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文明破曉->章節

第192章 軍人們的煩惱(十三)

熱門推薦: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1920年3月,卡爾教授帶著自己的助手魯道夫·赫斯向何銳告別。現在的何銳甚至未必會接見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卻推掉了兩個會,抽出時間來。

“閣下,我是來辭行的。”

“感謝您對我們提供的課程,真希望卡爾教授能夠在東北出任教授。”

面對何銳誠懇的邀請,卡爾教授搖搖頭,“我要回到歐洲,用地緣政治學去啟發人民,讓德國與奧地利兩國對未來失去希望的人們重新看到希望。”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並非卡爾教授的推辭,他創辦了地緣政治學雜誌並堅持每個月在廣播中講授政治局勢。

‘世界政治學報’這一欄目使得卡爾教授成為當時德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同時他也是德國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發表了相當數量的文章、評論和出版刊物,為德國人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視角。

“感謝閣下認同我對於世界新格局的看法。不過閣下的看法未免太激進太樂觀。我不認為出現世界政府的可能性。閣下一定能理解,任何政府都要面對反對甚至是叛亂的威脅。而世界政府尤其面對這樣的威脅。”卡爾教授答道。

卡爾教授的理論研究中,他逐漸意識到了單獨的陸權、海權,軍事戰術,地緣戰略等都太過狹義,必須要站在一個更高的立場上,綜合研究地理、軍事和政治,才能在更高的維度上得到一個普遍適用的答案,真正解決德國的困境。他的理論大致以有機國家——生存空間——自給自足——軸心國——泛區為線。

但是何銳的認知中,整個世界,或者說絕大部分世界國家,要歸於一個世界政府體系之下。這就與卡爾教授的認知起了衝突。

知道自己留不下卡爾教授,何銳問起卡爾教授對東北黨政軍幹部們的評價。

雖然容貌並無任何吸引人的地方,目光也並不銳利或者有特色,不過卡爾教授的琥珀色眸子依舊明亮起來,“閣下,根據我對東北政府的有限研究,認為東北政府的採用了德國的教育體系,組織體系,動員體系。閣下對德國的理解非常深刻,東北政府的官員和幹部們很出色,但是他們並沒有接受過德國高等教育,對於邏輯學的使用非常生疏。如果閣下的建立的政府能夠繼續執行下去,我認為最多20年,閣下就將擁有不亞於歐洲的政府與人才。哪怕是現在,閣下擁有的人員水平,也已經遠超閣下擁有的工業實力。”

面對這樣的稱讚,何銳禮貌的表達了感謝,隨即問道:“如果閣下看到在組織建設方面的優秀人才,能否推薦他們到東北來工作?”

卡爾教授點點頭,“我當然樂於提供這樣的幫助,而且我還對閣下有個請求。”

“請講?”

“當閣下成為中國領導者的時候,我希望德國與中國能夠在全方位的合作。閣下說過,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市場,我也希望中國能夠如閣下的期待,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統一的單一大市場,成為世界經濟的軸心。德國的人口與地理環境決定了德國不可能成為這樣的角色。”

如果這話是由21世紀的學者說出來,何銳會覺得很正常。這話由一位20世紀頭20年的學者說出來,何銳由衷的嘆息道:“真希望中國的官員能在20年內達到卡爾教授的水平。”

告別時間並不長,卡爾教授帶著魯道夫·赫斯離開東北政府大樓,已經有汽車等著兩人。看著東北街道上正在建設的無軌電車的電線,魯道夫·赫斯用德語問道:“教授,以中國東北的發展速度,日本會對中國東北發動的突襲麼?”

“你認為呢,魯道夫。”卡爾教授並沒有直接回答。

“我認為不會發生突襲。”

“沒錯。日本已經失去了突襲的機會,現在想打倒中國東北,只能派遣大量軍隊發動曠日持久的激戰。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無法維持長期高強度戰爭。”

聽卡爾教授這麼講,魯道夫·赫斯有些不解,“閣下給那些軍人講課的時候,並沒有向他們指出這個事實。”

卡爾教授沒有回答魯道夫·赫斯的問題。面對東北軍的軍官,卡爾教授不想做出如此明確的預言。畢竟以卡爾教授對日本的理解,不太敢確定日本國內會不會有人採取極端手段。另一個原因,卡爾教授認為中日之間必然會因為遠東主導權爆發戰爭,在某一方徹底失敗之前,戰爭的可能性始終存在。

以卡爾教授的觀察,中國軍人對於進攻日本非常熱情。既然如此,卡爾教授樂見戰爭爆發。或者說,只要能夠打破現行國際秩序的戰爭,卡爾教授都很樂見。如果英國人再來一次布林戰爭或者阿富汗戰爭,要卡爾教授感謝上帝顯靈,卡爾教授也會毫不遲疑的去做。

但是魯道夫·赫斯明顯還不理解卡爾教授的想法。不過魯道夫並沒有追問,他放棄了這個問題,提出了下一個問題,“教授,您認為何銳會堅持推翻凡爾賽體系麼?如果他成為中國的領導者,英國會被迫接受這個現實。”

