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我的農場通大明->章節

第11章 北海的人都是撒幣!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劍仙三千萬

聽到劉斌要給工匠發錢,兩位內閣大臣都很吃驚,因為這嚴重顛覆了他們的三觀。

在他們眼裡,百姓給朝廷服徭役才是天經地義的,哪有幹活還要給錢的?

大明有很多離譜的制度繼承自蒙元,比如戶籍制度,匠人有匠籍,一人作為工匠,子子孫孫都只能當工匠。

他們每年需要自帶乾糧給朝廷服役,就是幫朝廷幹活做工,朝廷一文錢不給,等服役期結束,才能回家幹些私活,補貼家用。

就是因為這樣的制度,導致許多匠戶逃亡,慢慢的朝廷也就沒有工匠可以用了。

類似的情況不止匠戶,軍戶,灶戶,逃亡更甚。

劉斌將大明後來的歷史給兩人講了一遍,然後才說道。

“兩位學士,以工代賑懂嗎,大明的百姓那麼窮,還要來服徭役,營造紫禁城這樣的大工程,要累死多少人?

“他們辛苦給朝廷幹活,回家卻拿不到任何好處,反而還要耽誤家中的生計,久而久之,這些百姓會不會對朝廷有怨言?

“現在正好我們需要一個向市場投放鋼錢的機會,我看給工匠發錢就不錯,既方便了朝廷發行新幣,工匠又能得實惠,還會對朝廷感恩戴德。”

楊榮和金幼孜全都皺著眉,以工代賑他們當然懂,給朝廷刷聲望也是好事,百姓能富裕起來也是好事。

“但是,如此巨量的鋼錢湧入民間,恐怕貨價會出現混亂,到時候吃苦的還是百姓啊,霄國公,這又如何解決?”金幼孜不解地問道。

劉斌聞言頓時就樂了。

“兩位學士可聽說過宏觀經濟學和貨幣學?”

兩人都搖了搖頭,楊榮問道,“莫不是管仲之書那種學問?霄國公還懂這個?”

“對,和管仲那套學問差不多,但後世經過幾百年發展,研究的更細,雖然經濟學我也不太精通,不過一些淺顯的道理我還是能說一說的。

“貨幣,我們後世將其稱為一般等價物,它只是在貨與貨交換的過程中充當媒介,用來方便交易,同時又要受到交易雙方的認可。

“比如你有一匹馬,但你要換一個蒸餅,如果沒有錢,那你怎麼換都肯定吃虧,賣蒸餅的也找不開對不對。”劉斌一邊講解,一邊舉例說明道。

兩人都點點頭,這麼淺顯的道理他們自然知道。

“同時,我們又將貨幣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實用價值的,叫實物貨幣,只要雙方認為有價值,一斗麥子,一塊鐵,一匹布,都可以叫實物貨幣,錢當然也是。

“還有一種信用貨幣,本身沒有任何價值,全靠朝廷的信用兜底才會有人使用,是朝廷的信用賦予了它價值,這就叫信用貨幣。”

金幼孜和楊榮對視一眼,異口同聲道,“大明寶鈔?”

“對,那就是信用貨幣,但我們今天先不說信用貨幣,我們說實物貨幣,也就是銅錢和鋼錢。

“現在大明缺銅錢缺的厲害,導致銅價虛高,還存在大量以物易物,或者用寶鈔交易的情況,這種情況,我們後世稱為通貨緊縮。

“比如兩位學士,朝廷發給你們的俸祿是什麼?”劉斌笑著問道。

楊榮和金幼孜聞言都有些尷尬,“胡椒。”

劉斌又問,“用胡椒當俸祿,拿回去再置換別的東西,可還方便嗎?”

“當然不方便。”兩人再次異口同聲。

用胡椒發工資不方便交易,他們都知道,但朝廷確實沒錢啊,他們能怎麼辦?

永樂朝發胡椒還算是好的,朱元章剛建立大明那會更窮,既沒錢又沒貨,發工資都發不出來,怎麼辦?

