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天啟1626->章節

第二百六十八章大義小節

熱門推薦: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劍仙三千萬

第二百六十八章大義小節

“皇上,你真的相信這個王穿不是倭人,或者說不是倭人奸細嗎?”

剛才一直沒有說話的王體乾此時到了為解魏忠賢與妙相的尷尬,故意問起朱由校來了。

“王體乾,你有什麼理由認為他是倭人呢,難道只是因為他與倭人同時出現在大爆炸現場,今年的大爆炸怪事頻發,似乎這也不算一件怪事吧,若不是為此難道是因為王穿運氣好一些你就覺得他會是一個倭人甚至奸細嗎?”

朱由校也是冷笑一聲,不溫不和卻提醒著王體乾。

其實現在所有猜測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之上,並沒有任何實證。

在大爆炸之時出現的那些祼身男女之中,只有王穿一個中原人,而其它都是倭國人,這樣看來王穿是倭國人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很難說得清楚,為何在無數倭人之中會夾雜著一個中原人。

但這其實也只是整個大爆炸離奇事中的一件,若要解釋為何王穿獨是中原人,而其它人是倭國人,那麼首要解釋的是為何會憑空出理這麼倭國人,若說出現倭國人已不足為奇,那麼王穿是中原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塔讀@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剛才魏忠賢與妙相都說過,王穿其實並不會什麼武技,這一點在比武的時候朱由校也看得清楚,雖然贏了卻是智取,與武功無關。

可王穿卻遭遇數次襲擊,可人卻安然無恙,若說每次都有人保護他,而後來玄靜的出現,也讓大家不會懷疑,可畢竟每次都會與倭人有關,若說不是運氣好,那麼還能有其它更好的解釋嗎?

但一個人運氣好壞,非是可以用言語來解釋證明的。

朱由校把王體乾的想法給說了出來,自然提醒王體乾他能想到的,朱由校當然也能想到了。

“皇上,若說饅頭庵一開始並沒有這些倭國逃犯,那麼這些倭人又逃到那裡去了,為何現在又會出現在饅頭庵呢?”

此時問話的是魏忠賢,他並不敢就著朱由校的話來問。

“魏愛卿,我知道你們剛才都是敷衍於朕,心裡其實並不服用氣。

但朕要告訴你,此事當是如此來說,你是東廠的督主,田爾耕也算是你的下屬,分於你管,而九門守護之中都有內宮當職,這些太監也屬於你管,整個京城若有誰還比你更熟悉,朕不會相信。

就算有一隻蚊子飛出京城應該都逃不過你的眼睛。

自大爆炸發生之後這麼久了,東廠錦衣衛四處嚴查,卻連這些倭人的影子都沒見過,而且當時倭國刺客劫持你東廠大牢,也殺了你不少護衛,算是折了你魏忠賢的面子,想必於此事你定然不會善罷甘休。

可查來查去,又查到什麼了沒有,你不來給朕一個理由,反到要問詢起朕來了嗎?

朕養你們這些奴才又有什麼用。”

魏忠賢不說而已,一說朱由校就有些怒意,此時說著說著也是語氣加強,讓魏忠賢也是一時不防,只得與王體乾馬上跪下,天子一怒萬人懼之,縱然是九千歲的魏忠賢也不會例外。

只是如此一來到讓妙相站在一邊不好意思,只得也是輕宣佛號。

“皇上息怒,皇上息怒,是老奴言失,冒犯天子之威。

雖然東廠錦衣衛盡責盡職四處搜,也搜查了京城裡的大部分官官宦之家,卻並沒有線索,此事老奴自也是難辭其咎,難辭其咎呀。

剛才老奴無意冒犯天子之威,只是現在想來,這些倭人定然是被藏於京城之內,繼兒再慢慢的送出到饅頭庵的,若說王穿大人與倭人無關,那麼到要提防著其它與倭人勾結之人了。”

魏忠賢到是腦袋靈光,不再提王穿,而是順著朱由校剛才的話反過來懷疑,如此說至也是理由充分,也算是為大明朝著想,畢竟若京城裡有人與倭人勾結必然會有陰謀,這一點魏忠賢當然也緊張,也怕這些倭人會對自己不利。

“魏愛卿此言甚是,只是你覺得誰有膽子在京城之中與倭人勾結呢?

