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鐵血帝國->章節

附錄一到三

熱門推薦: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宇宙級寵愛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附錄一:189年劉雲系人名單(共6名)

行動隊總隊長:劉雲上校,6歲,桂林陸軍院畢業,曾進入國防大接受三年特別培訓。

軍事組(5名):

參謀:楊正金中尉,6歲。

電子專家:馬成武

第一突擊隊:隊長鍾夏火上尉,6歲。

隊:王直(狙擊手)、[孫賀]、[馮柔]、顧英揚、朱濤、[蔣萬里]、肖如海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第二突擊隊:隊長丁介雲上尉,9歲。

隊:王鎮、盧子祥、武定國、賀鵬程、陳駕雲、鄧簡、杜灼林

支援隊:隊長胡克中尉,7歲。

隊:吳貝年、劉百良、梁天河、張遙前、張一葉

專家組:

易博士,7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歷史系、獲碩士位,在南京大獲歷史博士位,曾任雲南大歷史系教授、社化院副院長。

牛金博士,歲,畢業於清華大工院,工業管工程師,曾在首都鋼鐵公司擔任過副總工程師;

韓浪,5歲,畢業於南京大商院,財政碩士,曾任南京大商院助教;

田正宏,7歲,畢業於雲南大商院,國民經濟碩士,曾任廣西師範**商院講師;

莫寧,4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社化院,政治碩士;

馬豐,6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化系,工業化碩士,曾任鞍山鋼鐵廠技術;

江聞濤,4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船舶設計系,曾任大連造船廠助設計;

何新,5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機械系,曾任兵器工業部77設計所助設計;

張志高,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外語系;

羅素蘭,歲,畢業於雲南大漢語言系。

注:由[]圈起的人在189年宮廷政變中戰死。

附錄二:189年帝國首屆內閣名單

內閣總大臣:[翁同和](帝師,前戶部大臣、軍機大臣)

次官:易(7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歷史系、獲碩士位,在南京大獲歷史博士位,曾任雲南大歷史系教授、社化院副院長)

陸軍大臣:[劉坤一](湘軍名將,現任兩江總督)

次官:何新(5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機械系,曾任兵器工業部77設計所助設計)

海軍大臣:[張之洞](湘軍領袖之一,現任湖廣總督)

次官:江聞濤(4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船舶設計系,曾任大連造船廠助設計)

內政大臣:[汪鳴鑾](帝黨成、翁同和至好,現任吏部侍郎)

次官:[陸寶忠](帝黨成,侍讀士,光緒近臣)

財政大臣:韓浪(5歲,畢業於南京大商院,財政碩士,曾任南京大商院助教)

次官:莫寧(4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社化院,政治碩士)

外交大臣:[曾紀澤](曾國藩之子,精於天、算、外語,曾任駐英、法、俄國公使)

次官:張志高(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外語系)

工商大臣:牛金博士(歲,畢業於清華大工院,工業管工程師,曾在首都鋼鐵公司擔任過副總工程師)

次官:(待定)

教大臣:[志銳](珍妃胞兄,禮部侍郎,光緒近臣)

次官:羅素蘭(歲,畢業於雲南大漢語言系)

科技大臣:[劉銘傳](臺灣巡撫,曾上言修造鐵路,對外國先進科技興趣甚高)

次官:馬豐(6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化系,工業化碩士,曾任鞍山鋼鐵廠技術)

農林大臣:田正宏(7歲,畢業於雲南大商院,國民經濟碩士,曾任廣西師範**商院講師)

次官:(待定)

衛生大臣:[廷式](帝黨成,侍讀士,光緒近臣)

次官:(待定)

注:有[]號者為歷史人物。

附錄三:1894年主要軍事官及作戰部隊(不包括海軍)

總參謀部:

總參謀長:劉雲中將(侯爵)

作戰處處長:楊正金少將

訓練處處長:武定國少將

情報處處長:朱濤少將

後勤處處長:馬成武少將

裝備處處長:胡克少將

常備軍:

一.禁衛軍:

(一)編制

禁衛師由師部機關、師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旅組成。

師直屬隊包括:

