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文明破曉->章節

第530章 鄉村生活(十)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11月下旬,北風越過寬闊的黃河河道,在開封一帶的平原上嘶吼。在國道上的機動三輪套上塗膠的車棚,楊向前與前來迎接的朱仙鎮辦公室主任兩人坐在駕駛室內,兩邊剛加上的棉布‘車門’縫隙中,涼氣不斷湧入。但縫隙不大,兩人都穿著厚衣服,全然抵擋得住。

國道上跑了不少這種機動三輪,駕車的都穿著棉衣,還帶著類似飛機駕駛員的擋風頭戴風鏡,彷彿人人都是軍人。

朱仙鎮辦公室主任朱長烈對駕車的楊向前問道:“楊市長,我聽刀哥說法,中央要重開運河。是不是真的?”

朱仙鎮距離開封50東南50裡,戰國時代,信陵君“竊符救趙”,魏軍告捷後,趙國重金謝魏公子和朱亥,後來信陵君被魏王拜為上卿,授以相印,封朱亥為偏將軍,以朱仙鎮為朱亥湯沐邑。

明、清時代是朱仙鎮的鼎盛時期,據《擬今況記》記載,朱仙鎮城區東連宋寨,西接豆腐店,南至腰鋪村,面積達50平方華里。1862年(清同治元年),城牆由土牆改用磚砌。運糧河自北向南穿城而過,將鎮分為東西兩部分,鎮內河上有橋三座相連。沿河兩岸,碼頭林立,長達五華裡,船隻可直達城內,每日來往船隻200餘艘。城中居民30餘萬,多系商賈、外籍商人,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以山西商人最多,城中建有山西會館。鎮內店鋪,商號鱗次櫛比,百貨山集。

清代嘉慶、道光以後,因黃河漫溢賈魯河朱仙鎮趨於衰落。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賈魯河終被沙填,舟楫完全不通,加之京漢鐵路、隴海鐵路先後通車,交通路線大轉移,朱仙鎮水運優勢不再。

至20世紀初,淪落為一個極端殘破的集鎮,不僅商業急劇萎縮,商人四散,而且昔日的市鎮也因洪水、風沙等原因而成斷垣殘壁。至1906年,鎮內民、商僅存3000餘戶、15000餘口。

便是如此,朱仙鎮依舊不是個小鎮子。朱仙鎮的幹部依舊認為,若是運河恢復,朱仙鎮有機會重新興旺起來。

楊向前很能理解朱仙鎮辦公室主任朱長烈的心情,誰不想讓自己所在的地方興旺呢。但是重開運河屬於國家的大事,尤其是現在,黃河河務管理已經建立。上上下下統一管理,朱仙鎮開運河已經屬於覆蓋數個省份的事情,楊向前別說參與,遞上一句話的資格都沒有。所以楊向前也據實已告。

聽到這話,朱長烈嘆息一聲,“唉,楊市長,俺只是問問,可沒有難為你的意思。”

“朱主任。現在朱仙鎮最大的企業是做什麼的?”楊向前問道。

“朱仙鎮原本就是做買賣的,沒有什麼企業。非得說企業,只剩幾家給自行車廠做配套零件的還像點樣。做買賣的,很多都去了市裡。對了,要是非說有什麼自己的買賣,就是做木版年畫。可最近好賣的只有何主席的畫像。可朱仙鎮的年畫又沒有市裡印刷廠的精緻。之前市裡面還派人來鎮上,不許鎮上印刷何主席的畫像。”

說起何銳的畫像,楊向前很無語。楊向前在陳州說,‘俺是政府的人’,群眾就很是警惕。但是說‘俺是何主席派來的’,人民群眾當即就有親切感。原因很簡單,土改後,人民群眾知道何主席下令土改,人人分到了土地。但是地方治理上,政府大量徵用勞動力,群眾承受很大的壓力,當然不喜歡政府。

畫像也是如此,何銳長相挺帥的,挺上相。現在家家戶戶若是起了新房,都會請一張何銳的畫像回家掛著,希望能夠辟邪定運。想賺這筆錢的印刷鋪子製作的畫像粗製濫造,讓各地政府很是擔憂。索性就只允許城市的印刷廠的標準畫像出售。所以朱仙鎮這邊不說有意見,至少是不太能接受。

但這都是小事,楊向前完全不在意。他繼續問道:“鎮上有什麼能自己幹的。”

