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西遊之我只是河神->章節

第三百二十八章 深夜體己話未來,兩日看盡長安花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原來如此,沒想到居然有如此之身份!”唐太宗也是驚訝道。

然後,令林雲也驚訝的是,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唐太宗直接忽略過去,又是問道問:“御弟和幾位高徒遠涉西方,這一共走過路程有多少?”

就這?

林雲表示我這說了一大串,你就驚訝一下就沒了?

是的,就沒了,李二又不是傻子,自然聽得出林雲介紹這麼多是有所求,直接就不接茬了。

說起這個,唐老爺感概頗多,整理了一下回憶,這才說道:“弟子還記得那菩薩之言,虛數有十萬八千裡之遠。途中未曾記數,只知經過了七遍寒暑。日日山,日日嶺,遇林不小,遇水寬洪。期間還經幾座國王,俱有照驗印信。”

見唐太宗一臉迷糊,唐老爺表示這時候那通關文牒也是有了作用。

於是便開口道:“悟空,速速將通關文牒取上來,繳納給陛下看看。”

悟空也沒有多言,也是聽了照做,這個時候算是唐老爺的高光時刻,畢竟師徒一場,在這最後時刻,還是要相互支持。

這通關文碟遞上,唐太宗接過來看了,這首頁乃記載貞觀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給。

太宗也是笑道:“幾位倒是久勞遠涉,今已過去多年了。”

再仔細翻開,這牒文上有寶象國印,烏雞國印,車遲國印,西梁女國印,祭賽國印,朱紫國印,獅駝國印,比丘國印,滅法國印;又有鳳仙郡印,玉華州印,金平府印。

唐太宗覽畢,覺得這東西做收藏還不錯,不過沒有評價,而是直接收了起來。

這時有官員來此稟報酒席準備妥當,也是有那禮賢下士之風範,下殿攜唐僧之手而行,又是問道:“幾位高徒能否周全禮節?”

唐僧有些不習慣,也是開口說道:“除了林雲外,其餘幾個小徒俱是山村曠野之妖身,未諳中華聖朝之禮數,萬望見諒。”

這句話倒是不對了,這三位可都是天庭下來的,這禮節知道的不要太清楚。

不過,既然下界為妖,倒是率性灑脫了一些。

太宗笑道:“哈哈,無礙,無礙,都同請東閣赴宴去吧。”

這畢竟是人族帝王,簡單之一問一答,卻是將唐老爺弄的七上八下。

唐僧本攜取經之功勞,卻被太宗三言兩語所掌控,這便又謝了恩,招呼幾個弟子,都到閣內觀看,也沒了剛剛的意氣風發。

不得不說,就說這筵席也是不同與之前,畢竟是中華大國,這檔次要高上太多。

放眼望去,這門懸彩繡,地襯紅氈。

再看這筵席上的珍饈佳餚,更是異香馥郁,奇品新鮮。

這餐具也是講究,琥珀杯,玻璃盞,鑲金點翠;黃金盤,白玉碗,嵌錦花纏。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先是一些甜品,爛煮蔓菁,糖澆香芋。

之後上的奇特蘑菇味道甜美,而海菜更是清奇。

姜辣筍,蜜調葵,麵筋椿樹葉,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幹薇,花椒煮萊菔,芥末拌瓜絲。

這些素菜更是一一上來。

看的唐僧師徒一愣一愣的,這素齋還能如此豐富?

當然,除了素食,數種奇稀異果也是爭奇鬥豔。

核桃柿餅,龍眼荔枝。

宣州繭栗山東棗,江南銀杏兔頭梨。

榛松蓮肉大葡萄,榧子瓜仁香菱米。

橄欖林檎,蘋婆沙果。

慈菇嫩藕,脆李楊梅。

這些無般不備,無件不齊。

除此之外,還有些蒸酥蜜食,更有那美酒香茶。

哪怕是挑剔的林雲,也是嘗了幾樣。

不得不說,還是李二會享受,這御膳房的手藝和心思還是真的不錯。

這素齋都如此了,葷腥還不得上天?

可謂是說不盡的百味珍饈皆上品,果然是中華大國遠超西夷。

其實,天庭也好,仙人也罷,這吃方面的花樣還是差了一些。

林雲私心想著,這取經結束了,是不是要上天庭求個中原的河流做個安穩河神,然後請幾個廚子輕鬆日常些?

