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我家個個是皇帝->章節

106、衛青喝醉

熱門推薦: 女配她天生好命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都市國術女神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太子深呼吸, 語重心長道:“二郎, 你知道嗎?除了大郎想揍你, 我也想揍你。”

“父親真小氣, 聽不得實話。”二郎嫌棄道, “父親這樣不行的, 父親以後是要當皇帝, 臣子直言進諫,父親非打即罵, 王侯將相就不敢對父親說實話了。”

太子好氣又好笑:“為了不捱揍,連直言進諫都說出來, 難為你了。”

“不為難, 不為難。”二郎心說, 只要你不打我, 怎麼都好說。

史瑤剜了他一眼,“再說下去菜就涼了。”

“孩兒正在吃。”二郎說著,夾一塊肉塞嘴裡。

太子見他的嘴鼓鼓的,提醒道:“一次別吃那麼多, 細嚼慢咽。”

二郎點點頭表示知道, 就端起碗喝湯。三郎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說他, “噎著了吧?”

“沒有。”二郎嚥下嘴裡的肉,“我渴了。”

史瑤:“三郎,吃你的,別管他。”

“我也不讓他管。”二郎怕三郎聽見,小聲嘀咕一句。

三郎瞥他一眼, 不想也知道他說什麼,撇嘴笑笑裝沒聽見。

太子夾菜時抬頭看到三郎這樣也想笑,怕二郎誤會他笑二郎,乾脆問史瑤,“遼東郡的稻米好吃,還是東南送來的稻米好吃?”

“遼東郡的稻種和東南的一樣,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妾身覺得遼東的更香。”史瑤問一直沒說話的大郎,“你覺得呢?”

大郎:“孩兒也覺得遼東太守送來的米香。”

“咱們以後都吃遼東的米。”太子道。

三郎抬頭看一眼太子,見太子喝湯,沒打算繼續說,以為自己多心了。

翌日,休沐日,大郎、二郎和三郎去博望苑。二郎令博望苑的人給他收拾一處院子,院門加上鎖。三郎命博望苑的執事在東北角空地上蓋幾間房,隨即又吩咐他們出去買高粱。

十二月十八日,休沐日,兄弟三人再次出去,二郎打算去見執事幫他招的木匠,三郎去看高粱有沒有買來,房子建的怎麼樣了。然而,三兄弟到博望苑就聽到執事問他們,遼東郡產的水稻真的比東南產的好吃麼。

三兄弟當時愣了。最先反應過來的三郎問執事怎麼知道的。執事就說聽太子說的,還說好多人都知道。三郎瞬間明白太子為何說,他們宮中以後都吃遼東的米。

太子沒下禁口令,他在長秋殿說幾次,到博望苑又隨口提一句,不出三天就能傳遍整個長安城。長安城裡不是沒窮人,在城裡活不下去,打算另謀出路的人,自然先想到去太子蓋章說稻米美味的遼東。

雖然遼東很遠,可稻米種出來不愁賣,前三年還不用交田賦,不想被餓死的人,一路乞討也會去遼東試試。

三郎便對執事說,遼東郡的稻米非常香。隨後三郎令他的侍從去上林苑挑幾個會釀酒的人。博望苑也在上林苑內,不過,自從博望苑落成,在稱呼上就和上林苑分開了。

二郎教木匠做小木馬時,大郎和三郎在正殿內坐著,等釀酒師過來。待三人的事安排好,二郎就拉著他兄和他弟去上林苑。

“二郎,去上林苑作甚?”大郎問道,“快晌午了,不回宮用飯?”

二郎:“你不是說廚子舂米時很吵?我在想能不能把剩下的一石米一次全舂出來。”

“上林苑裡有舂米的東西?”大郎問,“我怎麼不知道。”

二郎:“上林苑沒有。上林苑有木匠和水車,我在想能不能在水車上綁幾個木頭,木頭隨水車轉動時就舂米了。”

“你不應該去上林苑,應該去長秋殿。”三郎道,“母親說過,她家鄉很多東西都不用人親手做,多是機器,母親不會舂米,也應該見過舂米的機器。”

二郎:“母親怎麼沒說?”

“大概沒想到。”大郎道,“你們忘了雕版印刷?”

