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調教大秦->章節

第一百零六章 開創兵家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魏武帝曹孟德身為一代雄才大略的人物,不但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更是一代文采非凡的詩人。

廣為流傳的詩詞有很多,其中《龜雖壽》是曹操的《步出夏門行》四章中的最後一章。詩中融哲理思考,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充滿詩人對生活的真切體驗,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

而此時樂正和尉繚打賭的事就是樂正是否可以做全此詩,並且可以激起尉繚的雄心壯志。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樂正用渾厚的聲音吟誦出了這篇後世的名篇,然後就看向了尉繚。

而此時的尉繚卻是有些激動了,原本跪坐的身子忍不住站了起來,然後身軀竟然有些微微顫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尉繚此時在重複著樂正的詩,說著說著,這位大秦國尉的眼中漸漸的迸射出一道精芒。

“善!善!大善!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尉繚竟然能聽到如此美詩,此詩讓老夫頓感精力十足,就算朝廷再複雜又如何?我尉繚就是為華夏子孫結束這亂世的,我尉繚既然做了,就應該做到底!大丈夫,豈能輕言放棄!”

尉繚的話語中,不知不覺的認同了樂正的觀點,那就是華夏子孫。原本樂正所說的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這句話就是出自《左傳》,尉繚也是知道的。只不過華夏子孫的觀點此時還沒有盛行起來,更多的時候大家都稱呼趙人、楚人、秦人,但是樂正說出的華夏子孫卻是涵蓋了所有六國的人,尉繚這位立志結束亂世的國尉心裡也不知不覺的認同了。

樂正看到這首後世的名篇終於打動了尉繚,忍不住握了握拳頭,不容易啊,見尉繚這一次是樂正迄今為止最辛苦的一次。比之當初覲見始皇帝都要辛苦不少,畢竟尉繚的眼光太過毒辣,看問題最是刁鑽,問問題最是誅心!

樂正額頭的冷汗從頭至尾都沒有停過,這讓樂正不免感覺有些口乾舌燥,但是心情卻是輕鬆了很多。

“國尉,我可是贏了?”

“哈哈,你贏了,老夫輸的心服口服。來人,上茶。”

直到此刻,樂正才真正的被尉繚所接納。要知道樂正從進門到現在一直被尉繚連番詢問,一口茶水都沒有喝上啊。

這並不是尉繚小氣,而是尉繚身為當今國尉,三公之一的威嚴所在。

不是任何一個阿貓阿狗都值得尉繚如此對待的,樂正也是承了郭郡尉的情誼才得到這次機會的。

不過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樂正相信尉繚能給自己的大計劃提供很大的助力。

“現在,說說你的計劃吧,讓老夫看看你這個天造英才又有什麼妙計。”

樂正抿了一口茶水,乾澀的嘴唇頓時紅潤了很多,雖然費勁了口舌,樂正相信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國尉,學生的計劃剛才已經跟國尉說過了,在這個計劃中學生希望國尉以兵家的身份貢獻一份力量。”

“兵家?”

