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主法蘭西->章節

第五十六章 陰謀真相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蓬帕杜夫人的生命在四月十五日這一天走到了盡頭,其實在最後的幾天時間中,她早已經失去了意識,死亡也許是對她的一個解脫。

路易自從那一日後,便被關在了自己的房間中,告訴他“蓬帕杜夫人離世”訊息的是獲准前來探望的巴斯特教授。

他來見路易已經是蓬帕杜夫人死去數日後的時候,那一天正好是夫人的棺材被抬出凡爾賽。

那一天陰雲密布,天空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爺也在為這位女士的死亡哭泣和惋惜。

路易站在窗戶前,隔著玻璃望向外邊的花園,路易本以為會為蓬帕杜夫人哭泣,但是,內心雖然惆悵萬千,眼淚卻沒有掉下一滴。

路易的淚腺已經幹了,沒有一滴眼淚了。這幾個月他已經見到了太多人的死去,已經見到了人世間最為悲慘的事,他流了太多的眼淚,以致於現在一點也流不出來了。

不只是蓬帕杜夫人的死訊,而後巴斯特教授以一個知情人的身份,將這一年以來所有詭異的事件和陰謀告訴了他。

整件事的起因源自七年戰爭的戰敗。戰爭失敗後,原先反對蓬帕杜夫人的貴族們,在民間宣傳夫人是戰敗的罪魁禍首,使得各地群情激奮。雖然後來這件事不了了之了,但是夫人卻感受到了一場針對自己的風暴即將來臨。她為了防止失去權力,以致由她剛剛開始推動的改革夭折,於是就兵行險招,透過賄賂等手段,讓不列顛王國方面提出“希望一個法蘭西王室成員去倫敦訪問”的要求,然後她在令自己提拔起來的重臣舒瓦瑟爾公爵順勢向國王建議由王太子出訪。這就是計劃的第一階段。

夫人做了精心的安排。

她先是利用金錢暗中賄賂了不列顛王國議會中的幾個有勢力的議員,企圖利用這些人在議會中的勢力,讓這一次的出訪變為鴻門宴,強扣法蘭西王太子。

她為了防止這一招失敗,或是王太子逃回了法蘭西,於是又佈下了第二招,那就是大使館中的迪昂·德·博蒙。

迪昂一直痛恨國王,繼而痛恨與國王有關的一切。作為間諜的他,原本早就應該被調回來了,但夫人為了利用他的仇恨,強行命他留在了倫敦。同時,為了能讓他出手謀殺王太子,夫人進一步施展手段刺激著他。

夫人命人偽造了一份國王與駐倫敦大使間的私人通訊,信中都是嘲笑、貶低著迪昂的姐姐德·博蒙小姐的內容,甚至還有“她是靠肉體來換取情報”的句子。信也在夫人的刻意安排下,看似郵遞員犯了一個低階失誤般地到了迪昂手中。

第二階段安排好後,夫人原以為可以按照計劃執行,但是,一個最不能確定和忽略的因素卻造成了她計劃的致命失誤。路易十五並沒有同意舒瓦瑟爾公爵的建議,這麼一來,夫人的計劃便全部落空了。雖然夫人曾經努力過,但是,路易十五卻意志異常的堅定,用著“顧左右而言他”的手法,讓夫人每一次都無功而返。

路易最初以為路易十五拒絕了舒瓦瑟爾公爵的提議是因為他懼怕王太子和不列顛人結盟,但是,經過巴斯特教授對原因的說明,路易發現自己有點高估了路易十五和王太子。真正的原因是王后趁著蓬帕杜夫人不在的時候,親自去說服了國王。巴斯特教授的原話是“王后陛下在國王陛下面前哭求了一夜。王后陛下以王太子殿下只知打獵和女人而沒有謀略為理由,令國王陛下改變了注意”。