二郎看向三郎,叫他拿主意。三郎立即說:“回宮。”

史瑤不會舂米,舂米的機器倒是見過,在劇組見過水力舂米機。細節部分史瑤忘得差不多了,就把大概畫出來。

二郎先找幾塊小木頭做個巴掌大的舂米機,感覺可行也到除夕,四郎的小馬也做好了。四郎還未滿四個月,還坐不穩,史瑤就先把小馬藏起來,省得他看見就要。

正月十二日,二郎出宮吩咐匠人做水車舂米機和摺疊桌椅。沒過多久,三兄弟就聽說劉徹要起建章宮。在三郎看來有了甘泉宮和上林苑,完全沒必要蓋建章宮。

二月十二日,休沐,三兄弟去長秋殿陪父母用早飯。早飯後,三郎就對太子說他玩去兒。太子不疑有他,對三個兒子說,晌午不回來,使人提前說一聲,他和史瑤就不等他們用飯了。

三郎應一聲“諾”,拽著兩位兄長去宣室。

劉徹吃過飯正打算出來走走,還沒容他起身,三個孫兒就到跟前。二郎是被三郎拉進來的,劉徹看一眼拽著二郎的胳膊的手,肯定道:“找吾有事?三郎。”

“祖父好厲害啊。”三郎恭維道。

劉徹哼一聲,道:“一準沒好事。說吧,何事?”

“祖父,聽說國庫有錢,孫兒想管祖父借黃金千斤,行嗎?祖父。”三郎問道。

劉徹挑挑眉,問道:“誰和你說國庫充盈?”

“祖父先別管是誰。”三郎問,“祖父借不借?”

劉徹上上下下打量他一番,小心措辭,“吾借你,你以後拿什麼還?”

“啊?”三郎睜大眼,“祖父有錢,還要孫兒還?”一副“你怎麼這麼小氣”的模樣。

劉徹頓時想打人,佯裝生氣道:“不還就沒有。”

“沒有錢祖父還要起建章宮?”三郎問。

劉徹噎住了,隨即笑了,“你在這兒等著吾呢?誰讓你來的?你父親還是別人?”

“沒有別人。”話說開三郎也不再繞彎子,“祖父,孫兒覺得你不要起建章宮。你有這個錢可以幹點別的。”

劉徹挑挑眉,道:“比如呢?”

“比如做船。”大郎接著說,“祖父,孫兒聽說在大漢最南端有個島,一年四季是夏天,島上有很多好吃的,其中一種食物產量是稻穀的四五倍,一個有兩斤重,孫兒就很想去那邊看看。”

劉徹心中一動,好奇道:“你聽誰說的?”

“祖父不蓋建章宮,孫兒就告訴祖父。”大郎道。

二郎跟著點頭,“祖父,阿弟說建宮殿勞民傷財,祖父別建了,孫兒給你坐一條很大很大的船,像宮殿一樣大。”

“那豈不是更勞民傷財?”劉徹反問。

二郎張了張嘴,好像是哦。戳一下三郎,你來說。

“祖父此言差矣。”三郎道,“船可載物,可以把南邊海島上的東西運到這裡。真有大兄說的那種食物,大漢百姓和士兵再也不用擔心餓肚子了。祖父不想成為名垂千古的皇帝嗎?祖父,不想當盛世明君的皇帝都不是好皇帝。”

劉徹樂了,道:“又想說朕是昏君?”

“不敢!”三郎道,“祖父今年五十有四,孫兒說句大不敬的話,建章宮蓋好,祖父又能住幾天?”話音一落,劉徹臉色驟變,冷若冰霜。三郎很清楚他能聽得進去,雖然會很生氣,“祖父不如忍耐幾年,流芳百世。”

劉徹深吸一口氣,道:“如果朕執意起建章宮呢?”

“那孫兒造大船,出海不帶祖父。”二郎道。

劉徹:“你們說太子不知,你們又沒錢,拿什麼建?”

“孫兒有錢。”二郎眼巴巴道,“祖父忘了?孫兒會做桌椅板凳,還會做很多很多東西。還可以雕幾本書,開書店賣書。木器店和書店都能賺錢,祖父。”

劉徹樂了,打心底樂了,“朕小瞧你了。”

“祖父還蓋建章宮嗎?”二郎問。

三郎:“祖父不如再等幾年,過兩年百姓日子好了,朝廷真有錢了再建。”

“你剛才還說朕沒幾年好活。”劉徹沒好氣道。

三郎:“祖父不聽勸,孫兒才那樣說。祖父,阿兄再大點,讓阿兄幫你建。”

“我?”二郎指著自己,“我會做東西,不會建房。”

大郎:“不會就學。”

“哦,對,可以學。”二郎看向劉徹,“祖父,孫兒需要六年,祖父六年後再建吧。”

劉徹又忍不住笑了,“六年後我就六十了。”

“阿弟說過,祖父能長命百歲。”二郎道,“阿弟,是不是?”