尉繚當然知道兵家的意思,此時在大秦指擁兵一方的豪強或軍將,亦為部曲私兵之稱等。比如率領長城軍團的蒙恬就可以被成為兵家,但是那不是學派,只是一個稱謂而已。

但是樂正提出來的兵家卻不是這個意思,而是讓尉繚真正成立一個兵家學派。

這在尉繚看來樂正的想法的確非同一般,原本朝堂上只有五家學派。

他們分別是秉持大秦國策的法家,執掌大秦器械建造的墨家,執掌大秦農事的農家,執掌祭祀占卜的陰陽家,以及雖然未曾身居高位但是弟子眾多的儒家。

這五家學派的官員就是大秦目前朝堂的中堅力量,其中法家一家獨大。

樂正和扶蘇已經失去了農家的支援,陰陽家的態度不明,但是可以預見跟農家的態度相差無幾,畢竟焚書的名單中可沒有陰陽家的事。

至於法家,那是樂正和扶蘇將要對抗的學派,肯定是無法得到支援的,能頂住法家的壓力,不讓大計劃成為法家的嫁衣就是好事了。

儒家暫時已經被穩住了,至於墨家樂正還是有些把握的。但也只是有些把握而已,是否真的能拉攏過來還得看墨家鉅子相理勤的答覆了。

如今看來樂正算上還未確定的墨家,只有兩支學派是支援大計劃的,這對於強勢的法家勢力來說委實不夠看。但是朝堂上的諸子學派的確只有這些了,那些漸漸衰落的學派大部分都留存在民間,一時也是無法聯絡上的。

如果大計劃真的可以成功的話,說不定那些民間的學派可以成為一股助力,但是現在指望不上。

既然支援的學派不夠,那就重新創造出來一本新學派,那就是兵家!這就是樂正前來見尉繚的原因,成立兵家學派對抗法家。

法家雖然是在朝堂上最大的勢力,但是在軍事上並不佔具優勢。這就是樂正唯一可以爭取到的力量

,而且是必須爭取到的力量。

樂正來自後世新時代,那個時代有一位偉人說的很對“槍桿子裡出政權”,樂正就不信自己連軍隊都帶上了還幹不過一個法家。

“兵家......兵家,是了,我兵家的人除了打仗,也是有典籍問世的,樂正的意思是讓我把這些典籍歸納彙總,成為兵家一系,然後成冊發行?”

“當然,兵家的典籍也是大秦最重要的書籍,諸子中的一些學問或許於國無用,但是兵家的典籍卻是軍伍之人最需要的。如果把兵家的典籍成冊發行於軍伍,那絕對是壯我大秦軍事之舉。既然兵家都可以成書發行,那麼遵守三個凡是的墨家和儒家更可以發行,那時候在三方壓力之下,法家又豈能獨大。”

樂正的話讓尉繚滿意的點了點頭,樂正今天帶給他的驚喜太多了。經過了自己有些苛刻的試探,而且還能做出激勵自己的詩,最重要的是樂正的計劃的確有可行之處。

尉繚最擅長的是什麼?是大勢!這種大勢反應在軍事上就是戰略大局,這也是當初秦國最需要的東西。

沒有人部署戰略大局,想打誰打誰,想怎麼打就怎麼打,那唯一的結果就是秦國會不斷的消耗自身的國力,很可能從最初的最強諸侯國一落千丈,最嚴重的是引起六國的合力反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樂正的計策就是在利用這種大勢,在各方勢力都聯合發難的情況下,就算是強勢如法家也有一搏之力。

尉繚對此看的很清楚,也很明白樂正找到自己的原因。不過尉繚也有自己的顧慮,這很可能是其中最大的變數。

“此計雖秒,但是法家不同於其他諸子學派,你可知為何左相李斯如此深得帝心?”

“這......”

樂正當然知道李斯很受始皇帝喜愛,不然也不會由一個小人物一步步成長為大秦的三公之一。還有那個趙高,如今也是身居高位,全都是因為始皇帝的個人喜好所致。

但是尉繚說法家不同於其他學派,這倒是樂正從未想過的事,同樣是學派,都是有自己信仰和理念的學派,為何法家就不同?

看到樂正一時也沉默了,尉繚不由得露出了笑容,他希望樂正能回答上來,但是也不希望。如果樂正什麼事情都能看清楚,什麼問題都知道的話,尉繚反而會覺得樂正有問題,畢竟樂正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而已。自身的閱歷和經驗有限,也沒有名師指點,單憑天造英才的話也不可能全知全能。

但是尉繚也希望樂正能回答上來,畢竟尉繚也想看看樂正的極限到底在哪裡。

相關推薦:那些世界很混亂無限混亂卡俄斯寓言系統讓我多財多藝調教大唐農園似錦農園醫錦農園錦繡星際最強全明星系統王者學院之我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