卡爾教授反問道:“魯道夫,你認為英國在遠東的秩序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

魯道夫·赫斯已經微微皺眉。見到自己的助手還沒辦法理解,卡爾教授索性把問題當做課題拋給了魯道夫·赫斯,“魯道夫,你有空的話可以研究這個問題。等你研究清楚之後,就明白何銳對凡爾賽體系的態度。在我看來,何銳很清楚他其實沒有什麼選擇的權力。或者說,中國如果想恢復歷史的地位,就沒有其他選擇。”

這個回答讓魯道夫·赫斯生出一個想法,那些擁有廣袤土地的強國必然要成為世界的霸權。但是很快,魯道夫·赫斯就想起卡爾教授對何銳的評價,‘何銳並不想稱霸世界’。這讓魯道夫感到疑惑,何銳到底想要什麼呢?

何銳想的很簡單,先看看卡爾教授的課程到底幫助東北黨政軍幹部們提升了多少。所有人都寫了學習報告,在看報告的時候,何銳是非常有耐心的。歡樂的笑聲不時在辦公室內響起,這也是何銳為數不多的放鬆時刻。

地緣政治學實際上是地理和政治的結合體,故又稱地理政治學。它把地理因素(如地理位置、國土面積、人口、民族、資源、經濟實力及戰略軍備等)視為影響甚至決定國家對外政治決策的一個基本因素;並依據這些地理因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成,分析預測世界或地區範圍的戰略形勢及有關國家的政治行為。

一個內陸國家,就不可能派遣出能夠決戰海洋的艦隊。所以有港口的國家進行海上戰爭的時候就排除了這樣的可能。

但是,一個內陸國家有可能透過與擁有海岸線的國家進行合作,幫助有海岸線的國家完成艦隊製造,從另一個角度參與到海上戰爭之中。這又是各國必須考慮在內的。

所以最初的時候,英國奪取了世界海洋霸權後,搞出了海泉理論。之後美國的馬漢,因為要為美國海軍爭取軍費,以及美國作為一個超大型島國的現狀,提出了《海權論》。並且名噪一時。只有又有些學者則跳出了這個侷限,提出了‘陸權論’,與海權論對抗。

這些都是何銳講過,卡爾教授也講過的內容。

在東北黨政軍幹部們的學習報告中,就能看到學習的影響。相當一部分東北黨政軍幹部根本沒有世界視野,寫出來的報告無疑是抄書。把教材裡面的提綱修修改改,變幻用詞,拼湊出一份交差的東西。

如果從大學標準,這可以稱為論文抄襲。

少數幹部明顯開始構架自己的認知體系,所以這部分同志成了帶給何銳歡樂的源泉。何銳也經歷過這個過程,知道同志們在這個過程中非常痛苦,非常吃力。但是那些幼稚的想法著實刺激了何銳的神經,就如看著蹣跚學步與咿呀學語的小娃娃一樣,何銳實在是忍不住笑意。

譬如,前茶館老闆,現在的物價局局長韓海濤,就提出了聯英抗日的想法。基於現在日本嘗試在遠東擴張的努力,文明黨黨員韓海濤同志認為日本對英國的作用正在下降,如果能讓英國理解到這些,英國會拋棄日本。

如果韓海濤同志只是提出一個直覺的聯英抗日,何銳覺得這想法還挺有可取之處。但是韓海濤同志做了分析,就顯現出他在地緣政治方面的空白之處。譬如,韓海濤同志認為英國不知道日本的擴張野心。這個論點讓何銳笑了好幾聲。

這幫工業國在全世界禍害了幾百年,大家都是千年狐狸,演什麼聊齋呢。

何銳本想批示一下,又稍微停手。但韓海濤同志畢竟是真的認真學習了,於是何銳還是在這段下面劃線,寫下問題,‘英國有沒有被日本矇蔽?如果有,日本是怎麼做到的?’

除了這些之外,也有非常出色的同志。徐乘風的報告就附帶了一份論文,‘東北與日本戰爭的必然性’。論文裡面根據地緣政治學,對於日本與東北戰爭可能性做出了分析。

徐乘風認為,日本最可能與東北作戰的時機,就是東北解放中國的階段。因為這個階段,全世界各國都傾向於維持中國繼續分裂。只要擁有正經戰略觀的國家,都能理解到中國的統一必然改變整個世界現狀。所以不同立場的國家,都不樂見這樣的局面。

基於這樣的世界現狀,日本就可以從出兵中國的行動中獲得巨大收益。

身經百戰的軍隊,對於挫折的承受能力越強。而東北軍此時因為沒有大量實戰經驗,任何戰敗都會對軍隊的自信引發巨大的打擊,雙方軍隊的承受力也是不同的。

在論文最後,徐乘風認為,在統一戰爭之前,對日本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將獲得戰略視窗,讓東北軍能夠順利解放整個中國。