三郎點頭,道:“是的。”

“你們幾個啊……”劉徹虛點點他們,“信不信朕現在使人去找太子。”

大郎:“孫兒相信,父親知道孫兒勸祖父,一定會和孫兒一起勸祖父。”

“你父親知道朕想起建章宮。”劉徹提醒三人。

大郎:“父親孝順,見不得祖父不高興,才不好意思勸祖父。父親雖然沒有勸祖父,父親一直在琢磨如何開源。”

“是嗎?”太子這些年搞出許多東西,劉徹倒是願意相信大郎的話,“比如?”

大郎:“父親說他喜歡吃遼東郡的米,一旦訊息傳到遼東,遼東郡的米價會比江南高,到那時會有很多人樂意去遼東郡開荒。

“父親還把驢和馬生出的騾子腳力好,壽命長的訊息傳出去,養不起馬的人養頭騾,幫別人馱東西,自然能給家裡增添收益。百姓有錢,也能買得起商人從西域帶來的東西。”

“難為你想這麼多。”劉徹很清楚三個小孩開口就勸他別起建章宮,他心裡一定不舒服,這麼拐外抹角,看到三個孫子稚嫩的小臉,劉徹莫名覺得自己還沒三個孩子懂事,“此事容朕再考慮考慮。”

二郎不禁嘀咕:“祖父真麻煩。”

劉徹抬頭看他。三郎忙說:“祖父暫時不起建章宮,孫兒送祖父一樣祖父從未見過,卻一定會喜歡的東西。”

“威逼不成改利誘了?”劉徹似笑非笑地問。

三郎:“沒有。只是那東西還沒做好。”

“成,朕答應你們緩幾年,成了吧?”劉徹問,“二郎,你過來。”

二郎高興了,走到劉徹身邊,“何事?”

劉徹朝他臉上擰一下,“吾麻煩?吾還沒嫌你笨,你倒先嫌棄吾,以後敢不敢了?”

二郎連忙說:“不……痛,痛啊,祖父……”

劉徹鬆開他,問三郎,“李氏和吾說,你告訴她,她的病得多吃點好的才能痊癒,是真的還是糊弄她呢?”

“真的。”三郎道,“她上次生病,讓孫兒去給她診脈,孫兒就同她說了。”二月的天時冷時熱,早幾日李夫人又病了。這次是先找太醫後找三郎,三郎很不想去,最後還是去了,“她不能再節食了,祖父。”

劉徹頷首:“吾知道了。你們退下,別在這裡氣吾了。”

“孫兒過些天再來看望祖父。”三郎說完,和兩個兄長一起行禮,隨後就轉身出去。

劉徹望著三個孫子的背影,長嘆一口氣,莫名覺得自己老了。

二十多天後,煙花三月,遼東郡各地開始種育苗種稻,博望苑的釀酒師做出蒸餾酒。酒剛做出來,博望苑的人就來找三郎。

三郎到博望苑就令釀酒師把酒放在精美的瓦器內,送到他殿內,又囑咐博望苑眾人先別告訴太子。三月十八日,三兄弟在長秋殿用過早飯,回到三郎屋裡就抱著三瓶酒去宣室。

衛青退了,劉徹偶爾想起來還是會宣他入宮,有時閒聊,有時議政。起初衛青還不願意摻和,劉徹命衛青說,衛青才同他論政。不過,衛青每次都是休沐日進宮。

今天也不例外,劉徹正同衛青下棋,大郎、二郎和三郎到了。劉徹知道他的三個大孫子同衛青親,故意問,“是來找仲卿的?”

“舅公也在?”今天天氣不大好,三郎倒沒想到衛青會進宮。

劉徹瞥三郎一眼,就轉向二郎。二郎臉上的驚訝還沒收回去,算是相信三個小孩不知道衛青在,“拿的什麼?”

“答應給祖父的東西啊。”二郎說著,把瓶子放在案几上。三郎和大郎懷裡的也放下,大郎就令宮女去拿兩個酒樽。

劉徹扔下棋子,拿起瓶子,“這是喝的?”