“自己能幹的,只有種地。還有就是,鎮上若是能設一個自行車廠就好了。”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朱仙鎮不算遠,楊向前一行人到了朱仙鎮視察過後,發現當地經濟的確很一般。曾經服務運河的商業體系崩潰後,能剩下來的那點人都是服務周邊地區。若非土改後農民消費能力提升,想來局面會更糟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是朱仙鎮距離開封市太近,但凡是有些能力的商家都去了開封乃至於京城,誰也不肯把留在朱仙鎮勉強為生。

之後幾天到了開封其他地區,也都是一樣的局面。鐵路運輸已經徹底改變了開封市的經濟結構,加上運河中斷,開封市區之外的傳統經濟圈比周口更慘。好歹周口的水運還在進行,開封周圍的長途水運已經斷絕了。

開封周圍因為曾經興旺的水運系統聚集的商業地區已經重新變回了真正的鄉村,開封地區的人口中的青壯年進入了開封的工業區之後,剩下的都是農民。

12月初,結束了半個月的實地考察,楊向前回到了開封市,立刻向市委書記和市長做了個報告。聽了楊向前‘短期內不用考慮恢復商業’的看法,市委書記與霍鈞市長並沒有感到訝異。這反應讓楊向前確定,這兩位早就有同樣的判斷。

霍鈞市長問道:“楊市長覺得未來方向在哪裡?”

“既然開封市的市區之外暫時沒有機會,我認為不能和現在的趨勢對抗。開封第一階段還是得靠農業。”楊向前給出了自己的判斷。陳州(周口)的水源比較充足,兩季種植推行的很順利。根據在陳州的經驗,楊向前認為此時只能透過加大農業良種推行為主。而且這種良種推行,只能根據開封比較‘多樣性’的土地局面,將良種馴化的範圍縮小。

聽到這裡,霍鈞市長神色嚴肅的與市委書記對視片刻,市委書記叫來秘書,吩咐了兩句。而霍鈞市長則繼續與楊向前就此事繼續聊了下去。此時的開封辦公地區相當集中,沒多久,農業局長任四海推門進來。

霍鈞才停下交談,讓任四海介紹一下農業局的看法。農業局的看法竟然與楊向前非常類似,都是想擴大良種站的數量。按照之前的模式,良種站是一個縣一個。而農業局任四海認為,一個鄉一個良種站都不算多。根據中國農業模式,之前的良種是每一個村裡頭誰家的糧食好,村裡面都用那一戶的糧食做種子。現在讓一個縣都種同一種種子,並不合適現階段的局面。

現在的糧食種子培育方式與之前的種子也不一樣,一個鎮,一個鄉使用某一種種子才是比較適合的模式。

楊向前在陳州這個農業大市幹過,聽說過‘馴化’這個詞。所謂的馴化,不僅僅是某一種種子是否在各地適合。很大的問題也在於透過種子出芽控制,讓同樣生長週期的種子能夠同時發芽,確保同時收穫。這樣的話,就可以在平原地區大量使用機械化收割,能夠大大提升收割效率。減少風險。

有了這樣的基本常識,楊向前與任四海局長的交談十分順暢。見如此局面,市長霍鈞說道:“楊市長,此事需要到直隸部去申請資金。市委市政府覺得你能夠承擔這樣的工作。”

提到申請資金,楊向前感覺壓力非常大。國家穩定了不過3年,各個方面都需要大量投資。中央政府收入雖然大,但是支出同樣巨大。

之前在黨刊《每週談》中有一篇文章,介紹了現在的中央政府收支與之前政府收支的不同。以前的政府,尤其是北洋政府並沒有承擔起基層政府的發展義務。所有的稅收都是為了滿足中央政府的需求,所以何銳政府的稅收財政收入是之前北洋政府的3-5倍。

北洋政府沒有真正的現代財政制度,政府的支出覆蓋面並不大。連政府宣稱要承擔的領域,很多也只是說說而已,其實沒什麼錢投入。所以北洋在國內的基礎建設都是表面功夫,糊弄公眾為主。

與北洋政府相比,現在的政府真正的承擔起全國範圍內的政府職能。覆蓋全國的教育、醫療體系,都是靠財政支出來完成。工業、農業投資也都到位。所以當下中央政府的財政支出是北洋政府的十幾倍之多。全國都需要資金,想增加額外的資金並不容易。霍鈞市長的要求看似推脫,其實是不得以。

