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調教大唐->章節

第136章 大統之爭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不急不急,”徐馳手一擺,“殿下您回去先照照鏡子,洗洗澡,治治病再說,這個不急在一時。您什麼時候相信下官的話了,下官就什麼時候來為殿下化解,不急不急。”

你不苦苦哀求,哪能顯示出我的本事?你不苦苦哀求,哪能達到我的目的?

徐馳嘴裡說著不急不急,武承嗣卻有點急了,道:“信了信了,本王信了,請賢侄現在就去本王府上,為本王化災解厄可好?”

“不急不急,還是那句話,您先回去照照鏡子洗洗澡治治病再說,到時下官自有化解之道。”

急病碰到了慢郎中,想急也急不起來,武承嗣無奈,只好說道:“好好好,就依賢侄的,本王先回去照照鏡子治治病……還要怎麼著?”

“還要洗洗澡。”魏王你這是什麼記性,這麼幾個字都記不住?這可是習-總說的。

魏王武承嗣高高興興來上班,下班回去的時候卻是憂心忡忡。徐馳正好相反,來上班時睡眼朦朧,那是一萬個不情願,下班回去時,卻憋著一肚子的壞笑,感覺從來沒有的爽過。

魏王白白擔心了許多天,但並沒有等來什麼血光之災。人家沒災沒難的,徐馳著急啊,沒有災難也要製造災難。徐馳想了許多種主意製造災難,但實施起來太難,自己沒有得力的人手,要是單綾在就好了。此時,那個好管閒事的單綾,就顯得尤為重要。

要說,徐馳的運氣也真他-媽太好了,正當徐馳在發愁製造災難的時候,發生了一件讓大周朝野為之震動的大事。

原來,早在去年十一月的時候,北方突厥國的國王,即就是默啜可汗,遣使來大周,請求通婚,欲與大周結秦晉之好。具體而言,就是默啜可汗的女兒嫁給大周的皇子,讓大周的皇子去突厥國迎娶公主。

兩國通婚,邊患即除,這本來是好事,大周朝廷自然樂見其成,便迅速作出了回應,派了以禮部侍郎閆(yan,音閻)知微為特使,以淮揚王武延秀為新郎的迎親使團,去漠北完婚。這個淮陽王武延秀,就是魏王武承嗣的兒子。

事情就出在這個武延秀身上,那個什麼默啜可汗卻並不承認武周朝廷,他只認李唐江山,他認為皇室成員應該姓李而不是姓武。武延秀在突厥摸都沒摸到到公主一下,就被默啜可汗扣押起來了,生死難卜。

訊息傳回大周,皇帝震怒。說實在的,武則天是很有和親誠意的,但她的兒子女兒都跟著爹姓,即就是姓李,但是皇帝姓武,既然對方是皇帝的女兒,是個公主,那麼,大周的皇子也應該是姓武而不是姓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女人當皇帝的麻煩就麻煩在這裡,所以武則天幾經權衡,最後選定了年輕英俊,並且未婚的武延秀。武延秀是魏王的兒子,只是一個郡王。按照外交對等的原則,郡王匹配郡主,王才能匹配公主。武則天為了使武延秀的身份能與公主相匹配,便破格加封武延秀為王,是以出現了武承嗣一家出了兩個王(王炸?)。

麻煩是麻煩,但由此可以看出,武則天是有誠意的。但默啜可汗就不這麼理解了。

自古以來就沒有女人當皇帝的先例,默啜可汗一直只認李唐江山,而不認武周朝廷。即就是說,他默啜可汗還沒有認可你的國家身份呢。在默啜可汗看來,武周還是一個非正常國家,他的女兒應該嫁給唐高宗的兒子,而不是武則天的侄孫。

即使按照默啜可汗的理解,大周也只不過是外交失禮,完全可以透過突周兩國對話機制,管控各自分歧,協商溝通,找到完美解決問題的方案。再嚴重一點,或許可以設立一個什麼諸如“六方會談”的機制,去曠日持久地談判。

默啜可汗請求通婚便算了,卻要悔婚;悔婚也就算了,卻還要把人家的新郎扣起來;把新郎扣起來也就算了,還下了國書,斥責武則天謀奪李唐江山,是陰謀篡位,是軍事政變,是不民主的政府,是非法的政府。

武則天氣得臉色鐵青,國書也被她扯得粉碎,扔在了龍案下方,遍地都是。皇帝心想,他-媽的我容易嗎?我為了登上皇位,有多少人反對?有多少人阻止?有多少人兵諫?登上皇位之後,有心立武家的人為皇位繼承人,又有多少人反對?又有多少人阻止?又有多少人力諫?他-媽-的連突厥都反對老孃立武家人為皇位的繼承人。

大殿內群臣肅然,誰也不敢開口說話,這可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一弄得不好,就有可能激怒皇上,人頭不保。

站在徐馳身後的武承嗣扯了扯徐馳的衣袖。徐馳扭頭一看,迎面碰上了武承嗣可憐而無助的目光。

武承嗣心想,你說不急不急,現在好了罷,我兒子出事了,生死不明,你還沒事一般。這小子是不是不見兔子不撒鷹呀?自己沒什麼表示,他便“不急不急”,自己若是表示一下,他會不會急起來呢?

徐馳看了看武承嗣,卻什麼暗示都沒有,又扭過頭去,一本正經地看著皇上。

“啞巴了?你們都啞巴了?自古君辱臣死,朕受此奇恥大辱,你們竟然心安理得?竟然……”武則天非常激動,以致說不出話來。

當下馬上就有幾個大臣出班請死,你不是說君辱臣死嗎,不出來請死,無以表現自己的忠心耿耿。

新任秋官侍郎(刑部尚書)吉頊(xu)出班奏道:“稟陛下,自古以來,大統沒有傳侄不傳子的先例,臣請迎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上安社稷,下安黎民,外安夷虜,內安民心,使屑小之國不敢輕視也。”

吉頊話一出口,就遭到許多大臣的圍攻,天官侍郎(吏部尚書)李嶠反駁道:“請問吉侍郎,大周江山是姓武還是姓李?如果是姓武,江山大統為何要傳之於外姓?請問吉侍郎是何居心?”

一直以來,在冊立太子的問題上,臣與臣之間,君與臣之間,關係異常緊張。

武承嗣武三思是親堂兄弟,也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自然是主張皇位不能傳給外姓人,而應該傳給姓武的子弟,與“傳子不傳侄”的主張完全對立,當然,也是完全站得住腳的理由。

相關推薦:登峰造極境那些世界很混亂無限混亂卡俄斯寓言系統讓我多財多藝調教大秦農園似錦農園醫錦農園錦繡星際最強全明星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