師炮兵團,下轄五個炮兵營,其中三個營裝備15毫米重炮,兩個營裝備75毫米野戰炮,另轄警衛步兵營、輜重營、炮兵偵察連各一個,全團64人,共配備15毫米重炮7門、75毫米野炮6門;

警衛團,同一個普通步兵團,全團1641人;

騎兵團,全團以戰馬機動,編制類同普通步兵團,多了一個戰馬養護連,全團1659人;

輜重團,轄三個輜重營和一個警衛連,全團118人;

工兵團,轄三個工兵營和一個警衛連,全團148人;

偵察騎兵營,比普通步兵營多一個戰馬養護排,全營4人。

禁衛旅由旅部機關、旅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團組成。

旅直屬隊包括:

炮兵營,轄三個炮兵連,警衛排和輜重排各一,全營55人,配備75毫米山炮18門;

警衛營,同一個普通步兵營,全營46人;

輜重營,轄三個輜重連和一個警衛排,全營5人;

工兵營,轄三個工兵連和一個專用器材連,全營45人;

偵察連,同一個普通騎兵連,全連11人。

禁衛步兵團由團部機關、團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營組成。

團直屬隊包括:

炮兵連,轄三個炮兵排,全連65人,配備57毫米山炮9門;

機炮連,轄三個機炮排,全連65人,配備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門;

警衛連,同一個普通步兵連,全連11人;

輜重連,轄三個輜重排,全連人。

禁衛步兵營由營部機關、營直屬隊和三個禁衛步兵連組成。

營直屬隊包括:

機槍排:轄三個機槍班,全排人,配備79毫米馬克沁機槍或十管格林機關槍挺;

警衛排:同一個普通步兵排,全排人;

輜重排:全排名,負責全營補給的運送和發放。

禁衛步兵連除連部外轄三個排,每排三個班,每班1人,班長使用76毫米左輪手槍士兵使用79毫米毛瑟88式步槍。排設排長和通訊各一,均使用左輪手槍,副排長為一班班長,全排人。連部包括連長和副官,通訊名,狙擊手5名(使用奧地利曼利夏二十響步槍),炊事名,醫官1名,計1名。全連11人,其中戰鬥人15名,配備毛瑟步槍9枝,曼利夏狙擊步槍5枝,左輪手槍19把。

禁衛步兵營共46人,其中戰鬥人7名,配備毛瑟步槍枝,曼利夏狙擊步槍15枝,左輪手槍68把,馬克沁機槍或十管格林機關槍挺。

禁衛步兵團共1641人,其中戰鬥人14名,配備毛瑟步槍1枝,曼利夏狙擊步槍5枝,左輪手槍46把,機槍9挺,57毫米山炮9門,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門。

禁衛步兵旅共6555人,其中戰鬥人(不包括工兵營、輜重營及旅部機關)4981人。全旅配備毛瑟步槍51枝,曼利夏狙擊步槍179枝,機槍挺,57毫米山炮7門,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9門,75毫米山炮18門。

禁衛步兵師共8581人,全師配備毛瑟步槍175枝,曼利夏狙擊步槍61枝,馬克沁或十管格林機槍99挺,57毫米山炮99門,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門,75毫米山炮54門,75毫米野戰榴彈炮6門,15毫米重榴彈炮7門。

(二)主要軍官名單

京師衛戍旅旅長:陳駕雲准將

禁衛教導旅旅長:吳貝年准將

禁衛驃騎旅旅長:[董福祥]准將

禁衛第一師師長:丁介雲少將

下轄:

禁衛第一旅旅長:盧子祥上校

禁衛第二旅旅長:賀鵬程上校

禁衛第三旅旅長:王鎮上校

禁衛第二師師長:鍾夏火少將

下轄:

禁衛第四旅旅長:張遙前准將

禁衛第五旅旅長:劉百良准將

禁衛第六旅旅長:梁天河上校

禁衛第三師師長:[聶士成]少將

下轄:

禁衛第七旅長:張一葉上校

禁衛第八旅長:[徐邦道]上校

禁衛第九旅長:杜灼林上校

禁衛第四師師長:[左寶貴]少將

下轄:

禁衛第十旅旅長:顧英揚上校

禁衛第十一旅旅長:肖如海上校

禁衛第十二旅旅長:[王德標]上校

禁衛第五師師長:張遙前准將(兼)