路易回想起那時候路易十五對他說過的話,想來他說的“舒瓦瑟爾公爵原本提議讓你的父親去,可你的父親在戰爭時期因為蓬帕杜夫人的關係,所以在立場上親向大不列顛。我不放心讓他去接觸那幫野蠻人”這句話,前半句可能是為了顧及一個父親在兒子面前的顏面,後半句可能才是多有隱晦的事實。路易是不放心讓王太子去狡猾的不列顛人中間被耍弄。

事情到這裡應該完結了,如果在這裡停下,也就不會有****出訪倫敦,以及那麼多的悲劇產生。但是,事情卻開始朝著另一個方向發展了。因為從路易十五改變主意的時候起,陰謀佈置者已經變為了法蘭西最為尊貴的女人——有史以來最為沒有存在感的王后陛下。

王后順著蓬帕杜夫人一手策劃的出訪計劃繼續下去,只是她的目標是路易。

巴斯特教授說,那時候王后就已經在設計謀殺蓬帕杜夫人了,至於路易的出訪,則是王后為了測試他的政治智商,以備日後接手他的教育。

王后暗中以王太子的名義,指示一直反對蓬帕杜夫人,支援王太子的奧爾良公爵等一眾強勢貴族向國王施壓,儘快核准不列顛的外交請求,派出王室成員出訪。

路易十五身為國王內心卻十分懦弱,果然被說動了,只是他卻猶豫不決應該派誰前往。他的選擇其實只有他自己、王太子和路易三人。

王后已經認定了路易十五沒有膽量親自去,也有把握他不會違反自己的承諾,所以,如她所料,路易十五選擇了展示了一些小聰明的路易。

王后然後又如同蓬帕杜夫人那樣,開始在倫敦做手腳。因為不列顛方面不允許法蘭西出訪王室帶上太多護衛的苛刻條件,所以為了路易的安全,王后派人聯絡了影子一般存在的德·博蒙小姐,並請求國王任命德·博蒙小姐來作為他的暗衛。

這之後,王后就開始對路易進行三次測試。

前往加萊的路上,這是第一次。路易回絕了夫人帶他回去的要求。

在路易到了倫敦後,王后放手了一段時間,但她並沒有忽略倫敦的情況。德·博蒙小姐被要求每天回報倫敦的狀況。在路易令迪昂放棄刺殺後,王后便指示德·博蒙小姐設法說服迪昂忠誠於路易,並且還給出了兩人迴歸自己身份的條件。這麼一來,迪昂也就和德·博蒙小姐一樣,暗中為王后效力了。

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逃出倫敦返回法蘭西,這是王后對路易的第二次測試,也是最為驚險的測試,因為這一次她沒有辦法掌控一切。

最後,路易雖然有驚無險的返回了法蘭西,卻還是失去了德·博蒙小姐,而且他還病了。

在路易去倫敦的這一段時間,王后開始了謀害蓬帕杜夫人的行動。

如同路易已知的故事一般,蓬帕杜夫人回去後便得了病,然後難以抑制偏頭痛的痛苦,開始服用藥物。

只是,路易所不知道的是,沒有什麼被殺人滅口的宮廷醫生。

巴斯特教授親口對他說道:“是我騙夫人服用那種對肺部有所損害的藥物。”

原本計劃是讓蓬帕杜夫人在二月份就死的,可是因為路易的意外得病,所以他們被迫改變了計劃,減少了用藥。為了讓他能夠快點好過來,王后特地命令巴斯特教授來到加萊,只是當時為了保證事情不暴露,巴斯特教授並沒有多說什麼。

再然後,便是路易十五的一封封催促信,最後,王后為了能夠進行計劃中的最後一次測試,便令巴斯特教授勸說真正忠誠於蓬帕杜夫人的貝尼斯神父,讓他親自來加萊請路易回去。

路易回來後,從巴斯特教授口中得知被修改了一部分的事實的事,這就是王后最後一次測試他的題目。

王后並不怕路易將這件事公諸於眾,因為主要證人巴斯特教授可以隨時改口。而現在的路易,巴斯特教授的原話是:“殿下,您已經透過了測試,接下來王后陛下將會親自對您進行訓練和教育。”

