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挽明從薩爾滸開始->章節

第291章 武夫當國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平遼侯暴怒後的第三日,康應乾託喬一琦送來書箋。

康監軍在信中稱:

“年老多病,乃今三月,元氣愈見虛弱,臥起皆賴人扶。”

信的結尾,他乞求讓自己“早賜骸骨,生還鄉里。”

楊鎬勸說乘機將康應乾驅逐,殺雞儆猴。

老丈人的建議被女婿果斷拒絕。

平遼侯讓康應乾暫回瀋陽,替自己坐鎮遼東,好好反省。

康應乾羞愧離開京師,返回遼東。

然而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卻剛剛開始。

之後,上疏讓平遼侯監國的奏章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百官都被嚇成軟骨頭。

他們或是為了自保,或是為所謂從龍之功,紛紛開始鼓吹平遼侯監國。

兩京一十三省,除南直隸、湖廣、福建明確反對,其他各省巡撫、知府對劉招孫監國都採取沉默態度。

山東堅定支援監國,尤其是登萊兩府,將劉招孫比作是三楊孔明一樣的存在,是大明的救星。

各地發往京師的奏章塘報,先是在六部彙總,然後發給內閣,再由內閣送到司禮監,最終集中到左安門甕城劉招孫的案几上。

劉招孫每日翻閱的奏章多達千份。

他從辰時起床,梳洗過後開始忙碌,一直忙到午夜子時。

金虞姬經常埋怨夫君,忙起來連飯都忘了吃。

朱元璋取消丞相制度後,皇帝手中權力空前集中。

面對浩若煙海的奏章,常年無休無止不知疲倦的皇帝實屬罕見。

所以,明、清兩代,被活活累死的皇帝也不少。

至少朱棣,雍正兩個就屬於過勞死。

劉招孫還不是皇帝,他甚至不承認自己是權臣。

然而全國發往京師的奏章,無人再敢批覆。

自從康應乾上次在大明門前上演逼宮大戲後,司禮監和內閣更加收斂,幾乎沒有存在感。

司禮監不敢僭越,葉向高他們更不敢。

所有奏章,閣臣都不再查閱,只是藉口“延續舊例”,讓平遼侯查閱。

所謂舊例,其實不過才存在區區幾天而已。

總之,權力轉了一圈,最後又落入平遼侯手中。

這些奏章中,三分之一是請求信王延遲親政,將軍國大事先託付於平遼侯。

三分之一指名道姓攻擊馮皇後擅權,彈劾她率領勳貴等人,千方百計阻擋平遼侯監國,馮皇後此舉乃是僭越,妄想垂簾聽政。

剩下的三分之一是彙報各地民變、兵變,災害,強烈要求朝廷立即劃撥錢糧。

劉招孫每日上疏,替自己辯解,表示不願擔任監國。

然而越是拒絕,勸進的官員便越多。

朱由檢則全程冷眼旁觀,大行皇帝喪禮未成,他還沒正式繼位,嚴格意義上講,他還不算是大明天子。

更重要的是,百官沒人真拿他當皇帝。

倒是馮家幾個勳貴,不停上躥下跳,和百官唇槍舌劍,反對劉招孫,要求信王立即繼位。

雙方就這樣你來我往折騰了五六天,直到京城爆發刺殺事件。

五月二十五日,一直堅定反對平遼侯的定西伯馮唯忠被人刺殺於家中。

一起被殺的還有他的兩個妻妾,據現場偵查,兇手不止一人。

京師譁然,百官驚懼。

原本就緊張危險的政治氛圍變得更加凝重。

平遼侯派出情報局聯合三法司兵馬司,全城展開搜捕。

最後,兩名兇手到刑部衙門投案自首。

不等審問,他們便對刑部官員供認不諱,自稱是平遼侯追隨者,不忍見其受辱,於是決定一死報效······

此言一出,錦衣衛和刑部更不敢接這案子。

大家都認為刺客是劉招孫派來對付勳貴,為的是殺雞儆猴。

劉招孫無語。

他真心沒派人行刺對手。

於是讓裴大虎沈煉去刑部審問。

刑部官員很爽快將這燙手山芋丟給沈煉。

一番審訊後,確認兩人不受任何人指使。

正如他們所說,是自發行動。

平遼侯聽後,仰天長嘆:

“本官真要成董卓了,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兩名刺客被擒後第二日,京師又發生刺殺案件,物件仍舊是勳貴,動機完全一樣,好在刺殺未遂。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劉招孫終於知道權力遊戲的可怕。

他下令,依大明律將三人斬首。

忽然想到明治維新後,島國軍部暴走,最後導致國家完全失控。

無論如何,這種刺殺不能被鼓勵。

好在開原軍中沒人進行天誅。

斬殺三個狂熱分子後,恐怖刺殺逐漸平息。

劉招孫奸臣賊子的形象再也洗不掉了。谷

他最後安慰自己:

事已至此,只有順勢而為,走一步算一步。

順勢而為的結果是大明王朝的權力加速向自己集中。

在群臣力諫下,平遼侯的大帳很快從左安門甕城搬到富麗堂皇的太師府。

所謂太師就是張居正。

萬曆十二年,張居正被抄家鞭屍後,他在京師宅子也被充公。

如今,這座豪宅成了平遼侯府邸。

此事成為一個訊號:

