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天妖->章節

關於狼圖騰和作者寫作的起因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龍的形象其實在五千年以前就已出現。1971年在內蒙三星他拉出土了一個玉龍,號稱中華第一龍,屬於新石器時期的紅山文化。那時華夏先祖還沒有成為農耕民族,還處在狩獵、採集、遊牧或半農半牧狀態。龍圖騰最先是華夏原始先民的圖騰,後來才演變為農耕民族的圖騰。我仔細看過和研究過翁牛特三星他拉玉龍,可是讓我吃驚的是,那條原始玉龍,根本不是後來中國人所熟悉的龍,而是狼首龍身形象的龍,玉龍的身上沒有鱗,也沒有爪,頭部和頸背完全就是狼頭狼頸,簡直就像按照狼頭狼脖子臨摹下來的一樣:長長的臉,長長的鼻子,長長的吻,長長翹起的嘴角。尤其是眼睛,那絕對是狼眼,跟咱們小狼的眼睛一模一樣,圓眼吊睛,眼角吊得極長極斜,狼的這個關鍵的特徵,被新石器時代的先人用藝術手法誇張得惟妙惟肖。這還不算,狼脖子上面的狼鬃也雕刻得極像,從頭脖頂到前背長長一溜狼鬃高高地聳翹起來,非常威風漂亮。高聳的狼鬃又是兇猛的蒙古草原狼的顯著特徵。我對狼太熟悉了,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對狼的長期細緻的觀察,我們的先祖是絕對雕不出這麼傳神的狼的藝術形象來的。此條玉龍實際上是條玉狼,尤其是頭部絕對是狼頭。可是有些學者說這條玉龍的頭是豬頭。但是,我認為,從遊牧民族的性格上講,家豬或野豬都不會成為北方遊牧民族的崇拜圖騰,因為中國西北和北方的遊牧民族是絕對不會崇拜被自己馴服的、或可以被馴服的動物的。只有不瞭解中國遊牧民族性格的人,才會認為中國草原人會崇拜家畜;從形象上講,豬眼不是吊睛,豬拱嘴的嘴口也不是開在最前面的,整個豬頭也不是長形的。而且,身材短胖只有棍形小尾的豬,不管是家豬還是野豬,要演變成長長的龍那就太牽強了,而長長的狼身加上毛茸茸的長狼尾,演變為龍身倒有可能。你想想長長的狼皮筒再加上長長的狼尾巴掛在高高樺木杆頂上,被大風吹起來時候的樣子,是不是特像狼頭龍身?我猜想,中華飛龍很可能是華夏草原先祖所想像的草原狼靈魂昇天以後的飛狼形象,是對狼的形象的美化和神化。那年我看小狼昇天的樣子,真感到小狼不僅像飛狼,而且還像是騰雲駕霧的飛龍,只是當時沒有順著這個感覺挖掘下去。

後來回到北京以後,我看到了那件玉龍的圖片,當時我真是很激動,好像見到了小狼一樣。在當時的原始條件下用美玉雕刻出那樣精美的狼首龍身的玉器,就可以推斷我們的先祖對狼熟悉和崇拜到什麼程度了。而且“玉龍”出土的地點又在內蒙,是蒙古草原狼的故鄉,是中國的土地上猛狼巨狼最多的地方,是後來無數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民族一直生活的地方,又是“飛狼”的傳說最多的地方。這就讓我自然聯想到狼圖騰和龍圖騰的關係,也開始研究二者之間的關係。

根據我的研究,我認為狼圖騰和龍圖騰至少有以下七個相同的特點:

其一,最早的狼圖騰和龍圖騰都出現在內蒙古草原或接近蒙古草原的地方。這裡恰恰是世界上最大最多最兇猛的蒙古草原狼的故鄉,而且草原狼又是遊牧民族的同鄉,人與狼互相搏殺,互相依存,又共同生活在這片廣袤的草原上。因此,狼的精神和性格對草原人的影響最大,不像北極圈和俄羅斯森林裡的狼遠離人群,以捕食野生動物為生,對人的影響不大,因此在那裡也難以產生狼圖騰崇拜。

