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五代興唐->章節

四四、災民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晉陽城很大,有二十四座城門。

城內的宵禁巡邏由晉陽城外東、南、北三處皇莊屯駐軍每旬日各營抽調300軍卒輪流當值,算是負責起了晉陽城的防務和治安。

李岌的一千侍衛親軍是禁軍,只負責皇城和晉王府的安全。

侍衛親軍是騎軍,相較於步軍,騎兵的裝備要複雜得多。

侍衛親軍的裝備實際上是很大一筆開銷,李岌為自己的這些親衛們每人都配備了一把騎刀。騎刀刀身刀身頎長,類似於唐刀,卻略有彎曲,樣式和後世的雁翎刀相似。

另外是甲冑和騎弓,再加上騎槍,這一身的外表光鮮行頭加起來,價值就超過了150貫。如果再加上戰馬,李岌估計以現在這太原府一年的收入,頂多能養活三、四千騎兵就算是頂破天了。

騎兵花費巨大,沒有足夠的財力,根本養活不起。

後唐滅梁後,最強大的時期,也只有兩萬餘騎軍。

至於說草原上那些所謂的“騎兵”,實際上就是騎馬的牧人,這種全副武裝起來的騎軍對陣那種只有簡單皮甲的“草原騎兵”,至少能一個打五個。

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憑藉著強大的機動作戰能力,本就是最為強大的兵種。

李岌從元行欽手下把元任討要了過來,作為自己的親將,讓他負責自己的侍衛親軍訓練。至於如何訓練,李岌就管不了那麼多了,反正自己也給不出什麼好的建議。

由於夏天大旱,河冬各地年景和收成都不是很好,而且一些州縣還遭受了旱災、蝗災,從入冬以後,不時有饑民從各地湧入到晉陽城周邊。

太原府尹張憲採取了緊急措施,在城外廣開粥棚,賑濟饑民,但卻不允許流民進入,擔心擾亂城內的秩序。

不過隨著接連幾場大雪,流民在各地生存困難,晉陽周邊的饑民越來越多,張憲下令晉陽守備各軍由原來的三百人值勤增加到五百人,嚴加戒備,同時在城外設立的幾處粥棚規模越來越大。

李岌從潞州回到晉陽,首先要解決的便是這些流民問題。

十一月初九,晉陽城外又有一股三千多人的饑民到來,李岌也在崇政殿招集太原府的官員,商議賑災及流民安置問題。

大殿內的氣氛有些沉悶,在場的張憲、張樞、盧弼、曹信等人都是默然不語,想不出什麼好辦法出來。

半晌,李岌才嘆了口氣,開口說道:“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不能讓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就是作為君王的罪過。可以把這些災民暫時都收容起來,編入軍伍,待開春後,在太原周邊實行屯田。”

張憲出班奏道:“陛下,太原府所餘錢糧不多,況且還要養軍上萬,恐怕難以承擔。”說到這裡,他搖了搖頭。

太原府的財政情況,他是最清楚不過,府庫空虛,只有秋天收上了部分歲賦,本來支撐陽涼三關、昭義軍就困難,還要接濟關中的同華二州,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錢糧。

李岌沉思了一下,然後看向張樞:“晉陽周邊包括陽曲的五處皇莊尚有些餘糧,可以安置部分災民。另外招收一部分青壯前往古交,那裡開礦冶鐵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錢糧我來想辦法,總歸需要將這些災民都妥善安置。”

盧弼松了一口氣:“陛下仁厚,實際上可以發動城內官員、富戶進行捐納。”

李岌搖了搖頭:“這事依例行事,不可強求,不過宰相可以出面,找城內富戶借上一部分,就算是朕借的。今年幾處皇莊冬麥播種超過了一萬五千頃,待到明年夏收過後,朕出面保證就能還上。”

張憲道:“臣遵旨,這樣的話,太原府的壓力就減輕了許多。”

“城外粥棚要時常巡查,每日裡施粥兩次,這件事一定要保證。還有災民的取暖問題,晉陽監今年積攢不少石炭,臨時發給災民一部分,以作生火取暖之用。”

曹通道:“還是先安置吧,那草棚裡生火,容易引發火災。”

李岌點了點頭,然後看向張樞:“此事晉王府和曹主薄一起,儘快落實。”

在落實了救災的事情後,李岌換了一身便服,帶了幾名護衛,離開了晉陽宮。

也許是前世電視劇看多了,準備微服出訪,晉陽宮監張樞攔了半天沒攔住。

馬車行到晉陽西南的迎澤門,李岌命馬車在城內停下等候,只帶了數名護衛步行出城。

晉北以放牧為主,災情並不是顯得特別嚴重,流民多來自晉陽南部的數個州縣。

迎澤門外城牆下這處流民聚居的營地,新設立不久。

太原府在剛入冬時就在晉陽設定了流民營地,每日兩次施粥,處置倒也及時,就是不知如何安置。

其時原來官府的做法也是冬日施粥,待到開春後,規勸流民回鄉繼續種地。

由於今年冬天雪大,氣溫較低,流民在野外的日子更為難熬一些。

大雪過後,流民們便只能躲在營地草棚中的被凍得瑟瑟發抖,除了施粥的時刻,甚至連在外面呆一會兒都不敢了。

李岌來到迎澤門外的流民營地裡時,正好快到了晌午,趕上了施粥的時間。

十幾口大鍋冒著熱氣,裡面熬的,是熱騰騰的米粥。在大鍋的周邊,只是密密麻麻的饑民們,他們排著隊,手裡拿著自己的陶碗、木碗或是陶罐,各種五花八門的容器,只是一個接一個上前領粥。

太原府的衙役門在維持著秩序,個個如凶神惡煞,態度惡劣。李岌知道公門裡的人辦事都是這副德性,對待流民也無法和顏悅色,所以也懶得出面訓斥。不過大鍋裡所熬的米粥倒不算稀薄,差不多也符合上面的要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李岌知道這賑災的粟米在熬粥前是摻了砂子的,為了防止城內的貧民冒名領粥。即使這樣也阻止不了,難免會有城內的貧困戶冒充災民。這也只能是由他們去了,這賑災的粟米粥平常人難以下嚥,能喝下去的也差不多夠賑濟的標準了。

他在營地裡轉了一圈,正準備回城,卻見到有一個趾高氣揚管家打扮的傢伙,在兩個潑皮引導進了這處難民營地,朝著領粥的人群指指點點,在他們身後還跟著幾個身強力壯,挎著腰刀的隨從。

嗯,比較像是惡霸,李岌童心未泯,突然來了精神……

相關推薦:宋朝提刑官首領大人有被害妄想症極品醫仙永恆之書五代群英八零:瘋了!剛穿書就生崽我的委託人都不是人狙擊從亮劍逃殺期開始權傾盛世我是朱由校我喂自己袋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