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我不想當巨星->章節

第548章 大結局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大結局中。

大梁戰事突發、四境受敵。

朝中無人能夠領徵,想御駕親征的景琰卻因需坐鎮京師被群臣諫止,所以本已決定安心靜養逍遙江湖之間的梅長蘇服下激發體力的冰續草,毅然奔赴自己選擇的結局。

最後的三個月。

他運籌帷幄,平定了四方叛亂,卻因為身體的原因,以林殊的方式在戰場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梅長蘇死了!

“為什麼宗主死了呀!”

“看到大結局,直接哭慘了!”

“徐導太狠心了,就算是你演的梅長蘇我也不認,明明可以安排梅長蘇繼續活下去的,他還可以幫景琰治理江山啊!”

“自編自導自演了不起嗎?”

“就是,徐乾,你還我梅長蘇,嗚嗚嗚嗚,好不容易才為赤焰軍平反,我可憐的宗主還沒來得及享福啊……”

“我不想就這麼結束啊,想知道徐乾大大還有沒有第二部?”

“好喜歡徐乾大大,把江左梅郎演活了,簡直就是梅長蘇本人。”

“好氣好氣好氣!”

“我一直以為這部劇會是圓滿型結局,早知道是個悲劇收尾我特喵的就不看了,最害怕這種虐心的劇情,寶寶現在眼睛都快要哭腫了……”

“好難受,劇中每一個人物都是個性鮮明,喜歡靖王的耿直,喜歡藺晨的俏皮,喜歡長蘇的謀略,喜歡飛流的可愛;劇情跌宕起伏,從扳倒謝玉、太子再到扳倒譽王,簡直是一氣呵成,看起來特別過癮。”

“說實話大半夜的不要看虐心的劇會哭到抽泣發抖的比如我現在,看完了琅琊榜躺在床上排水!!!”

“嗚嗚嗚...,原來長林王府就是靖王府,原來蘇宅一切如昨~原來平旌帶小梁帝從當年的密道逃生!!”

“當赤焰少帥時隔十三載再次掛帥出征,卻有去無返了。他不負天下人唯獨負了郡主。看個權謀劇把自己感動得系哩哇啦的。”

“徐乾大大,還有沒有第二部啊?求求徐乾大大快點拍出第二部吧,不管拍的怎麼樣,我都看。”

……

徐乾知道《琅琊榜》有第二部,質量不錯,不過黃小明演了之後他就感覺掉價,總覺得油膩。

《琅琊榜》第二部質量很高,

《琅琊榜1》的故事是經過了長時間的醞釀和鋪墊而寫成的。

當出現一個一個難題時,大家習慣了多智而近妖的江左梅郎一定有解決之道,甚至很多就是他自己布的局,有著“江左盟”和“琅琊閣”這樣的後備助力,十三年的準備,這就是開金手指的設定啊。

《琅琊榜2》是補全。

第一部是設局,赤焰軍在陰謀的合力中灰飛煙滅,大梁朝堂已經朽壞,從江湖而來的梅長蘇看似隱忍,實則飛揚,那種掌握大局的自信,氣定神閒的姿態,讓讀者觀眾安心地等著復仇故事的光明結尾。

第二部則是破局,長林王府威望與恩信已經朝野皆知,而祥和表面下的惡意與暗流卻在慢慢醞釀,長林王府處於一團迷霧之中,蕭平章與蕭平旌都只是這不仁天地中一顆走向不明的棋子而已。

正反派都沒有天眼,蕭平旌會被設計在朝堂上誤殺北燕惠王,濮陽纓也會在自己設的局中折損掉段桐舟這樣的琅琊高手。

甚至長林王府的朝堂對立面內閣也只是想要制衡兵權並非拔除帥府,濮陽纓也不是針對長林王府而是想要滅掉整個大梁(而他所心心念念的滅國之仇,誰又能說大梁無過呢),這些謀算都施加在了長林一府之上,就更不同於琅1之前林府的純是小人心計而導致的覆滅。

