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文明破曉->章節

第197章 軍人們的煩惱(十八)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莫里循心中有些遲疑。在中國生活了幾十年,莫里循覺得自己是英國人,是澳大利亞人,在一定程度上,自己也是中國人。

但是,英國政府直接向莫里循傳達了一條訊息,要求莫里循儘量說服何銳。莫里循內心不免掙扎起來。作為東北政府的官員,莫里循並不想充當英國政府在東北政府的代理人。

莫里循不得不再次嘗試說服,對蘇維埃政權施壓有利於中國的利益。帶著這樣的心態,莫里循開口了,“何主席,遠東即將完全落入布爾什維克手中,是否應該中斷與俄國方面的貿易?”

何銳沒有立刻回答,只是問道:“原因呢?”

“布爾什維克政府正在嘗試推翻他周邊國家的合法政府,這對於中國是一個威脅。”

“布爾什維克準備怎麼推翻民國政府?派遣紅軍打過來?”何銳說完,端起茶杯。只覺得入手很輕,就自己端起茶壺給喝幹的茶杯裡面續上。

這給了莫里循時間思考。英國政府‘期待’莫里循能夠慫恿東北政府出兵進攻俄國,至少能夠擊敗前來進攻高爾察克的紅軍,給高爾察克更多重整旗鼓的時間。而且英國政府並不想為這次軍事行動支付代價。

這話怎麼都說不出口,莫里循最終決定放棄了,於是莫里循也端起茶杯慢慢喝了起來。

何銳白天指揮模擬日軍,的確累壞了。此時又是兩口就把紅茶灌下肚,只覺得自己餓了。就笑道:“莫里循先生,要不要出去吃夜宵。”

“我就算了。”莫里循搖搖頭。

“那我可自己去了。”何銳站起身,“還有,最近得到的訊息,大流感已經突然結束。之前對邊境貿易有諸多限制,是因為衛生和安全考慮,既然疫情結束,我們要放寬與俄國的邊境貿易。”

莫里循沒想到何銳竟然要擴大與俄國的貿易,覺得何銳這麼做會引發英國政府的反感,就改變了主意,“我也想和主席一起吃個夜宵。”

“好啊。看看現在的夜市上還有啥可吃的。”何銳笑道。

瀋陽的夜晚很是安靜,路燈安安靜靜的亮著,街道兩邊沒什麼人,一直走到工人區旁的商業街附近,才看到人來人往。各種香味混合在空氣中,連不怎麼餓的莫里循都覺得來了胃口。

工人區是新修的,沿街一樓都是各種商鋪。山西麵館,山東的大餅,洛陽的牛、羊、驢肉湯,陝西的羊肉泡饃,天津的煎餅果子,河北的飯莊,蒙古烤肉。四面八方的食物在這裡會匯聚起來,向忙碌一天的人們提供著休閒放鬆的美食。

找了一家在外面放了不少桌子的羊肉湯館,要了羊雜湯,從旁邊的飯店要了烤羊肉和山東大餅。桌子上擺了許多,莫里循一口羊肉湯下肚,只覺得甘鮮,酥脆的大餅外面都會焦皮,咬起來迸發出清脆的聲音。與之相比,英國的炸魚薯條也佔不到任何上風。

幾口湯,一串肉下肚。端起酒杯與何銳碰杯,一口高粱酒下肚,渾身毛孔彷彿都鬆弛了,心情也好了許多。

莫里循用英語說道:“閣下,難道東北政府要與俄國維持良好關係麼?”

何銳也用英語答道:“為什麼用良好關係,而不是用商業關係?”

旁邊一桌人都穿著工人服裝,看到莫里循是個外國人,又聽莫里循用的是外語,一個喝的有些高興的工人兄弟帶著酒勁喊道:“hello?english?”

聽著這美式口音的英語,莫里循有些訝異,卻還是向那位點點頭,“hello。”

警衛員有些緊張起來,但工人兄弟只是興之所至,並沒有任何挑釁的意思。見莫里循友好的回應,也舉起酒杯。何銳率先端起酒杯,莫里循稍一遲疑也端起酒杯。兩桌人就這麼互致敬意,各自幹了。就聽對面的那桌工人兄弟們議論起夜校裡面的英文課來。

何銳又喝了兩口羊肉湯,湯熬制的呈現乳白色,味道鮮美。經過白天的忙碌,此時只覺得心滿意足。帶著愉悅的心情,何銳繼續之前的話題,“難道是英國政府想讓莫里循先生做些什麼?”