而救出這些無用的倭國女子又會有什麼陰謀呢?

王穿可是魏愛卿向朕推薦的,而且劫持東廠大營之時他好像在被愛卿親自提審,後來他去了信王府,就連現在的信王府也是魏愛卿提供的,你不會懷疑信王吧。

信王可是朕之後大統繼承人,我朱氏皇族難道也會有人敢與倭人勾結嗎,在朕的面前你不必話裡有話。”

朱由校是先問魏忠賢其次再算是警告魏忠賢,不可無故懷疑皇族之人,這樣會憑添猜測,攪得皇族之內人心不安。

而現在的朱由校也感受到了危機,自然要靠自己信得過的自家人來幫襯著度過難關了,所以不允許魏忠賢有些懷疑。

而他前面的兩個問題也讓魏忠賢說不上個所以然來,怕是除了真正的倭國奸細之外,誰會知道這其中的原由呢?

“老奴不敢胡亂猜測,更不敢有損皇族威嚴,只是希望此事要調查清楚。”

魏忠賢此時自我否認著,其實他的目的其實很明顯,就是懷疑皇族之人,而能有此本事的當是福王。

相對於福王魏忠賢雖然被封為九千歲,可卻並沒有福王的實力,也沒有福王的威勢。

打壓福王也是魏忠賢一直的謀算,畢竟將來信王登位若沒有福王那麼就會更依賴於他。

但朱由校看似頑世不恭,可一句話就封住了所有人的懷疑,也何全了皇族的面子,這也算是朱由校讓人意外的地方。

“你知道了就好,當好自回去查查,此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卻關乎君臣之誼,關乎我大明天下安危,想必愛卿身為大明天啟九千歲不會讓朕失望,用不了多久你可以給朕一個明白的呈報。”

朱由校此時也是順著魏忠賢,把此重任交給魏忠賢。

魏忠賢跪在一邊,也是看了此時的王體乾,而王體乾看起來是做好事,可其實卻是故意的,此時臉上到也是緊繃著臉,讓魏忠賢一看,也是心虛了許多。

“老奴遵命,定不負皇上重託。”

魏忠賢也是及時領著皇命,而一邊的妙相則一直面露微笑。

雖然這一次他與魏忠賢合作,其實只是暫時的合作。

在魏忠賢去查饅頭庵之時,三十二個學童已解救出來,魏忠賢只是走一個過場而已。

對於誣陷王穿是倭人或是奸細,他並不抱太多希望,反而並不生氣,但見朱由校此時對魏忠賢的態度,心裡卻也十分滿意。

“起來吧,你們也累了,下去吧。

聽聞前日百姓到承恩寺要人,昨夜你們就救出了此三十二個學童,辦事到也讓朕放心,朕不會懷疑你們,只要你們真心為我大明辦事,朕都會賞罰分明一視同仁。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可此時我大明內憂外患之時,我也希望三位愛卿不要再相互猜疑,反而中了倭國奸細的計了。

過幾日就是選秀的大日子了,幾位愛卿要為朕守好京城,守好皇宮。

若是再發生上次皇康妃遇襲之事,我怕要有人來為此擔責了。

不過好在前些日子一直受寒氣所擾的懿妃娘娘到是康復了,這到讓朕心有所安了。”

朱由校說完也不管魏忠賢與王體乾還有妙相,自己又弄起他的浴火飛鶯,臉色也專注得多了。

此時三人都也是心思不一,他們知道朱由校說不懷疑,其實朱由校自然也有懷疑。

可三人都是大明的重臣,朱由校也不會完全懷疑三人,那真的懷疑了又無人可用了。

同時也提醒著三人,若是有人來挑拔朱由校懷疑他們三人,那麼朱由校也同樣會如此對待他們。

最後的話其實也是有意無意之間說起,妙相不知,可王體乾與魏忠賢卻明白,懿妃娘娘能好轉過來代表著什麼,代表著皇上身邊有超凡之人。

……

本書~.首發:塔讀*小@說-APP&——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

王穿離開御花園卻並沒有離開皇宮,而是直往後宮安置秀女的地方。

剛才在御花園與魏忠賢妙相的一番辨解,也讓王穿心裡舒適,可此時魏忠賢與妙相的聯手,又讓王穿有些鬱悶。

他想到魏忠賢會只顧自己的利益卻並沒有想過,妙相也是一個拿得起放得下之人,明知此事是魏忠賢有意刁難於他,可他最後卻以如此方式為自己度過了難關,而且還無形之中討得功勞。

