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言情->天生韓信->章節

第九十八章 定陶之戰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都市國術女神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諸天新時代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項梁在淮南擊敗了秦嘉,殺死了他擁立的楚王景駒,相國宋義則見機倒戈,在彭城投降了項梁。

在吞併秦嘉的地盤後,項梁的勢力囊括了整個淮河南北,以及江東故地,佔據了會稽、漳郡、九江、廬江、東海、泗水六郡,故楚國的領土大半已經被項梁光復。

在探知陳勝已經戰死的訊息,項梁的部下便紛紛表示擁戴他為楚王。項梁在聽取了范增的意見後,覺得此時稱王無異於吸引秦軍主力的攻擊方向,而且項梁打的是他父親項燕的旗號。項燕一生忠義,他的後代若背叛楚國自立的話,那無疑是個巨大諷刺。

經過再三思慮,項梁決定放棄稱王的念頭,而是改為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王。因楚懷王受秦所騙,最後客死在秦地,楚人多憐之。所以為了增強這個楚國政權的號召力,熊心仍稱楚懷王。

又拜大儒陳嬰為上柱國,總攬楚地的政務,替項梁穩住後方,他自己則親率全部的主力大軍,浩浩蕩蕩的向東阿殺去,捐助齊國田氏兄弟。

章邯起初只是想假敗以此要挾咸陽的趙高,卻不料項梁手下牛人無數、猛將如雲,更有項羽的八千精騎勢不可擋,倉促之下這假敗差點成了真敗。秦軍狼狽的一路西逃,撤出了齊地。項梁因為擔心章邯和李由大軍會和後會設下埋伏,所以沒有追擊,任由秦軍逃回。

在平定齊地後,項梁召來田榮和田橫二人,讓他們立自己的親信田假為齊王。田假為齊國末代王田健之弟,田健投降秦國後,田假隱居在海邊,後聞項梁在江東便千里投奔。

田健雖為齊王,卻目光短淺擁有泱泱千乘大國坐視五國被滅,最後窩囊到舉國投降,為天下人所笑。所以田假雖然為王弟卻不得齊人擁護,更是被田榮、田橫兩個豪傑看不起。因為畏懼項梁的強勢,田榮、田橫才不得不假意曲迎,心中卻暗自嫉恨。

這時項梁的部下劉邦便提醒他道:“田氏兩兄弟不是屈居人下之人,上將軍既然是想將齊地控制在手中,不如奪了他們的兵權,否則田假無兵無勢,怎麼可能鬥得過他們兩。”

項梁蔑視劉邦,冷哼道;“如何安排我自由主張,用不著你來教。我大楚以仁義號召五國反抗暴秦,他們是我們的盟友,我豈能做出如此卑鄙下作的事情。再說只要我大軍在手,他們兩兄弟就算心懷不滿,又能如何。”

劉邦張了張嘴,還想什麼說什麼,可最終還是沒有繼續說下去。他感覺出了項梁對他的不喜,甚至可以說是厭惡。

劉邦和項梁幾乎是同時起兵,可際遇卻大不相同。項梁、項羽叔侄打仗打的順風順水,一路攻城略地,現如今已經成為了楚國的老大。而他劉邦卻始終帶著幾千流寇徘徊在沛縣四周,連續幾次攻打城池都被守將打的落花流水。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殘酷的。劉邦這才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軟肋,論文官,他有蕭何和陳平,論武將,他有樊噲、夏侯嬰和周勃,彭越也對他馬首是瞻,所以劉邦的陣容也相當可觀。可是他卻到處碰一鼻子灰,因為他只是出身草芥,不像項梁和項羽那樣出身名門世家,一呼百應、英雄群集。

這是他最致命的軟肋,他沒有名氣。那些所謂的赤帝之子糊弄糊弄村夫愚民還可以,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會此嗤之以鼻。所以劉邦才有些鬱悶,只好帶著部下來投奔項梁大軍,因為整個楚地都是項梁的地盤了,若不跟項梁混,那只有被他消滅的份。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就在投奔項梁的路上,劉邦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張良。

陳勝起兵後,張良也在韓地拉起了一支隊伍響應起事,卻被秦兵打的落花流水,狼狽的南逃中原。張良是個智將,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那種智將,可他卻並不擅長領兵上陣。他適合做的是那種坐在營帳中,掐指一算,然後指揮了猛將去砸場子的那種。

