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文明破曉->章節

第422章 雙戰線,法律與戰爭(二)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11月27日。從義大利抵達匈牙利進行訪問的莫里循在匈牙利一家餐廳裡,與匈牙利法務部長與外交部長一起吃飯。到了後天,莫里循就要踏上返回中國的行程。莫里循向兩位表達了這幾天招待的感謝。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外交部長很輕鬆的接受了感謝。畢竟匈牙利已經決定與中國建交,以後有的是時間打招呼。等這兩人交談完,匈牙利法務部長問道:“莫里循閣下,如果從血緣上講,我們與中國是遠親。而布達佩斯大學在歐洲也是數得上歷史悠久的大學,不知為何沒有邀請布達佩斯法學院的人員。”

莫里循是澳大利亞人,他個人並不想談及此事。就笑道:“我會向國內彙報此事。不知匈牙利還有其他希望麼?”

法務大臣斬釘截鐵的答道:“絕不能讓羅馬尼亞加入國際法庭。”

這話差點把莫里循真的逗樂了。不過莫里循涵養不錯,還是忍住了。只是點頭表示會向國內彙報此事。

1925年12月14日,中、英、法、德、意、奧、匈,七國的法學專家在上海正式宣佈東亞國際法庭成立,審理澳新軍團屠殺案件。

最先成裡的是主席團,主席團共12人,七國每國都有一個固定名額,其他5個名額由自薦與推薦的方式選出。主席團的工作並非參與審理,而是負責對國際法庭的工作進行安排。

最先前來的法學專家們雖然沒有帶自己的行李,帶來的沉重行李中是大量法學專家資料。經過一番遴選,以及各種電報往來。1926年1月6日,主席團完成了組建。

1月7日,主席團正式釋出了公文,‘主席團認為,蘇聯的法律水平還不足以令人信服,所以主席團表示,感謝蘇聯法律界人士對加入審判的熱情。主席團保證,最新的法學研究報告也發給蘇聯。但是,蘇聯法學界人士申請加入亞洲國際法庭的申請沒有得到透過。’

為此,《國民日報》在1月8日發表了新聞,‘何銳主席邀請蘇聯駐華大使共進晚餐’。大家都是外交老手,很清楚這次晚餐主要是何銳向蘇聯方面表達友好的態度。

然而1月9日,英日間正式締結同盟。頭一批3個師團的日本部隊上船出發,依照盟約義務前往緬甸參戰。

為了採訪亞洲國際法庭,各列強國向中國派遣了不少記者,記者們頭一天覺得何銳是在向蘇聯表示歉意,現在又考慮起中蘇之間是否存在更多的戰略合作可能。

塔讀小說,無廣>告^線上免。費閱&讀!

想直接採訪中國政府,需要等政府定期新聞發佈會。與之相比,採訪中國民眾就非常容易,在上海這座貿易城市,記者們到處採訪。

日本派兵的這訊息在中國引發了不小的反響,中國民眾都對死性不改的日本感到了強烈的厭惡。比起對英國的恐懼,日本軍隊的加入反倒沖淡了不少民眾的擔憂情緒。畢竟東北政府一個地方政權都能擊敗日本,此時距離中國統一近兩年,這兩年國內太平。既然擊敗日本一次,就能擊敗日本第二次。

上海是一座貿易都市,受外國影響很大,對外國的瞭解也遠超中國其他地區。如果是以前,以上海本地民眾對英日的印象,定然是惶惶不可終日。沒想到上海民眾雖然怕,卻也只在正常範圍內。那些沒來過中國的記者們到不覺得很稀奇,曾經來過中國的外國記者感受就完全不同。

英國記者對上海這十里洋場十分熟悉,覺得有個地方大概能採訪出些不同的看法。便前往聖約翰大學。到了學校,記者就見校園裡面即便談不上門可羅雀,學生數量也很是稀少。不由得頗為訝異。

這聖約翰大學是由美國聖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將原來的兩所聖公會學校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併而成,是上海政商名流與富家子弟非常器重的大學,曾經是學生眾多,下課後校園中摩肩接踵的名校。兩年不到就變得如此蕭條,著實令人訝異。

此時也來不及去採訪學生,英國記者直接前往校長室。進了辦公樓,裡面頗為安靜,雖然一些辦公室的門開著,裡頭也有教師。但幾名英國記者在走廊裡經過,聽到的竟然只有他們幾人的腳步聲,空曠陰森的感覺令記者們感覺很不對勁。

校長還是以前的校長,只是看上去無精打采。聽英國記者自報家門,校長總算是有了些精神。聽完記者的問題,校長並沒有因為自己的看法有機會在報紙上刊登而興奮,卻是有些心灰意冷的答道:“中國傳統是以能進入政界為榮,自從何銳政府成立以來,每年都有公務員考試,聖約翰大學連續兩年,每年都只有一人考上。而且每次考上的人,都有很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

