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星之海洋->章節

修訂版第二卷 影之卷 第四章 陽泉的由來(上)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北都gdi紀監委東南特派組的本部設在東南海中的陽泉特區,這個島群特區的前身是華夏的第一大外島臺灣。而現在那裡的形勢非常奇妙,是有深遠的歷史原因的。

大時代末期,司徒王組織亞洲部隊對外星入侵者盤踞的最後地區臺灣——貝硫群島——和國一線猛攻,在臺灣地區的爭奪最為慘烈。在遭到巨大損失後,被迫多次動用前代文明遺留的斷層重力彈這種變態的超級武器,造成西太平洋地帶強烈地震和海嘯。戰爭結束後,臺灣的東南三分之一部分沉入海中,其餘部分裂成三個大島。因為司徒王當時勢力強大,獻媚者便建議將三島命名為司徒島、神威司徒島等噁心名字。司徒王為了紀念他的功勳,半推半就地接受了這項榮譽,把三大島和附近一些本來八竿子打不著的外島都合成一個行政區,為紀念其妻子陽泉,命名為陽泉列島。

司徒王當年分管的是亞洲部隊,在登上地球聯合軍第一寶座時退到二線遙控指揮。直到全球分家浪潮高漲時,他才又跳到前臺導演了家門口的亞洲劃分。史書上對這次全球分家記錄得很簡略,對其中的重頭戲亞洲分家幾乎只字未提,只說有那麼回事。可是據我從韋元寶處得來的小道消息,這段歷史是很有趣的:

三〇一三年末,眼看歐洲-北非地中海沿岸地區和北美已經以城市聯盟為基礎形成國家體制的政治實體,亞洲政治勢力也開始討論成立亞洲聯盟。然而,出現了三大問題:

第一是民族爭端:亞洲的有規模、有影響力(衡量標準為人口超過五百萬)的民族只剩下華、和二族。華族比和族人數多得多,但是和族的規模也不小,人口僅次於北美,經濟甚至比歐洲還發達。要以華族為核心,吃掉和族的地盤建立統一聯盟幾乎不可能。在談判中,和人的要價過高,甚至連對等制約都不輕易答應。北美聯盟和歐洲聯盟的政治人物也加入進來拉偏架,稱由華族為主兼併實力相對強大的和族實在不合適云云。然而如果反過來以和族為核心管轄華族,等於蛇吞象,更是個大笑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第二是中心爭議:亞洲的人口和城市基本集中在東部,中、西、北亞基本上是人口真空。但東亞就有三個超大城市,以哪一個為中心呢?這實際上關係到由哪一族、哪一派系掌握實權,因此在這一點上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第三是華夏二都相爭:在大時代戰爭結束時,司徒王定都於江東秣陵,沿用古名“建業”,開始修建新時代第一中心都市。然而,建業作為政治城市固然合適,但弊病也是明顯的:建業地勢險要,三面環山,北面大江。作為華東地區的戰略要地,確實再好不過,找不到可以替代的地方。然而,險要地形和開發現代城市是矛盾的。建業的地形不適合建設超大規模城市,如果強行改變地形,又失去了其古風地貌以及險要之利。因地處南方,地下水過於發達,防禦工程和地下交通網絡的建設都困難重重、代價高昂。

更主要的是,與華族人口相對應,地球聯合軍中的華族高階軍官人數極多。但正因為人數多,多到了分派系對抗的地步——他們截然分為南北兩派,其中北方一系多數是最早加入地球聯合軍的,聲音強硬不少。在大時代之前,華夏的首都天京就是地球第一大城市,他們當然夢想著在死之前重見昔日輝煌。這些戰功累累的英雄們的心願,往往與現實實際需要完全不相干,他們卻堅持不已。

司徒王本身是北方人,應算北系軍人的領頭人,但定都建業卻是他的決策,因此他這個能夠下最終決定的人,在這個問題上在南北兩系人馬中一直保持著一種曖昧的平衡。隨著南北兩系軍官的爭吵日益升級,建業的地理侷限也在開發工程中不斷體現出來。三〇〇五年,司徒王終於批准在擇址建設東亞第三座超級城市北都。

在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因為政治因素存在資源、政策的傾斜。北都建設雖晚,但因得到了很多優惠政策和重點投資,在評定城市級別時,城市規模和人口已經超過了建業。這種明顯的派系鬥爭為後來地球聯合軍內華系的分裂埋下了種子。

gdi成立不久後,北都一系的北方軍人開始在幕後操縱輿論,以恢復文化傳統為名掀起複名運動,將北都改名為天京。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這跟傳統、文化沒有多大關係,只是在輿論上搶奪制高點,製造一種己方正統且天下第一的聲勢。

