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我,嘉靖,萬壽帝君->章節

第四十一章 造福天下的事怎麼能叫偷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大明嘉靖四十一年,元宵。

新一年的財務會議開得很是簡略,各部宣讀了一下這一年的開支預算,各安其職,按照五年規劃運轉,沒得吵。

若是哪個瞎眼的還有精力去黨爭內鬥,嘉靖會讓他知道,什麼是帝王心術,什麼是雷霆雨露。

中央集權,在嘉靖手裡達到了巔峰。

玉熙宮,謹身精舍。

在財務會議後,來了兩人。

“海剛峰!”

嘉靖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位堪比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的海瑞。

明朝取士,沿襲前朝故例,考的不只是文章,還有相貌。

所謂牧民者必有官相,無官相則無官威。

因此在取士時,有一個附加條件,其實也是必然條件,那就是要相貌端正,六宮齊全。

譬如面形,第一等的是“國”字臉、“甲”字臉,“申”字臉;次等的也要“田”字臉、“由”字臉。

官帽一戴,便有官相。

倘若父母不仁,生下一張“乃”字臉,文章再錦繡,必然落榜。

海瑞是舉人,考過進士,因是大才,便不講究“破題承題”那些規矩,直言國事,考官自然不喜,在墨捲上便落了榜,因此根本就沒能去過那“面相”一關。

有無官相,只有穿上官服才能顯現出來。

這次,他穿的是都察院僉都御史的官服,正四品的緋袍,胸前是大雁補子。

只見他眉稜高聳,挺鼻凹目,脊樑挺直,面容堅毅。

都察院,是大明的國家監察機構,相當於現在的紀委和檢察院,其與六部平級,都是高官。

都察院的最大權力就是監督,彈劾百官,職專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而且是不承擔彈劾失敗的責任,如某御史彈劾兵部尚書貪汙,但調查以後兵部尚書是清白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御史不承擔責任。

“臣海瑞(馬一龍)拜見皇上,皇上聖躬金安!”

嘉靖這才看向海瑞身邊的另一人,這個馬一龍已經是個花白了頭髮的老頭。

“起來吧!賜座!”

等二人坐好,嘉靖揚聲道:“海瑞,古人雲,水至清而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將你放在這個位置上,朕也不知道是對還是錯。”

海瑞又站了起來,拜道:“臣不過是縣裡小小一教諭,得蒙聖恩,配合張侍郎變法,又舉為僉都御史……近日,臣日夜惶恐,恐不能勝任要職,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八字而已。”

嘉靖拂了拂寬袍大袖:“不用你棄家,好好做事,朕知道大明朝的俸祿太少了,高薪才能養廉嘛,慢慢來,朕不急,你也不要急。內閣的要員、各部的堂官,正在做事的,彈劾前要好好想想,大明的發展不能出現阻礙,這是第一要務。五年吧!五年之後,大明的風氣是要變的。”

“臣……明白了!”

海瑞何其聰明,立刻便洞徹了嘉靖的指導方針。

有能力的貪官,先貪著,總有他倒黴的時候。

養豬也還要喂點糧食養膘呢!

嘉靖微微頷首,這才對戰戰兢兢危坐的馬一龍說道:“你所著的《農經》,朕是看過的。農為治本,食乃民天;知不逾力者,雖勞無功;上農者,智力並至;知時為上,知土次之,知其所宜,用其不可棄。知其所宜,避其不可為。”

“你是懂農學的,大明缺少你這樣的農學大家啊!”

這個馬一龍,嘉靖二十六年進士,辭官回老家溧陽後建了個務本書院,構築館舍,讀書著述。

在鄉里招募農民墾種荒地,採用分成制,把收穫的一半給傭工,一年後荒地全部得到開墾並取得好收成。

並且根據自己的農事經驗編輯《農說》,以陰陽理論闡述農業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在農學思想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是個農學人才。

關鍵是肯做實事,能做實事。

“臣只是會點農事,當不得大家。”

“難道那些舞文弄墨、傷春悲秋的文人,就能稱得上大家?”嘉靖伸手從書案上取下幾本冊子:“大明的江山社稷,大明的天下蒼生,是要去做實事的。空談誤國!”

將冊子遞過去,馬一龍雙手接住。

只見封面上《農政全書》四字,金光閃閃,泛著光。

“……”

馬一龍快速掃了一頁,不由大驚。

然後細心往後讀,越讀越是心驚,越讀眼睛便越亮。

當即懇求皇帝,讓他認真讀完一本。

海瑞立刻也湧出了好奇心,小心拿起一本“蠶桑”卷冊子,打了開來。

小半個時辰後,馬一龍抬起頭,便看到嘉靖坐在圈椅上品著茶。

“敢問皇上,此書作者不知是哪位農家聖賢?”

嘉靖瞥了此人一眼,沒說話。

呂芳“嘿嘿”一笑,揚聲道:“此書,乃是萬歲爺口述,咱家代筆的。”

“……”

馬一龍放下冊子,認真正了正衣冠,跪在嘉靖面前,以五體投地的大禮參拜:“《農政全書》問世,乃天下蒼生之幸,大明社稷之幸。大明萬年!皇上萬年!”

對不起了!徐光啟,大不了,等你長大了,朕好好補償你。

《農政全書》,真的對農業有大用啊!

“這部農書雖好,但也要有人能領悟它、實施它。馬一龍,朕升你做司農司丞,莫要讓它蒙塵。”

“臣必不負聖恩,造福萬民、造福大明,百死莫辭。”

“對了!”嘉靖抬目看向殿外,目光似乎穿透了時空,來到了南洋:“朕已經讓胡宗憲留意西洋的農作物了。玉米種子宮裡便有,你可以在直隸試著用新種植法推廣。等大明戰艦從南洋回來,番薯、辣椒、番茄,大概也便傳到了大明。”

玉米這種來自美洲的作物,1494年就傳入了義大利,十五世紀末,葡萄牙人將玉米傳至南洋爪哇,十六世紀初僑居南洋群島的華人便將玉米由海路傳入大明沿海和近海各省,開始在江蘇、安徽等地種植。

可以確定,番薯、辣椒、番茄距離大明已經不遠了,甚至已經在東南沿海某個縣裡生長開了。

而拿玉米來說,對土壤環境的要求不高,具有很強的耐旱性、耐寒性、耐貧瘠性,適宜生長在土質疏鬆、肥沃、透氣性好的土壤中。定期澆水、施肥,給予植株充足的水分和養分即可。

只要種植得法,大明還怕什麼小冰河期。

再加上工業化後的化肥增產,大明的糧食也就富裕了。

那麼,這種高產糧食作物傳到大宋,王重陽的信仰值還不“蹭蹭”上升?

相關推薦:元真仙帝網遊之重生血戰鬥羅:我的藍銀草不太正經大道主宰開局就有四聖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