朱元章當時是給當官的發地,一人給你們一塊荒地,自己種去吧,種出來的糧食就是你們的俸祿......

“那兩位學士再想想,大明百姓日常交易中,有多少交易是透過銅錢進行交易的?”

兩人又對視了一眼,“恐怕十分之一都沒有,大多數都是以貨易貨。”

“那就對了。”劉斌攤攤手。

“這就是通貨緊縮,因為錢幣太少,導致鹽鐵布匹絲帛這些本來應該是商品的東西,現在卻充當了貨幣的角色,這是不正常的。

“布匹應該穿在身上,用來禦寒,鐵應該打造成農具,促進農業生產,而現在卻因為通縮,導致市場交易佔用了大量本該利於民生生產的資源。

“因為布都拿去交易了,百姓身上沒得穿,鐵拿去交易,百姓就用不上趁手的農具。

“因此哪怕我們現在向市場投入幾倍的鋼錢,都不會導致物價上漲,相反,因為流通的錢幣增多,才會讓布鐵這種商品迴歸本來的商品屬性,變成衣服和農具,到百姓手中,促進民生發展。

“至於你們擔心的事情,因為錢太多,貨太少,導致通貨膨脹,錢幣貶值,貨價升高,恕我直言,這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從短期看,鋼錢會迅速佔領貨幣的地位,替代其他貨物成為一般等價物,把所有其他商品從‘貨幣’這個角色中踢出去,這個過程會很長,想讓整個大明都用上鋼錢,我看起碼要幾年時間。

“至於幾年後會不會通貨膨脹,我看依然不會。”

“為什麼?”金幼孜還是有點理解不能,“霄國公剛才不是說,錢多貨少就會通貨膨脹嗎?”

劉斌解釋道,“因為幾年之後,從北海到大明京師的鐵路就修通了,到時候會有數不清的商品流入大明市場。

“錢幣雖然在快速增加,但貨物同樣也在快速增加,就比如這北海的糖,運到大明,難道它不值錢嗎?”

說到賣糖,金幼孜眼睛又紅了,合著說這麼半天,你特麼就是在這炫富的是吧?

楊榮則是恍然大悟道,“我明白了,錢少貨多,錢價就會虛高,以貨易貨,又會影響百姓生計;錢多貨少,又會通脹,導致錢幣貶值,貨物價格虛高。

“霄國公的意思是,錢幣和貨物要一起增多,這就是國富民強?”

“對。”劉斌點點頭,“這在後世,我們就稱作經濟增長。”

“那這鋼錢和銅錢又該如何兌換?”等兩人弄懂了什麼叫通縮和通脹,金幼孜再次提出問題。

劉斌掂量著手中的一枚鋼鏰,“我們打算用兩枚鋼錢兌一枚銅錢。”

“兩枚鋼錢換一枚銅錢,這會不會有些......”楊榮和金幼孜一人拿著幾枚硬幣,都有些欲言又止。

這種新錢通體銀白色,非常堅硬,正面寫著永樂通寶,反面是‘永樂七年鑄造’,下面還有兩條交叉的麥穗,花紋異常精美,硬幣的側邊還有滾軋的花紋。

按照劉斌的介紹,不鏽鋼材質不僅遇水不會鏽蝕,甚至泡到醋裡也不會生鏽,當真是一等一的好鋼。

同時為了迎合古代人使用錢幣的習慣,不鏽鋼的永樂通寶,中間也用衝壓機衝了一個圓孔,方便把錢串起來。

用兩枚不鏽鋼硬幣換大明一個銅板,這在雙方看來都是一件很扯澹的事情。

一枚永樂通寶的銅板,重量在3.3克左右,上下誤差也就0.05克。

而劉斌他們用不鏽鋼板衝壓出來的新版‘永樂通寶’,直徑和銅板一樣大,但稍微要比銅錢厚一些,每枚硬幣重5克。

兩枚鋼鏰淨重10克,換3.3克的銅,相當於銅鋼價格比,1比3。

按照現代國際期貨市場的價格,不鏽鋼撐死五千塊/噸,而銅的價格是八萬六千塊/噸,這可是十幾倍的差價。

按劉斌他們的想法,用三比一的價格收購銅板,簡直就是在搶錢,太坑古人了,這事做的有點不地道。

而楊榮和金幼孜卻認為,大明似乎佔了大便宜,北海的人好像都是撒幣!

