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次元->我的夫人是神捕->章節

第252章 你死定了,佛祖也保不住你!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朱萸少一人。

江湖人不喜歡重陽節。

因為重陽節是團圓的日子,整日風裡來雨裡去的江湖人,沒那麼多時間與家人團聚,甚至不敢與家人團聚。

尤其重陽節二十四天前,正好是中秋佳節,同樣也是團圓的日子。

能夠二者皆團圓的江湖人,可謂百中無一,大多數人可以選擇一個日子,還有一部分人只能忍痛全部捨棄。

如果只能選擇一個,選擇中秋節的人顯然更多,因此能在重陽佳節與家人團聚的,能有二三成就不錯了。

或許少林便是知道這一點,乾脆就在重陽節舉行武林大會。

一切恩怨,今日了結。

實話實話,與之相關的人,十之八九已然身死,前去參加的江湖人,要麼是助拳的幫手,要麼是看熱鬧的。

反正在李瑾瑜看來,看熱鬧的江湖人顯然更多,就算那些名義上是要去助拳助威的,多半也是看熱鬧之心。

蘇櫻不喜歡這種場面,李瑾瑜讓江玉燕陪她回了金陵。

金陵之地,需要主事人。

虛夜月本想去看熱鬧,但虛若無不知怎麼了,突然要對她進行培訓,把她留在了長安,整日教導各種能力。

由於何君琪擅長鞭法,虛若無便讓何君琪一同留下,傳授鬼王鞭。

半途經過洛陽的時候,柳兒要回去呈遞奏摺,還要去拜望長輩,便乾脆在洛陽歇息,沒有跟著一同去。

李瑾瑜身邊雖鶯鶯燕燕,最終能夠一同去少林的,唯有鐵飛花。

蘇櫻在身邊,需要坐車,如果身邊只有鐵飛花,自然是騎馬趕路。

李瑾瑜的坐騎名為老酒,這點無需細說,鐵飛花的坐騎名為花生,是一匹大宛良駒,身上有花生模樣的斑點。

老酒配花生,當真是天作之合。

這也與兩人的性格有關,大多數人為坐騎命名,喜歡追風、逐電之類的比較威風的名字,兩人卻不喜歡。

命名皆是根據坐騎形貌性格。

一撮白月牙毛的,就叫月牙兒;耳朵火紅的,叫做火耳;喜歡喝酒的自然是老酒;花生斑點的便名為花生。

兵刃亦是如此,本就有名字的神兵利器,自然不會改名,尊重本名,否則玄翦雙刃便會成為小黑小白。

朱停鑄造的鐵簫、長槍,鐵簫被命名為商羽,長槍則是名為長纓。

……

少林弟子千千萬,少林僧人也多有交友廣闊者,還未到達嵩山,便已經遇到數百拿刀帶劍的武林人士。

這些人見到李瑾瑜鐵飛花,有的上前見禮,有的心中暗暗放心。

只因為李瑾瑜並未帶兵,來的僅有兩人,縱然煞星轉世,想必也鬧不出什麼大亂子,不會殺得血流成河。

最好如同武當山上那樣,李瑾瑜動口不動手,別的人動手即可。

否則這位爺一旦上手,不殺個血流成河,怕是肯定不會收手了。

到達少室山下,發現兩湖、江南、川陝、兩廣的武林人士,處於二三流之間的,已然到了三四百人。

能夠被稱為一流的,到的並不算特別多,頂尖的江湖人物,似乎只來了李瑾瑜和鐵飛花,別的一個沒來。

一般來說,來得晚的才是想要找麻煩的,就好比當初去拜壽的空聞。

李瑾瑜來的這麼早,而且並非帶著大批兵丁,知客僧心中稍稍放心,把李瑾瑜鐵飛花迎入會客室奉茶。

迎接李瑾瑜的僧人,身材矮小,容顏瘦削,神色慈和,頗有高僧模樣。

不是別個,正是羅漢堂方正。

卻是當初李瑾瑜評價少林眾僧,對於方正、天正、大悲評價頗高,此事不算隱秘,少林自然是知曉的。

況且方正確實是高僧。

別的不說,少林各院首座,能夠修成至高絕學《易筋經》的,唯有方正一個人而已,且已然修成黑級浮屠。

少林武功需要領悟佛法,這點比較存疑,畢竟只是掃地僧一人之言。

可少林至高絕學《易筋經》,那是一定要領悟佛法,堪破我相、人相,領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

須知練武之人,哪個不是存了勇勐精進之心?哪個不想儘快從武功秘籍中得到好處?哪個心中沒有慾念?