除了現實的困難,楊向前也覺得霍鈞只怕是在試探自己。大家都是當官的,誰也不傻。既然派人去,自然要派成功機率高的。楊向前自然知道,市政府的主要幹部會認為霍鈞是得到上頭青睞的人,如果是楊向前去京城直隸部,成功幾率比較大。當然,如果事情沒成功,也會讓市政府的主要領導幹部對於楊向前的分量有自己的看法。

便是如此,楊向前也沒拒絕。他答道:“只要是會上的結論,我就去。”

市委市政府會議很快就得到了結論。如果能靠要到錢,得到好的工作成績,誰會不喜歡。這兩年雖然有不少蛀蟲被抓,但是政府經營需要大量資金,哪怕是最後的成績不明顯,要到錢就是好事。

楊向前也不拒絕,與農業局任四海局長一起帶著報告前往京城。上火車之前,楊向前在車站買了份國民日報。農業局任四海局長本想與楊向前先聊聊,看到滿車的乘客,也不敢說什麼了。被人發現他們的身份,總是不妥。

塔讀@

就見楊向前看著報紙,眉頭居然皺起,任四海湊過來看了看,就見報紙新聞寫道,‘英國政府向中國華工頒發勳章……’

內燃機車從開封到京城一個小時多一點的時間,等到了京城直隸部招待所,任四海才問道:“楊市長看出了些什麼?”

楊向前有些疑惑,“最近報紙上出現了不少歐洲對中國的好意舉動。”

任四海對於英法完全沒有好感,便答道:“會不會是黃鼠狼給雞拜年?”

楊向前也不待見歐美。他10年前因為仰慕趙天麟的大名,從關內到四平的政法學校就讀。雖然對於外交並不懂行,不過聽任四海的問題,楊向前還是覺得不太對路,便問道:“歐美從來都不安好心。可是我們的報紙為什麼要報道這些訊息?”

任四海愣了愣,片刻後大驚,“不應該啊。這可是《國民日報》,難道裡面有親近歐美的人?”

楊向前連忙擺手,“別亂說話!怎麼可能!”

任四海也覺得不可能,但是他同樣只能想到這麼多而已。此時,住處的門被敲響,楊向前連忙起身,低聲說道:“咱們是來申請資金的,專心此事。”

任四海雖然心中有些在意,但是想到中央裡面的那些大人物,也覺得不該出什麼事。

此時,中央的大人物們接到了最新的訊息。中國政府已經在報紙上公開稱讚了英法給歐洲大戰時期的華工以很高榮譽的友好行為,而中國駐英、駐法大使都參加了授勳儀式。在儀式結束後,法國外交部長、英國外交大臣都向中國駐華大使正式轉達了法國與英國政府邀請何銳出訪該國的邀請。

正式的邀請發出後,等於是鋪平了何銳出訪兩國的道路。何銳已經可以決定是現在出訪,又或者是以後出訪。

外交部長顏惠慶就等著何銳做出決定,一旦何銳決定出訪,外交部可就要忙碌起來。

總理吳有平已經知道何銳其實決定要透過出訪來確定中國在過去幾年中的外交成果,所以沒有任何發言。倒是工業部長莊嘉雄提出了看法,“主席如果出訪的話,能否推動中國與歐洲的科技交流。力推上海博覽會。既然主席認為兩年內會發生重大的全球經濟危機,現階段我們需要更全面的對歐洲的技術發展有足夠的瞭解。”

商務部長李成鋼覺得工業部長莊嘉雄是真的有點搞。即便是想透過未來可能爆發的全球經濟危機撈好處,也得是商務部出面。但是李成鋼什麼都不說,因為何銳一旦出訪,李成鋼肯定要隨行。現在只用聽同志們的要求,做好準備就行。

何銳則點點頭,“我們也有大量的商品可以向法國出售,莊部長,工業部也做做準備。”

莊嘉雄有些驚喜。向老牌工業國法國賣工業品,莊嘉雄的確還沒完全做好心理準備。

本书作者其他书: 未曾設想的道路 革清 洪流之歌 革宋 赤色黎明 1852鐵血中華
相關推薦:無仙我在木葉肝經驗潛行者諸天之龍脈巫師會穿越的巫師瑜真傳全球對映:開局我是滿級大佬修真之覆宇翻雲混跡球場的獵頭龍劍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