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真是大昏君->章節

第一百九十五章 賜爵授勳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中華商會、海商商會,還有江南商會的建立,以及朝廷對三大商會的承認,極大地刺激了包括長江商幫在內的商賈組織。

得賜民爵,自然是社會地位的提高,從卑鄙的商人一躍而成為見官不拜的讀書人待遇;直接上書,皇帝都能看到進言和建議。

商會又有欽派官員坐鎮,遇到官府的勒索盤剝,自有他們出頭作主。商稅是提高了,可要成為三大商會那樣的組織,還有幾個膽大無恥的官員敢要打點?

商人很精明,算盤打得周細,利益權衡分析得透徹。

但要得到朝廷的認可,得到象三大商會那樣的待遇,你得找到門路啊!官員推薦,正打擊官商勾結呢,誰敢為他們說話引薦?

幸好有商賈與唐默有點交情,登門拜望,好話說盡,諸般保證,自然也有些商業上的好處,才讓唐默答應在上書時提上兩句,看萬歲是什麼意思。

唐默是個有見識的,又得到過夏中時的指點,對萬歲的心思能猜出一二,也知道萬歲對於成立商會是什麼態度。

所以,在上書時提到長江商幫,他是比較有信心的。至少,他知道萬歲不會因此而不悅。

朱由校確實是有意鼓勵商會的建立,釋放出的訊號並不明顯,但被人揣摩到,也不算意外。

利用商會把商人集中起來,交納誠信保證金,自我監督,自律經營,這比官府來檢查,要高效。

至少,在目前的大明,朱由校是不太相信官府的效率和能力的。況且,這還省了增設官員的花費。

而朝廷直接對商會的獎懲,則使得商會內部會對成員有比較高的要求。會長起碼要德財兼備,比較有影響力,才有可能得授民爵。

商會建立起來,如果吸收那些不法商人,豈不是給自己找麻煩?

久而久之,商人可能會變成朱由校所希望的那樣。或是義商,或是愛國商人,或是遵紀守法,不法商賈的生存空間則可能會被擠佔消除。

這雖然也只是在設想之中,但朱由校卻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三大商會的成立和運轉,則顯示出了好的跡象,並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長江商會是肯定要接受並承認的,這正好彌補了朱由校要逐步建立的一縱一橫的水路運輸網路。

沒有飛機、鐵路、高速公路,在古代,水路就是最方便快捷、成本最低的運輸方式。

興海運,能使沿海城市發展起來,能與外國通商貿;內河航運,則將促進內地的經濟發展,使人財物的流動速度大大加快。

長江作為黃金航道,幹流流經川、滇、湘、鄂、贛、徽等省,注入東海;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更是延伸至貴、甘、陝、豫、桂、浙等省。

也不用說什麼高大上的長江經濟帶,就是在小冰河期,透過長江向甘陝豫等重災區運送糧食,就是一件救民無數的偉業。

何況,只要能把賑災糧食運到西北,運到河南,就算是大災荒,也不致釀成民亂,更不會變成歷史上的不可收拾。

既然漢口是大米集散地,發展起來就更加快捷方便。湖廣熟,天下足。小冰河期的影響,對南方還不是那麼的嚴重。

朱由校仔細思索了片刻,給唐默寫了迴文。商會的成立,不能總是透過自己,具體的章程法規,已經快制定頒佈,戶部下建立了商務司,由他們進行稽核。

當然,對有突出貢獻的,要賞賜民爵的,還是要皇帝下旨褒獎。

義商、勤工,這兩個民爵都有賞賜。但最大的手筆,在報紙上登載之後,立時引起了朝野的大轟動。

勇士不賜則已,一下子就賞賜了八百多名。擊敗代善的遼南兵團,擒獲阿敏的飛騎和龍騎,還有東江本部的有功官兵。

其中遼南兵團的最多,“磐石”混成協的骨幹,倖存下來的數百官兵,最低也是八級,最高則是六級。

除了賜爵,授勳嘉獎的官兵,更有數千之多。

賞罰分明,不吝封賞,皇帝就是要提高軍人的地位,要在大反攻前進行巨大的激勵。

而對陣亡和傷殘的官兵,皇帝再次強調撫卹不可縮減,對傷殘退役者和軍屬的照顧不得拖沓,地方官府有懈怠者,追責嚴懲。

對軍隊的糧餉供給,對軍功的賞賜嘉獎,皇帝從來不吝嗇。朝廷財政不夠,內帑掏起來也是慷慨大方。

“萬歲,萬歲,萬萬歲!”