莫里循索性和盤托出,把英國政府的期待告知給何銳。說完之後,莫里循完全輕鬆下來。頂多自己不再當這個招商局局長,莫里循帶隊去倫敦之後,也已經心生退意。在外漂泊幾十年,回到故鄉去安靜生活就顯得充滿了誘惑力。

何銳並沒有在意,英國政府想這麼做並不稀奇,在何銳看來,英國政府的態度簡直是彬彬有禮。何銳問出了在意的問題,“英國政府有沒有說起,如果東北不接受他們的要求,他們有什麼後續的手段?”

莫里循搖搖頭,“暫時沒有提及。”

“莫里循先生可以告訴聯絡你的人,東北政府熱愛和平,不會侵略任何國家。”

莫里循倒是有了興趣,“但是俄國進攻波蘭,證明他們不在意用軍隊推翻其他國家合法政府。難道何主席真的不在意麼?俄國人的貪婪,在歐洲非常有名。”

“那就等俄國紅軍對東北發動進攻的時候再說,如果出現那樣的局面,我們自然會採取軍事行動。正在波蘭爆發的戰爭,會改變布爾什維克的思路。想透過戰爭推翻其他國家的政府,是不現實的。”

莫里循聽何銳的意思居然是俄國會戰敗,這更讓他感到了興趣,“閣下為何這麼有信心?”

“因為蘇俄現在的國力很弱,並不足以實現他們的想法。把自己的革命經驗強加給別國,用中國成語來形容,那叫鏡花水月。任何革命成功,都根植於本國需求之上。俄國歷史上入侵中國,是他們運氣好,遇到了腐朽滿清最軟弱的時代,最終才割走了大量土地。即便如此,還有左宗棠遠征新疆。如果遇到的是強盛的中國,俄國人的結果只怕就是再來一場更慘烈的克里米亞戰爭。還得有另一個沙皇透過自殺來平息國內憤怒。”

莫里循聽到這話,心念一動,不動聲色的問道:“我能否將這些告知給倫敦?”

何銳點點頭,“當然可以。我還會在《東北日報》上寫一篇文章講述這個問題。”

說完,何銳伸了個大大的懶腰,渾身輕鬆下,發出了舒服的嘆息聲,“趕緊吃,吃完了回家睡覺。”

《東北日報》上果然刊登了何銳的署名文章。文章分析了俄國進攻波蘭的原因,布爾什維克政府想推翻帝國主義秩序,建起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聯盟。站在反帝的立場上,何銳表達了理解。

但是從現實手段上,何銳則做出了波蘭三可勝,與俄國三不可勝的原因。

這篇文章很快就被送到了布爾什維克中央這邊。托洛茨基委員對革命的認知,是全球革命,徹底推翻帝國主義秩序。即便何銳反對帝國主義秩序,但是何銳對蘇聯紅軍做出的必敗分析,依舊激怒了托洛茨基委員。

向列寧同志匯報工作的時候,托洛茨基努力壓抑著怒氣,儘量讓自己不受影響。知道列寧同志問道:“托洛茨基同志,我軍裝備的通訊設備能夠指揮到哪一個層級的部隊?”

“列寧同志,您想問什麼?”托洛茨基委員有些按捺不住了。

看到托洛茨基委員的神色,列寧同志索性打開天窗說亮話,“托洛茨基同志,你看過何銳的新文章麼?”

“看過!”托洛茨基的憤怒有些溢於言表,讓他看上去像是一頭憤怒的獅子。

“何銳認為我軍一旦取得巨大優勢,就會失去有組織協調戰鬥的局面。這不僅是因為我軍的通訊設備不足,聯絡手段落後,還與我軍後勤不足有關。而波蘭方面得到了英法的全面加強,有足夠的兵力和裝備投入戰鬥。一旦我軍出現必然的戰線空缺,就會導致我軍在波蘭被分割包圍的局面。何銳並沒有實戰經驗,所有看法都來自於軍事學習。但是我軍在這方面有所調整麼?”