其實這個價格並不是他們胡亂定製的,而是參考了大明的綜合物價之後定出來的。

大明的冶鐵業很發達,在當時是世界第一,永樂朝的時候,民間私營鐵廠和官辦鐵廠,加起來差不多年產一萬噸鋼鐵。

因此大明的百姓很容易就能區分什麼是鐵,什麼是鋼,而且相比其他朝代,鋼鐵價格還比較低。

而鋼材在大明的價格,南方一般是十貫銅錢,換一馱鋼。

一枚銅錢是一文,中間開方孔,用繩子串起來,一千文就是一貫,五百文是一吊,250就是半吊子,通常也用來罵人。

十貫就是一萬枚銅板,一枚重3.3克,加起來就是66斤銅。

一馱鋼差不多是270斤,66斤銅換270斤鋼,銅鋼價格比是1比4。

劉斌給出的價格是1比3,貌似好像北海這邊佔便宜了,但其實不能這麼算。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鑄幣是有損耗的,起碼你要燒煤吧,不煉成鋼水怎麼澆鑄?因此鑄幣有成本。

上面說的十貫銅板換一馱鋼,那說的是鋼材,鋼錠,你想打製什麼東西,一樣要算上加工費。

而且大明的鋼是什麼鋼,最好的鋼材也不過是蘇鋼,也就是用灌鋼法煉製的普通碳鋼,還是會生鏽的,能跟北海的不鏽鋼比嗎?

北海的不鏽鋼在大明人的眼裡,那簡直是天外神鐵,居然不會生鏽,不是神鐵是什麼?

綜合鑄幣成本算下來,再加上鋼材質量本身的附加值,兩枚硬幣換一個銅板,基本上就是把不鏽鋼的價格和大明的普通鋼材價格錨定了。

在楊榮和金幼孜他們眼中,這麼好的鋼材,居然賣這麼便宜,北海的人不是撒幣是什麼?

“霄國公,這白鋼錢本來就比銅錢重許多,將近兩個銅板的重量,我看就算一枚鋼錢換一枚銅錢,也是可以的。”楊榮提議道。

他實在有些接受不了這個價格,這麼好的鋼材,比普通鋼材翻上一倍的價格很合理吧?為什麼要賣那麼便宜呢?

“誒,不行。”劉斌立刻擺擺手。

“兩位可別忘了,我們不是賣鋼材的,這鋼錢也不是商品,而是為了解決大明貨幣不足,通貨緊縮的問題,想要讓這鋼錢快速流通,就必須稍微讓一點利。

“我們以二比一的價格投放市場,百姓定然踴躍兌換,至於以後,價格就交給市場自己來定。”

其實還有件事他沒說出來,按照劉斌他們的推測,銅鋼價格比可能會上升到1比4,甚至1比6,1比8。

因為用鋼鏰換回來的銅錢,一律回收,送到北海變成各種工業原料,市場上流通的銅錢只會越來越少,物以稀為貴嘛,等銅錢少了,價格自然就漲上去了。

不過他並沒有說出來,省的這倆人回去之後亂說,傳出去之後,就會有人惡意炒作銅價。

與此同時,就在三人討論如何向大明投放新幣的時候,老和尚姚廣孝也正在參觀尹爾庫茨克城,許多新的城市規劃讓他大開眼界,原來城市還可以這樣搞?

相關推薦:無上血帝鬼帝狂妻:紈絝大小姐太古天尊訣系統維護中猩紅色死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