所以他失敗了,而且還碰到了同樣失敗的劉邦。劉邦手下雖然不缺人才,可卻非常缺少個軍師。蕭何、陳平搞搞文職後勤還可以,可戰略思維上就跟不上腳步了,張良的出現讓劉邦看到了希望,便加倍的熱情的去結交張良。劉邦最大的才能,就是善於結交天下豪傑,善於收買人心,張良也不例外,很快就和他相交莫逆,彼此之間視為知己。

項梁定都彭城後,大肆封賞來投奔他的諸侯豪傑,連劉邦的小弟彭越都被封為將軍,可劉邦卻是唯一沒得到封賞的人。

不因為別的,就因為項梁不喜歡他。在他眼裡劉邦不倫不類,既非名門之後,也非豪傑之士,文官不是文官,武將不像武將,到更像是個滿口大話的市井無賴。而且他還從劉邦身上看到了野心,那顆不安分的心時刻幻想著飛黃騰達位居人首。這讓項梁很不舒服,因為他就是這種人。

雖然劉邦看出了項梁對他不喜,卻不敢露出絲毫不滿的樣子,人前人後仍然是畢恭畢敬,一副謙卑恭順的樣子。這就是項梁和劉邦的差別,項梁有觀人之能,卻沒有容人之量,劉邦卻不然,他是個懂得審時度勢的人,他在蟄伏,在等待機會。

而機會很快就來了。

章邯在數敗之後退到了濮陽,召集了部將長史司馬欣、都尉董翳來援,重新整頓了兵馬,迎戰尾隨西來的項梁大軍。

項梁大軍士氣正旺,章邯便避其鋒芒,數戰皆退,以此麻痺項梁。同時下令李由率軍向淮北挺進,攻擊項梁的大本營,以此分散項梁的兵力。

項梁果然上當。一連七戰皆大勝,項梁已漸生驕縱心裡,認為秦軍也不過如此。在收到後方告急後,便令項羽帶著數萬精兵南下阻擊李由,他自己則帶著剩餘的大軍繼續攻擊章邯。

又因為擔心項羽兵力不足,便讓劉邦率部隨行。劉邦到了陳縣後,便向項羽提議讓他帶著所部去攻略秦軍後方空虛的郡縣。項羽本身也並不喜歡劉邦這個滑頭小人,便點頭應許。

離開項羽後,劉邦便頭也不回的掉頭東行,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章邯在用計驕縱項梁。

章邯是什麼人,是秦國橫空出世的大將,他若是只有表現出來的這點本事,那怎麼可能擊敗周文,殺死陳勝。所以劉邦敏銳的察覺到了,其中一定有陰謀,這次他沒有提醒項梁,而是自己找機會先跑一步。

項羽第一次率著大軍獨立作戰,他興奮異常,滿懷雄心,覺得天底下都將是他項羽的獵場。告別叔父後,項羽帶著他的五萬精兵猛的撲向李由的大軍。

這五萬人都是楚軍中的精銳,有項羽賴以成名的八千江東子弟軍,有英布、季布、龍且等驍勇之將,更有項羽這種無敵統帥。項羽大軍迅猛如風,突然出現在李由大軍的背後,李由在雍丘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李斯的死讓李由悲憤萬分,心中萬念俱灰,他只想帶著大軍猛攻叛軍,為大秦盡忠後再自刎,以免遭趙高這種小人侮辱。可惜他碰上了項羽,碰上了力能舉鼎,萬人難敵的西楚霸王,這就註定了他的人生悲劇。

李由是秦末名將,信勇而剛膽,知兵善戰治軍有方。當他看見項羽的大軍從後方殺出時,他沉著應戰,下令部下以車馬為據結陣正面禦敵,他則親率親軍猛攻楚軍的右翼。

可惜他算錯了項羽的爆發力,項羽見李由親自領兵來攻,仰天大笑後率軍迎殺上去。才交戰一回合,李由就被項羽挑落馬下,最後死在烏騅的馬蹄之下。秦軍見一直信服的主帥就這麼輕而易舉的被項羽殺死了,頓時土崩瓦解。

雍丘之戰,成為了項羽的成名之戰,從此江東霸王的稱號就傳遍了整個天下,士卒們聽說要迎戰項羽時皆膽顫色變。李由的死也為積難深重了秦帝國敲響了覆滅的警鐘,他含冤身死後,大秦僅剩下章邯和王離一南一北兩支可用之軍。

李由大軍的覆滅對章邯無疑是個壞消息,他在撲滅起義軍的道路上又少了一名忠實的助手,也少了一隻可用的援軍。現在,整個咸陽、整個大秦的希望就全寄託在他一人身上了。可是他並沒有受李由覆滅的太多影響,仍然堅定的執行著原定戰略計劃。

