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是趙括,人在長平->章節

第二百四十二章 春日至,新政忙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落花滿春光,疏柳映新塘。

正月過後,春天很快將蒼茫的燕趙大地染上一片生機黯然的綠色。

枯寂了一個冬天的老樹終於盼來了和煦的春風,新嫩的枝芽冒出了頭,有很快在春雨的滋潤下長成了葉。樹葉努力伸展著腰肢,貪婪地吸收著陽光的能量,又將著能量暗暗積蓄,為花骨朵的綻放默默積蓄著,只待那一刻!

趙國的新政也隨著春天的腳步,傳遍趙國的五郡之地。

田單帶著三百親兵已經到上黨郡接手十萬大軍;

李義也從鄭新和王檣的手上分別接管了上黨郡和野王城,成了擴大版的上黨郡的第一任的郡守;

卸下郡守之任的鄭新,回到了邯鄲之中,任工部右侍郎行尚書事;

將野王城打造得如鐵通一般的王檣在接令後,領著上黨的三萬大軍,回到邯鄲,在與趙括一通夜話後,隨即領著樂間和被趙啟一番挑揀之後的兩位五千大軍北上接管代地。

廉頗也在佈防好薊城之後,啟程回到了邯鄲城中,加入了內閣,推行軍隊中的新政改制,而他的歸來還順便給趙括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李牧帶著五萬大軍,按照任武趟出的路線,已經開始掃蕩東胡,相信不久便會有更好的訊息傳來。

邯鄲城中,眾人一直好奇的大型建築物,也在新政頒佈之後,解開了神秘的面紗。

“求賢館”三個大字,在趙括的拉動下,緩緩從紅布中掙脫,金燦燦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一篇《求賢令》,更是讓剛剛開館的“求賢館”一下子躥紅,其聲譽甚至直逼全盛之時的齊國的稷下學宮。

作為勞苦功高的平原君,為了“求賢館”而擔了許多汙名,雖然無傷大雅,如今開館,卻也自然要藉此機會洗刷一番,其最好的方式,便是宣讀此影響深遠的《求賢令》了。

“自古受命及中興之君,曷嘗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

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唯才是舉”是《求賢令》的中心思想。

已經有所打破人們的認知了,無論何時何地,儘管再齷齪之所在,依然宣揚著“德”之用也,不說德在才先,也至少是德才兼備方可。

當然了,話是這麼說的,但實際上嘛!懂得都懂。

什麼商鞅、什麼範睢啊,剛去秦國之時可都沒有啥好名聲,別說德行了,幾乎就差被人追著罵人渣了。但架不住人家有才啊,有才就用啊!用了還真就有療效。一個兩個都有療效後,秦國也就更加堅定了唯才是舉的路子。

當然了,背靠秦國之後,即便是無德之人也自然變成了因才被妒,從而遭受到了迫害和冤枉,秦國自然要為自己的臣子討回公道。於是一個兩個都成了德才兼備之人,而秦國的用人自然依舊是“以德為先”!

然而民眾的也不是瞎子,千金馬骨的例子,就那麼明晃晃地在那裡擺著呢!於是,六國之間,不管哪裡有不得志的士子,第一個想到的便是秦國。即便秦國那裡說的依舊是“以德為先”。

趙括需要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尤其要跟秦國爭奪人才。怎麼辦?人家可是奮幾世之功,從商鞅那兒奠定的民心基礎,自己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慢慢樹立形象。

索性,將所有的規矩推翻,直接明牌,咱就是要人才,無論是否有好的名聲,只要你有才,你就來吧!咱這兒待遇絕對滿滿的誠意!

若說去秦國還有些猶豫,畢竟雖有先例在前,但流傳的都是故事,也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才就行,畢竟故事裡人才都是招到嫉妒被栽贓的,自己過去可不一定能行啊!

但如今的趙國卻給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覆。要是有的選擇,趙國或許才是更為穩妥的選擇不是?

當然,這樣的做法絕對是“功在當下,亂在千秋”。一旦“論才不論德”的選人用人制度形成傳統,在想要掰正過來,非花費百倍千倍代價不可。

這還是咋趙括一朝進行糾正的前提下,若是趙括不能在有生之年完成統一,將用人制度改變,遺留到後人手中,一句“祖宗成法”,又將平添千百倍的難度。

平原君和趙禹不止一次地勸阻趙括,希望修改《招賢令》,都被趙括無情地拒絕了。

原因很簡單,趙括知道,雖然自己的到來稍稍地改變了歷史,但秦吞六國之勢未變,與秦的決戰也就在十幾二十年之後了,他必須飲下這杯鴆酒以縮小與秦國之間的差距。當然若能滅秦而一統,這杯鴆酒也不是沒的解。

雖然趙括打定了主意,但這些話卻無法跟兩位閣老說。怎麼說?難道告訴他們,再不搶人,秦國就要滅了咱了!