從另一方面來看,若說饅頭庵的妖人很有可能就是三陽法王,這一點王穿可以肯定。

而且從一開始知道是福德寺抓走了三十二個學童,最後再推測學童轉移到了承恩寺,說明妙相與玉樹必然是早有勾結,而既然大成法王已死,此時又嫁禍於三陽法王,藉此機會除掉三陽法王,那麼由此可見二人其實並不可能是勾結聖法教的內奸,那麼其內奸極有可能就是金禪法王。

而原本的猜測雖然難與確定,卻也因為此事而明郎了許多。

而且饅頭庵是無生老母的地盤,無生老母與倭人勾結這是不爭的事實,妙相之所以能借饅頭庵來辦此事,必然是取得無生老母的允許,這樣綜合算起來,妙相必然是聖法教之人必然與倭人有勾結的事實已十分明顯。

而這也讓王穿憂慮更甚,以前只是猜測,現在事情卻已明確了反而不好辦了。

若聖法教已控制了洛陽的金禪派,那麼事情就複雜得多了。

而且依此來看,昨夜並非是妙相與玉樹出手,而是魏忠賢下面的其它法王出手,那麼魏忠賢與聖法教有沒有勾結,福王與聖法教有沒有勾結這一連竄的疑惑讓王穿更是擔心不已。

但事情雖然復雜多變,卻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倭人的陰謀欲圖吞併中原。

王穿想到現在的局勢,心裡也是寒意大增,此時全國各地都有可能已被聖法教滲透,若此時倭人與後金合夥來攻大明,大明用不了多時必然會土崩瓦解被吞食殆盡,怎麼可以穩定大明此時的局勢呢?

王穿想到了幾個老王爺,此時也是微微一笑,若說幾個王爺分佈於各地有了封地,又各有自私之處,但只要縱然京城有危,那麼最後也會有朱氏皇族可以支撐著。

而且這些王爺只要受封之後在大義之上必然會支援此時的皇上,同時也削弱了聖法教在地方的勢力,只要全國有一塊地方不被侵吞,那麼就留有希望,也會給倭國後金以威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雖然情勢變得越來越複雜,但王穿知道只要抓住機會,打敗妙相,打敗魔尊,其實就可以瓦解聖法教的基礎,再利用後金,倭國與大明的三者牽制關係,或許可以擊敗倭國,擊敗聖法教,甚至於擊敗後金。

其實此時的局勢,對於後金也並不有利,也會讓後金認為大明勾結倭國想藉此機會夾擊後金,那麼若倭國登陸朝鮮,大明也登陸朝鮮,後金自然不會再幫倭國,必然會阻止倭國。

那麼大明與後金其實是可以聯合起來共抗倭國的,這樣一來,倭國必然會被三方夾擊於朝鮮半島之上大敗而歸。

而若最後再藉助於朝鮮與寧遠邊關夾擊後金,那麼後金自然也會大敗。

(這裡也是後面部分與倭人後金大戰的基本思路,同時也為袁崇煥最後因為通敵的原因而被處死埋下伏筆,大義與小節,有的時候難與雙全,就好像今年紅的滿江紅一樣,只是世人少知其原由而已。

當年嶽武穆非是愚蠢之人,不會不知道此時現代人所說的過節與人情世故,對於兩帝之說,其實並非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嶽武穆之死其實是就大義而舍小節之舉,這與古代大部分文人志士的志向與犧牲精神一致。

