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天命唯漢->章節

第二百四十八章 劉盈:噶韭菜咯!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渭水南岸,興樂宮遺址。

吹面微涼的秋風中,劉盈正在帶隊在這裡做著測繪的工作。

作為一隻土木狗,他深知有一張靠譜的施工圖,對於工程進度的幫助有多大。

而且這裡毫不誇張的說,將會是他未來的家。

所以,自己家的設計,在力所能及的時候,還是不要完全外包給別人的好。

嗯,但更重要的理由,則是為了逃學……

畢竟,他只需要再在關中居住十天左右,就要著手前往河北跟韓信匯合了。

秋糧入庫,趕種一季小麥之後,趙國的精壯將被徵召,南下滅齊。

隨著堆肥法的大量普及,再加上這一時期沒有什麼抗倒伏用來密植的種子,所以即便是一年兩熟,對於地力的消耗其實也並不太嚴重。

麥豆連作,再加上牲畜和人類的糞肥,土地再怎麼貧瘠,一畝地還是能打一兩百斤糧食的。

這個產量,在後世裡人口過億的時候會鬧饑荒,但在人口只有一兩千萬的年代,畝產雖然低,但人均糧食佔有量卻並不低。

劉盈想做的就是先爆人口,然後將人口導向設在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工坊,之後利用提振的生產力,完成對江南嶺南的開發,以及海外的殖民。

尤其是日南郡的河口三角洲,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尤其適宜耕種。

將那裡產出的糧食源源不斷運回來,則國內就可以實行三圃制,既修養地力,又可以發展利潤更高的畜牧業。

在劉盈的規劃中,他準備用三到五個五年計劃,讓大漢的百姓從吃得飽,轉變為吃得好。

所以著眼於當下,他做的一件事,就是教會將作少府的一群工師,如何完成地圖測繪。

秦朝的地圖上,雖然標註有點到點的距離,以及山脈的等高線,但受限於工具和實際操作的問題,這樣的地圖只是用來參考。

尤其是在大軍行進的時候,更多依靠的,還是當地人的帶路,以及派出遊騎的實地偵查。

至於像是修水渠道路等大型工程,尤其是水渠,很多時候能夠通水,靠的都是運氣……

畢竟,劉盈閱讀《中國水利史》這本書的時候,見到其中最為頻繁出現的,就是‘水不通’,‘不能通’……

所以說,為了避免勞民傷財,前期精準的測繪,還是很有必要的。

而現在擺在劉盈面前的,是他一早叫人復刻出的一臺遊標經緯儀。

就是一個木製的三腳架,上面安裝帶有四個微調旋鈕的基座,然後是一個垂線定水平的水準儀,基座上帶有一個液浮指南針和羅盤。

再往上,是由青銅鑄造的器身,分為主尺和附尺的水平角度盤。

主尺為基座,往上能旋轉的部分有一個垂直旋轉的角度盤和帶有定位細絲的望遠鏡。

這些都不是難點,難點是對於度量衡的確定。

秦漢時期確定度量衡的一種標準物,用的是黍米,準確的說,用的是上黨郡羊頭山的黍米。

一百粒大小均勻的黍米首尾相連一字排開,恰好就是這一時期一尺的長度,既23.2釐米。

這一資料,即便是後世測量,也同樣相差不大!

不過劉盈決定拋棄現有的度量衡,採用後世裡常用的資料。

於是在反覆測量取平均值之後,將一尺分成232份,確定毫米,進而確定釐米、分米和米。

畢竟,十進制的換算,相對更加簡便。

秦國一統天下之前,各國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於是採用不同的度量衡,但在秦滅之後,統一度量衡就變得尤為重要。

這一時期,每年九月的時候,各地的官員就會進行年終總結,將當地的各項資料上報中央。

這,就叫做‘上計’,而出發前往中央彙報的官吏,就叫做‘上計吏’。

在一個統一的國家中,自然不能有大小尺的存在。

蕭何這段時間忙碌的,主要就是將新的度量衡,以及和舊度量衡之間的換算公式鑄成鐵件,讓各地的上計吏們帶回,並在各地進行推廣。

新朝新氣象,確定度量衡,確定新的法令都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其實劉盈最想改變的,還是現在這個坑爹的曆法。

不是說以十月為歲首不好,而是現有的顓頊歷不夠精準……

嗯,八月十五那天,天上一彎弦月瞭解一下咯!

