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我有科研輔助系統->章節

460 面試準博士生 下(求訂閱)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許秋跟隨魏興思前往218,然後看到了站在門口等待的面試者。

對方是個男生,身高大約175的樣子,有些威猛雄壯的樣子,估摸著體重應該在170斤往上。

倒也不錯,現在許秋手下是四個妹子,有些體力活的話,不太好讓她們去幹,而男生的話,就沒有太過顧忌。

其實,一般課題組的導師相對也更喜歡招男生一些,既好用,又不容易出現一些問題,麻煩事也少。

比如,女生來了生理期,可以光明正大的請假,說自己身體不舒服。

導師批不批那是另外一回事兒,但是她們可以用這個理由。

男生的話,如果說“我來大姨夫了,想請假一天”,看導師會不會把頭給你錘爆。

至於魏興思課題組為什麼在前期招了這麼多妹子,只是因為單純的巧合,還是其他什麼原因,這個許秋就不得而知了,畢竟,在他來之前,田晴、陳婉清、吳菲菲她們就已經進組了。

魏興思很是熱情的把面試者招呼到辦公室內,指了指旁邊的會客沙發,說道:“範文堂是吧,坐下來我們聊一聊。”

說完,魏老師又拍了拍許秋的肩膀,介紹道:“這位是我們課題組的許秋,主要做有機光伏方向,範文堂你要是過來的話,主要也是做這個方向,所以就先讓你們認識一下。”

“魏老師好,許秋……師兄好。”範文堂依言在沙發上坐了下去,不過略顯拘謹,只坐了半個屁股。

其實,範文堂剛一看到許秋,沒等魏興思介紹,就已經認出了許秋的身份。

因為他在來之前做了很多功課,包括瞭解課題組主要的研究方向,還看了看組裡的研究成果。

當時,範文堂發現魏興思組裡最新發表的《自然·能源》、《焦耳》等高檔次的文章,第一作者全部都是“Qu Xu”,下面一排AM、JAC級別的文章,也總能看到“Qu Xu”出現在一作或者二作的位置上。

於是,他就翻了翻課題組網站主要成員一欄,對照漢語拼音,找到了“Qu Xu”對應的中文名字“許秋”,以及許秋本人的照片。

範文堂看到照片的時候,感覺許秋非常的年輕,有點像是剛畢業或者沒畢業的大學生,他還以為這照片是P圖P出來的,或者用美顏相機拍出來的。

畢竟,能做出這麼多高質量工作的,多半是組裡的高年級博士生或者博士後,年齡通常都25+,甚至接近30了,而照片上的人,看著就只像是20歲左右的樣子。

對於女生來說,20歲、25歲和30歲,在化過妝後不一定能夠分辨的出來,但對於男生來說,相隔5歲,很容易就能夠從面貌上分辨出來。

尤其是搞科研的,幾乎沒有會化妝的男生。

其實,別說是男生了,科研圈裡的女生,平常基本也都是素面朝天的,最多簡單畫個淡妝,貼個雙眼皮貼之類的。

沒辦法,正經做科研的,都忙得要死,根本沒時間考慮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

而且,一進實驗室,連續工作三四個小時,不管多麼精緻的妝容,也都花了。

另一方面,網站上掛著的課題組成員簡歷中,許秋那裡沒有寫明是直博生,而是只標註出博士生的身份,這也誤導了範文堂,讓範文堂推斷許秋多半是高年級的博士生。

因此,雖然許秋看著年輕,但範文堂還是叫了一句“師兄”,心裡還忍不住嘀咕了一句,這位“師兄”不僅照片顯年輕,真人也蠻年輕嘛。

而事實上,許秋在課題組裡的輩分並不算高:

比他進組早的段雲、吳菲菲、陳婉清、田晴輩分都比他高;

包括新來的博後,鄔勝男也比他輩分高,博後地位超然嘛;