第二部裡蕭庭生這個任務簡直塑造的太好了,第一部裡是最弱小的幼苗,眾人費盡心力才得以儲存,第二部甫一出場,就是支撐大梁王朝的中流砥柱。

先帝義子,掖幽庭出身,還背負著不可說明的皇家血脈,重重壓力之下,要經歷多少戰場廝殺朝堂舌劍,才成長為現在的泰山之姿。

讓人想到的就是張三丰,在《神鵰俠侶》結束時還是個十二歲的少年,《倚天屠龍記》一開始,就已經是一代武林宗師。

長林王:來自最黑暗處,卻成為照亮眾生的光源。

本來幻想著,長林王府倒下,長林軍制裁撤,會像榜1的林府覆滅一樣,是多麼沉痛的一件事;畢生忠心熱血得不到回報,無法再為大梁子民守衛北境平安,對長林王來說是怎樣的憾恨。

但蕭庭生這個人物,他自始至終,都沒有被困在局內。

大梁朝堂上,荀首輔和皇后在費心謀劃如何遏制長林軍權,蕭元啟在默默醞釀著嶄露頭角的陰謀,甚至蕭平旌在遵守內心違抗聖旨的同時也在擔心該如何收場,局外之人的林奚甚至都跑到琅琊閣去求藺晨援手。

可是處在漩渦中心的蕭庭生,他根本不執著於王位、軍權,他甚至不執著於忠君護國,他比身在紅塵外卻始終關心著局內人的藺晨還要瀟灑無礙,他想走,隨時可以坦坦蕩蕩地抽身。若說他有執著,的確有,他執著的是澄明的本心,只要守住了此心,別說身外之物,便是挫骨揚灰,亦無所傷。也正是因為老王爺的超脫,平旌才放下了最大的負擔。

梁帝的一句“哥哥”也讓人感慨不已。

還有蕭平旌的感情,算是彌補了梅長蘇和霓凰郡主的遺憾。

第二部,徐乾打算交給其他人拍。

《琅琊榜》之後,有很多人發表自己的評論,其中有的言論很是情真意切。

“素來對國產古裝劇無感,因此當偶然在電視上看到梅宗主一襲白衣、駕一葉扁舟、橫吹竹笛,出沒於江水寒霧之中時,並沒有覺得這劇有什麼了不起。風度翩翩的君子形象並不新穎,江水與戰船的特效也並不出彩,後面還能有什麼花樣?”

“《琅琊榜》是完全的架空歷史題材,在虛擬的歷史中縱橫馳騁,又不失歷史的厚重,而對歷史場景的製作甚至要超過很多不是架空的劇,這不同於歷史正劇,更不同於歷史戲說劇;為構築世界觀而虛構了一些動物植物,但沒有更多的超自然因素,與神話、仙俠不搭邊;既有政治鬥爭,又有江湖幫派,相當於雜糅了宮廷劇與武俠劇的一些特色;最後,可喜可賀,並未“言”情,卻處處可見真情。

在《琅琊榜》的這些特點中,又以第三點較為引人注目。在網上常見評論說此劇是關於復仇的,是關於權謀的,是關於政治鬥爭的——這樣說此劇並不能算錯,但絕不是此劇的本意;光憑這點,此劇也斷不能成為全民神劇。

那麼,這個劇的本意和最大的優點,究竟是什麼?