英國的政商名流與附加子弟也是以能進入政界為最高目標,只有著實沒機會的,才會考慮從商或者幹點別的行當。不僅是英國,各個列強國家都一樣。英國記者聽了校長的解釋,已經大概有了些思路,聖約翰大學能夠在中國獲得地位,最大原因是它的外國背景。

彼時外國比中國強,這種背景自然大有好處。何銳政權建立,意味著在中國,強弱發生了逆轉。富貴之家雖然未必真的喜歡何銳,但富貴之家對強弱都有著非常敏銳的感覺和判斷,及時轉換門廳乃是富貴之家的保命法門。

更何況上了聖約翰大學,就等於斷絕了進入政界的可能。富貴之家怎麼可能在這時候再將自己的子弟送到這裡來。

正考慮著怎麼組織一篇新聞稿,聖約翰大學校長又補充了一句,“對了,那兩人都不是教徒。他們都是無神論者。”

這話補充了記者們的認知。一個教會大學裡面存在堅定的無神論者,也不是說絕無僅有。但是兩名考入公務員的聖約翰大學畢業生,兼具強烈民族主義和堅定的無神論。聖約翰大學招生的時候定然有篩選,是要先將這類人剔除掉。如果聖約翰大學裡面的學生都是向這方向發展,這所大學大概就會先被學生們給拆了。

此時英國記者們都沒興趣採訪聖約翰大學的學生對於戰爭的看法,一篇中國政府鼓動民族主義以及迫害宗教的文章開始醞釀。很快,這篇文章就出現在了英國報紙上。

兩天後,一篇中國文章也出現在英國左翼報刊上,‘英國攻擊別國的民族主義的同時,自己正在搞著更激烈的民族主義煽動。這就是年輕文明的特色,因為經驗少而不自覺的搞出掩耳盜鈴的把戲。這就如三歲小孩子拉了褲子,不敢讓成年人知道,就故意裝著去找氣味來源,結果只是把整個屋子里弄的都是氣味。

中國在悠久的歷史中早就對宗教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總結。個人願意相信什麼宗教,是宗教自由。這並不該受到打擊。而任何傳教活動,都是商業活動。國家對於商業活動有著全面管轄的權力。

英國為了圖謀更巨大的商業利益,用宗教來包裹商業,也是掩耳盜鈴,混淆視聽的一種手段。如果英國民眾對此無法理解,就可以瞭解一下聖公會到底有多少土地、房產、各種捐贈以及透過捐贈進行的洗錢行為。

……英國人民,當你們看到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大人物’的時候,他們帶給你們的壓迫感,以及你們自己感受到的無力感,是因為那些人將其背後的真正原因隱藏起來。就如英國國教的主教們用華麗的法袍包裹住他們的身體,讓大家只看到他們的外貌,營造出他們高深莫測的形象。

只要知道了他們能夠走到這裡的執行原理,大家就能用看待正常人的視角看待他們。到如果大家對這些有興趣的話,可以投書XX報。不管是想提出問題,或者是想介紹自己對這些背後邏輯的認知,我們都會盡力回覆或者刊登……’

中國人竟然干涉起英國內政來!此事對英國內務部造成了巨大的刺激,很快“中國干涉英國內政”的新聞在比較右翼的報紙上刊登出來。一時間,因為戰爭而對中國有著惡劣印象的民眾開始對左翼報紙開始了抨擊。英國國內的反華氣氛更濃烈了許多。

下層的反華以怒罵為主。中層的反華就顯得高階許多,不少有著高中以及大學學歷的英國人投書報紙或者向政府請願,請求英國組織最好的司法專家前往中國,為審理澳新軍團的案件提供法律幫助。

這些英國人其實頗為氣憤,這氣憤源自於他們感受到了中國的輕蔑。中國居然敢看不起英國?面對這樣的挑戰,大英帝國必須用最強的學術實力向中國人證明,英國才是世界上最文明的國家!

受過教育的英國中層們的態度讓英國上層感覺有些失望,說這些人啥也不懂吧?他們還真的受過教育。說這些人受過教育吧,可這些人完全沒搞明白亞洲國際法庭到底是怎麼回事。

英國司法界積累數百年,說他們真的不懂辦案?那肯定不至於。

但現實是,澳新軍團的確搞出了大屠殺,而且被人贓並獲。英國司法界越是秉公辦案,澳新軍團就越是無法逃脫。所以英國政府最希望的是此事能趕緊結束,最好是無人再提。

把案情搞的越清楚,審判越公正,時間拖得越長,被暴露出來的內情就越多。

不能說那幫英國中層不愛英國,但是那幫中層眼中的英國和上層眼中的英國很明顯不是一個英國。

所以對於中層的反應,英國政府彷彿完全沒聽到沒看到,他們只希望此事能夠儘快結束,至少在英國國內早日結束。

本书作者其他书: 未曾設想的道路 革清 洪流之歌 革宋 赤色黎明 1852鐵血中華
相關推薦:無仙我在木葉肝經驗潛行者諸天之龍脈巫師會穿越的巫師瑜真傳全球對映:開局我是滿級大佬修真之覆宇翻雲混跡球場的獵頭龍劍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