甚至聯合培養的莫文琳,她作為正統的博士生,也是比直博生一年級的許秋輩分要高的。

直博生雖然在評獎學金和分班的時候按照博士算,但其實前兩年預設是按照碩士算的,從性質上更加接近於提前保送的碩博連讀生。

這樣算下來,也就韓嘉瑩,以及新來的四個本科生輩分比他低。

而幾個本科生平常和許秋的交集不多。

因此,大多數時候,“師兄”是專屬於韓嘉瑩對他的稱呼。

現在,許秋被一個年齡比他大三四歲的準博士生叫了聲師兄,他總覺得有些怪怪的。

不過,許秋也沒有糾正對方的打算。

範文堂還不一定過來呢,如果真過來了,等熟悉之後,再糾正過來,正常的叫名字就好了。

說起來,有一些課題組裡排資論輩的風氣比較重,組裡內部還會有大師兄、二師兄……大師姐、二師姐……之類的稱呼,一級一級的排下來。

而魏興思組裡,學生之間的關係相對來說都比較好,通常都是直呼其名,排資論輩的現象幾乎不存在。

許秋覺得,這種排資論輩的現象是否會發生,主要還是和導師有關。

假如導師喜歡搞這種層級之分,來把學生分化,在平常交流的時候總是說:“張三,你去把這份材料交給組裡的大師兄李四。”那麼下面的學生自然會跟著搞這一套。

假如導師不喜歡搞這一套,學生一般也不太會自發的搞出這些東西來。

因為不論是本科生,碩士生還是博士生,如果沒有進入社會,經受過“毒打”,心思總還是相對單純的,很難自發的產生這種偏“社會”的想法。

這種排資論輩的現象,更像是體制裡的那一套。

魏興思課題組裡學生之間能維持當下的氛圍,可能也和魏興思常年待在漂亮國有關。

當然,國內這種排資論輩的情況,其實還不算太嚴重。

更為嚴重的有霓虹國、泡菜國,它們非常喜歡劃分等級,而且層級森嚴,上級對下級有近乎絕對的掌控。

許秋之前瞭解到一個非常有趣的事例:

霓虹國一家株式會社,裡面有一份檔案需要蓋四個章,從最高的社長,一直到最低的經理,依次蓋章。

第一個社長蓋章時,他的名字是直立的狀態;

第二個章,就需要從右向左傾斜大約30度,做出鞠躬的樣子;

第三個章,鞠躬的幅度要大於第二個章,比如傾斜60度;

到第四個章的時候,可能就要鞠躬90度,也就是和第一個章垂直了。

就這樣一級一級的鞠躬鞠過去。

許秋在想,要是一份檔案得蓋十幾個章,到後來的幾個章,是不是要前空翻一圈……

範文堂坐定後,魏興思朝他說道:“先做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吧。”

同時,魏老師把範文堂的紙質簡歷隨手遞給了許秋,示意許秋檢視。

範文堂雖然看起來有些拘謹,但交流起來還是比較自信的,可能是提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我來自東伐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期間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功能材料,陶瓷複合材料微結構的可控制備及效能研究,導師是蒲成中教授……”

“我在碩士期間一共發表過兩篇一作文章,一篇是AFM,一篇是ACSAMI,還有一篇二作文章,發表在了JMCA上,另外還有三篇SCI二區的三作四作的文章……”

魏興思點點頭,說道:“簡單介紹一下你做的工作。”

範文堂侃侃而談道:“在AFM工作中,我綜述了……”

