨,並不那麼激烈。

因為大明的那條線上,文明是修了“性”的,是完成了長生革命的。

積蓄幻想的池子裡,水是“清澈”的。

而這個世界,被確定為主世界線的世界,池子裡已經不能用水來形容了,倒不如說全都是黑泥……

所以。

對於第二次幻想降臨,大明那條線打的是簡單難度,而他們打的是地獄難度,所以大明在應對第二次幻想降臨的時候甚至沒有出現人皇。

這是好事嗎?

是,也不是,福禍相依的道理在那,華夏文明的確相對於其他文明而言耀眼得如同昊日當空,但一直順風順水,有些窠臼就難以擺脫。

哪怕大明一直在改革,一直在改進,但改革是具備時效性的。

伴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許多東西就會開始積重難返。

例如,長生革命。

長生革命無論是初衷還是其帶來的模式,都是對文明有利的,也必須進行長生革命,文明的每個個體才會有覺悟的想法。

可是。

時間一久,長生革命的初衷難免就會被扭曲,踏入修行之路,的確要從自我的修行開始,要先修性再能修力。

但,其實有系統整理方法,和數百年時間的融合發展之後。

對“性”的修行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能夠基礎的入定,就能開始慢慢修行,雖然會事倍功半,而且經常遇到瓶頸,但依舊會有很多人這麼做。

久而久之……

依舊會演變為對力量的追求,那些修道有成的,太多的私心沒有,但類似於龍虎山天師府那樣,定下傳承位次的想法還是有的。

於是數百年的時間,門派林立,文明其實已經開始走偏了。

若非如此。

也就不需要在二十世紀中葉有“中興”這個說法,如今百年已過,積重又顯,張三丰才會想要請周瑞去他們的世界線,幫忙再次改革。

可周瑞即便去了,也只是孤家寡人。

時勢不同,周瑞一個人能夠做成什麼樣子?了不起做到張居正那樣,但,通往文明的覺悟,是一個張居正就可以的麼?

並不是。

在他們這個世界,除了周瑞以外,革命軍內部也是有許許多多的理想主義者的,他們已經深刻的認識到了當今文明所遇到的問題,也深刻的認識到了文明該如何前進。

這樣一大批有識之士加起來,才是文明通往覺悟的根基所在。

而大明的世界線上……沒有。

他們太過於順風順水了,沒有強大的外部壓力,沒有經歷過文明兩度幾欲滅亡的浴火重生,大明其實根本就不具備覺悟的根基。

多難興邦可不是一句安慰的話。

所以,大明是支線,而他們才是主線。

李和寫那本書,太過於想當然了。

審判委員會不僅不會阻攔周瑞離開這個世界,更不會阻攔周瑞在最後關頭向張三丰求救,從而離開這個世界。

畢竟,伴隨著周瑞改革的進行,他們愈發被動了。

這是在揭他們的老底,在斬斷資本和權勢的根基,在逼他們來殺他……

……

相比於張三丰,其實姚廣孝的危害要更大一些,張三丰畢竟只是一個“武夫”,審判委員會並不缺乏鎮壓張三丰的力量,而姚廣孝……是智者。

如果說任俠是全才,是以絕倫的天賦在各種學習之下,對所有東西都精通,從而在力量的表現形式上具現化為——全知全能。

那麼,姚廣孝則不是。

他的全知來源於功德的反饋,自解縉編撰永樂大典失敗以後,就是姚廣孝統籌主編,可以說《永樂大典》真正成於姚廣孝之手。

解縉主編之時,編撰團隊僅147人。

而姚廣孝領銜之後,團隊擴充到了2196人,後續幾年填補進出,編纂總人數超過3000人,這東西,就跟領兵打仗一樣。

只有韓信點兵才會多多益善。

如果一個主編拿不出大綱來,不知道該編寫什麼東西,那是不會需要如此多的人手從事各方面工作的。

而且。

解縉僅編寫了一年,就成書了第一版,永樂帝看後直接給否了,而姚廣孝帶領團隊編寫了三年多才定稿,又花了一年多的時間來抄寫。

全書22937卷,11095冊,3.7億字!