在醜惡與汙濁的世間,縱然要依靠現實手段、乃至陰謀詭計來掃除魑魅魍魎,卻依然閃現著理想主義的光輝、磨滅不盡的真情——這是此劇的本意和最大的優點。”

“在中國歷朝歷代的政治鬥爭中,這句話可謂鐵則,君臣相殺、父子相弒、友僚相叛、兄弟反目,登峰造極。劇中的反派們,謝玉、譽王、夏江、梁帝蕭選都是嚴格地遵循這條鐵律。在他們的眼裡,人都是利己的,都是不擇手段的;成功的人都是極端利己的,都是無所不用其極的;中國歷史,無非“厚黑”二字而已。

想必在今天,抱此信念者,也不在少數。”

“《琅琊榜》提醒了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相信這個世上有純粹的壞人、純粹的利益,卻再也不相信這個世上有純粹的好人、純粹的情誼了。更有甚者,他們不但不相信,而且自以為看透了世界執行的規律,對這些大加嘲諷。”

“他們不信,是因為他們做不到;他們大加嘲諷,是為了掩蓋他們內心的懦弱。正如E53皇帝與梅長蘇對話的最後,梁帝蕭選信誓旦旦地說:“只要坐在這把龍椅上,人,自然是會變的。你記著,無論景琰現在什麼樣,等他坐上了這個位置,他也會變的。””

……

隨著結局引發無數網友的淚崩,《琅琊榜》的話題熱度也徹底登頂,微博熱搜榜上——

#梅長蘇之死#

#梅長蘇霓凰郡主#

#電視劇《琅琊榜》大結局#

這三個話題直接包攬了熱搜前三,就連最近某天王巨星結婚的新聞都被壓了下去,熱度之恐怖可見一斑!

“一夕之間。”

“那個金陵城最耀眼的少年沒了曾經的整個世界,彷彿時間停駐一般,永遠留在了烈火梅嶺。餘下的,只有滿目灰燼。”

“昔日的戰友沒死於敵人的刀鋒下,卻迎來自己人的無情屠殺,而後他削骨撥皮改頭換面,為平反大計謀劃無數年,一顆赤子之心,終究是顛覆了朝堂勢力與天下風雲,自己卻如花蕊凋零於風中。”

看到這裡。

很多人又忍不住要淚崩了。

“我一直是個俗氣的人,想要梅長蘇的生命得以保全,想要讓世人知曉林殊的光榮一生,想要他和一直愛著他的霓凰雙宿雙棲盡享安樂……”

可惜結局不是這樣。

結局是:“鄰國合力來犯,朝中無人,大梁危矣,梅長蘇用自己生命最後的三個月,來重拾那如霜的傲氣和骨子裡的鐵血剛強。”

這是必然。

林殊已經死了,這是梅長蘇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內心的一些折射。

“他是梅長蘇。”

“但他也是少帥林殊。”

“林殊就是要生於戰場死於戰場,最是無奈痛心也最是安慰豪情,短短一生三十年光陰從未辜負一分一毫,這樣的結局,對我們而言也許很虐很悲,但於林殊而言,何嘗不是一種慰藉?”

在總體基調上,《琅琊榜》就偏壓抑,梅長蘇的肩膀上背負著七萬忠魂,每一次計劃都舉步維艱。

“也許這是宗主想要的。”

“求仁得仁也是個不錯的結局。”

“本來哭慘了,看到劇評忽然又覺得一切還好,宗主死去心中未必是悲傷的,我們又何必耿耿於懷。”

“劇情早有伏筆。”

“梅長蘇答應過樑帝不管是梅長蘇還是林殊都不會出現在朝堂之上,但是只要他活著就不免摻手朝堂政務,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他給自己設定的結局就是死,而且他自己說過,梅長蘇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給赤焰軍洗清罪名,事已成,他也就走了。”

“……”

除了梅長蘇之死,還有一個角色也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討論,那就是在劇中相當於boss一般的梁帝。

最後一集。當梅長蘇轉身輕蔑地離去時,老皇帝頹然哀號道:“你要相信,朕是受了小人的矇騙!”

“你父親林燮,輔佐朕十年;你母親晉陽,更是朕的親妹妹呀。朕抱過你,帶你騎過馬,陪著你放過風箏,你記、記得嗎?”