越是心存這些念想,越是想要修成高深武功,便越練不成易筋經。

而一旦堪破這些,佛法有成,便開始追求心靈的解脫,武功高低,功力深淺,已然不被這些人放在心上。

據說當年少林武僧曇宗,曾經帶領十三棍僧援助大唐,此後曾與大唐軍神李靖交流武學,開解易筋經妙諦。

最終雙方領悟多少,李靖有沒有簡化出可隨意修行的易筋經,那就不是李瑾瑜可以探知的。

就連隱居少林三十年的蕭遠山,對此也是一概不知。

若說李瑾瑜不好奇易筋經,絕對是不可能的,卻也不好意思直接問。

少林藏經閣雖然和客棧旅館、公共廁所差不多,秘籍散溢多不勝數,但問問拳經劍譜、掌法擒拿也就罷了。

易筋經作為少林至高絕學,便是方正本人不在乎,也有門規作為束縛。

寒暄數句,方正問道:“老衲本是方外之人,有些話不便多說,但畢竟出身少林,有些事無法避免。”

李瑾瑜道:“人生在世,總是會有各式各樣的無奈,這點我理解,大師有話直說即可,我知無不言。”

方正道:“阿彌陀佛,李施主今日可打算出手?鐵捕頭要出手麼?”

李瑾瑜道:“今日主事之人,既不是我,也不是飛花、四大名捕,而是諸葛神侯,需要聽他的意思。”

方正聞言心中頓覺不妙。

諸葛正我對於佛法頗有瞭解,把絕學傳給弟子之後,自創的武功比如苦難掌之類,便是從佛理領悟而來。

精通佛理之人,對於少林本該心存親近,可諸葛正我更在乎公理正道。

不認識諸葛正我的人,定以為他睿慧持重,嚴肅沉凝,從來智珠在握,是個善於運籌帷幄的穩重長者。

卻不知諸葛正我固然智計無雙、神機妙算、手段高明、位高望重,但他早年受師父韋青青青的影響,性格十分圓融豁達,有時還風趣詼諧。

到了近年,待人處世,更到了光風霽月、和光同塵的境界。

他自己廓然無聖,明月藏鷺,用本來面目應對世人世事,出入自在,已到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境地。

大多數情況下,諸葛正我都是智慧通達,絕不拘泥於規矩,從某種層面而言,倒是和狄仁傑有七八分相似。

可一旦觸犯到底線,觸犯朝廷、觸犯百姓的根本利益,諸葛正我便是法不容情,驚豔一槍不留半個活口。

若是往常時日,諸葛正我或許會留個人情,但此刻武周遼國結盟在即,他怎會在這個時候手下留情?

方正道:“諸葛神侯想要怎樣?”

李瑾瑜道:“不知道,我已經有好幾個月沒見到諸葛神侯了。”

方正道:“李施主呢?”

李瑾瑜道:“如果要動手,我肯定責無旁貸,我可以透個底,大師易筋經修為雖高,但卻不是我的對手。”

方正心中更是一沉。

此事若是以朝廷規矩解決,大軍早已到來,諸葛正我到來,那便是半朝堂半江湖,最終少不得要動手。

李瑾瑜的話非常明晰,那便是少林各院首座我都不懼,想要攔住我,至少要派出潛修的那些頂尖高手。

說話功夫,忽聽鐘聲鏜鏜大響,連續不斷,是召集全寺僧眾的訊號。

今日乃是武林大會,召集眾僧本是應有之義,可怎的卻是這麼快?

心中驚疑,但卻不得不去。

他是羅漢堂首座,而羅漢堂本就是少林護法堂口,需要抵禦外敵。

至於達摩院、般若堂,則是更高階別的武學聖殿,責任在於培養高手,研究秘籍,非必要甚少出手。

方正要去,李瑾瑜自然也是要去看看熱鬧,鐵飛花當然也跟了過去。

到了大雄寶殿,只見殿上已集了二百餘人,其餘僧眾不斷的進來。

片刻之間,少林千餘武僧聚集在殿上,各分行輩排列,人數雖多,氣勢雖盛,卻靜悄悄地鴉雀無聲。

李瑾瑜心中暗暗點頭,心說玄慈人品雖然差,門派經營能力著實不俗。

少林弟子之精銳,乃天下各門各派之魁首,武當全真亦遜色一兩籌。

別的不說,就這上千武僧,就能難住九成九的勢力,能夠讓上千人整整齊齊列陣,做到這點的就更少了。

若是這一千多位武僧,擺佈少林最強陣法“一千零八沙彌大陣”,怕是李沉舟、上官金虹,也會覺得頭疼。

能讓少林拿出這等態勢,來的人當然不俗,讓人驚訝的是,擺佈出如此陣勢,迎接的卻是七個佛門僧人。

清涼寺神山上人!