項羽的精兵已經遠離了項梁的大軍。沒有了項羽,項梁的就像失去了鋒利爪牙的老虎,而他自己也已經被輕而易舉獲得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開始輕視章邯、輕視秦軍,認為大秦覆滅在即,他開始想著如果獲取更大的利益,如何在大秦的廢墟上建立以個新的王國,甚至帝國。

他沒有等到項羽回援,就輕率的率軍追擊章邯到了定陶。這一戰,章邯沒有再退卻了,他集齊了所有的力量,在定陶城前的大平原上擺開陣勢,以逸待勞等待著項梁大軍的到來。

至始皇帝滅齊後最大規模一場戰役,便在定陶城下展開。秦軍是以章邯、司馬欣、董翳為首的二十六萬大軍,楚軍方面則是項梁麾下的三十萬楚軍,雙方勢均力敵。

大戰前夕,項梁曾經下令田氏兄弟和武臣前來支援,卻被二方以各種理由拒絕。項梁卻仍然不為所動,堅持追擊,最後再定陶和章邯的秦軍主力迎頭撞上。

章邯手下的秦軍不再是戲水前那支粗陋的奴隸大軍了,他手中的大軍經歷了大大小小數十場戰役,成功的撲滅了數股起義軍勢力,早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一隻精銳的百戰之師。同時為了支援前線剿滅叛軍,咸陽也源源不斷抽調精銳的邊軍來補充章邯的大軍,這些都成了章邯取勝的資本。

章邯將十餘萬步卒組成層層防線,拼死頂住楚軍聲勢浩大如同潮水般的攻擊,司馬欣和董翳則各率所部分兩翼緩緩的向項梁的中軍包抄過去。項梁也是個統帥之才,很快就發現了章邯的意圖,下令後軍變成左右兩翼在桓楚和鍾離味的統帥下分別迎擊秦軍的兩翼。

戰場上一片膠著,楚軍在中路略佔上風,正在項梁的統帥下猛攻以求突破秦軍的中軍。而兩翼則是秦軍略佔優勢,但一時也攻破不了楚軍的防線。

秦楚近六十萬大軍在方圓僅十里的平原之上忘死廝殺,血流成河,地上的屍體已經堆積如山,秦軍和楚軍的屍體層層疊起,分不清彼此。

章邯穩穩的坐在中軍點將臺上,冷眼注視著不遠處的廝殺,卻絲毫不為所動。臺下斥候不斷的飛報戰況,章邯都只是簡單的點了點頭。

一旁的章平卻沉不住氣了,有些惱火的說道;“大哥,仗都打成這樣了,你怎麼還跟個木頭一樣坐在這一動不動。”

章邯淡淡的看了他一樣,說道;“急又有什麼用,我教過你多少次了,為帥者要沉著冷靜,即使泰山崩於面前也應該不為所動,你整天毛毛躁躁的,讓我如何放的下心來。”

章平仍然焦急的說道;“我們和楚軍現在勝負未明,你到是想想辦法怎麼才能取勝。”

章邯緩緩的抬起頭望向遠處,平靜的說道;“為將著,無外乎知己知彼,謀定而後動。我已經抓住了項梁的弱點,利用了他的驕縱和急躁心理逼他倉促決戰。該做的我都已經做了,已有七分勝算在手。剩下的三分就要看天意和將士們的臨戰發揮了,我急也沒有用的。”

章平有些吃驚的說道;“那這麼說大哥你已經勝券在握了?”

章邯點了點頭,道;“我們會勝,不過我不想慘勝,若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那我們這種勝利就毫無意義可言,要知道大秦的各處反叛勢力仍然很多。所以我在等待那三分機會,大勝的機會。”

這是一名士卒分快的奔到臺下稟告道;“騰將軍回報,楚軍攻勢兇猛,他的中軍快要頂不住,望上將軍速增援。”

章邯不為所動,點了點頭道;“知道了,讓他繼續堅持住,他若敗下,我會取他首級。”

章平不解的問道;“大哥,我們不是還有二萬精騎嗎,為什麼不派去援助騰寒,或者去攻擊楚軍的兩翼也可以呀,我看楚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章邯搖了搖頭,道;“你太小看項梁了,他是項燕的兒子,自身也是個驍勇善戰之人,他怎麼可能會不留著後手呢?我敢他的軍中肯定也留著後備軍,若我們的這二萬騎兵衝上,最多只能誘出他的後備軍,與大軍仍是無助。”

“既然是刀刃,就應該用在最好的刀口上,我相信項梁他會比我先沉不住氣的。”

這是臺下又有一名斥候來報。“報上將軍,定陶北二十裡處發現一支軍隊,約萬餘人,正加速朝戰場奔來。”

章邯眼皮微跳,問道;“可是趙軍?”