天京為大時代前華夏的首都,也是當時地球上最偉大的城市。此時,雖然北都已經在很多方面超過了新京,成為世界第一大都市,但是從政治意義、城市規模等諸多方面,的確還沒有複名的必要性和可信度。做為報復,建業方於半個月後將首府建業改名南都,並大肆宣揚華夏歷史上南都作為古都存在的歷史和重要地位。雙方為城市名稱爭吵不休,幾次會上領導幹部們幾乎大打出手。

和族人自然樂觀其爭,一個名為松井京太郎的無名漢學家(偽名)根據當時情況,詳細考證歷史後寫出了一本小說《貳都記》,以幸災樂禍的旁觀者角度推敲歷史、借古諷今,不但描述出當時爭鬥場面之醜惡,還聲稱華人之內鬥乃天性,遲早為和人所代。此書出版後,因地球聯合軍的地位正處搖搖欲墜、自顧不暇,一時竟無人約束,結果流毒無窮。

西方極少數不懷好意的國家(不過好像就兩個……)爭搶出版此書以擴大自身影響、藉機打擊亞洲,卻因譯者眾多,譯法各不相同,以致同時有多個版本上市流行。其中一些白字先生把書名翻譯成了《thenewtaleoftwocities》,更有無德盜版商不詳加校正便搶先印刷出賣,少印了“new”,多加了“charlesdickens”。造成狄更斯老先生被從墳墓中揪出來充當此書作者之慘事一再發生,貽害西洋少年無數。

在爭吵未定的情況下,和族勢力突然宣佈他們要獨立成立和國,並保持現有勢力範圍不變,把事態攪得更加混亂不可收拾。政治家們吵得面紅耳赤,也頂不上老人家出面的一句話。司徒王最後終於站了出來,一手導演了亞洲的劃分。會議剛剛開始,他便不等其餘人說話,立即定下四條基本原則:

保持亞洲三大中心城市、三大政治勢力原有的勢力範圍基本不變。原有的版圖為:

華南區(首府建業)除直屬地之外轄中東、南亞及中南半島;

華北區(首府北都)除直屬地之外轄中亞、北亞、西亞、;

西太平洋區(首府新京)除直屬地之外轄西太平洋島嶼、大洋洲、東南亞東部島群;

北都和建業的嘴仗立即停止,分別定名為北都和南都。

老人家發話後,大家自然不敢有反對意見。會議還沒開完,大家已經開始研究流傳到外的這四條原則的含義。一研究之下,和族人先笑開了花:既然二京名稱已定,看來大華夏地區南北分治的情景已不可避免。和國此時的實力略微超過南、北二京任何一方,這等於自動把他們的地位提升到亞洲第一、世界五分之一,可算全球並列第三的政治軍事力量,簡直是史無前例的高。雖然原地球聯合軍中和族人數量眾多、地位顯赫,但這種收穫也遠遠超出他們的預計。可還沒等他們樂完,會議結束後,司徒王又下了一個補充規定:

gdi北都分部和南都分部簽署對等條約,由雙方高層交替擔任gdi華夏地區分部首腦。政府劃分按gdi例,由南北二部分合成華夏聯盟。後來依例建國時也就定名為華夏國。不過國家這種實體至今沒有多少存在感,大家都主要以gdi的控制範圍為準。

如此一來,gdi華夏分部的勢力就遠超目前任何一個gdi機構,華夏的政治版圖和影響也遠遠超過和國控制地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國家實體。雖然在四大強國之外,還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自立小國、政治實體和基層gdi分部機構,但全球四分的局勢已成:華夏、和國、北美和歐洲。其華夏夏力量最為強大,和國最弱小。雖然從全球五分之一升級到四分之一,但卻一下從雞首降級到了牛後。不幸的是,和國偏偏還與華夏比鄰而居、一衣帶水。這恐怕是司徒王在死前開的最大一個玩笑。後世人研究得出結論:雖然在建設和國、傾斜性投資新京、和族立國等事件上,和系高階軍官的每次逼宮都使司徒王作出了妥協,但那樣的不世英雄,豈是可以給人隨意擺佈控制的泥像木偶?和國問題,應該是他隱忍許久後精心準備的報復無疑。(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諸天末世軍團系統末世之神級軍團無敵軍團之神兵兌換系統違規者俱樂部無限恐懼驚悚遊戲的豬隊友每天都在翻車驚悚世界:射程之內皆真理不太正經的黑科技大佬從仙劍開始拯救女媧頂流助理是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