托洛茨基當然知道何銳說的有道理,所以才會讓托洛茨基如此在意和憤怒。但戰爭已經開始,哪裡還能臨時進行這麼大的調整?稍一思考,托洛茨基答道:“波蘭人民需要透過革命打破舊世界,而且這些問題不僅我軍要面對,波蘭也需要面對。我認為經歷過戰爭的紅軍能夠壓倒波蘭的反動軍隊。”

列寧也沒多問。他的看法與托洛茨基基本一致,因為紅軍的確沒辦法解決何銳提出的問題。但是,一種說不清楚的直覺,讓列寧同志感覺有些心神不寧。既然紅軍與波蘭反動軍隊都在一種不可靠的局面下作戰,誰的運氣更好些,可就難說了。

何銳對戰爭的預測雖然不利於俄國紅軍,不過何銳也建議俄國紅軍見好就收,接受現在的實際控制線。畢竟紅軍此時已經佔了很大優勢,哪怕是陳兵邊境等著波蘭境內發生變化,也比腦子一熱,想畢其功於一役要好得多。

文章中有不少內容,何銳直接引用了中國成語。那些成語的含義,以及背後的故事,列寧同志並不懂,而那些翻譯們也不懂。列寧同志甚至生出了想找到更懂中國文化的翻譯的衝動。

不過現在戰爭已經爆發,列寧同志只是生出了一個念頭,並沒有真的想為了一個中國軍閥而大費周章的打算。

何銳並不知道列寧同志有沒有看到自己的文章,更不認為列寧同志會接受自己的建議。寫這些文章的目的是為了國內政治服務,此時決不能塑造一個邪惡的蘇俄侵略軍形象。俄國在中國的名聲已經夠差了,再這麼塑造的話,天知道會出什麼事。

此事對於當下的東北也不重要。演習結束後,進行了全面覆盤。軍委的同志們最終發現,何銳採取的所有行動都沒蘊含已知的軍事常識之外的任何判斷,集中兵力,發揮本國軍隊優勢,短時間打出決定性戰果。都是軍事課本上講述過太多的內容。

經過反復推敲,軍委一致決定,一旦開戰,需要投入的兵力必須有100萬,才能確保日軍無法攻破東北軍的防線。

花了兩天決定戰爭規模,第三天開會的時候,軍事組織和訓練部門的胡秀山拿出了後勤估算,“按照軍委的決定,戰爭開始前,東北要動員起400萬正規軍和預備役,準備戰爭補充。”

聽到400萬這個數字,年輕軍人們雖然受到了些衝擊,最激動的也只是微微嘆息。只有負責參謀教育的周胤善才長嘆一聲。但周胤善並沒有因此說什麼,嘆息一聲後就繼續聽胡秀山介紹戰爭安排。

“由於我軍沒有進攻日本本土的能力,所以戰爭預計要打18個月。18個月中,有可能會爆發10次左右的大規模作戰,包括部隊修整重建期,預計每一支部隊都要參加6-7次的激烈戰鬥。包括交通,後勤,以及軍醫院建設,都需要從現在開始進入管制階段……”

何銳認真的聽著,並且與自己對戰爭的理解相互判斷。這些內容以前何銳講過,年輕同志們都覺得非常有道理。但是有種說法是外來的和尚會唸經,同志們本來就接受過戰爭的培訓,直到聘請的德國微型參謀部到了東北,以德國在一戰的經驗為基礎進行培訓後,同志們才算是豁然開朗,基本明白了現代戰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現代戰爭和舊時代戰爭的區別,在於成體系軍隊和一次性軍隊的天差地別。

現代戰爭中的後勤極為重要,重要的不是給投入戰鬥的軍隊什麼樣的裝備訓練。而是每一次投入戰鬥的部隊,都是一樣的裝備和訓練。

如果是一次性戰爭,不管軍隊站前訓練的多強,裝備的多好。如果沒辦法維持這樣的水平,這支軍隊就會在不斷的戰爭中被快速消耗,一兩次戰爭後就徹底失去了戰鬥力。

這就是為什麼有種說法,‘有些軍隊可以失敗無數次,只要勝利一次就能奠定勝利。而有些軍隊可以勝利無數次,只要失敗一次就會徹底覆滅。’

