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新紀元1912->章節

第330章 敲打(求月票!)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1914年1月日。

一場大雪之後,隆冬的北京,早又一派冰雪世界。綠葉不見了,紅花不見了,從樓頂到樹枝、到地面,一色的銀裝素裹,耀眼明晶,單調到是單調了,但卻純潔了,可這純潔卻只是表相,任何嗅覺靈敏的人都能看到,現在的京城,事實上卻早就是一片暗潮湧動,這四九城中的平靜不過只是暴風雪前寧寂罷了。

政事堂國務卿徐世昌來到居仁堂拜見大總統,隨行的還有左丞楊士琦,已經六十有餘的徐世晶,面上早已呈現出老態了,一副疲憊像,眼神也顯得不足。他素常不是這樣,三十五年前,他和袁世凱結為盟兄弟,得袁世凱資助北上應試,先中舉人,後中進士,後受翰林院的編修,在袁世凱小站練兵時,成為袁世凱的心腹謀士,兩人一文一武,互為同道。

兩年前,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時,徐世晶力辭太保,前往青島觀望時局變化,在青島,他是處於“寧為袁世凱奪權,也不讓權落孫中山手”的激奮中,拒絕規勸,毅然在半年前出山,當他再一次來到京城的時候,他處於“袁氏天下究競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天下7“的迷惑之中。“五十而知天命”,徐世昌轉眼六十了,六十歲的應該知道自己的去從了,不會遇事慌慌張張,他是有這個能力的。

現在不同,他是去面對一個央央大國的興衰,對待億萬黎民的生死存亡,一失足不是個人的千古恨,而是國家興亡。徐世昌是個讀過聖賢書的人,三歲的娃娃都懂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難道他這個知書達理的人不懂?

他懂,可有時候,並不是懂得一些事情,就行了·大約正是官大了,事多了,徐世昌的心思也多了,愁腸也多了。

做了國務卿之後的徐世昌·為了袁的統治,是費盡了心機的,每天按時到設於含殿後遐矚樓的政事堂辦公,各部公事,一切須經國務卿核准,各部長竭見大總統時,必要國務卿在座。國務卿比大總統還忙。當年一家京報曾作過這樣的報導:

國務卿之忙冗·實不減於前清兼管部之軍機大臣。據可靠消息,徐相國每日起身甚早,八鍾後盥漱洗完畢,至九鍾乃至總統府,至十鍾入謁總統,議論國事,十一鍾到政事堂辦公,十二鍾午膳·下午二鍾休息,至三、五鍾再起辦公,直繼續至十鍾前後·日以為常云云。

徐世昌雖然如此鞠躬盡瘁,但袁世凱對政事堂的控制卻十分嚴密,使徐難有所為。徐世昌暗下裡對知己們說:“往日閣員入閣之初,多所發表,而實質上則多一事不能行。今大亂之後,惟求休息,餘既未敢多言,惟擇其可行者行之,不可行者勿行,行而有成效者善也·否者即惡也,視其結果何如耳`縱譏予無所表見,”徐世昌說的大真話,別人聽了他的“無所表見”之論,似乎看透了他的“無為而治”心地,最後·不能不說一句“徐世昌,天下最大的滑頭做了國務卿的徐世昌,並沒有能夠像他表白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無為而治”也並非那麼容易,就是他自認定的“無憂慮”的袁氏天下,也很不平靜。很多預想不到的事,都在接踵而至,就像現在,徐世昌卻不得不面對,究竟是應該順大總統的意思辭職,還是堅持下去。…,

和袁世凱一見面,徐世昌便依如往常一樣行禮說道:

“見過大總統!”

袁世凱微笑著伸手示意讓坐。

“菊人兄,杏城、請坐。我正有事同你們商量那。”

徐世昌和楊士琦先是道謝,而後點頭最後方才坐下,兩人坐下之後,突的,卻沉默了下來,楊士琦是抱定心思,讓徐世昌開口,可徐世晶這會面對著大總統,同樣也是自己的盟兄弟,又豈能主動說出自己不想辭職,顯出留戀官職的心思?