莫須有其實真的就是莫須有,以嶽武穆的如此才華,滿江紅,小重山等等又怎麼可能是不懂世故之人,讓人如此輕易制死呢。

縱然是秦會再奸也是不可能的,畢竟秦除了弄死嶽之外,在歷史之上並無其它流傳的惡行,更無可以說得上的功跡事業,說明此人其實不過如此。

其之所以留名臭名千年還是因為嶽武穆的偉大而已,不必因為嶽武穆的偉大而把奸人也弄得很有本事一樣,這就與歷史相背了。

只是想來古代中國但凡執大義者都不會過大決個人得失之小節,寧死以死明志保全大節,也不會在乎後人之說了。)

王穿邊走邊推想著,雖然他知道一些已經發生的歷史,但對於現在的王穿來說,其實過去是無,將來也是無並不敢確定歷史會朝著自己所知道的局勢發展,未發生的事永遠不可能成為歷史的指導,縱然是已經發生自己知道的其實也未必真實,而且更無從考證,更何況王穿是不是穿越了,還是本來王穿就是大明天啟之人,此時王穿都不能肯定了。

那麼此時去見圓圓又是什麼目的呢?

其實也是王穿一直疑惑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圓圓等人從三百年後而來之後,難道說此時大明的人會知道有這些事會發生,再利用這些穿越之人達成目的嗎?

這說起來就太過玄乎了,反正王穿是想不通,用現代所學也是解釋不清楚的。

而且依此時的情形,顯然無生老母與妙相並不相信這些從三百年後倭國而來的女人所認知的話是真的。

沒有人會相信自己會是失敗者,更不需要改變什麼所謂未發生的歷史,三百年前的人所言的歷史,對於現在大明天啟的人就是未來,就是未發生的事,誰會相信呢?

就算是回到現代二戰之前,那三個軸心國自然不會相信自己會失敗的,也不會此時這些倭人女人所認知的事實,就好像此時的妙相,他覺得他所成就的就會是歷史,而不是幾個三百年後的倭國女人所說的歷史。

當然王穿也是這麼想的。

“選秀史大人,秀女居住的秀女宮已經到了。”

領著王穿來的一個小太監此時也是提醒著王穿。

剛才他走在王穿前面,見王穿低頭沉思,也不敢打擾,只是默默的帶著路,此時已經到宮門前了也不得不提醒王穿。

“哦,這就是安置秀女的地方嗎?”

王穿抬頭一看,院門上也有一塊牌牌,上面寫著秀女宮三字,皇宮禮部所設的宮到是一樣,都是留置秀女的地方,而皇宮管制更嚴一些,這些秀女需要培訓的規矩禮儀也更多。

無論最後誰入選,其實秀女都要嚴格的進行皇宮禮儀的培訓,從這一點來看,其實對每個秀女都是十分有利的,但古人卻並非如此功利的想法,對於現代人來說,或許這就是機會,就是出人頭地的機會,會爭得頭破血流的。

古時的許多秀女,特別是大明的秀女,家室清白,可家室條件並不會太好,能進皇宮接受最高級的禮儀培訓,說起來也算是一種福氣了,只是這種福氣或許要過幾百年後才能真正體會了。

“公公,今日在下受皇上之命前來看看這些秀女,也是奉旨而為。

不過秀女也太多,在下也忙不過來一個個的看,不知這裡可以安坐安閒的地方,讓在下可以慢慢檢視。

而且你只要把三百名秀女的名冊給我,在下想單獨抽查一下這段時間以來這些秀女的表現,看看是否滿足皇上及皇后娘娘的要求。

過幾日就是真正選秀的大日子了,會不會弄出什麼紕漏出來,以影響皇上威嚴,這可是關乎我們大家生家性命之事呀,在下不敢輕視呀。”

王穿也是語氣裡帶著官味,而且也帶著威脅,其實只是想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辦自己的事,不為其它人所叨擾而已。

【作者題外話】:君子有義,庶人無情,或許這就是此小說的結局,縱然有心,在下也無能為力,不能盡善也。

相關推薦:全球高溫:我在末世囤積百億物資神的遊戲:我立於百億生靈之上玄幻:開局百億道仙火情非得已:江少的白髮前妻蒼天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