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玄幻->踏天無痕->章節

第五百六十九章 續命真法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解開封禁陳玄真修為的禁制,陳海便讓魔猿押送陳玄真離開神陵山,任他返回燕京城去見魏子牙,然而奎狼宮的大殿之內,黃歧瑋、黃培義、廖雲崖以及姚出雲、姚志、姚泰和、姚出秋、姚啟泰、趙如晦、紀元任、薛存以及楊巧兒等一干人,心緒卻久久未能平復下來。

陳海竟然是道禪院隱脈傳人,竟然是道禪院這一代的大天師!

而寧氏天之嬌女、太孫妃寧嬋兒竟然是道禪院上代大天師鞏清的嫡傳弟子!

這兩條訊息傳出去,會對天下世人造成多大的驚擾跟衝擊?

再說姚氏諸多核心子弟、宗老雙手當年都沾染道禪院子弟的鮮血,以及清剿黑燕軍掀起的大亂,天水、秦川、鶴翔諸郡當年都有派兵馬勤王,而皇族贏氏更是當前進剿道禪院的罪魁禍首,這筆帳要怎麼算?

這一刻,陳海示意齊寒江將大殿大門關閉起來,以示接下來所議之事,暫時還不容洩漏出去。

“道禪院傳承數千年以來,從未曾謀取過世俗權勢,而隱脈一系更是數千年來不為世人所知,除蒼遺師兄、左師之外,所傳之人也是寥寥無幾,大家知道是為什麼嗎?”陳海淡然看著還遠未能平復心緒的眾人問道。

“天地有大劫,或一萬年,或三五千年便會經歷一迴圈,”

雖然大殿門庭已經關閉起來,陳海卻還是悠然眺望遠方,說道,

“道禪院自得上古仙人傳法,歷代大天師所立大宏願,也只是守護燕京大地、億萬生民而已,甚至諸閥、諸宗所傳承的玄修之法,也多源自道禪院,目的就是要在天地大劫來臨之際,燕州能積攢足夠的力量去抵擋。然而贏氏立國以來,宗閥勢力極盛一時,以致在魏子牙、益天帝等少數野心人的挑唆之下,反噬攻滅道禪院欲求長生之法,而前代大天師鞏清為報血仇,立赤眉教、黑燕軍以雪前仇,孰不知天地大劫再一次的迴圈即將來臨。隱脈一系這才被迫出世,我也是流落河西之後,才被左師尋上,傳授隱脈真法,有一點也希望大家能明白,隱脈出世,絕非是要清算道禪院被滅的血仇。這也是我與蒼遺師兄,始終沒有去見鞏清的緣故。”

寧嬋兒忍不住要翻白眼,她知道師尊鞏清辭世之前,陳海都還不知道道禪院跟神殿、跟血雲荒地的關聯,但又不得不承認,陳海真真是將故事編得滴水不漏,她跟蒼遺不戳穿他們的謊言,其他人都會深信不疑。

“數千年一次的天地大劫?”黃歧瑋震驚問道,“要真是如此,陳侯為何不將此事公佈於眾,聚集諸宗諸閥的力量,共同抵禦?”

“……”陳海一笑,問賀蘭劍尊黃歧瑋,“諸宗諸閥割據地方,各執其政,而即便有玄修一心求道,孜孜所求也更多是為長生,試問有幾人,願意為註定要死億萬人的天地大劫拋頭顱灑熱血?”

“億萬人都將註定死去?”黃歧瑋頹然而坐,沒想到所謂的天地大劫,比他想的要厲害百倍、千倍,整個京畿平原也就四五千萬人滋息繁衍,加上秦潼山以西的諸郡,也就一億三四千萬人而已,一場大劫,將這麼多的人口都滅絕掉還不能平息?

雖然陳海的質問並非針對黃氏,黃歧瑋卻也是深感慚愧,要不是黃氏族人已經差不多在這數月間都融入龍驤軍,他也絕不敢保證黃氏一族在大劫來臨之時,能敢頂在前面。

再比如說屠熊等六閥,他們除了完全控制西園軍,有四位道胎境強者坐鎮,還在京畿之地擁有更強發動戰爭的潛力,但在面對龍驤軍與宿衛軍兵鋒相爭之時,他們做出什麼選擇?