可以說是自古以來,對文明的一次總彙總!文治之隆盛,前所未有!

如此功德。

在姚廣孝修得長生之後,於幻想時代,最終形成了全知的能力,所以,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時間,姚廣孝就已經知曉了這個世界的情況。

明白了利害所在,所以,他不像張三丰那樣去找周瑞,那沒有用。

他來到曙光城,在任俠的接引下,去見了李巖。

而李巖能夠見到姚廣孝,那是真的開心,為了考古,當初歷史研究社可是開啟了明永陵的,拿到了完整版的永樂大典,才明白華夏文明到底有多麼輝煌,才明白大清摧毀華夏文明到底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毫不客氣的說,西方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在生產力水平上,才趕上大明。

亦或者說。

所謂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是對大明技術的復刻……

整整偷學了六百年,西方世界才趕上中華文明曾經的高度,而我大清只用了兩百多年,就讓華夏文明差點絕種……

要論,還是我大清厲害。

“國師,請坐!”

李巖接待姚廣孝的地點是在學園區的文明館,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也是最近這些天學術論壇召開的地方。

這裡最多可以容納十萬人同時聽課。

然而,面對場場爆滿的火熱情況來看,十萬人的會場還是有點小了,不過,貴賓席這邊倒還寬鬆,李巖帶姚廣孝過來,不至於沒有位置。

如今是藺文萱丟擲覺悟三部曲的第二天,正在與各界人士論證文明三部曲的可行性。

其實,這已經是勝利了。

要知道之前還在爭論聖王宇宙理論成不成立,覺悟是不是空談,這下子進步到論證三部曲的可行性,基本上就是預設了聖王宇宙和覺悟。

或者說。

對方不想認,歷史研究社和藺文萱也不辯了,有本事,你去其他論壇去說,去其他平臺去宣揚辯論就是了,反正,如今世界上的全部權威學者,都匯聚到了曙光城……

“國師如何看三部曲?”

在陪姚廣孝聽了一節後,輪到反對方上臺發言時,李巖才向姚廣孝問道,畢竟三部曲中的長生革命,在大明的世界線上是完成了的。

這很有借鑑價值。

姚廣孝聽罷,沉吟了許久,才說道:“大明在第一步的基礎沒有打紮實,雖然完成了第二步,但後勁不足已經體現出來了。”

“如同修行一樣。”

“築基不打紮實,耽誤的是一輩子的事情。”

沒錯,大明是類似於李和書中那樣,是解決了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士紳一體納糧,官商一體交稅,又解決了屯兵制的弊端,改了戶籍制度,大興教化推行心學,明儒也進入了新的階段……

但,大明依舊是帝制。

這點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在二十世紀,西方世界鬧革命鬧馬克思主義轟轟烈烈的時候,大明也進行了改革,吳楊公學成為了當世顯學,儒家也再次改良。

可是……

大明還是有皇帝,有勳貴,各類仙家門派,也是新興勢力……

“天下為公四個字,很難。”

姚廣孝發出感慨,李巖也感同身受,他也不認為在審判委員會的配合下,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實際上,這不是一場聞革能夠解決的。

更何況他們要解決的不僅僅是分配的問題,他們還要正本清源,重建道德。

從上世紀自由主義氾濫開始,道德已經徹底崩壞了。

這一塊不撿起來,共產就是一個笑話。

而且馬列這套,其實是有失偏頗的,這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類似於中西醫,西醫講究對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但,總是治標不治本。

