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在春秋做貴族->章節

第437章:河山可作畫,寡人當定這個導師了!

熱門推薦: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智瑤當然沒有說要連周王室都滅掉,只是聰明人肯定能看出一點什麼來。

畢竟,智氏沒有化家為國之前,連續滅掉了仇由、中山、鮮虞和衛國。

如果只是滅了狄人建立的國家,大家只會拍手叫好,並且還不會多想。因為那是一種政治正確,有能力辦到的諸侯國,誰不想滅幾個異族國家玩玩?

衛國的滅亡則就能夠顯示出一些端倪了。

當世的人其實也沒有想得太複雜,哪怕智氏找了個“報仇”的藉口,怪就怪衛國跟晉國算得上是齷蹉不斷,兩國相爭不絕其祀,顯然沒有脫離傳統的做法。

智氏代晉並且馬上滅掉齊國就不一樣了,後來還想滅掉魯國,足夠令人看出智氏……,起碼是智瑤的擴張慾望過於強烈了。

曾子就問了:“原侯為何用兵於魯?”

智瑤總不能說魯國君臣的嘴巴太欠,尤其從欒書時代開始就在不斷作死,只能說道:“隸亂天下乃三桓之故。初亂,魯可滅之,坐視紛擾,驅使其侵擾諸侯,餘後驅其入南,行伐國圖滅之舉。”

不管怎麼說,奴隸暴亂是在魯國發生,魯國肯定有實力撲滅,選擇的是一種放縱,後來更是驅趕盜蹠帶著隊伍向大河流域。

大河流域周邊有多少國家?反正晉國算一個,明顯威脅到了智氏的封地。

原版歷史上的衛國被侵擾得很嚴重,一度到了盜蹠率領隊伍到哪,哪都是躲進城內,眼睜睜看著村落被劫掠和破壞。不止衛國深受其害,好多小國更是悲慘,隨後魯國狠狠地擴張了一波。

在這裡歷史版本,盜蹠這支隊伍沒有機會進入衛地肆虐,倒黴的變成了魯國南部的那些袖珍小國,分離自邾國的郳國(小邾)直接滅亡了。

曾子聽了吶吶無語,著實找不到魯國逃避懲戒的理由。

魯國想用暴亂的奴隸攪亂他國,甚至都搞出有國家滅亡,算什麼君子國啊?

既然魯國能幹出那種事情,原國發兵攻打魯國有什麼問題嗎?不但沒有,甚至是為深受其害的諸侯出了一口惡氣。

良久之後,曾子問道:“原侯非為並魯?”

智瑤懂了。

曾子是一個牽掛母國的人,不願意為正在攻打魯國的原國效力。

老實說,智瑤沒有多麼失望,一切只因為曾子的大一統並非智瑤需要的款式,並且曾子眼中的“民”只是“士”以上的階層,沒有涵蓋普通黎庶。

不值得奇怪,當前的貴族或落魄貴族,他們能拿普通黎庶當人對待都顯得稀奇,施捨一些言語上的平等都算好人,著實很難奢望更多了。

僅是對待黎庶的那種看法,曾子跟智瑤就不是一路人。

當然了,智瑤願意善待黎庶有自己的打算,說一千道一萬就是想要挖掘出更大的潛力,用以增漲國力,再服務於自己的大業罷了。

這種“各取所需”其實很不錯,起碼會給普通黎庶更多的上升渠道,不止是一時間改變當代人的命運,認真評價說一句“功在千秋”都不為過。

孔子為什麼受到推崇,並且有能夠站得住的理由?就是因為他幹了打破知識傳播的限制,並且願意拿出家裡的知識對外傳播。

而智瑤已經在做破家為國的事業,拿自己名下的土地賞賜有功之人,能不能獲得賞賜不再看血統,純粹以功勞進行評定,打破“血統論”的桎梏就是一項壯舉,遠比一些只說不做的人要偉大得多了。

裡面的關鍵是什麼?智瑤不是只賞賜少數幾個人榮華富貴,獲得的賞賜或許不多,惠及的群體卻是大量。

這一點歷朝歷代能夠做到的首腦並不多,更多的是只照顧到視野之內的人。

其餘人?不瞭解,沒看到,各安天命罷。

這也是為什麼人們總愛往大老身邊湊的原因之一,僅是混一個眼熟,好過完全沒有印象。

只是呢?往大老身邊湊,其實也是福禍相依。因為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活到追隨者成為大老的那一天,更多人倒在了半路上。