他們甚至都不敢血戰一場,第一選擇竟然是帶著上百萬族人、脅裹數百萬附民以及兵馬多達五十萬的西園軍,惶惶從武勝關北撤,想著讓龍驤軍與宿衛軍先拼個兩敗俱傷?

難道還能將抵禦天地大劫的希望寄託在他們身上嗎?

想到這些,黃歧瑋也是沒臉再說宗閥值得信任了,也更清楚陳海為何要決意肢解宗閥了。

或許唯有肢解宗閥,將世俗權柄從宗閥手裡收回來,才能組織更強大的武備,去抵擋這場大劫。

“天地大劫不能公布於世,但你的身份卻在這一刻揭露出來,不是更令諸閥有藉口集結起來,強攻京畿?”姚出雲這時候問道。

“雖然到這一刻,我都不敢公佈天地大劫會從何方而起,但想信大家在這一刻也應該猜到天地大劫會從何方而起了吧?”陳海問道。

“西北?”黃培義震驚的站起來,難以置信的問道,“賀蘭劍宗所藏經典,曾記錄數千年前,西北大漠深處,曾出現大崩裂,有血魔裂地而出、吞噬生靈,但當時出世的血魔數量有限,即便當時宗閥還不成氣侯,卻也沒有形成慘絕人寰的大劫啊?”

無論故老相傳的上古秘聞以及這些年陳海在秦潼關一線的部署,黃培義不難猜到天地大劫將在西北而起,但故老相傳的上古秘聞遠沒有陳海所說的這麼恐怖啊。

“之前大劫未成大災,是有道禪院隱脈一系諸師在暗中默默守護,”陳海長嘆一聲說道,“然而在歷經數次大劫之後,道禪院隱脈一系也衰弱到極點,傳到我這裡,就剩我與蒼遺師兄兩個——我的師尊也因為力量耗盡而陷入長眠;而上古仙師專為抵擋大劫所立的道禪院,卻又被宗閥反噬而瀕臨滅亡……”

說到這裡,陳海又嘆然一笑,說道:“世人皆以為道禪院藏有永生秘法,卻不知道此域求長生所逆的是天道,即便是上古仙師也只能躲在與此域相接的秘域之中,而不敢逆抗天道之劫,真正踏入此域……”

“天武秘形真解,也非長生秘術?”黃歧瑋剛才見陳海拿《天武秘形真解》上篇以誘魏子牙率部放棄燕京城,他也心生暗喜,沒想到這一刻,陳海說法又不同了。

“天武秘形真解能續命,但非長生術,”陳海笑道,“續命到極致,必致天道之劫,但此時若能扛過天道之劫,借天道之劫的餘威,或能飛昇而入異域;然而奪舍續命始終是邪法,有違天道,會壞道胎根基是一方面,同時也會招至更強的天道劫數。當然,我也遠未修煉到那一層次,很多事情也只知其所然,不知其所以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原來是這般啊!”黃歧瑋喟然長嘆一聲,雖然沒有想象那麼樂觀,但總歸還是存有一絲希望;而在這一刻,他也隱隱猜出陳海為何如此迫不及待要與天下為敵,吸引諸閥聯軍來攻京畿了。

***********************

雖然文勃源的肉身比當年的燕然宮顧姓小宦要強大得多,魏子牙自以為奪文勃源的身舍,至少能續命百年,但神陵山之戰,他動用本命真元之後,才發現事情遠非他所想象的那樣。

這具身舍雖然更強,但對他的道胎神魂排斥,也要遠遠強過當年燕然宮顧姓小宦的那具身舍。即便神陵山一戰,他沒有動用瞳中劍這樣的天威劍訣,身舍就已經開始出現崩壞的跡象,他估計即便他從此之後不動真元,也未必能活三十年。

魏子牙不敢在諸弟子面前暴露這一切,待俞宗虎返回京畿之後,他就將軍政事務主要委託給俞宗虎、趙忠等人,他藉口參悟乾天玄極大陣更強的防禦神通,躲回潛真殿地宮裡,潛修防止文勃源的身舍繼續崩壞下去。