許秋在旁邊一邊聽範文堂介紹,一邊看對方的簡歷,順帶還用系統掃了一下範文堂的各項技能熟練度。

然後,許秋發現其中有一項是五階10%,其他大多數技能也都是四階50%以上的。

碩士期間能把熟練度刷到五階的,說明大機率不是水貨,像學姐,咳……

範文堂講述的內容,在簡歷上也都有提到。

許秋大致看了看對方科研成果那一欄。

總的來說,他做的工作挺雜,沒有形成一個體系。

AFM綜述寫的是關於光功能材料的,ACSAMI做的是陶瓷複合材料微結構可控制備及效能研究,還有一篇二作的JMCA是關於半導體纖維的。

不過,話說回來,在東伐大學讀碩士,能有這種成果,已經算非常不錯了。

而且,許秋推測範文堂的碩士導師蒲成中,多半是個大佬。

因為如果導師不給力的話,想要發這麼多文章,還是跨領域的,幾乎不可能。

畢竟,大多數碩士生既不是天才,也不是掛逼,他們才剛剛進入科研圈,兩眼一抹黑,還是比較依靠導師幫助的。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測,許秋拿出手機,到東伐大學網站搜了搜“蒲成中”。

發現對方果然是個大佬,中科院“百人計劃”,還有“傑青”的帽子,科研成果、發明專利也非常多。

從學術地位以及學術成果的產出上來看,蒲成中差不多和之前《無機功能材料》課程的授課老師,於冰教授相當。

看到這裡,許秋突然有些好奇範文堂為什麼會選擇離開原來的課題組。

按理說,在這種大課題組,範文堂都已經進去讀碩士了,學術成果也不錯,如果想繼續深造,走科研的道路,直接轉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為換研究領域是需要成本的,碩博連讀可以做到無縫銜接,節省下至少半年熟悉新領域的時間。

這其實也是碩博連讀或者直博生的學習年限,要比先讀碩士後讀博士要少一年的原因,就是省在了不需要更換研究領域上。

而且,在研究生期間,如果真的想要往科研方向發展,而不是只混個文憑,那麼最重要的還是看能不能發表足夠多的文章。

這個時候,導師科研能力的重要性要遠比學校高。

因為科研資源雖然有向頭部集中的趨勢,但這個趨勢是基於頭部的研究者或者說研究團隊,而非頭部的學校。

國家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大佬都分配到一所或者幾所學校裡,那不得打起來。

都是這裡放幾個,那裡放幾個的。

換言之,假如國內最頂尖的清北大學有10個大牛組,魔都綜合大學可能差不多有8個左右大牛組,其他普通的985、211大學,每所學校估摸著也能佔5個左右的大牛組。

同時,從科研經費的角度來說,不同學校之間的差異也沒有那麼大。

假如國內最頂尖的清北大學是100,魔都綜合大學可能差不多有80左右,其他普通的985、211大學,每所學校估摸著也能佔50左右。

資源之間雖然有所傾斜,但相對還是比較平均的。

而且,頭部高校的資源雖然多,但是競爭壓力也大。

這就導致能夠卷進來的老師,多半是非常厲害的人物,他們一般不太願意屈居人下。

最終,就會形成大課題組的數量比較少,主要以小課題組為主的格局。

比如魔都綜合大學材料系,大課題組只有寥寥幾個,其他幾十個課題組都是單獨一個老師一個組,各自為戰,即使是一些沒什麼成果的副教授也不願意依附他人,而是選擇自己帶碩士生研究。

一些普通的985、211高校,他們有一些科研能力沒那麼強的青椒,就會比較務實的選擇依附“傑青”、“長江”或者院士,抱團形成一個非常大的課題組,去專攻一個領域,而且基本上也能做到國內頂尖。

這種模式有些類似於專門的研究所,一個院士帶著幾個“長江”、“傑青”,再拉上一些普通的研究員(和教授同級),一起組建一個非常龐大的課題組,專攻某一個大的領域,比如魔都矽酸鹽所。