八戒今天倒是收斂了些,不過這速度可是絲毫不慢,倒是文雅了些。

師徒五眾與文武多官俱侍列左右,而太宗李二仍正坐當中,歌舞吹彈,整齊嚴肅,這第一日便如此過去。

當日天晚,謝恩宴散。

太宗回宮,多官回宅,唐僧歸於洪福寺,只見寺僧皆是磕頭迎接。

方進山門,眾僧上前便道:“師父啊,你終於回來了!這樹頭兒今早俱忽然向東。我們記得師父之言,遂出城來接,果然是師父到了!”

嗯,今日便是唐僧的高光時刻,聽了此言,唐僧更是喜之不勝,遂入其內。

唐老爺一間房,徒弟四人共一間房。

這一夜有些安靜。

此時八戒也不嚷茶飯,也不弄喧頭,悟空、沙僧個個穩重。

林雲還以為是幾位道果完成,這才安靜,過了許久,悟空說話了。

“這取經七年,也就明日一日了。”

“嗯,也就明日一日了。”八戒也是沉吟了一句。

“幾位師兄這是怎麼了?取經完成,功德圓滿,這是好事啊!我們千辛萬苦,不就為了這一天。”沙僧見氣氛有些沉寂,也是開口說道。

“哎,沙師弟說得對,不過這幾百年來做妖怪做的多了,雖然被壓五指山五百餘年,可也心猿意馬自由自在,倒是這要成佛作祖當菩薩,俺老孫還是不適應。”悟空嘆了口氣。

悟空這個時候,突生一種無力感。

他想到了斜月三星洞拜師學藝,想到了東海求兵拿神鐵,想到了大鬧天宮,想到了被壓五指山,想到了西遊前林雲所說的一切。

一股巨大的陰雲籠罩在悟空心上。

沙僧八戒聽了悟空之言,也是眉頭深鎖。

“哈哈,人生在世,又有幾件事情能順心如意?隨遇而安是一種選擇,逆流而上也是一種選擇。”林雲突然開口,打破了這種詭異而低沉氛圍。

林雲自然還記得自己被自願參加西遊的目的,分一些功德,搞一些事情,不過,除了這個小目標,現在也有了些改變。

因為,林雲發現世尊如來,是如來,也是多寶。

林雲準備成佛了,之前的那個稱號就很不錯。

不過不是自己,而是佛道分身,雖然現在這個佛道分身還沒有出。

林雲之前有所顧忌,怕被如來看穿,但是,如果,如來是多寶呢?

在不妨礙,甚至有助於如來的基礎上,他應該不會介意自己在佛教多埋一些坑?

所以,林雲想了很多,總結一下,這次有以下幾點要做的。

第一,自己要成佛,用化身去做,畢竟系統神通身外化身若創造的化身配合附靈智通還是很不錯的。

第二,藉助夢中證道的百世輪迴,邁入大羅境界!先是佛道化身,之後再是本體。

第三,小白龍的身份問題,畢竟當初答應了人家,雖然當初有哄騙的嫌疑,不過能改變的還是要改變。

“哈哈,倒是俺老孫著想了。當初能大鬧天宮,以後若是不順心了,也不是不能,嘿嘿嘿……”

額,還是最好不能吧……

“你們說,等回了雷音寺,佛祖給咱們封了封號,俺老豬準備回高老莊和我的翠蘭媳婦過小日子去,你們呢,有什麼打算?”

嗯,八戒想的很不錯,當然,這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沒有人去深究就行。

“嗯,俺老孫回花果山。”

“我準備去和玉帝求個中原的河神之職。”

“是不是離洛河近一點最好?”悟空笑著說的。

“哈哈,還是大聖瞭解我。”林雲也是笑道。

“嘿嘿,這麼看起來還是我豬八戒最專情,林雲師兄,你看看你除了漯河的那位,在西梁女國還金屋藏嬌。”八戒突然補刀。

額,林雲表示,這確實是個問題啊。

不過,八戒似乎又皮起來了?