儘管一些理念上不同,智瑤還是非常希望曾子能夠為原國效力的。

這個並不是智瑤知道曾子的兒子曾申有一名學生叫吳起。很顯然,智瑤估計等不到吳起出生了。

主要是智瑤隱隱約約記得曾子寫了不少著作,其中就有那一本《大學》。

“足下既不願往,寡人不可對足下辦學視而不見,日後每月當有錢糧送來,作以助學之用。”智瑤說道。

曾子很想拒絕,只是人生活在原國,之前已經拒絕效力,再連助學都拒絕,差不多是在智瑤臉上反覆甩巴掌了。

有人在原國辦學,教出來的學生並不定會投效原國,只能說可能性會比較大。

畢竟,曾子辦學的地點在原國境內,前來求學的人大多會是原國人。是個人就會有歸屬感,只是微薄或濃烈罷了,他們學有所成之後,第一的投效物件基本會是選擇母國的。

“此事,與君上霸業有礙?”智徐吾眼中兇光直冒。

隨行者之中,大多覺得曾參不識好歹,君主親自前來招攬,並且表現出了足夠的禮賢下士,怎麼會那麼不識好歹。

要知道一點,智瑤是當今第一強國的國君。

又要回顧一下歷史,孔子一生為了做官奮鬥又奔波,沒有諸侯國願意接納,楚國那次召喚孔子為官更像是逗著玩。

儒門之中,大多只能在魯國為官,出了魯國真沒有多少諸侯願意接納,有多少人能親自享受君主的招攬,曾參竟然拒絕了。

“多少會對聲望有些打擊,操作得當或許能夠起到助益作用吧?”智瑤心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要產生助益的話,智瑤還需要做點其它事情,比如真的資助曾子的辦學,再鬧出比較大的動靜,用以向天下人表達:原君瑤愛才,哪怕招攬遭到拒絕也不會惱羞成怒,願意尊重文化人,並且會給予實質的幫助。

回到“濮陽”之後,招攬曾子不成的事情被澹化,鼓勵鄉間有才能的人辦學被提上日程。

在智瑤的一系列行政命令中,鄉里或某城邑想辦學的人可以申請幫助,一旦資質得到認可的話,原國會每年提供多少財帛、糧食以及紙、筆、墨水之類,甚至願意給予教材。

需要資質認定?可以視作教學許可證,智瑤的算盤可是打得很響的!

什麼教材?智瑤拿“黃父”當教書育人的地方,二三十年怎麼可能沒有鼓搗出一些教材出來。

這一次,智瑤還會抽出時間用來書寫著作,少不得塞進足夠的私貨。

那些私貨基本會是智瑤個人的看法和主張,裡面絕對會有悲天伶人的文章,再塞進一統論。

智瑤的著作並不少,傳播度極可能是當代有所著作的人當中最廣的那個。

僅是一個“黃父”就在十六年內先後接納了近十萬人進學,不敢說人人修讀過智瑤的著作,佔到的比例絕對不會小。

說“黃父”是當代最大的學城,絕對名副其實,只是“黃父”用作專項培訓的功能更明顯一些,跟歷史上齊國開辦的“稷下學宮”不是同一種功能。

“君上,魯地之儒多也。儒之口難防也!何不於‘曲阜’設一講壇,辯論魯國眾臣所作所為?”智木說道。(抄自書友神仙木本章說)

不能直接罵國君,罵大臣沒有問題的吧?

儒呀?非常能說會道的一批人,他們這一次一再“嗶嗶”並不純粹為了魯國打抱不平,更多的是在罵智氏擴張慾望太強了。

中小型的諸侯國肯定不願意強國有過高的擴張慾望,他們會在那種慾望下亡國,或是變成一城之國。

眾儒罵原國還有一個因素,也就是原國並沒有奉行周禮,在晉國破壞周禮的基礎上更為變本加厲。

三公九卿制度當然沒有錯,改了一些官名以及職能算怎麼回事?智氏挑戰禮教,等於在挖儒的祖墳,他們不跳腳就怪了。

智瑤沉吟了一小會,笑著說道:“或許可行?”

儒不是喜歡說嗎?那就聚堆好好說。以儒那麼多的派別,信不信到後來自己打成狗腦子。

實話,哪怕在春秋時代或戰國初期,儒就存在了很多派別,只是名聲不響罷了;一直到西漢的武帝執行年間的黃老學派遭到打壓,儒門內部的混戰才叫那個精彩,孔子的後代都下場從牆壁裡挖出一本作假的《尚書》來玩花活了。

智木的建議得到認可,臉上露出了光榮的表情。

然而,智瑤在“曲阜”搞辯論講壇不會只限制在魯國該不該滅亡上面,覺得能夠起到的作用遠比想象中更多。

魯國該不該毆打?直接攻擊魯國放縱奴隸暴亂,有的是諸侯會在站在原國這一邊,同時諸侯不願意看到魯國滅亡就是了。

智瑤看向了桉几上一疊書,看書封面上兩個大大的“法經”二字,臉上出現了猶豫。

這是智瑤的著作之一,參考了遠古巨神管夷吾的一些觀點,同時沒有少了士會、趙鞅、中行吳的一些思想,其中還有一個無法避開的人物叫子產。

那些都是法家的先驅,先後發表過各自的觀點。

智瑤不是在猶豫要不要將成品用作教學的教材,猶豫的是書的命名。

現在可不是能夠胡亂取名字的時代,尤其是“經”這個字真不能亂用。

可以想象,一旦智瑤釋出《法經》,不止搶了李悝的活,引起的質疑絕對不會少!

當然,智瑤稍作猶豫,立刻變得堅定。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智瑤希望是由自己來!

本书作者其他书: 春秋大領主 大明永樂 在超神學院的那些年 超神學院的宇宙 席捲天下 萬字旗下的第三帝國 強漢
相關推薦:萬古至尊木葉:我有一棵惡魔果實樹深宅舊夢我為表叔畫新妝帶著紅警到GTAV英雄無敵大宗師大唐第一酒肉和尚小和尚在江湖穿越之都市小和尚從少林掃地僧開始簽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