這種“研究所”結構的大課題組,因為有大佬帶隊,所以組裡通常資源比較豐富,比如能申請到上千萬金額資助的重大項目,學生待遇一般也比較高。

甚至學生的工資能給到超過魔都的最低工資標準,達到5000、6000以上,而一般高校的課題組是很難做到這一點的。

當然,凡事都是有利有弊,研究所也有不少弊端。

一方面,進研究所,在某種程度上更接近於體制內就業,而非深造,研究所內部的管理相較於高校通常更為官僚化。

一個研究所就是一個自成體系的“小王國”,所裡帶隊的學科帶頭人近乎可以做到一言堂,層層定級,“官大一級壓死人”。

另一方面,進了研究所相當於基本繫結了科研這條路,日後想要轉行的難度會比較大。

像魔都綜合大學畢業的應屆研究生,哪怕是材料專業,也有機會轉行跳到比如南山必勝客、杭城巴巴之類的網際網路大廠,從事非技術崗位。

而研究所出來的,基本上沒什麼機會的,可能最多只能轉行去去工業界了。

範文堂將自己的幾篇主要工作一一介紹完畢,內容表達的非常清楚,說明這些工作大機率是他本人做的,哪怕想法不是他自己提的,至少也是主要的實驗參與者和文章撰寫者。

對於一個碩士生來說,這就已經足夠了。

工作方面沒什麼大問題,接下來就是英語方面。

魏興思之前大會上列印多了幾份《自然·能源》文章,沒有消耗完。

於是,他拿起來一份遞給範文堂:“用英文讀一下摘要,並翻譯一遍。”這也算是科研圈裡較為常規的測試英語的手段。

範文堂提前做了功課,這項考核對他來說並不難。

他先是用流利的英語讀了一遍,隨後又翻譯為中文:“近期,基於ITIC衍生物非富勒烯體系,打破了有機光伏二元單結體系的世界紀錄,撼動了傳統富勒烯體系長達20年的統治地位。為了進一步提升器件效能,我們開發了一種名為IDIC-4F的非富勒烯受體材料……”

魏興思點點頭,英語這一關也透過了。

其實,在看了範文堂的簡歷後,魏興思就比較滿意。

方方面面,範文堂做的都比之前申請的幾個強太多了。

有的人過來申請讀博,甚至連簡歷都沒發。

這次,魏興思把範文堂喊過來,主要是想檢驗一下他在簡歷上有沒有造假。

現在看來,沒有什麼問題。

又閒聊了幾句,魏興思轉頭說道:“我沒什麼問題了,許秋你有什麼要補充的嘛?”

“嗯……”許秋想了想,還是把之前的疑惑提了出來:“我想問一下,你為什麼不直接在原來的課題組轉博,我看你導師的條件也不差,轉博的難度應該不高,為什麼要跑到這邊來呢?”

“……”範文堂猶豫了片刻,回應道:“因為感覺原先課題組繼續發展的空間有限,所以想過來尋求科研上的突破。”

“嗯,我沒有問題了。”許秋點點頭。

對方的答覆算是中規中矩,多半不是真話,不過也無所謂了。

不論是為了給自己的履歷鍍金,還是真的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又或者在原先課題組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抑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這都和許秋無關。

他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來接學姐的班,至於深層次的目的和原因,並不重要。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嘛。

許秋也只是好奇,就隨口一問,不打算刨根問底。

接著,魏興思沒有避諱範文堂,直接問道:“許秋,你感覺範文堂怎麼樣?”

許秋眉頭一挑,心道:“這麼直接的嘛。”

不過仔細一想,直接點也好,當面出來結果總比拖著對方一週半個月來的好,反正如果不合適,那之後就是陌生人,也沒有什麼糾糾纏纏的關係。

而且,看這個樣子,魏興思多半對範文堂是比較滿意的。

許秋這邊瞭解的資訊反而更多一些,知道範文堂的實驗技能不差。

他對範文堂同樣比較滿意,於是許秋沒有過多猶豫便說道:“我覺得範文堂很不錯。”

見許秋也沒什麼意見,魏興思當即把這件事敲定了下來:“範文堂你近期不忙吧,不忙的話,最好是可以提前過來這邊熟悉熟悉這邊的環境。”

雖然之後可能會遇到更好的申請者,但越早把人定下來,就越早能將其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科研產出。