平遼侯將成為張居正第二。

張江陵控扼帝國,把持朝政,還得靠李太後、馮保兩個政治盟友。

說到底,他只是個文官。

平遼侯不僅有文官支援(至少表面支援),握有開原強軍,甚至還擁有遼東遼西之地。

所以,明眼人都看得清楚,劉侯爺權勢已在張居正之上。

問題來了,當年十歲的小萬曆每次見到張居正,都要恭恭敬敬的叫他一聲張先生。

十二歲的信王朱由檢見到平遼侯,該怎麼稱呼劉侯爺呢?

~~~~~~

平遼侯上疏馮皇後,指出六月己酉(三十日)乃黃道吉日,適宜信王登基。

馮皇後稱登基之事關係重大,讓內閣、五府、六部共同商議。

懿旨上午發出去,當天下午,群臣便達成一致:

新皇登基典禮定在六月三十日。

馮皇後聞之大怒,從此對劉招孫又懼又恨。

信王登基日期確定後,勸進監國的呼聲越來越高,連之前反對的勳貴也開始上疏,催促平遼侯早日擔負起國家大事。

劉招孫藉口大行皇帝的喪禮沒有完成,予以拒絕。

於是,崇禎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朝廷打破祖制——皇帝駕崩後停靈一月——大行皇帝立即出殯。

須知崇禎皇帝朱由校的陵墓還沒修完·····

五月二十八日,平遼侯率百官穿縗服至居庸關送別。

群臣從坤寧宮一路哭到皇陵,一路不停跪拜,在不同場所更換不同服飾。

每一次對棺槨跪拜,劉招孫都要低聲罵一句朱元璋。

最後,他從朱元璋爹媽,一直罵到朱重八第九十九代祖宗。

大明所有這些繁文縟節,從百姓穿衣到對外戰略,事無巨細,朱元璋都要過問干涉。

在劉招孫看來,這種變態的控制欲也是瘋子才有。

再一次叩拜行禮,劉招孫咒罵:

“等信王登基,第一件事就讓他宣佈攻打日本,去他娘的不徵之國(見註釋1)。”

一百二十八名大漢將軍抬著那口巨大的、裝著太監燒焦屍體的金絲楠棺槨走過長安街大道,幾乎所有京師百姓都到街上圍觀。

大行皇帝的棺槨從大明門出,朱由檢與四品以上官員跟著棺槨從大明門出去,四品以下官員則從大明門左門出城。

眾人一直步行送到德勝門外,再換乘馬匹,騎馬至皇陵。

當然,這一路騎馬也不能閒著,眾人還要在途朝夕哭奠臨。

而且沿途經過的地方,四品以下的命婦,還有軍民耆老(世代沿襲的軍戶和匠戶等)都須沿途設祭。

一行人哭哭啼啼,走走停停,終於抵達皇陵。

獻殿(見註釋2)上遍佈招魂幡和花圈紙人,聽說還要繼續行禮,劉招孫當場崩潰。

據他粗略估計,從紫禁城走到皇陵,沿途他已經磕了兩百多個頭。

十二歲的朱由檢叩拜次數約等於平遼侯的三倍。

簡直喪心病狂。

楊鎬扯著他賢婿衣袖,勸道:

“賢婿且忍一忍,喪禮完畢,你就是天啟皇帝的張居正。”

為了接下來像張居正那樣大刀闊斧進行改革,拯救天下蒼生,劉招孫笑著繼續跪拜。

接下來是虞禮(古禮的一種,安魂之禮),這是劉招孫最擅長的環節。

可惜今天他不能親自上臺,和那群騙吃騙喝的道士和尚們一起,招魂起舞。

想到自己從此以後就要從一個鐵血猛將徹底蛻變為把持朝政的武夫,一個卑鄙的政治動物。

一種莫名的感傷忽然湧上劉招孫心頭。

“或許,這也是我的葬禮吧!要好好珍惜。”

虞禮過後,朱由檢繼續叩拜四次,獻帛獻酒,最後讀祝文,讀完之後,接著行禮,然後是亞獻(第二次祭酒)和終獻(第三次祭酒),最後再叩拜四次。

最後的最後,平遼侯簇擁信王返回京城。

返京途中,百官穿縗服在城外迎接,隨行的官員在京城外為信王設定幄次(休息的居所)。

最後,平遼侯率百官排好序列,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禮,神主(去世皇帝的靈位)先走,百官後面跟隨。

達到午門附近,已經精神恍惚精疲力竭的朱由檢親自去迎接,將神主請入幾筵殿,行“安神禮”。

信王在衛士的攙扶下,勉強叩拜四次,接著獻酒,讀祝文,再叩拜四次。

十二歲的朱由檢終於昏死過去。

注:

1、不徵之國: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宣佈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2、獻殿:高規格的祭壇,祭祀時用來擺放供品的地方,也可以作為主祭人、有身份的祭祀參與者的活動場所。

相關推薦:暴發戶的原配重生了原配寶典[快穿]原配的逆襲冤鬼路五步曲屠神誅仙錄無上升級系統狂暴升級系統[黑籃]青空海賊裡的時光穿梭機烈火霜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