山呼萬歲的聲音令人振奮,不是百官,也不是萬民,而是雄糾糾的軍人鐵漢,洪亮而激昂。

朱由校緩緩抬手,朗聲道:“平身。”

經過幾個特製的鐵皮大喇叭的放大,皇帝的聲音顯得略有些沉悶,但音量卻是足夠,校場上的人都聽得清楚。

“謝萬歲隆恩。”聲音既齊整,又響亮,禮部官員沒白教。

這些都是百戰餘生的磐石營的骨幹,奉命入京接受恩賞。

盔甲、軍服、佩刀,都是嶄新的,再加上這些人散發出來的殺氣,幾百人卻有千軍萬馬的氣勢。

最好的訓練就是實戰,經過這場死生大戰,才淬鍊出這般能橫掃所有強敵的凜凜軍威。

“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幾百人齊聲謝恩,起身肅立。

朱由校喜歡這種場合,雖然沒有檢閱車,也沒有整齊得令人瞠目讚佩的踢正步。但這個時代的兵,只要給他們應得的,一樣的忠誠勇敢,無畏強敵。

“萬歲——”兵部尚書孫承宗還想盡最後一下努力,但話未說完,皇帝已經抬手止住了他。

“為國征戰,流血犧牲,他們應該得到這樣的待遇。”朱由校緩緩說道:“朕要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們能得享太平,全是軍人用命和血換來的。對軍人的尊重,是每個大明人都要做到的。”

孫承宗稍顯無奈地躬身退後,然後傳下命令,幾百人列隊上臺,接受九五至尊、大明皇帝的親自頒賞。

這些軍人聽過聖旨,遙望過皇帝,但面對面,想都不敢想。而且,就是整個大明,也沒幾個人有這樣的機會。

“小的,馮,馮大鐵,拜見萬歲!”馮大鐵微低著頭,根本不敢正眼看,聲音發顫,說話都有點結巴。

儘管皇帝已經交代過,當面觀瞻不為罪;軍營內,身著甲冑拱手垂首即為拜見。

但馮大鐵等人一時卻還改不過來,依舊行的是單膝跪拜禮。

其實,皇帝所定的軍禮,雖是頒賞時所用,卻也很有傳承和講究。

根據史書的記載,西周時在軍營裡就不用跪拜禮。

已披掛甲冑的將士對於上位者僅行拱手禮,號為“介者不拜”;兵車出行,即使有人向駕車者致敬,也無須行“式”還禮,號為“兵車不式”。

“已授民爵,可自稱微臣;已晉軍官,可稱末將。”朱由校朗聲說道:“抬頭挺胸,讓朕好好看看大明的勇士。”

馮大鐵有些機械地照做,單手捧著頭盔,象個木頭人似的一動不動,連眼睛都不眨。

“馮大鐵——好漢子。”朱由校點了點頭,笑容和熙,充滿讚賞,伸手把民爵胸章別在他的胸前,又接過宮人遞來的勳章,示意馮大鐵低頭上前。

馮大鐵在旁邊官員的提醒下,才上前一步,深深地垂下頭。

朱由校把勳章掛在馮大鐵的脖子上,還細心地整理了下綬帶,稍退了一小步,端詳著,似乎滿意地點了點頭。

“末將拜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馮大鐵又是得到了官員的示意,單膝跪拜施禮。

不用別的什麼激昂鼓勵,也不用來什麼“死而後已”的表忠心。從這些軍漢的神情和舉止上,朱由校就知道他們有多激動。

當兵吃糧,養家餬口。不能批評這樣的思想太過自私,太過狹隘,沒有為國為民的高尚。

但當這基本的要求已經完全不是問題後,就會有更高層次的追求,只要有這個機會。比如軍功受賞,比如晉升軍官……

顯然,皇帝不僅給了軍人機會,還給他們展示了前途光明的大路。只要你盡到軍人的職責,只要你英勇作戰,豐厚的回報就在等著你。

思想昇華,朱由校沒放棄。但他更相信賞罰分明,相信“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要讓人付出,就要給他同等的回報。

一個個官兵上臺,皇帝也一個個地授爵頒勳。

皇帝的話語不多,重複一遍樸實,甚至是粗鄙的名字,贊一聲“好漢子”。立時便讓很多人臉色漲紅,熱血沸騰,激動得語聲顫抖。

作秀?邀買人心?朱由校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就象輿論宣傳,起不到鼓舞和引導作用,還弄它幹什麼?