他記得,只是你不記得了。

短短幾句話,把老皇帝病態的邏輯、敢做不敢當的懦弱和對所犯之過無法挽回的絕望,刻畫得淋漓盡致。

而梅長蘇呢?他沒有答話,也沒有回頭,徑自向前,消失在宮門的另一頭,徒留失魂落魄的老皇帝,在孤獨的宮裡,癱作一團。

梅長蘇,他來時素顏白衣、機詭滿腹,去時遙望狼煙、躍馬揚鞭。他變幻風雲、滌盪人間,唯一不改的,是一顆赤子之心。

讓人側目的還有蕭景琰。

有人問梅長蘇,為什麼選擇景琰,他又耿直,又頑固。

梅長蘇說:“這些,現在是景琰的缺點,但等他上位後,這些都會變成他的優點。”

一開始,我並不特別理解。

劇組這個伏筆埋的真是太長,直到第五十三集,我才能體會梅長蘇的深意。

還記得梁帝與梅長蘇的對話嗎?

梁帝說:“並非朕生來無情,只要坐在這把龍椅上,人自然是會變的。你記著,無論景琰現在什麼樣,當他坐上了這個位子,他也是會變的。”

梅長蘇回答他:“陛下迷失在至尊之位,失了本心,但也不是人人皆會如此。”

在他看來,那個會不一樣的人,便是景琰吧。人人都以為,梅長蘇選定蕭景琰,只是因為他同為祁王舊人,可以站在相同的立場,為赤焰軍翻案。

其實不止。選定景琰,更因為瞭解,他知道那頭“水牛”,執著堅定,不輕易為權利功名改變初衷,不會像他的父皇一樣,一朝得勢,便翻臉不認人。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時候,我也會懷疑,蕭景琰真的能永遠守住那赤子初心嗎,那高高在上的皇權,真的涼寒不了他自以為是的一腔熱血?可是,後來我又想明白了,縱使不能恆久,但他應該是守得最久的。

梁帝對高湛說:“你知道他不是我最優秀的兒子。”

是的,蕭景琰不是打江山的最佳人選,卻是守江山的最佳人選。

梅嶺一役,改變了很多人的人生與心性。

活潑的霓凰消失了,金陵多了個不讓鬚眉的巾幗英雄,那些繞床弄青梅,執手掛廊燈的輕快時光,一併再見了。

溫柔的夏冬不見了,金陵城多了個冷麵無私的懸鏡司女掌使,那些秉燭添香,相看無厭的新婚時光,一併冰封了。

瀟灑的言闕不見了,金陵城多了個禮佛煉藥的言侯爺,那些兄弟無鬩,君臣坦誠的激揚時光,一劍封喉了。

唯獨沒有變的,是蕭景琰。該說的話照說,該做的事照做,該堅持的心性依然堅持。

明知不能替赤焰軍求情,依然求。明知不能就衛崢,依然選擇救。

他不知道何為明哲保身,自掃屋瓦。

這是蕭景琰最大的優點。

擇可為之事而為,是為聰明。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固然愚笨,但方為英雄。

性格是把雙刃劍。

蕭景琰不招人待見的性子,在人群裡顯得極為孤獨,因為多數人喜歡聰明人。

然而,相反的,因為他孤獨,所以他暖。

蕭景琰清高“愚笨”的堅持,會讓人們在感嘆世態炎涼,人心涼薄之時,看到一絲人性的善意。而就是那一點雪中炭的善意,會讓無數落魄過的能人,誓死追隨。

做一個孤獨的人,沒有什麼可恥的。因為孤獨而溫暖的我們,都是蕭景琰,在世人皆醒我獨醉的濁世裡,雪中送炭。

相關推薦:香江新豪門我把BOSS公主抱了戰國之平手物語我在四合院奮鬥的日子末世:人類最後的避難所痞子英雄之噬魂無限英雄之無盡征戰國王世界鬥破之最強名師系統竊國梟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