“是嗎?不過我怎麼聽說是因為調戲嫦娥才被罰下人間?並且這一路上可沒少犯花痴,甚至連幾位菩薩也敢調戲。”嗯,林雲反擊了。

“嘿嘿,你們這就不懂了,特別是幾位菩薩的那一次,你們都看出了端倪,卻不告訴師傅,若不是我主動去,趁這一難師傅可就要遭殃了。”八戒見終於嘲諷到了林雲也是開心的很,一時間說漏了嘴。

“好你個八戒,原來一直瞞著我們!”

幾人嬉鬧一番,又閒聊了許多,夜過大半,天空漁肚泛白,師兄弟幾人也不在多言,只是各自想著事情。

次早,太宗升朝,對群臣言曰:“朕思御弟之功,至深至大,無以為酬。一夜無寐,口佔幾句俚談,權表謝意,但未曾寫出。”

接著又言道:“讓中書官來,朕念與你,你一一寫之。”

“諾!”

接著,唐太宗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文學造詣,洋洋灑灑一篇千字文便是寫出。

這裡附錄幾句。

“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

然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象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

故知象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

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

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亙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

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

當然,寫這個,也是為了肯定取經之功績,也是大唐,是人族主脈對於取經的一個認可。

這也是佛教大興的一個重要標誌。

寫畢,也是即召唐僧。

不過,兩日之約唐僧還是記得的,此時幾人已在朝門外候謝,聞宣急入,行臣子之禮。

太宗傳請上殿,將文字遞與唐僧覽遍。

唐僧也是復下謝恩,奏道:“陛下文辭高古,理趣淵微,但不知是何名目。”

太宗道:“朕夜口佔,答謝御弟之意,名曰聖教序,不知好否。”

聖教序!

唐僧自然知道其中之意,也是急忙叩頭,稱謝不已。

這太宗大概剛剛寫完這文,也是拽文起來,只是說道:“朕才愧圭璋,言慚金石。至於內典,尤所未聞。口佔敘文,誠為鄙拙。穢翰墨於金簡,標瓦礫於珠林。循躬省慮,面恧心。甚不足稱,虛勞致謝。”

簡單翻譯下,就是朕寫的不好,你們隨便看看,不用太在意……

不過,說實話,寫的還是很不錯的,於是百官齊賀,更是頂禮聖教御文,遂遍傳內外。

太宗又道:“御弟將真經演誦一番,何如?”

唐僧想起了當年之水陸法會,也是道:“陛下,若演真經,須尋佛地,寶殿非可誦之處。”

太宗聽了點頭,即問當駕官:“長安城寺,有那座寺院潔淨?”

班中閃上大學士蕭上前奏道:“城中有一雁塔寺潔淨。”

太宗即令百官:“把真經各虔捧幾卷,同朕到雁塔寺,請御弟同談經去。”

百官遂各各捧著真經,隨太宗駕幸寺中,搭起高臺,鋪設齊整。

這姿態也是做的很足。

唐僧最後一次說道:“八戒、沙僧你二人牽龍馬,理行囊,悟空、林雲在我左右。”

遂又向太宗說道:“陛下欲將真經傳流天下,須當譽錄副本,方可佈散。原本還當珍藏,不可輕褻。”

太宗自然不會反對,只道:“御弟之言甚是!甚是!”

隨召翰林院及中書科各官譽寫真經。

又準備再建一寺,在城之東,名曰謄黃寺。

唐僧捧幾卷登臺,方欲諷誦,忽聞得香風繚繞,半空中有八大金剛現身高叫道:“唐玄奘!放下經卷,跟我回西去也。”

原來,二日之約已經到。

這是正事,不可耽擱。

這底下林雲師兄弟四人,連白馬平地而起,唐僧亦將經卷丟下,也從臺上起於九霄,相隨騰空而去。

那太宗與多官也是望空而嘆,不是心裡想的是什麼。

後世佛家子弟皆言唐僧師徒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山水妖魔之難,終帶大覺妙文迴歸上國。

太宗與百官即選高僧,就於雁塔寺裡,修建水陸大會,看誦《大藏真經》,超脫幽冥孽鬼,普施善慶,將謄錄過經文,傳佈天下不題。

相關推薦:特效之王華娛特效大亨惡魔的異界征途透視之眼異界奇妙冒險風起龍城警局裡的犯罪專家絕命詭案首都是地球這位勇者攜帶了SSS逆天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