其二,原始的狼圖騰和龍圖騰的頭部和頸部相同,長筒形的身體相同。內蒙三星他拉的原始玉龍是狼首龍身,也就是說,在新石器時期原始狼圖騰和龍圖騰頭部頸部完全相同,身體也相同,都無鱗片。這表明龍圖騰不是由魚或蛇演變而來的。那時候,極有可能狼圖騰就是龍圖騰,龍圖騰就是狼圖騰,兩個圖騰還沒有分家,而它們的家還都在草原。

其三,狼圖騰和龍圖騰都是採用身體上下拱動的姿態飛行。在傳說中,無論在蒙古草原還是華夏大地,這兩個民族圖騰都是飛翔的圖騰。在草原,狼圖騰可以飛天,把人的靈魂帶上騰格里,而華夏的龍圖騰則能騰雲駕霧,呼風喚雨。但是世界上和中國許多民族的圖騰並不會飛,例如崇拜熊、虎、牛、猴等等的民族圖騰。中華大地上的草原民族和華夏農耕民族的圖騰都有飛翔的特點,這並不是偶然的巧合。

更為相同的是狼圖騰和龍圖騰的飛翔姿態,狼在草原上飛奔的姿態是上下起伏的,狼皮筒被掛在高高的木杆頂上被大風吹動的時候也是上下起伏、身體拱動著“飛翔”的;而中華龍在各種古代壁畫和雕刻中都被塑造成躬著腰,上下起伏拱動著“飛翔”。這種飛行姿態與狼圖騰飛奔和“飛行”的動作相同,但與水中的魚、蛇和鱷,以及陸上的蛇和蟒的遊動動作完全不同。魚蛇蟒鱷都是靠身體和尾巴左右擺動而前進的。一種行動是“上下拱動”,另一種行動是“左右擺動”,這兩種不同的動作和姿態,清楚地表明狼是比魚蛇蟒鱷更高階的動物,龍圖騰不是由魚蛇蟒鱷這些卵生較低階的動物演變而來的,而是由草原陸地的哺乳動物——狼演變而來的。而多數中國人卻認為龍是水中的魚和蛇變來的,現在有的人還認為龍的原型是鱷。這些觀點沒有看出龍與魚蛇蟒鱷在類別上的本質區別,沒有看出“上下拱動”與“左右擺動”的根本區別。因而也就把龍圖騰精神的本來面目掩蓋得越發模糊不清。

其四,狼圖騰和龍圖騰雖然都會飛,但是都沒有翅膀。在中國人的傳說中有“飛虎”、“飛馬”等神話形象,其他民族也有“羽蛇”等圖騰形象,可是那些會飛的動物都是有翅膀的,50年代飛馬牌香菸的煙盒上就有長著巨大翅膀的飛馬形象。那麼為什麼龍圖騰沒有翅膀呢?我認為這是因為由於狼圖騰沒有翅膀,所以由狼圖騰演變而來的龍圖騰也就沒有翅膀。而狼圖騰之所以沒有翅膀,是因為原始的草原人相信神出鬼沒,神通廣大的狼會飛,不用翅膀也能飛。

其五,狼圖騰和龍圖騰都與中國兩個民族的最高崇拜——天崇拜有密切關係。在草原上,草原民族相信狼是騰格里派到草原來保護草原的,還會把崇拜騰格里的人的靈魂帶上騰格里;而在華夏,農耕民族則認為龍是天的化身,而皇帝就是“真龍天子”,神聖不可侵犯。既然漢族的天崇拜是遊牧先民從遊牧區帶到華夏農耕大地的,那麼他們也就把狼圖騰一同帶來了。