最終,還是呂不韋看出了趙括的想法,方才對平原君與趙禹道出了根本的原因:“今六國之形式,百年內恐有大變革也!當此大爭之世,國之不存,禮之存焉?”

當然這樣的做法在他國的君王和大臣眼中,無疑是短視之舉。而這樣“短視之王”的判斷,卻也正適合趙括所想在其餘國家眼裡樹立的“昏君”形象。

若說“唯才是舉”小小地撬動了戰國人才的基本面,那麼接下來趙禹接下來對“才”的解釋,則是對基本面的顛覆。

“能治郡縣安黎民者曰才;能提槍上馬而戰者曰才;能種田多畝多產者曰才;能改良器械增程增力著曰才;能貨通有無增長財貨著曰才......但有超出常人而利於國家者,皆可稱才也!”

一句話,但凡是某一方面能比一般人強,那就算你有才了!

不僅是文武藝,士嘛,自古皆才也!武將嘛,如今動亂,也能理解!

但什麼時候,農、工、商也能稱為才了?!

“若是將士農工商並立,恐傷了士子之心矣,恐怕與取才之初衷不利哉!”平原君又曾經勸導。

趙括隨即笑笑,沒有回應,只是將“求賢館”的待遇決定給平原君看了看。

平原君便再沒說什麼。

現場,在趙禹念出對“才”的解釋後,求賢館外聞訊而來的士子們也是義憤填膺地抗議起來,大有“老子不幹了”的態勢。

趙括依舊不急不惱,甚至眉頭都沒有皺一下,更別說回應了。揮了揮手,示意趙禹繼續宣讀。

而隨著趙禹對人才待遇的宣讀,現場喧鬧的聲響漸漸平息,再沒有人說“老子不幹了!”之類的話。

沒辦法,他給的實在太多了。官位、爵位、財帛、美女,只要才子你想要,只要咱趙國國土之內有,悉聽君便。

當然豐厚待遇之下,卻也是對“才”的極其嚴格的考核。饒是極其嚴苛的考核,在巨祿厚賞的刺激下,求賢館僅在正月十六開館的一天內便收錄數十人。

而著數十人,在經過求賢館更為詳細複雜的定級考試後,將很快被派遣到六部及地方上發揮出他們的“才能”。

在“求賢館”之事步入正軌之後,內閣三人組也終於放開手腳開始艱鉅的改革之程。

平原君趙勝親自操刀,對各個衙門的編制進行了改制,理清職司架構、釐定上下職責,劃分權責界限。

這些事物雖然龐雜,但都還算是簡單的。就像是一道十分難解的極限題,按照“等價替換”、“夾逼準則”、“單調有界性”等等方法一個個慢慢套就是了,實在不行還有個“洛必達法則”兜底,總能解出來的,無非就是繁瑣了一點而已。

但這世上最難的永遠不是數學題,而是——“人心”!

而平原君面對的最大的困難也正是如此!

“淘汰冗員、提拔幹吏!”

趙括簡簡單單的八個字的要求,卻把平原君的腿給跑細了,嘴也被磨破了。

且不論有那麼多關係找上門來,單單就“冗員”和“幹吏”的界限劃分,便足以讓平原君頭炸裂。

怎麼說?

“宇宙區長”孫連成是“冗員”吧?

可在那樣的環境下,若是不把心思花在“觀測宇宙”上,恐怕就得花在如何“出獄”上了。

那麼為漢東拉來諸多投資,讓光明區GDP名列前茅的丁副市長,想必是幹吏了?

甚至於,曾經的“緝毒英雄”、重情重義的,欲“勝天半子”的祁廳長,更是幹吏中的幹吏了。

難難難,最難莫過平地起波瀾!

但好在,平原君和趙禹二人,用他們的威望與能力,努力地在推進中尋求著平衡,盡力地為趙括的新政推行,剷平著前方可能存在的一切阻礙。

相較於平原君與趙禹,呂不韋田畝政策的推進竟然出奇地順利!

