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五代興唐->章節

五四、建城(一)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商隊被分成了五支隊伍,派到了草原上,李岌卻在八稜山下駐紮了下來,開始進行在這一帶修建城堡,實行軍事屯墾的規劃。

一個冬天牧人們會積累下不少的畜產品,而且在春天產羔期的死亡率也很高。羊羔皮是種很不錯的毛皮,牧人在轉場時,許多弱小的羔牛和羔羊也會被丟棄。如果帶著足夠的草料,在白水濼耽擱兩個月的時間,這些羔牛和羔羊大多就會存活下來,重新變得活蹦亂跳。許多漢家的牛羊就是這麼得來的。

沙陀部到了李存勖這一代,沙陀部族和隨沙陀而一起遷居晉北的中亞昭武部族已經完全漢化了,反正原來的李繼岌就不會說突厥話,只知道一些簡單的單詞,而且也從來沒聽父皇李存勖說過突厥話,而只有一些上了歲數的族人偶爾還會說。

從李國昌開始,李家就一直取漢家的女子做老婆,曾祖母、祖母再加上母親這三代,從血緣上來說,李岌堅定地認為自己就是個漢家子,而且他半點也不會說突厥話……

民族的概念從來都是以母語來進行分類的,比如一個華人,但是卻從小不會說漢語,以英語為母語,就絕不能把他認作是漢家人。

語言和文化才是區分族群的最大特徵,而不是血緣和種族。

在後世許多華國人錯誤地認為血緣親近的人自然就會與自己親近,實際上那些背離了母國,忘記了母語的族群才是這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比如另一時空二戰期間,打德國最狠的基本上都是那些德裔的將軍們……

可憐後世的某些“教育家”們卻努力在自己的國家裡強制推行別國的語言教育,這不能不說是整個民族的悲哀……

一個民族,如果失去了自己的語言和傳統,它實際上就已經消亡了。

從血緣上來說,華夏的北方人,大多都具有原來一些消失的民族血統,比如匈奴、鮮卑、東胡、突厥……可是他們連自己都堅定地認為自己是個漢家子……

語言和文化才是取得民族認同的唯一方式。

現在,受契丹人威脅最大的是生活在雲州、豐州及雲內一帶散佈的突厥、吐谷渾、白韃靼和阻卜四個大的部族,而羌部,大多都生活在河套和無定河流域,暫時還不會受到契丹騎兵的騷擾和劫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岌把預備建設的交易地點選擇在了八稜山以北的如渾水河畔,這地方在後世叫作豐鎮,主要的交易物件就是北方草原的西阻卜部落。另外就是在這一帶牧居的白韃靼部和吐谷渾部。西阻卜部族生活在漠南,也就是後世的內蒙西部一帶。從語言上來說,與室韋、東阻卜和北阻卜人的區別還是很大的,更接近於突厥語、土谷渾語和羌語。

南阻卜並沒有統一成為一個強盛的部族,而是分為大小三十多個部落,主要生活在白水濼一帶的。白水濼就是後世黃旗海,一座幾近乾涸的內陸湖泊。不過,在這個時代,內蒙草原的生態還沒有遭受到嚴重的破壞,降水相對豐富,白水濼的水域面積李繼岌按照斥候的報告估算了一下,大約超過了一百五十平方公里。

這一帶是阻卜部落最重要的冬季牧場。

阻卜人很桀驁,歷史上即使是遼國最強盛的時候都沒能完全征服他們,依舊是處於時叛時服的狀態。現在正處於與李嗣源對峙的時期,在這種時候,李岌自然不能給自己惹麻煩。

農耕民族每當勢力抵達草原邊際的時候,都會犯下一個很致命的錯誤,當他們看到綠油油的草場時,就想全部把它們開墾成農田。

豈不知草原上降水很少,都是季節性的,有些地方根本不適合種糧食。在草原上開墾出來的荒地用不了十來年就會嚴重退化,產出的糧食甚至還沒有種下的種子多,每當到了這種時候,中原民族只好放棄了北進,又退回到了中原。

北方這條寬闊的乾旱地帶一次又一次阻止了中原民族的擴張步伐,所以就陷入到了無限的人口膨脹,土地不足,飢餓所引起的戰亂,人口的自我屠殺和銳減,新的帝國建立這樣的迴圈怪圈當中。唐朝是唯一的例外,因為這是一個漢化了的鮮卑政權,身上殘留的胡人血統讓他們知道到了草原上該幹些什麼。

草原上人力資源不足,再加上缺少引水灌溉設施,畜牧業才是最適合的生產方式,當然能夠種些糧食作為補充的話,他們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更強,那就更為完美了。

第一批從晉地招收的兩千戶移民開始在八稜山下安家落戶。

李岌的計劃就是在草原上修建一些擁有堅固城防的屯墾點。

這些屯墾點當然要修建在河邊上。

白水濼上游有兩條相距不遠,並行的河流,叫作左翼水和右翼水,聽起來倒像是天鵝的兩隻翅膀。白水濼周邊的葦地裡確實生存著有不少的天鵝,甚至還有特別稀有罕見的黑天鵝和灰天鵝。

只不過,現在自己的勢力似乎夠不到那麼遠。

商隊在飲馬河邊安營紮寨,這支騎軍的出現讓草原上的牧民驚慌了一陣。不過在發現這支軍隊只是為了保護商隊後,這些牧人們就興高采烈地打馬而去,將商隊到來的資訊傳遞到了四面八方。

用馬車圈起來的原始交易市場生意很好,牧人們多喜歡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很少用金銀來購買東西。至於銅錢……李家似乎不需要這種東西。

李岌在地圖上劃了一條弧線,差不多與後世從大同到饅頭的內蒙鐵路線重合。名義上,李岌這位後唐的皇帝,仍然還是這些草原部落的“天可汗”。他決心要學習前輩李二,要和耶律德光爭奪草原上的天可汗稱號。

只不過他準備採取的方式,並不是一味地使用武力讓那些部落屈從,而是準備開拓出一條商路,以利益為紐帶,武力為輔助,將北方的草原部落聯絡起來。既然是開拓商道,就不能採取征服的方式,而應該逐步向草原上推進,最終建設出一條安全的商道出來。

所以他在出了八稜山口三十多裡後,就停下了腳步,一邊經行交易,一邊準備開始招募人手,在八稜山修築堡城。由於去年遭受到雪災,在開春後雲州、朔州和豐州一帶的災民並不少,招募起人手來,並不是特別困難。

相關推薦:宋朝提刑官首領大人有被害妄想症極品醫仙永恆之書五代群英八零:瘋了!剛穿書就生崽我的委託人都不是人狙擊從亮劍逃殺期開始權傾盛世我是朱由校我喂自己袋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