(三)發展:

至1894年末共編成五師三旅,計十六萬二千人。

二.國防軍:

(一)編制

帝國陸軍常備步兵師的戰鬥力稍遜於禁衛師,其師直屬隊中沒有騎兵團,炮兵團為四營制,配備75毫米山炮6門,75毫米野炮18門。旅屬炮兵營則裝備57毫米山炮7門,團屬炮兵連和機炮連均裝備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每連各三門。全師656人,共配備毛瑟步槍117枝,曼利夏狙擊步槍557枝,機槍99挺,57毫米山炮81門,7毫米十管格林機關炮66門,75毫米山炮6門,75毫米野炮18門。

(二)主要軍官:

騎兵第一旅旅長:海嘯天上校

騎兵第二旅旅長:趙飛雪上校

步兵第一師師長:鄧簡少將

步兵第二師師長:[劉永福]少將

步兵第三師師長:[衛汝貴]少將

步兵第四師師長:[徐驤]少將

(三)發展:

至1894年末共編成四個步兵師、兩個騎兵旅,計十一萬五千人

三.改良軍:

由湘軍以及各地練軍、防軍改編而來,5人為一營,分馬、步、炮營,十營為一軍,若干軍為一兵團,主要用於地方守備和邊境防禦。武器裝備各地不盡相同,湘軍改編的第十兵團裝備水平較高,其他地方的改良軍基本上以舊式步槍、山炮以至鳥槍、抬槍為主。主要部隊番號及實力如下:

第十兵團:由湘軍主力組成,轄八十五個步營,十五個騎營,十個炮營,共五萬五千人,駐兩江、兩湖地區。後編成為步兵第五、六、七師。

第二十兵團:由兩廣地區練防軍組成,轄七十個步營,五個騎營,五個炮營,共四萬人,駐防兩廣。後部分編成步兵第十三師、獨立步兵七十三、七十四旅。

第三十兵團:由四川、雲貴地區練防軍組成,轄七十五個步營,十個騎營,五個炮營,共四萬五千人,駐防四川、雲貴並負責支援西藏。後編成步兵十一、十二師及獨立步兵七十七旅。

第四十兵團:由陝西、甘肅、新疆等西北地區練防軍和地方武裝組成,轄六十個步營、二十七個騎營,三個炮營,共四萬五千人,駐防西北地區。後編為步兵第十七師、獨立步兵七十六旅、獨立騎兵第四、五旅。

第五十兵團:主要由原八旗軍和蒙古地方軍合而成,轄四十個步營、三十八個騎營、兩個炮營,共四萬人,駐防蒙古、東北地區。後編為獨立騎兵第一、二、三旅,獨立步兵七十八旅等。

共五個兵團,二十二萬五千人,1894年逐步編成國防軍或被撤編。

另,到1894年,所有的綠營軍和絕大部分八旗軍已被撤編。

以上禁衛軍、國防軍、改良軍共五十萬二千人組成1894年的帝國陸軍常備部隊。

四.預備軍。

1891年開始,隨著禁衛軍和國防軍的相繼組建,以及準普遍義務兵役制的開展,預備軍的組建被上日程。1891年1月,在訓練處的努力下,組建了以直隸省預備兵為基幹的禁衛第一補充預備師,其功能主要是在平時訓練預備軍,戰時為常備軍輸送成編制或單個預備人以補充損失,平時的常備人不到五百名,戰時可在一週內動三萬預備兵送往前線。

1894年4月,禁衛第一補充預備軍組建,轄三個補充預備師,可在一週內動十萬預備軍補充前線損失。

1894年5月,又組建了國防第四戰鬥預備師,該師除5名骨幹外,全部士兵均為預備役人,戰時經一個月的組訓後即可投入戰場。後改為國防軍步兵第四師。

至1894年末,共組建禁衛補充預備師三個,國防補充預備師兩個,國防戰鬥預備師一個,可在一週內動十八萬預備軍。

注:有[]號者為歷史人物

相關推薦:賢者的問答人在木葉,直播問答全忍界從四合院開啟的風雲惡明萬界大強盜大漢最強軍師梁山初雪遮天之萬劫不復從德雲一哥開始制霸妙手聖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