而袁世凱卻什麼都沒說,只是半閉著眼睛喝著下人剛送上來的茶,同時又請兩人喝茶,對於徐楊兩人的心思,袁世凱可謂是再清楚不過,他們都捨不得。試問這天底下,有幾人能捨得到手的權勢?

一時間,三人就這麼沉默著,喝著茶,這居事堂內一時盡是靜悄悄,除去杯碟碰擊聲外,卻是沒有任何聲響。

終於,在長時沉默之後,袁世凱還是首先打破了沉默。

“菊人兄應該看過外交部的報告,第四條談判,今天開始,估計十天半個月的,第四條就會談完,也是洋歷年年底的樣子,就會簽約1這外事算是定了!”

說這番話時,放下茶杯的袁世凱神情卻不見任何輕鬆之意,而且隨著話語神志由輕而沉,雙眉也漸漸鎖了起來。

“今天看了報紙,是新聞記者採訪江蘇陸軍十一師,十一個師啊,一個師一萬七千人,這就是近二十萬軍隊那!我這大總統能調之兵,不過二十餘萬啊!扣除那些個雜牌,恐怕,哎,這大總統難當啊!真不知k道,那一天會不會有人勸我把這大總統之位讓給他李致遠啊

徐世昌一聽,心裡一驚,他和楊士琦對視一眼,兩人都從對方的眼中讀出了慌色,他們沒想到大總統竟然會說出這麼一句話來。

徐世昌正想進言勸說安慰,袁世凱卻又說道。

“哎,為了國家大局,若是他李致遠想要這大總統之位,本大總統讓位於他又有何妨,這中國啊!再也亂不得了!”

語急如注,袁世凱明明白白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思”,事實上,袁世凱清楚的知道,他們不願意讓權,所以才有了這番表演,接著他又如泣如訴般的露出一副慷慨之相。

“十幾年前,八國聯軍,讓我中華吃盡了苦頭,最後割地賠款,國力衰竭,十年苦心經營·方才恢復些許元氣,辛亥年,南方軍興,列強意欲干涉·老袁我是不得不出山,維持局面,後來為免列強干涉,傷我中華元氣,南北議和,清帝遜位,我也就當了這大總統·這幾年,苦心維持,方才維持國家局面不至崩潰,國家時局日漸好轉,此次歐戰,日人逼我,幸虧三軍將士效命,方才保得國家顏面、權益於不失·這國家大局好轉,可偏生哎,……內局現又如此·我們又該怎麼辦好?一不小心,內戰再起,列強干涉,又豈是中華之福?”

徐世昌沒有說話,楊士琦卻是如坐針氈一般,扣著茶杯,徐世昌彷彿是在思索著大總統的言語含意一般,思索著該怎樣回答他。

然而,這兩個人都是明白人,他們知道·袁世凱說這番話,實際上為了堵他們的下一番話,他是為李子誠“進京”做清道工作,可袁世凱說的這個理由,卻又上人無從可駁,他是為了國家大局·若是他們兩人道出相駁的意義來,那豈不就是說他們兩貪戀權勢到了即便“引內戰也不辭”的地步。…,

見他們兩人沉默不語,不想再磨蹭下去的袁世凱站起身來,然後嘆息著,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

“現在,外夷、內寇都十分猖獗,倘若國家在我輩手中喪失,我怎麼對得起先民,怎麼對起全國百姓,只是別人看不到這一點,我想兩位是會明白我的心思的!”

話音落時,袁世凱便直直的看著兩人,那意思似乎是在說。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該怎麼辦,你們兩人應該知道了吧!”

徐世昌朝楊士琦看一眼,然後在心下苦笑著,袁世凱終歸是袁世凱,話裡話外,全未給別人留下一丁點餘地啊!看著楊士琦目中閃動的無奈,於是便說道。

“大總統,切不可讓職於李氏,況且,李氏意也不在大總統之位,還請大總統三思!”