如果只是空言誆語,面對這些樸實單純的“好漢子”,連朱由校都覺得不好意思。

待遇已經落到實處,朱由校才有底氣,才能直面這些勇士,直面那些更多的殞身報國的烈士,而不覺得臉紅。

平滅建奴靠什麼,抵禦外敵保國平安靠什麼,自己能在皇宮中安然享受靠什麼?如果連這些都認識不到,不能善待這些軍人,那就活該亡國,活該找棵樹吊死。

時間過得很長,朱由校並不覺得厭煩,也不覺得累。

當所有勇士們在校場列隊,再次叩謝天恩時,他覺得渾身充盈著力量。

“眾位愛卿,以及全大明的軍人,你們為國征戰,殞身不恤。朕不吝封賞,亦將福及爾等子孫後代。此為朕之承諾,朕之誓言。絕不食言,絕不背信,天地鑑之!”

聲音朗朗,皇帝的莊嚴承諾,傳遍校場,傳入每個人的耳中。九五至尊的皇帝,又有幾人如此莊重地以天地為鑑,向普通的軍士們發下誓言?

新任《大明論壇》主編王紹徽拿著炭筆刷刷點點迅速記錄著,雖然沒學過速記術,但他記憶力極好,回去再補充潤色,不會差上多少。

而跟隨萬歲參加一些外事,把皇帝的指示記錄登報,就成了他這個主編的任務。

如果再多些人拿著小本本,把朕的金口玉言好好記錄——朱由校突然覺得這個場景挺熟悉,應該是在後世某個小國經常發生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切!胡思亂想什麼,朕在召開英雄表彰大會呢!

等把阿敏等建奴俘虜押到京師,還有一場盛大的獻俘禮。朕又要練練“拿去”,一定要聲音洪亮,聲震午門。

或者——學學明武宗,身著戎服參加獻俘禮,讓朕的英武形象深深印在大明子民的腦海之中。

……………………

對於科爾沁部的俘虜,皇帝根本沒放在心上,也沒準備在獻俘禮上給“喀嚓”了。

對於這些蒙古貴族,朱由校還有別的想法,一殺了之,可不符合他那想得極長遠的計劃。

但有三個人卻不知道皇帝的心思,懷著忐忑、憂愁、惶恐、茫然等複雜情緒,進入了京城。

看到北京城的宏偉壯觀、高大巍峨,達爾罕、海蘭珠和布木布泰立時如螞蟻見到了大象,震驚得如在夢中,難以置信。

天津已是大城,和北京卻沒有可比性。至於格勒珠爾根城——算了,要說比的話,還不夠丟人的。

三人是隨著那個叫李世英的中年商人一起進的京城,婉拒了李世英的邀請,他們找了客棧暫居,卻並沒有瞞著李世英,還指望透過他打聽些訊息呢!

兩姐妹留在客棧,達爾罕出去逛了一圈,回來後嘴裡噴著酒氣,告訴她們,獻俘禮還沒有舉行。

“難道走得比咱們還慢?”布木布泰吃著達爾罕買回來的食物,有些疑惑地猜測著。

海蘭珠的筷子停了停,微皺著眉頭,卻不想把胡猜的想法說出來。

半晌,海蘭珠用徵詢的口氣問著達爾罕,“我在路上想了很多,在大明京師,咱們沒有人能相求,更見不到大明的皇帝。除了那個扎魯特部的努克……”

“他——”達爾罕皺眉想了想,說道:“察哈爾軍攻打咱們,內喀爾喀五部可是只有扎魯特部出兵助戰。”

布木布泰眨著眼睛,望著阿姐,覺得阿姐可能有什麼不好的想法。那個努克,路上攀談,可是有些不懷好意,也不看自己那副模樣。

……………………….

本书作者其他书: 逆天換明 南宋英豪傳 一個人的抗日Ⅱ 一個人的抗日
相關推薦:我在東京真沒除靈大明之雄霸海外異位面冠位寶具之主僱我吧崇禎洪荒之石磯帶著農場混異界周宋十代掌門紅樓庶長子神級美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