“回上將軍,隔的太遠沒有看清,看裝束並不像是叛軍,倒像是我大秦的軍隊。”

“再探!”

“諾。”

片刻之後,斥候長長的‘報’聲又想起,章邯手緊緊抓著座椅,面色仍舊平靜。

斥候的聲音帶著歡喜,“上將軍,已經探明,來者是我大秦軍隊,他們碰見了我方斥候,便打出了北軍的旗號,朝楚軍背後猛撲了過去。”

章邯再也坐不住了,激動的站起來仰天大笑道;“天佑大秦,天佑大秦。”又高聲喊道:“章平。”

“末將在。”

“速去騎營,見我紅旗飄動則右出直撲楚軍中軍,隨我前去擒殺項梁。”

章平赤紅著眼,大聲的吼道:“諾!”說完便轉身快馬離去。

當韓信在太原郡打著北軍先鋒的旗號一路南下,秦軍的潰兵敗將紛紛投奔,而酈營大軍覆滅後,趙國在河東的勢力幾乎被連根拔起。因為才被韓信趁虛而入,一路攻城拔地補充糧草補給,若遇堅城,則繞道而行,避而不戰。

從太原郡南下到達定陶,韓信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隊伍也從當初的三四千人擴張成了近萬人。

當疲憊不堪的隊伍到達定陶時,正好趕上了秦、楚兩軍主力的大決戰,韓信當機立斷,也不待士卒休息便率軍趕至戰場。又令二千多老弱之族才分成數十隊持著大量的秦軍黑水旗,四散開來在附近的山林中以為疑兵,他自己則帶著七千多人猛的撲向楚軍空虛的後方。

這一支突然從後方冒出來的秦軍讓項梁大驚失色,他為了加強對章邯的攻勢幾乎把所有的後軍都投入到進攻中去了,被韓信這麼一攪頓時楚軍後方大亂,正在大戰的楚軍士卒們見後方秦軍旗幟四處飄舞,不由心驚膽戰。

迫不得已項梁只好帶著身邊的兩萬多親軍向韓信撲殺過去,早已等待許久的章邯則率著二萬鐵騎隨即出動,狂嘯著朝著楚軍中軍奔襲殺來。鐵蹄所至,勢如破竹,楚軍頓時大亂,首尾不能相顧,士卒紛紛掉頭逃跑衝撞自家的軍陣,令楚軍更加混亂。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恆楚力戰而死,項梁見敗勢已無法挽回,仰天悲呼數聲自刎身亡,鍾離味則率著數萬殘軍倉皇南逃。

PS:很多大大都提過,說這本書筆下的配角出場鏡頭太多,有喧賓奪主的感覺。其實江南的本意是想寫一部完整的秦末戰史,韓信只是主角,將整個劇情串聯起來,由他的際遇改變而帶動了整個歷史的變化。既然是寫秦末,那如果不寫項羽、劉邦、趙高這些重要人物的話,那就絕不是一部完整的秦末。所以江南才會花大量的筆墨去刻畫這些人物,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和戰役還原,儘可能寫出一部氣勢磅礴新的秦末亂世。

其實很多書友提的意見也讓江南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比如關於戰爭細節的描寫我並不是很擅長,關於鏡頭的轉換也有些生硬,有些地方也因為江南不夠嚴謹而穿幫了,等等…….這些我都在努力的去改善,希望大家也能看到我的努力。

江南還是個新人,第一次嘗試寫歷史小說,希望大家多對我包容些,有些好的建議或者想法請不吝賜教,書評區或者交流群都可以,只要是合理的我都會認真聽取的呢。前幾天一位書友就和我提到李左車的事情,讓江南思路拓寬了很多,相應的也為以後設定了不少伏筆,這裡感謝這位大大呢。

再就是跟新不給力的問題,呵呵,為這個我沒少被罵。不過真沒辦法,我是個上班族,只能利用空閒的時間來碼字了。而且我寫書算比較嚴謹的,尤其是一些相關的史料和戰術。我現在已經算很努力了,每天差不多碼字的時間就花了六七個小時,都堅持在四五千字以上的大章節,這幾天還都突破了五千,希望各位大大能體諒下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在火影的浪人側福晉不悠閒全能巨星:天道帶我上高速俠蹤芳影可負如來可負卿韓信點兵天劍人皇魔獸的斯卡文能掐會算小師叔天梟麒麟之驚天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