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遊戲->小牧師在收容神性詭異->章節

完本感言(一):心路歷程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寫完,終於寫完了。

歷時半年,截止最後一章,本書大概是84萬字。考慮到我曾經修改刪減過冗餘的部分,以及將一部分文章內容移動到作品相關,本書實際寫出來的字數應該接近90萬。

在寫這本書之前,我寫過的最長故事,是多長呢?

答桉是,不到4萬。

整個連載期間,我曾經有3次感覺狀態不對勁,難以繼續寫下去。第一次是8月初,第三卷《夢之卷》開始後的一段時間,追訂腰斬,心態波動太大,於是從那之後我就不看資料了;第二次是10月初《星之卷》連載期間,有一種山崩般的倦怠感,狀態非常糟糕;第三次是11月初,即將完結時,總覺得怎麼寫都不滿意。

幸運的是,本書最終還是正常完結了。

···

可以說,我這半年的寫作過程,就是不斷發現自己問題的過程。越寫就越是覺得,前方的山越來越高。如果說開始擺在我面前的是一座小丘,隨著我不斷攀爬,小丘變成了山巒,再變成了高不可攀的高峰。

隨著時間的推進一些,我再重新回憶許多看過的小說、漫畫,電影情節時,才發現,原來那麼多我看起來順理成章、習以為常的情節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故事策略。

本次感言,主要是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也算是吃一塹長一智了。

遇到的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我覺得是缺乏長篇的架構能力。

這個長篇架構能力很玄乎,包含了非常多的東西,甚至可能包含了長期連載過程中一直保持狀態的技巧,畢竟不是每一天都想寫文的。

隨著埋的坑越來越多,出場的角色越來越多,這種難以駕馭的感覺,也越來越顯現出來。

下面說一下本次寫作的心路歷程:

相信不少追讀的讀者能夠感覺出來,這本書幾乎恰好是按照現實每個自然月一卷的速度在連載(第三卷是兩卷合一,以離開神秘遺蹟亞特蘭蒂斯為上下兩半的分界線)。

6月《風之卷》,7月《城之卷》,8月《夢之卷》(上半),9月《夢之卷》(下半),10月《星之卷》,11月《終之卷》。每一卷,寫作思路和行文結構都會有變化,既是因為我在不斷嘗試新的方法,也是因為心態變化,還有這段時間讀的書不同。

最早在5月末開書時,我準備了十幾萬存稿,才正式在起點發書。因為當時我做不到日更4000,還要改前面的章節,所以存稿是越用越少的。

寫了大概幾萬後,經過第一第二輪推薦,不斷有讀者湧入,我也終於能得到反饋。有人指出了一個我之前一直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在人物進行某個行為時,解釋用文字、心理描寫、設定內容過多,結果導致單位字數內劇情推進緩慢,人物想半天才完成一個行動。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我重修了前面的章節,刪除了不少冗餘的文字,不少章節字數都被砍了一半。所以,第1卷裡很多章節只有1000字,就是因為我大刀闊斧刪除過了。

第1卷,我個人認為結構還行。但是在人物行為邏輯、行為節奏和情感變化等方面,還有不少改良空間,一些敘事手法現在看來,過於華而不實和故弄玄虛。

7月份,本書開始第2卷。在第1捲到第2卷的過渡上,我犯下了一個明顯的錯誤。那就是沒有為地圖的更換營造出足夠的期待感和鋪墊。

新地圖開端的情節,也沒有和老地圖銜接好。場景切換的頻率,也有點過高。

遺憾的是,這個時候我還沒有上架,無法清晰看見資料波動,所以並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而幾天後的7月8日,剛剛上架時,劇情又恰恰卡在了最散亂、最平澹的地方。這確實是我的一個失誤,一部分也是因為我沒有料到現在就會上架。

這一階段的劇情包括,和新同事的相識、介紹一些故事背景、租房、解放背叛者之牙裡的靈魂、和鄧肯見面、製造巨蟒法杖等等。

在這一段時間裡,主角缺乏清晰有力的目標以支撐行動,也沒有(超過5章的)需要解決的危機。

雖然調查風息鎮的真相算是一個目標,但主角更多的只是被動接觸資訊。尤其是在和鄧肯見過一面之後,結構的散亂更明顯。

雖然,在我的設想下,這一段劇情正是暗流湧動、反派勢力暗中行動的階段。遺憾的是,我並沒有在明線上較好地表現出。

結果就是,這段劇情之後,追訂大幅度下滑。

之後的神國大戰,資料則有所回升。

8月初,開始了第三卷《夢之卷》,在10天內又掉了大量追訂。這是上架後第一次換卷,此時我才真正意識到,一個故事階段性的結束,會導致大量讀者的離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兩次打擊後,我產生了很大的挫敗感,甚至一度猶豫要不要寫下去。這是我寫作以來第一次產生了太監的念頭。

不過最終,我決定還是寫完這本書,不過會加速劇情節奏、加快完結。而且,當時我也誤以為,節奏加快對讀者閱讀體驗來說是一件好事。

因為有大量存稿,這種心態的變化反映到文字上有所延遲。從9月開始(《夢之卷》下半部分),更新內容的劇情節奏加快。

這兩次資料上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後續的思路,讓我調整了劇情結構。當時我誤以為自己找到了技巧,但其實是誤入了歧途。

彼時,我的想法是,既然平澹的情節會導致讀者流失,那麼直接刪除平澹的過渡性情節,讓兩段故事無縫銜接,是不是就解決問題了呢?

為了方便說明這種思路上的變化,我這麼表示:

可以說,我早期的結構是這樣的。

矛盾a開端——矛盾a發展——矛盾a解決——善後/過渡/情節舒緩——矛盾b開端——矛盾b推進……

受到之前兩次追訂下滑影響,我的行文結構,從9月的《夢之卷》下半段開始,變成這樣:

矛盾a開端——矛盾a發展——矛盾a解決的同時,無縫讓矛盾b開端——矛盾b推進……

一段時間之後,我也得到了讀者的反饋。有讀者就反映說,節奏似乎太快了。

現在想來,是我產生了錯誤的歸因。

我看見讀者是在高潮過後矛盾解決/情節舒緩的部分流失的,以為只要把每個情節階段的尾聲部分和兩個情節結構之間的過渡部分刪除,把平澹的部分去掉,就能規避問題。

實際上,這種做法的弊端是,故事從張弛有度變得過於緊繃,長期來看,未必是有利。

那麼,別人的作品、那些暢銷作,到底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優秀的創作者,是怎麼做到既張弛有度,又能持續吸引讀者呢?

我想了很久,研究了大量的故事,終於得到了答桉。相當遺憾的是,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時,故事已經臨近完結,已經很難對大綱和敘事節奏進行臨時調整了。

那些有經驗的優秀創作者們,究竟有什麼秘訣?

我們下章說。

相關推薦:我的選項成真了!小薔薇混在唐朝大理寺三國:曹操和劉備扶我登基西遊:開局唐太宗,威震三界貝姐有毒半世繁華過職場全球寶可夢異能時代網路神豪當我有了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