月相歷他不知道該如何測量,但後世常用的公曆他還是知道該如何測量的。

畢竟,只要卡死每年太陽最短和最長的那兩天,就可以確定冬至日和夏至日,然後以此為座標,閏年三六六天,每四年一次輪迴,萬年曆就做好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問題是,確定曆法很簡單,難點則是歷朝歷代頒佈曆法的目的,是為了勸課農桑。

簡單來說,就是在曆法上寫明,什麼時間適合播種,什麼時間要抓緊收割。

二十四節氣歌,大抵就是用來做這個用的。

然而還是那個問題,這時候的溫度比後世高一些,很多節令的順序其實是反著的。

《漢書·律曆志》中,列備二十四節氣並載明有相應的星度,曰:大梁,初胃七度,穀雨。今曰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曰穀雨,於夏為三月,商為四月,周為五月。終於畢十一度。

如此,用錯誤的節氣歌,去指導需要卡死農時的農業生產,絕對稱得上是禍國殃民了。

不過劉盈對此事也有計策,那就是後世裡《光明日報》的那句名言。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他來確定曆法,至於剩下的指導農時等工作,則去尋找善於耕作的老農來完成。

比如閒的發慌的劉太公,作為一名喜歡聲色犬馬的農家子弟,他雖然和學派內很多老古董的關係不好,但卻很受新興派的歡迎。

只要給他足夠的經費,相信要不了多久,就能夠得到幾份適用於不同區域的農作物種植指南。

嗯,其實說是新興派,那些人的年齡,也大多都在五十上下了。

相比於日薄西山的墨家,講究凡事親力親為,捨棄過多慾望,安貧度日的農家,更是早就青黃不接了。

所以這段時間,劉太公見到劉盈不在,而劉肥也沒有繼承他的想法後,老頭的目光,就盯上了還處於懵懂時期的劉如意……

於是,小家夥經常一身土的很晚才回房間,戚姬雖然嘴上不說,但背地裡都不知道翻了老老劉多少白眼了……

興樂宮遺址旁,劉盈在甩給了陽成延等人一張三角函數表後,開始自顧自的感懷了起來。

目之所及,斷壁殘垣。

昔日沖天的大火已經熄滅,滾滾的濃煙也已經消散,至於散落的白骨也已經被好生收殮入葬。

如今,這片土地上,只剩下廢墟的悲愴與破敗,歷盡滄桑的殘垣斷壁講述著過往。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測繪完成之後,徵發的施工隊就要進場,將那些不堪使用的廢料清理出去,然後讓這座宮城迎來重生。

逝者不死,必將再起,其勢更烈。

長樂宮這個名字,將會和隔壁的未央宮一起,永遠載入一個民族歷時千年不曾斷絕的史料之中!

在身後韓談,以及幾名按劍武士的亦步亦趨中,劉盈慢慢從斷壁殘垣中走出。

不愧是蕭何,他選擇的這個地方,其實重建起來十分容易。

咸陽大火雖然波及到了這裡,但畢竟距離現在時間很短,上層的木製建築雖然徹底毀了,但臺基等最為耗時費力的東西,還是完好無損的。

只需要重新去秦嶺中砍伐大木充作樑柱,然後鋪上地磚瓦片等物,這座宮殿就可以很快入住了。

難怪史書上說,從漢五年開始,直到漢七年二月,長樂宮就建成了。

如此短暫的時間就完成了如此恢弘的工程,其實一直是人們詬病劉邦的一個點。

嗯,雖然工程量也確實不小,但畢竟只是改造,而不是建設。

前者只需要打錢就行了,而後者,對於人力的需求就要大得多了。

畢竟臺基是夯土所做,不僅土料的製作費時費力,就說是一下下的將泥土夯實來建造如此規模的宮城,非十萬人苦幹好幾年不可。

而對於打錢這一點,在關中各地售賣茶葉,以及即將拿到河東鹽池分紅的呂雉,在劉盈來之前就明確表示。

錢要是不夠,儘管向她開口去要!

呂雉雖然進入關中的時間晚了一點,沒有見過昔日咸陽城的繁華壯麗,但僅僅是從遺址上走過,就足以讓她對狹小的櫟陽王宮不滿了。

搬新家,就成了呂雉這些時日最為惦記的一件事情。

劉盈自然不會跟她客氣,在爆肝了幾個通宵後,一份長樂宮改造2.0橫空出世。

在這份施工圖紙上,不僅預留了將來自來水系統,更是還為日後的供電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霸水滔滔匯入渭水,在高差這麼大的地方,不建幾座水力發電站,簡直就是浪費!

對此,劉盈噶起自己老孃的韭菜時,也毫不手軟……

當然了,現階段的話,還是火電更為簡單一些。

但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

作為首都,自然要將高耗能高汙染專案外遷啦……

相關推薦:唐僧的人生模擬器:重塑西遊綠茵狂夢綠茵毀滅者綠茵僱傭兵請公子斬妖萬界遊戲機一鍵破關諸天我能無限提升靈妃傾天之妖帝已就擒武鬥天地無敵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