潛真殿地宮中,氤氳的靈氣瀰漫在地宮之中,魏子牙閉目盤膝坐在那裡,默默推演著靈肉合一的功法,然而陳玄真從神陵山回到燕京城裡,也瞬時就生出感應,他睜開雙眼,昏沉的瞳孔之中滿是疑惑之色。

魏子牙屈手連彈,將地宮的禁制開啟,沒過多久,就聽見一陣微微的顫動聲響起,陳玄真在畢嵐、高望等人監視下走了進來。

此時的陳玄真早就沒有了以前仙風道骨的模樣,雖然陳海並沒有處置他,但是被俘之後,他好像突然失去了生氣一般,幾個月過去,就蒼老沒了樣子。

魏子牙對陳玄真還是很有感情的,見陳玄真神魂之內並無異常,便讓畢嵐、高望二人離開,單獨將陳玄真留在地宮裡說話。

“陳海為何將你放回來?”魏子牙問道。

陳玄真從懷中取出天武秘形真解上篇,說道:“陳海讓玄真將這帛書交給師尊,勸師尊率宿衛軍放棄燕京城……”

魏子牙揭過薄卷,翻開之後,發現盡是一些粗淺的武道煉體之術,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就記載在傳抄天下的《練兵實錄》之中,不禁一陣好笑道:“這算什麼?”

“陳海說這是道禪院隱脈傳承的續命真法,師尊細看便能明白……”

“道禪院隱脈傳承?”魏子牙震驚不解的盯著陳玄真,他修行千年,可從來都未聽說過道禪院還有隱脈傳承這一說法。

陳玄真將他剛才所知道的一切據實相告,魏子牙震驚得都無法再強作鎮定的坐在蒲團之上。

陳海是道禪院新一代的大天師、寧嬋兒是道禪院上代大天師鞏清的嫡傳弟子,而道禪院更高、更強的秘法傳承竟然就在陳海的手裡,這一切說出去有誰會信?但也唯有這一切,才能徹底說清楚陳海背後的神秘之處!

魏子牙瞳孔驀然收縮起來,再也不敢輕視手裡這本薄薄的帛書,他仔細地向諸多秘形圖譜看去,越看越是稀奇。

這些圖錄雖然表面上看去,盡是一些粗淺的煉體之術,但魏子牙作為燕州千年以降的第一人,這些年又苦悟續命之法,仔細揣摩一下,很快就發現這諸多圖錄背後,真真是別有洞天。

最初數十幅秘形圖錄太簡單,魏子牙直接翻到最後一頁射天狼秘形,參悟良久之後就將帛書收入懷中,前腿屈躬,後腿挺直,張開雙臂,做了一個彎弓搭箭的姿勢,同時靈海秘宮中真元一陣鼓動,按照圖錄中所示運轉起來。

頓時一股熱流從四肢百骸湧出,同時往十二靈脈能去,魏子牙頓時欣喜若狂,雖然現在還沒有效果,但是他分明察覺的出,剛才那一式使出之後,自己收斂入道胎之中的三魂六魄一陣巨震,竟然有向百竅竅脈融合的趨勢。

而在恢弘的地宮之中,氤氳的靈氣被魏子牙的動作攪動起來,被鑲嵌在四壁上的明珠對映著,猶如人間仙境一般。

這個秘形姿態,魏子牙足足維持了半個時辰,才將身舍的氣血精華耗得差不多,這時候魏子牙收住架勢,一張口,一道劍氣噴薄而出,那劍氣之中,隱隱還帶著一些腐臭的氣息。

這一刻魏子牙禁不住仰天大笑起來,欣喜若狂的大叫道:“這世間竟然真有續命之法!”

本书作者其他书: 將軍好凶猛 非洲酋長 楚臣 換魂之豪門子弟 神之血裔 梟臣 山河英雄志 大地產商 重生之鋼鐵大亨 大荒蠻神
相關推薦:我從火影開始成為百鬼之主金牌村長我在少林簽到萬年超神怪物合成系統起航1992惡魔果實供貨商瘋狂升級系統最強狂暴升級我在斬妖司除魔三十年鬥羅之終焉鬥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