清涼寺神音大師!

大相國寺觀心大師!

普渡寺道清大師!

東林寺覺賢大師!

淨影寺融智大師!

天竺哲羅星大師!

神山上人約有七十來歲年紀,身形矮小,雙目炯炯有神,顧盼之際,極具威嚴,乃是清涼寺的方丈。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六十年前曾想拜入少林,卻被拒之門外,只得轉投五臺山清涼寺。

神山上人武功天賦極高,年紀輕輕便把清涼寺絕學練到巔峰,又花費偌大精力修改完善,武功冠絕全寺。

怎奈清涼寺的武藏著實太差,神山上人一人之力,最多也只讓自身武功不亞於玄慈,別的卻做不到了。

神山上人總是覺得,如果自己當初拜入少林,武功絕對遠比現在強,比什麼天正、大悲也絲毫不遜。

此次來少林,一來是想看玄慈的笑話,二來也是存著趁火打劫之心!

其餘諸如觀心、道清、覺賢、融智之類的老和尚,都是他請來助拳的。

大相國寺、普渡寺等向來重佛法輕武功,這四僧武功不俗,在其本寺的位份卻並不高,一直都多有遺憾。

神山上人蠱惑了兩句,他們便跟著過來,看看少林究竟有何底蘊。

至於那位天竺和尚。

這貨完全就是來胡攪蠻纏的。

七年前,哲羅星的師兄波羅星拜訪少林寺,宣稱天竺佛門日漸衰微,佛經遺失眾多,想要抄錄中原佛經。

昔年玄奘取經歸來,乃是佛門之最大盛事,如今若是能把中原的佛法傳到天竺,豈不也是大大的好事?

少林僧人對此頗為支援,沒想到此人居心叵測,半夜偷挖地道,想要去藏經閣盜取秘籍,甚至已盜取數卷。

如此一來,少林僧人自然不可能放他離去,哲羅星在天竺等了許久,發現師兄並未歸來,便來中原檢視。

哲羅星漢語說的磕磕巴巴,某日和神音大師發生口角,鬥了一場。

神山上人阻止二人,問明一切緣由之後,心說這可真是大好機會,這才有了七個大和尚聯袂上少林。

李瑾瑜對於這些和尚無甚興趣,對於哲羅星波羅星更是厭惡。

這兩貨出身天竺,那地方的人什麼德行,那可當真是懂的都懂,胡攪蠻纏是他們刻在骨子裡的天賦。

操著口半生不熟的漢語,便胡攪蠻纏,說什麼中原武功都是出自天竺,看鐵飛花的眼神又飽含貪婪之意。

若非有人及時接下話頭,李瑾瑜怕是要暴起,一個降龍十八掌附帶一招化血刀,拍死這個天竺阿三!

不愧是哥斯拉從門口過,都要捂著皮燕子趕緊跑的鬼地方!

管他什麼現實、武俠、神話,都特麼是一個模子捏出來的爛樣!

你死定了!

佛祖也保不住你!

接下天竺阿三話頭的,勉強算是李瑾瑜的“老朋友”、“生意夥伴”。

“大輪明王”鳩摩智!

鳩摩智離開大理之後,並沒有返回吐蕃,而是在中原各地遊歷,一方面蒐集武功秘法,一方面苦修武藝。

如今自覺武功有成,又聽聞少林要舉辦武林大會,便過來湊湊熱鬧。

鳩摩智對錢財女色無甚興趣,對於權勢也興趣寥寥,唯獨對於武功,對於名譽,有近乎痴迷的熱愛。

他喜歡修行高深武功,喜歡聽別人的吹捧,喜歡萬眾矚目的感覺。

所以他一開口,便鎮住所有人。

“誰說無人精通七十二絕技!”

相關推薦:末日終結時英倫1987撿漏大師網遊之召喚師迷霧之仙超級神探危機處理遊戲糜漢以太戰徒資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