就在這時,忽有人進來。

“報告總統,宣武上將馮將軍來謁。”

聽說是馮國璋來了,袁世凱一愣神,然後一邊答應“有請一邊對徐世昌、楊士琦說道:

“菊人兄、杏城,你們先到我辦公室坐坐,我應酬一下就來。”

在兩人離開後,想著他們兩人已經明白了自己話裡話外的意思,袁世凱的心裡還是稍覺安逸些,他知道,不出半月,徐世昌就會請辭讓賢,至於楊士琦,他又豈不明白事理,到時看看給他們尋個什麼肥差,對他們也算是有所交待了。

心想著,袁世凱便朝居事堂外走去,迎馮國璋到了內院,爾後才請馮國璋進入居事堂,兩對面坐下後,馮國璋先開了口。

“大總統,國璋想近日南反,特來向總統告辭!”

在北洋諸將之中,最鬱悶的怕就是馮國璋了,國民黨發動“二次革命時”,原本想打下南京以為江蘇都督的馮國璋,並沒能如願,最後反倒讓李致遠落了便宜,最後只落得一個江淮巡閱使、宣武上將的虛名,還是客軍駐於倪嗣沖主掌的安徽。

“為什麼這麼急?”袁世凱急聲問道。“我還有事想同你商量呢?”

“我也有事!”

馮國章直截了當的說道。

“想跟大總統說明白,然後再走!”

袁世凱原想只是自己有事同馮國璋談,沒想到馮國璋也有事找他,難道也是為了那件事?重設國務院,看似簡單,實際卻是牽扯到各方利益,對於政事堂諸人而言,牽扯到他們的職位,對於軍中諸將,卻是牽扯到“交兵權”。

那件事看似做的隱秘,可袁世凱卻知道,那事裡的事,是瞞不住人的。這樣想著,袁世凱便有意借話叉開,想旁敲側擊,緩緩氣氛,說道。

“你和道如來京城好幾天了,我們還未曾好好談談,道如這一走,就是年餘,你們就晚走幾天吧!”

馮國璋的新夫人周砥周道如,原本是袁世凱的家庭教師,袁世凱一直以家人對待,後來,介紹給了馮國璋,其用意,自不用多言,今天他就以至親的口氣挽留這位江淮巡閱使。

而馮國璋卻說道。

“事實商談不完,那是要多住幾天的若是無事可做·還是早回去的好!”

馮國章不待袁世凱搭話,便又說道。

“有事件,我想向大總統如實稟告,近來有傳言道·大總統練新軍,請李致遠進京,都是為了收軍權於中央,不知此事是真是假!若是大總統欲收軍權,只要一個電報,國璋絕不不敢不從!”…,

說著,他便把一雙遲疑的目光投給袁世凱。

原本袁世凱就是想徵得馮國璋的支援·來對付其它人,一聽他的這套話,心裡頓時涼了半截,也明白,這“收軍權於中央”,無論阻力再大,也要辦下去了,於是便說。

“華甫·看你說的,這國務院不是沒有過,當初一個個總理的·又妨著什麼大局了,重設國務院,只能說是時所需,勢所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看著馮國璋,袁世凱卻想到“難道有人做馮華甫的工作,特意讓他來試探自己的口風,對付自己?”

“重設國務院,任李致遠為國務總理,一是國之所需,李致遠之才·天下誰人不知?這樣的人不用,豈不顯得中央量小,有才不用?二嘛,現在法蘭西邀我國派兵法國,且指名江蘇陸軍,所以才要留李於中央。至於那新建軍·亦也是為歐戰所備,至於收軍權於中央,華甫,地方省軍,焉有不收之理,至於華甫,你是我之心腹,堂堂中央陸軍宣武上將,統率又為中央陸軍,豈有交兵權之說!”

