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都市->天才遊戲策劃->章節

二百四十九章 dota聯賽進展

熱門推薦: 我真不是魔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女配她天生好命 都市國術女神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可是沒誰會一直是新手玩家,即便他是菜鳥,也不會自己承認。大家都會認為自己技術牛皮,可是一些基礎的玩法中,卻不讓玩家展示自己的“技術”,那可就真的沒意思了。

“補刀”可以說是一個傳統遊戲留下來的毒瘤設計,客觀而言是完全沒有價值的事情,完全可以把技戰術放在對線團戰和gank上。但是補刀雖然枯燥無聊但是它暗含著一個小優勢就是傳統moba玩家在補到刀那一下心理是略爽的,這就是為什麼補刀雖然是毒瘤但是經久不衰的原因,但是風暴沒沒有同樣的設計來彌補玩家的小體驗感缺失,吃球完全不夠。

裝備體系和天賦體系各有千秋,難分軒輊。出裝更有rpg和角色成長的感覺,而天賦沒有。目前pc遊戲的主流受眾都是rpg的年代來的,裝備對於他們更有吸引力。其實核心而言,裝備和天賦,基本沒什麼差別。

天賦無非是定製化裝備,在特定等級可以出而已。但是明顯裝備看起來更好玩,你想要阿爾薩斯20級可以出一把霜之哀傷,還是可以出一個盾牆的天賦?

他一直覺得,《風暴英雄》這款遊戲,不是做的不好,而是做的太好了。無論是遊戲的美術,還是平衡性;無論是英雄的背景,亦或是設計理念,其實都是很頂尖的。但是或許,這個設計理念,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呢?

即便是從前的劉能,也曾經試圖思考過:如果是他的話,應該怎麼去拯救、設計《風暴英雄》。可是到最後還是無奈放棄,這款遊戲沒法拯救,至少自己沒能力去拯救。

只能看著這款遊戲從一出生,就註定了死亡的命運,然後看著它一步一步的走向死亡。

郭羽打算去暴風雨公司談代理的時候,剛好是《風暴英雄》上線後幾個月,一直不溫不火,劉能幾個月前的品論文章又被挖出來的時間點。他看到劉能的專訪之後,下意識的想要去反駁,至少在自己內心裡去反駁。

可是默然發現,對方說的,似乎沒什麼問題,《風暴英雄》的那些設計理念上的缺陷,沒有經過時間的沉澱根本無法暴露出來。

現在大家都發現了,用腳投票放棄了這款所謂的moba遊戲。而當時遊戲剛剛釋出時候,劉能專訪中對這個遊戲的看法,就顯得那麼有先見之明。

最終,郭羽放棄了前往暴風雨公司談合作的事情或許,這款遊戲,的確沒辦法火起來,也就沒辦法支撐起來對抗dota的大旗了。

代理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

第一屆的dcc是海選+淘汰賽,選出來最後三十二強。這三十二強最後會進行幾個月的封閉訓練,這是劉能的要求。

畢竟國內的電競賽事剛剛興起,很多基礎建設都沒有鋪開,職業選手?不存在的,少數的幾個手速意識都很強的人,在國內倒是能拿到幾個獎項,可是國內一直沒有環境,也沒有舉辦過相關的賽事。

dota出現不過一年的時間,更是沒有人去系統的研究,怎麼舉辦這樣的賽事。

不過說起來,其實dota的賽事,和nba多少有點兒相似,至少在人數上是一樣的配置,5vs5。這就讓賽制上,有一定參考的價值。

劉能最開始也想要鋪開很大,但是限於自己沒有那麼大規模的資金,另一方面,乍一舉辦賽事,在選手的甄選上就已經有問題了。

這邊三十二支隊伍,一百六十個人的水平,按照劉能的說法,除了個別幾個能看的,其他人的水平真的是一塌糊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國外是有一些經驗的,那些rts職業選手,在剛一接觸到dota的時候,也是各種不適應。但是當意識到這種moba遊戲表現出來很具有統治力的電競玩法之後,意識到這款遊戲,絕對會成為未來幾年主要的電競賽事專案之一。

即便相關的聯賽還沒有正式組建起來,但是小規模的賽事都在興起。

亞伯沒說話,的確沒有那種大一統的電競賽事,可是這種小規模賽事卻也不斷的鍛鍊和磨合一些電競隊伍。

國內就沒有這種環境了,絕大多數人,對於電競的概念都不清楚。這一百六十多個人,已經是報名參賽人中的佼佼者了,可是還是有很多人,並不明白什麼才是電競,怎麼去玩電競。

他們的電競方式,就是無腦的衝殺。即便是這一百多人中,也有不少人是真的憑著運氣的成分才能走到現在。

短短兩個月的訓練,劉能是不太清楚,這些人究竟對於電競瞭解了多少,但是至少,讓他們對於電競這種“體育競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

然後是意識、配合、基礎流派,都一系列的培訓課程。這些前前後後大概教了一個月的時間,是劉能讓林海霞和幾個項目組內的人給他們在講解,從設計層面給他們解剖這款遊戲。

一個月之後,是上機實訓。

畢竟理論和實踐是要結合起來才行。

第二個月的時間,主要是訓練他們的配合,然後形成自己比較獨特的打法和配合。

五個人是一個團隊,個人的打法自然各方有不同,但是都應該要和團隊相互配合。有些時候回削弱自己打法的某些特點,也可能是團隊因為某個人的打法特點做集體的配合。這段時間是磨合期,逐漸的形成各種風格的團隊打法,也讓個人的打法更具有特色。

在實戰的時候,最開始是人機對戰。劉能專門負責調整了機器的ai,並且加強了電腦人的實力。後半程則是人人對戰。

在完全匿名的情況下,隨機匹配,從概率論上來說,幾乎所有的戰隊都會有機會和其餘的三十一支隊伍撞上,然後來一場狹路相逢勇者勝的遊戲。

這樣兩個月下來,幾百堂課和幾百場實戰,讓他們都逐漸的形成了自己的體系,這才是最重要的。

按照劉能的想法,兩年的時間把國內的電競隊伍給鍛鍊出來;而留給國外的時間,第一年讓他們自己摸索,第二年會讓亞伯領個頭把電競賽事給組織起來,然後開始正式啟用dota2。

第三年開始,國內外依舊還是會各自舉辦自己的聯賽,但是會相應的舉辦一些友誼賽,讓這些國內外的戰隊都互相熟悉一下。第四年,正式開啟全球聯賽。那時候,才是dota電競的正式展開。

不過在那時候之前,劉能還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相關推薦:星際生存從侵略開始反套路明星萬界之反套路主角修仙就是這麼科學網遊之我是策劃寧為妖精不做人科學霸權純禽記者雄霸蠻荒無限輪迴之極品大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