這就是全部的真相。

整件事中,王后就是一個下棋者,路易、國王、王太子、蓬帕杜夫人、反對蓬帕杜夫人的貴族們……幾乎所有與事件有關的人都是她的棋子。她的勢力不及蓬帕杜夫人,甚至可說完全沒有足夠影響政事的勢力,但是卻利用了所有可以利用的資源,包括國王和王太子的懦弱無能、貴族對蓬帕杜夫人的矛盾,進行了一次成功的“政變”,除掉了權傾法蘭西的影子女王——蓬帕杜夫人。

路易發現自己像個傻子一般被利用了。他傻乎乎地為了所謂王室的責任跑到倫敦,令德·博蒙小姐死亡,間接害貝克裡夫人病逝,最後雖然莫名其妙地透過了所謂的測試,卻失去了自由。

不過,路易也拜她所賜,終於算是開了一點點竅。事已至此,他還能夠做什麼?歇斯底里地嚷著要為夫人報仇,或是像一個小孩子一樣肆意發洩怒火嗎?況且他也沒有辦法怨恨只是為了自衛的王后。

對於殺人兇手及背叛者——巴斯特教授,路易也選擇了諒解。

他在這件事上也只是一個棋子,無論這顆棋子多麼的陰險。

不過,經過這件事,路易也不可能再對這個巴斯特教授如以前那樣尊敬了。

巴斯特教授準備離開的時候,路易問道:“蓬帕杜夫人待你不薄,你殺她的時候難道沒有愧疚嗎?”

巴斯特教授回答道:“我的家族世代是波蘭宮廷中侍從。我雖然從小就因為國家覆滅而跟隨先王流亡到了法蘭西,並且還成為了一個無可置疑的法蘭西人,但我始終效忠波蘭先國王以及先國王陛下的子嗣,也就是現在的法蘭西王后陛下。我很愧疚,所以,我的後半生將會不停地在上帝面前懺悔,請求上帝地寬恕。”

“蓬帕杜夫人和貝尼斯神父知道你的所作所為嗎?”

“神父不知道,夫人知道。”

“她知道?”

“是的。她覺察出了我給她的藥有問題,我也將所有的事告訴了她。”巴斯特教授內疚地說道,“這件事誰都不知道,王后陛下也不知道。”

路易覺得他的良心一定不好受。

巴斯特教授接著又說道:“蓬帕杜夫人致死都不願意為自己報仇,她也不希望你知道真相。她知道她死了之後,宮廷中唯一能夠保護你的力量就是王后陛下,為了保護你,她寧可自己死得不明不白,也不願意王后陛下因此事被國王報復。她為了防止你因為知道真相後衝動妄為,所以才不想讓你因她的病情趕回。不過,如果她知道了你現在的情況,她一定會很高興吧!因為你長大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他就在愧疚的嘆息之下離開了路易的房間。

他雖然是個棋子,但也有自己的情感。然而,有一點他沒有想到,蓬帕杜夫人未必只是因為那兩個原因而放棄報仇。

夫人病重時說的話,路易依稀記得。她不斷地道歉,道歉不應該意圖謀害王太子,她不報仇的原因,可能也是因為知道自己做錯了的緣故。

但是,事實如何似乎已經不重要了。

半個月之後,路易得知了巴斯特教授的死訊。

他是在半個月前返回巴黎的途中,因馬受驚,而掉落到了塞納河中溺水身亡。但是,是否真的是意外,誰又知道呢?總之,這件事永遠終止了,沒有人再會知道真相。

相關推薦:重生之都市仙帝重生之都市仙帝輕易放火至此終年一釐米的陽光法蘭西之花法蘭西第一帝國榮耀法蘭西法蘭西1789終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