做得再好,也只能管一時之功效,這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歷史已經驗證了的。

真正要完成覺悟的第一階段。

用共產來做目標是不行的,反而是“天下為公”這四個字要更好一些,讀不懂“天下”二字,就讀不懂人與文明的關係,遑論覺悟了。

所以。

姚廣孝在大明經歷過第一階段之後,才會說出“天下為公很難”這句話,他根本就不認為馬列是達到文明覺悟第一階段的良藥。

這劑藥只能治症,無法治根。

李巖對此也深深認可,所以他才會提出正本清源一說,歷史研究社這些年也都在做這件事,但他依舊沒有苗頭,不知道要怎樣一劑藥,才能夠真正的達到天下為公。

道德經裡有答案,大道,便包含了這些。

但,也只有“大道”二字了。

心學一直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最後一塊拼圖,可它更多的是應在長生革命上面,在第一階段,仍舊留有一塊空白,需要尋找答案。

“國師可有眉目?”

李巖恭敬的問道,他認為姚廣孝在看了他們的世界後,應該會有些感悟。

姚廣孝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道:“吳楊公學是在吸收了馬列的基礎上進行的改良,核心便是‘天下為公’這四個字。”

“吳楊公學重視事功,以天下為己任,最注重平等二字。”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句話在吳楊公學興起之後,就絕非空話了,有些雷池,即便是天子也無法越過。”

“天下土地皆為公有,僅為了達成這一條,便流了不知道多少血。”

“均田免賦,金融歸公,產業贖買……時年改革,絲毫不比那些共產之國做得差,是真正做到了天下為公,人盡其用。”

“但。”

“也只是一時之盛,自吳楊二公辭世,天下盛隆日久,疲態已經顯露,人心正在漫散,較百年前已經相差遠矣。”

“如今思來,吳楊公學的弊端在於過於重視事功,而忽略了立德、立言。”

“所以不能長久。”

李巖聽罷,也相當贊成,曾經的中蘇兩國,不就是如此?只是大明要做的比他們更好一些,而且沒有敵人罷了。

可是,要如何立德立言呢?

僅僅只缺了立德立言嗎?

“還請國師賜教。”

李巖希望姚廣孝講得更多一些,姚廣孝卻搖搖頭,說道:“談不上賜教,因為我也不知道這番猜想是對是錯。”

“道德經說。”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或許老子已經給出了答案。”

老子境界太高,許多言論都和“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是一個邏輯,並非是因為有聖人才會有大盜,而是因為只有世道亂了,大盜頻出的時代,才會有聖人出世來救世。

而絕聖棄智這句話,也要先如此來看。

追崇聖明和智慧,就會出現惡念與狡詐,能夠得到聖明和智慧的人終究是少數,而擁有惡念與狡詐的人終究是多數。

因此。

絕聖棄智,方能民利百倍。

老子陳述社會的種種問題後,提出了“絕聖棄智,絕仁棄義,絕巧棄利”三種方案,又說這三種方案不足以解決社會問題的根本,要解決根本,須得——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是懂的。

但他總是“惜字如金”,亦或者說,微言大義,說的越多,本意就越偏頗,所以,他不願細說,儘量在將道的本意描述出來。

但後人能悟到幾分?

陽明先生懂了,所以他說要“致良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是格物。

“致良知”便是“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的一種修行方法。

因為致良知,才能懂得自我,才能明白廣廈千間,睡不過六尺。家財萬貫,食不過三餐。得而不求,惠而不費,故能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心學是對,也應對到了這一部分。

然而……

心學更多的是“自我的修行”,在一個文明裡,社會當中,民眾修行的程度不夠時,這點,就作用不顯了,也是李巖和姚廣孝所領悟到的那片空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天下為公”這個階段。

需要一種道德體系,需要一個社會構造的答案,去填補這片空白。

答案也就在“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絕學無憂”這十二個字當中,可是,要如何去解?

相關推薦:爺爺在地府造反了暴君每晚夢我穿書後我拒絕自己的人設末世重生之女王修煉手冊末世重生女皇復仇者的綜漫之旅四合院的一個小家制霸三國的鐵血騎兵肝掉那個土豪絕世仙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