徐乘風這篇論文本就是何銳提出的。最初的時候,同志們的理解能力不足,大家雖然認真學習了,並且用盡心力在工作,但是還沒辦法變成自己的東西。

也就是說,大家把這個戰略視為一項工作,而不是透過掌握更完備的認知能力,推導出這樣的戰略安排。

如果單純看行文,徐乘風的論文與何銳之前提出的別無二致。不過也是從行文中能夠看出,徐乘風這傢伙真的是靠自己對世界的理解,推導出這樣的戰略決定。

另外幾篇何銳很認可的論文也都差不多,同志從世界角度入手,看問題就清晰了許多。在這些可以稱為‘王道’的論文裡,程若凡的論文角度就格外刁鑽。

這傢伙的論文題目是《英法遠東秩序的基礎》。與其他論文的篇幅相比,程若凡的論文篇幅短很多,不過三四百字。

就這麼三四百字中,程若凡講清楚了一件事。英國在遠東的秩序,是建立在一個‘謊言’之上。

英國在中國構架了一個‘列強一致’的謊言,這些列強中包含了日本。而面對日本的時候,英國則構架出了一個‘中國必然會接受英國秩序’的謊言。

既然中國會接受英國的秩序,日本想打擊英國,就必須先打擊中國,逼迫中國選擇支援日本。

在這些謊言的基礎之上,構架起遠東秩序的平衡。英國這根老練的攪屎棍,再次利用中日兩國的矛盾,為英國謀取到了利益。

本來是域外國家的英國,反倒成為了遠東地區的平衡者,與和平保衛者。

在論文最後,程若凡直接提出,‘如果想戳破這個謊言,中國統一後,必須痛打英國,向全世界證明這個謊言的存在’。

徐乘風的論文是對現階段中國大戰略的看法,徐乘風的論文則是對未來大戰略的看法。

何銳靠在椅子上,抽出根煙點上。卡爾教授的課程無疑是非常出色的,而且卡爾教授與何銳不同,何銳在很多事情上沒辦法暢所欲言。如果可以完全無視現實經濟條件對人們思維的限制,何銳早就把自己所知所學全部教給同志們了。

不過中國畢竟是中國,哪怕是在工業實力有限,對世界認知不足的現在。徐乘風程若凡這樣的同志們也依舊能夠透過學習而展開自己的視野。這令何銳非常開心。

一時間,何銳突然生出喝花酒的想法。

何銳知道,外人看來,30歲的自己不好女色,更不好男色。每天只是工作,學習,可以說吃喝嫖賭抽樣樣不沾。這樣的生活如果以傳統中國文化裡,可謂楷模。

現實生活中,凡是知道何銳這樣生活的人,都覺得何銳很奇怪。擁有這樣的地位,卻過著這樣清苦的生活,完全不合常理。要知道,何銳連內衣襪子都是自己洗的。

但是這樣的理由與何銳的清心寡慾毫無關系。回想起自己年輕時代縱情聲色,榨取歡樂的過往。何銳只覺得非常幼稚,又的確激情澎湃。

某種意義上,那樣胡作非為的時代,偏偏幫助何銳解決了不少認知上的問題。

譬如,澳門酒店的‘八國聯軍’專案,讓何銳滿足了低級趣味,然後就脫敏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恣意歡樂,榨取歡樂之後,何銳對此沒了需求。而且過猶不及,何銳對這些已經沒了興趣。

這也算是某種報應吧。當吃飯再也不能帶來歡樂的時候,剩下的只有兩個作用,消除飢餓,補充營養。

很快,從回憶過往中抽回思路的何銳開始準備接下來的紙面演習準備。既然現在東北軍司令徐乘風已經明白了東北要先發制人打擊日本的必然性,想來這場演習的價值就會得到很大提升。

正如何銳所料,徐乘風已經完成了對東北軍司令部演習高層的討論會。

說是討論會,其實更像是學習會。卡爾教授的地緣政治學課程開啟了徐乘風的視野,讓他理解到何銳的戰略思考。高層軍人們本就把對日作戰當成一項工作來做,並且努力了好幾年。此時終於明白這一仗非打不可,情緒上頗為激動。

程若凡作為東北軍參謀長,是不激動的眾人中的一個。所以徐乘風私下找程若凡,兩人就坐在司令部後面的樹下,“若凡,你能不能有些精神?”

程若凡搖搖頭,“我裝不出來,而且我覺得我很有精神。”

徐乘風嘆道:“我知道你很有精神,但是能不能讓同志們看到。”

“為什麼?”

徐乘風收起感慨,一臉嚴肅的答道:“因為同志們需要知道我們對於戰爭有信心。”

程若凡看著徐乘風的國字臉,心中感嘆。論司令官的風度,程若凡真的不如徐乘風。

本书作者其他书: 未曾設想的道路 革清 洪流之歌 革宋 赤色黎明 1852鐵血中華
相關推薦:無仙我在木葉肝經驗潛行者諸天之龍脈巫師會穿越的巫師瑜真傳全球對映:開局我是滿級大佬修真之覆宇翻雲混跡球場的獵頭龍劍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