聽得出,胡秀山負責的後勤與訓練部門是合格的。對於戰爭的理解已經到了現代軍隊水平,正因為這樣,軍委會的同志們面對巨大的數字,一個個都閉口不言,與平日裡的熱情洋溢大不相同。

總動員需要400萬經過訓練的人員來維持100萬前線部隊的消耗,武器彈藥儲備也得為400萬人做好準備。

預計東北在戰爭時期會有3000萬以上的人口,為了勝利,每一個人都必須參與到戰爭中去。這就需要政府部門完成對整個東北人力物力,以及生產能力的調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從何銳到東北的那天開始,何銳就已經按照現代國家模式建設東北。只是那時候沒人能懂何銳,所以何銳並沒辦法把這些講給同志們聽。

與軍委談完,就輪到與政府人員談。500萬支步槍,大量的配件,10億發子彈,這是最基本的要求。

工業部門的負責人們一個個聽得臉色發綠,他們同樣一聲不響,卻不是因為知道了戰爭的需求,而是被這個數字弄到不知該說啥。

而大量的火炮,尤其是120口徑重炮的需求提出,連吳有平都忍不住伸手按住自己的臉頰。因為吳有平覺得自己臉都麻了。

現階段,東北的確能夠造120口徑的火炮,但是花費之大,吳有平想想就肝顫。一門120口徑火炮的需求,一個鎮子全年的收入只是勉強夠。但是120火炮的炮管是要更換的,120火炮的炮彈是打一發就報效一發。一發炮彈的價格,一個村一年的收入都不夠。

戰爭就是個吞金獸,這話吳有平很認同。但是直到今天,吳有平突然就覺得自己完全懂了。一場戰爭,是要花舉國之力去支撐。

等會議結束,政府領導們個個不出聲。他們知道自己的反對毫無意義,因為何銳絕不會接受。甚至連大家也不會接受。中國若不能完成這樣的實力建設,就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就在此時,何銳說道:“同志們,我最近要在黨課上進行反對軍國主義的培訓。正好趁著這次機會,咱們把軍國主義是什麼先在黨內講一下。理解了什麼是軍國主義,才能知道什麼是不得不做的,什麼是為了實現軍國主義而推動的。”

對於何銳這樣未雨綢繆的做法,大家已經見怪不怪。就如何銳在講愛國主義的時候,就會講民族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

而且正如何銳所說的,大家發現自己的想法並不是創新。更早之前,有同樣想法的人就很多,甚至更成體系。

於是當何銳把印好的東西發給大家的時候,大家一言不發的看了起來。

政治

實行軍閥獨裁和侵略擴張的思想和政策來統治全國;

政治上實行集權制,議會及司法機構無法有效制衡政府;

內閣要職由軍人擔任;

對內鎮壓反戰革命運動,宣傳極端的民族主義和沙文主義;

對外則窮兵黷武,進行國土擴張。

經濟

經濟以軍事發展為目標,由政府補貼軍需,帶動重工業發展迅速;並以戰爭實利再擴軍;

人民被要求向國家無私奉獻,私權、人權、言論自由受到壓抑。

文化

教育以軍事訓練、仇外主義、自我民族優越作為自幼養成的教材;

人民日常生活常受軍事上的動員與干涉,建築與公共設施廣泛地要塞化;

普遍行徵兵制,役期長,軍籍不分男女一概登入,必要時會徵收未達役齡的少年進入軍中作戰或任務;

歌頌軍人貢獻,尊崇軍人的社會地位,甚至在歷史、考古、宗教、文學、藝術等層面美化軍人和戰爭。

外交

外交多以軍事優勢欺凌鄰近地區,以謀求實利和國際地位;

政府吹噓侵略掠奪後的利益,激發人民對戰爭的熱情,以確保民意對戰爭的支援。

本书作者其他书: 未曾設想的道路 革清 洪流之歌 革宋 赤色黎明 1852鐵血中華
相關推薦:無仙我在木葉肝經驗潛行者諸天之龍脈巫師會穿越的巫師瑜真傳全球對映:開局我是滿級大佬修真之覆宇翻雲混跡球場的獵頭龍劍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