“對,還是酒。”二郎道,“祖父,這個酒可辣了,不能多喝,一次喝一小杯。不然會醉的神志不清。”

劉徹手一頓,“你很清楚?不對,你喝過?”

二郎的臉刷一下紅了。

大郎瞥他一眼,頗為嫌棄道:“三郎昨天下午和他說,酒烈不能喝,他不信,喝一杯就倒了。晚上都沒去母親那兒用飯,孫兒和三郎怕母親擔心,也沒過去用飯,使人對母親說,孫兒在宮裡烤肉吃。”

“那吾得嚐嚐。”劉徹拿掉瓶蓋就聞一下,酒氣竄入鼻孔,“真是酒?”

三郎忙說:“祖父,空腹喝酒傷身。膳房裡有小菜嗎?讓廚子置辦幾樣。”

“不如炸點花生?”衛青建議道。

劉徹很惜命,就吩咐小黃門去膳房傳令。

膳房廚子多,一邊燒油鍋,一邊剝花生,一刻,花生就入油鍋了。別的廚子也做了三盤素菜。天氣還不甚熱,撒了細鹽的花生從膳房端到宣室也差不多涼了。菜放在食盒中,倒還很熱。

劉徹吃點花生又吃點菜,喝口熱水,隨後倒一樽酒。一看酒很清,有些驚訝,“不是黃酒?”

“孫兒管這種酒叫白酒。”三郎解釋道。

劉徹端起來,又停下來,“真可以喝?”

“孫兒先喝一點。”三郎倒一點,沒容劉徹開口就喝下去。

劉徹就看到三郎的臉一下子紅了。衛青嚇一跳,霍然起身,摸三郎的臉,“沒事吧?”

“沒事的。”三郎對劉徹說,“孫兒只喝一點。”

劉徹想一下,倒回去一半,酒樽裡大概還剩一口,才舉起酒樽喝下去。白酒瞬間入腸,劉徹不禁倒抽一口氣,“真辣!”

“過一會兒,祖父會發現全身暖呼呼的。”三郎道。

劉徹看向他,“臉都紅了,是挺暖和。”

三郎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就說:“舅公也嚐嚐。”

酒是三個小輩送來的,衛青卻看向劉徹。劉徹笑道:“還讓朕給你斟酒?”

“不敢!”衛青酒量不錯,然他以前喝的是黃酒,甜米酒,或葡萄酒,在史瑤看來漢朝人的葡萄酒和葡萄汁差不多。衛青不知,自詡酒量不錯,就多倒一點。

衛青辰時左右用的早飯,現在已是巳時三刻,肚子早空了,一杯酒下肚,衛青頓時感覺整個肚子都冒煙,紅暈迅速爬滿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徹頓時樂了,又給衛青倒一杯,“味道不錯吧?再陪吾喝點。”

“祖父,再喝舅公就醉了。”三郎提醒道。

劉徹:“仲卿酒量極好,不會的。仲卿,醉了嗎?”

“沒有。”衛青很清晰。

劉徹衝三個孫子挑挑眉,不準多嘴,“仲卿,吃點菜。”趁著衛青吃菜給自己倒一點點。

衛青對劉徹很是恭敬,自然不會勾頭看他的酒樽,劉徹舉起樽,衛青跟著端起來。接連三樽下肚,衛青覺得有點上頭,顧不得劉徹生氣,直言道:“皇上,青不可再喝。”

“醉了?”劉徹問。

衛青:“沒有……”也快了。

“沒有就再陪朕喝點。”劉徹說著話給衛青滿上,給自己添一點。

大郎見劉徹這樣,忍不住開口:“祖父,差不多行了。”

“誰是你祖父?”劉徹瞪著眼睛看著大郎,你這孩子姓劉還是姓衛?

三郎心中一動,就說:“壞了,祖父醉了。祖父,不能再喝了。”說著話就衝二郎使個眼色。二郎上去就奪劉徹的酒樽。

劉徹朝他手上一巴掌:“吾沒醉!”

“喝醉的人從不承認自己醉了。”三郎問,“祖父,有沒有醉?”

相關推薦:異化獵殺者九天帝尊北宋第一奸臣立地蠻太歲王子的綠茵鬥魂師職業規章手冊我在鎮魂司當稱魂師我在修真界朝九晚五側妃上位:讀心王爺寵上天被讀心後,作死女配洗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