其六,狼圖騰與龍圖騰都是兇猛可怕的猛獸形象。世界上各民族的圖騰有猛獸也有溫良的草食動物,許多民族都把牛作為民族圖騰。但是為什麼華夏民族卻把面目如此兇猛猙獰的龍作為自己民族的圖騰呢?這是因為,那時華夏先祖還是狩獵採集遊牧部族,還不是溫良敦厚的農耕民族,而中國的絕大部分遊牧民族都把狼作為圖騰。由於狼的形象兇猛可怕,所以由狼圖騰演變成龍圖騰的龍的形象也就異常兇猛可怕了。

其七,狼和龍都具有不可馴服性。世界上許多民族的圖騰都是可以馴服的動物,甚至以家畜為圖騰。而中國的兩大民族的圖騰——狼和龍,都具有不可被人馴服的性格。狼是猛獸中最倔強、從不屈服的動物,熊虎獅鷹大象都可馴,而蒙古草原狼不可馴。由於狼不可馴服,那麼由狼圖騰演變而來的龍圖騰也就具有不可馴服性。龍是狼精神的承襲者和強化者,它不僅不可被人所“馴化”,相反它還將馴化它的一切臣民。而狼的不可被馴化的精神後來被儒家皇權至高無上的精神所利用,並神化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根據上述狼圖騰和龍圖騰這些關鍵性的相同之處,我推測,中華龍圖騰很可能就是從草原狼圖騰演變而來的,就像華夏農耕民族是由草原遊牧民族演變而來的一樣。由於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一直沒有離開草原,所以草原民族的狼圖騰也一直沒有變形,草原民族從古到今也一直崇拜狼圖騰;而在遠古,一部分遊牧民族離開了草原,進入華夏農耕區,也就把騰格里崇拜和狼圖騰崇拜帶到華夏農耕生活中。由於,在古代無論牧業和農業都是靠天吃飯,因此,轉移到農耕地區的天崇拜也就被保留下來,但是遊牧部族變成農耕族以後性格逐漸軟化,慢慢變得怕狼恨狼了,那麼從草原上帶來的狼圖騰崇拜就不適應農耕生活和精神,於是原來的狼圖騰就慢慢被農耕生活所改造,改成具有耕雲播雨功能的龍圖騰新形象了。在遠古,東亞草原一定有崇拜狼圖騰的遊牧民族;在傳說中,伏羲時期的圖騰是“人首蛇身”形象的圖騰,伏羲神“本人”的形象就是“人首蛇身”。後來,經過部族的融合,華夏先人們大概以狼圖騰和“人首獸身”圖騰為主幹,再吸收了遊牧部族和原土著農耕族的圖騰形象的某些區域性,加上了魚鱗、鷹爪和鹿角等部件,於是狼圖騰就變成了龍圖騰。在龍圖騰創造和融合的過程中,狼圖騰的形象起著關鍵作用,因為“人面蛇身”的形象與後來的威猛可怕的龍形象相差太遠。我看過考古出土的仰韶時代的“人面蛇身”陶式圖形,那哪是龍啊?簡直就像一隻壁虎,或者像大頭蜈蚣那樣的小爬蟲,形象陰暗猥瑣噁心,毫無審美價值和神聖感。而蛇蟒身上加上狼頭,那就不一樣了,“狼首蛇身”就基本上有龍的威猛的藝術雛形了。後來的中華龍的形象之所以威猛可怕,震懾人心,並具有審美價值,就在於它具有狼一樣猛獸的形象和性格特徵。“抽象”的龍一定會有具象的根據,而中華各民族中歷史中最悠久又最具象的兇猛圖騰只有狼圖騰。因此,沒有狼圖騰的形象、性格和精神的參與,中華龍就不能成其為龍,而只能是中華蟲。

以上內容節選自《狼圖騰》中關於狼圖騰的對話和講座,餘讀後深有同感故作此《天妖》聊以表達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意見,還望與作者聯絡。謝謝各位大大!(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一指流砂無愛不婚儒娘儒術王座至尊神醫高手儒戰浩然儒聖引路燭風煙儒墨染儒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