而且,說實話,博士生之間雖然有差異,但是一般也不會差太多,如果有能達到許秋這種級別的,多半也不會來投奔他。

就和招募武將一樣,許秋的成長值是2,大多數博士生都是1附近,糾結到底是1.1,還是1.15,沒什麼意義。

再說,成長值這種東西用肉眼又看不出來。

範文堂眼前一亮,他聽懂了魏興思的潛臺詞,自己這是過關了啊,本來以為是持久戰呢,沒想到這麼幹淨利落。

他原計劃還準備申請魔都交通大學以及同基大學那邊幾位老師的博士生,作為預備方案,現在這邊已經透過了,也就不需要再去申請了。

於是,範文堂忙說道:“最近不忙,畢業論文已經寫好了,就是之後答辯、交接工作的時候需要回去處理一下。”

魏興思點點頭:“那你下週看看什麼時候能過來,先來適應一下,你過來是接替組裡陳婉清的班,也就是之後主要歸許秋管理。”

“好的,”範文堂說道:“我回去準備一下,等準備好了我給老師打電話。”

“那行,今天就先這樣吧。”魏興思從冰箱中取出一盒蜂蜜柚子茶,遞了過去,算是送客。

範文堂猶豫了一下,還是接受了魏興思的饋贈,隨後說道:“魏老師、許秋師兄,再見。”

範文堂離開後,魏興思和許秋交流:“我看著範文堂還不錯,挺靠譜的,讓他過來先做一做,再觀察觀察,如果確定可以的話,我就提前和副系主任方光武那邊打聲招呼。”

許秋“嗯”了一聲,當課題組規模變大的時候,接收新成員也不是只由導師決定,一般還要看對方和組裡其他小夥伴能不能合得來。

像國外一些大課題組,他們來新人後,會要求課題組裡每個成員給出對這位新人的評價,這將會直接影響到這個人的去留。

不過,現在組裡雖然有13人,但是排除5個本科生,2個即將畢業的博士生,1個聯合培養的。

其實真實架構也就是5個人,兩個博士生,許秋和吳菲菲,兩個碩士生孫沃和田晴,還有一個博後,鄔勝男。

看似龐大,實則還是小課題組。

因此,基本上新人只需要魏興思和許秋,或者魏興思和吳菲菲覺得可以,就可以加入分別加入有機光伏團隊或鈣鈦礦團隊。

等什麼時候,能夠吸引到小老闆,課題組才會壯大。

但魔都綜合大學,想要有小老闆過來投奔,非常的困難。

外面進來的老師,基本上指望不上,因為現在越來越卷,能進來的,學術成就大機率不會比魏興思差。

而校內自己培養,耗時非常長,博士畢業之後,博後一般要兩年,這個時候,即使是海外回國的博後,一般也回不到魔都綜合大學,多半還要在國外再待幾年,或者回國先找個普通的一本過渡一下,做出些成績來,然後再往魔都綜合大學跳。

不過,像許秋這種成果豐富的,學校或院系倒是可能會破例畢業直接留校,然後再出國做訪問學者補海外經歷,但他現在才博士一年級,博士還沒畢業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哪怕申請提前畢業,一般也是提前一年,提前兩年畢業的就已經極其稀少了,而提前三年畢業只是理論上存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更別說提前四年、四年半畢業了。

魏興思繼續補充道:“噢,對了,還得給他安排住處,你之前暑假時候租的房子,現在還能租到嗎?”

“不行了,”許秋搖了搖頭:“之前他們只是暑假的時候,短期出租的,可能要找新房子。”

“沒關係,那就再說吧……”魏興思想了想,說道:“實在不行,讓他先兩頭跑吧,現在魔都地鐵也比較方便。而且他學校那邊可能也有些事情,直接住在我們這邊也麻煩。”

相關推薦:神級輔助和她的野王網遊之女輔助都市最強輔助系統嬌妻難追:寶貝,爹地求輔助!星際之有容則霸我有一個功法升級器我能提升功法玄幻:這個功法太棒了全職法師之開局覺醒時間雙系天道之子輔助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