當然這也可能與邯鄲附近的土地,已經在虞信之亂中,便被趙啟打劫似的收割過一番有關。

但不管怎樣,邯鄲附近的田畝很快被呂不韋清丈完畢。

這就讓趙括很是不相信了。

邯鄲人這麼好說話的?說好的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呢?說好的北方漢子脾氣直呢?說好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人家秦國變法之時,可又是朝堂上鬧又是私底下械鬥來著?

自己都讓趙啟準備半天了,隨時準備調兵平叛了!你們這麼配合,顯得咱很蠢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不應該好吧!事出反常必有妖!

這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是涉及不是閒話家常的衝突,道個歉就了事的!

不可能、不存在!

趙括感覺很不舒服,第一次的,事情好像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這種不受控制的感覺可不好,很不好!

查!必須給我查!

查清楚他們到底在幹什麼?

於是,盛怒之下的趙括,立即將趙鯉和李毅一齊叫進了龍臺宮中。

簡單的參拜見禮之後,趙括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怒斥。

“爾等之細作皆放假焉?”

“非得等反對派系的官員將刀架在寡人的脖頸之上,爾等才會去探查耶?”

“清丈田畝,攤丁入畝皆是動搖世家貴族根基之政策也,世家們豈能如此輕易屈服?動動爾等的腦子!不要以為現在沒出事就天下太平了!越是大的暴風雨前,越是安靜!知道麼!”

雖然不知道趙括為何如此憤怒,但二人還是趕忙承認錯誤,紛紛表示立即派出人員前去打探。

趙括聞言便知他們還是沒有把此事當成一件多麼了不起、多麼嚴重的事兒。

“讓所有的探子都動起來!”趙括的怒火幾乎將龍臺宮點燃:“三日,寡人只給爾等三日時間!務必給寡人查出來反對派們都在準備些什麼。查不出來,哼......”

眼見著趙括給自己定下了軍令狀,兩人也不敢猶疑,趕忙拜倒應諾。

趙括隨即稍稍壓住火氣,說道:“我大趙如今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並存,進則昌,退則亡!越是此時越是大意不得!須知千里之堤毀於螞穴,越是堅固的堡壘越是怕內部出現問題。”

“諾!”兩人趕忙再次應諾道。

“爾等乃寡人之耳目是也。至此變局之中,寡人明知對方已然有所動作,卻目不得視,耳不可聞,若盲人坐於中軍,而不知對敵之軍力、佈陣,此戰如何能勝哉?此戰若敗,其後果恐有覆國之危矣!爾等需知之!”趙括再次強調道。

“末將明白!必親自帶隊,三日內必有回報!”兩人一同應諾道。

趙括心情稍緩,隨即繼續吩咐道:“不僅是邯鄲城中,外地也要查,甚至外國也要探聽一二!寡人不信他們會就此認輸待宰?”

“諾!”二人應諾而退。

“來人!”趙括見二人走後,仍舊不太放心,決定找個人商量商量。

“諾!”宦者令在一旁答道。

“傳呂不韋來見寡人。”趙括吩咐道。

“回稟我王:呂閣老今日朝會之後,便帶人前往邢城進行清丈田畝,據說是那邊清丈事宜,頗不順利!”宦者令對趙括說道。

“寡人怎不知焉?”趙括問道。

“回稟我王:後兩日並無朝會,是以呂閣老只是知會了閣內三位閣老與微臣,未上表請示我王。”宦者令如實答道。

“哦!”趙括隨即點了點頭。

突然間趙括似乎突然想到了什麼,對宦者令問道:“呂卿帶了多少人出去?”

“因我王特意加強了幾位閣老之防務,故出城應有至少五十人護衛才是!”宦者令答道,隨即似乎也想道了什麼,繼續說道:“邢城距邯鄲不過百里,中間雖有山川,然應該......”

還不待宦者令說完,趙括擺了擺手說道:“去找趙啟,命其速率五百騎兵追上呂卿!全程護衛之!”

“諾!”宦者令趕忙答應道。

正欲離開,卻又被趙括叫住了。

“慢!”趙括眉頭微皺,在殿中踱了幾步,心中思索著:“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防了今日防不了明日!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

隨即,站定,對宦者令輕語道......

相關推薦:綜武世界的宋青書同時躺在萬界的我竟成了二五仔七步之內又準又快史上第一法海二次開局,我哥是方寒洪荒:開局簽到十萬大羅金仙協議結婚後我離不掉了全民御獸:我的寵物能無限進化重啟狼生:我能望見進化路線都市異能偽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