接著,袁世凱的臉色一沉,先是輕輕咳嘆一聲,然後又自哀自怨的說道。

“哎,“大風刮梧桐樹——長短自有人去量”,我心中是坦賂的,若是他人不解,就由他人吧!”

說罷,袁世凱便端起茶杯,像是要喝水,但馬上又放下,順手又拿起一支雪茄煙,點燃後吸了起來,臉色一陣比一陣難看,且難看的臉色中盡是哀痛之色。

馮國璋卻被袁世凱的這番話和表情弄的有些摸不著頭腦。馮國璋是袁世凱的三大支柱之一,和段祺瑞、王士珍齊名,並稱“北洋三傑”,跟袁世凱有生死之交,當初,袁世凱發跡時,馮國璋是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馮國璋最早投奔的是淮軍聶士成,甲午戰爭後,聶士成推薦他擔任清國駐日使臣的軍事隨員,在日本,馮國璋和日本將領福島安正和青木宣純結識,相外甚洽,於日本,他一直留心考察日本的軍事狀況,積累了較豐富的資料,編成陸軍教材數冊,回國後,他把自己編寫的陸軍教材,作為酬禮獻給聶士成,誰知聶士成並不欣賞,看都不看就完璧歸趙了,而後,馮國璋便把教材呈現給袁世凱,那時袁世凱正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求才求知,如飢似渴,看了馮國璋的兵書,視為“鴻寶”,更稱馮國章為“軍界之學子,無逾公者”,隨後留馮擔任督操營務處幫辦、兵兵學堂監督,不久又升他為督操營務處總辦,而袁世凱治軍操典,又多出自馮國璋之手,可以說袁世凱對馮國璋有著知遇之恩,後來,袁世凱更將熟師周砥介紹給馮作如夫人,以表示親近。

而後來,馮國璋更在是武昌起義時的,以抗命請袁出山報其知遇之恩,後來陷漢陽,隔江炮擊武昌,可以說為袁世凱成為大總統,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會看袁世凱態度真誠,馮國璋也以坦誠之心說道。

“大總統欲派兵參加歐戰,調動江蘇陸軍前往歐洲,是否需要地方著手佈置,還請預先秘示!”

馮國璋的話卻讓袁世凱搖了搖頭說道。

“無需如此,無需如此,李子誠,貴在一個誠意,若是以陰謀待他,勢必引其反心,與其示其陰謀,不若示其以誠,他李致遠愛惜宣告,若是中央欲派部隊往歐洲,於地方之時,他尚有言語可堵,可若為國務總理,卻不得不考慮國家大局,到時,其必為表先,而介時……”

接著袁世凱緩聲道出了自己的打算和計劃,無非就是以國事迫使李子誠同意派出江蘇陸軍參戰,以為表率,再以中央之命,要求各省派出軍隊,與中央陸軍合編整訓後派往歐洲。

最後袁世凱看著馮國璋,故意顯出幾分難色來。

“哎,這編新軍,之前是為防禦日本,而現在,卻是為向各省表示,中央絕無私心,地方派出一兵,中央派出兩兵,如此,方才將各省省軍擰成一股繩兒,派往歐,待他日歐戰結束之時,遠征軍自需裁撤,地方省軍自然消彌於無形之中,如此,方才得中華民國啊!可惜大家夥都不明白,都以為我這是私心作怪啊!又豈知本大總統為難之處……”

見袁世凱“無意”收軍權,馮國璋在松一口氣時,也就順水推舟的送了個假人情。

“他日若是大總統有意派兵歐洲,欲從中央陸軍中抽調部隊,以安各省之心,我那,大總統只管抽調就是了!”糹

(未完待續)

本书作者其他书: 大明鐵骨 回到明朝開工廠 小市民的奮鬥 鐵血宏圖
相關推薦:極品太子爺極品太子爺鳳吟亂世鬥羅從比比東開始回到明朝開工廠小市民的奮鬥我要出租自己帝國玩具三線廠子弟一拳超人之地表最強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