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科幻->逃出柯伊伯帶->章節

第二章 隱形殺手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2135年的聖誕節才剛過去,或許坐著9只馴鹿拉的雪橇的聖誕老人還沒飛回格陵蘭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與聯合國環境署,就迫不及待地召開了標註著2136年度的第一次全球科學家聯合大會。世界上一千多名掌握了最前端科學技術的學者共聚一堂,在一起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激烈討論。

五十年後,那次會議被科學界稱為“末日會議”,會議開始的日期,也被定為是地球末日來臨的起始日。名稱固然可怕,結果卻頗有成效,諸多出席會議的科學家最後達成一致看法,承認導致太陽內部活動驟變的原因來自太陽外部:在太陽系的正中心,也就是與太陽垂直的下方,存在一個距離它7光年的坍縮空間,空間中隱藏著一個“暗星系”遺蹟,直到今天才被人類發現。

天體物理學家們更願意稱那個神秘又可怕的殺手為“孤星系”,因為截止到末日會議召開時,人們也僅在那星系中發現了一顆已經死亡的恆星(如果用它曾經的名稱稱呼它更加形象)。通常意義上的星系,由數量眾多的恆星以及圍繞它們運動的行星組成,而許多行星又帶有專屬的衛星,比如地球的衛星月球,總之那是些熱鬧非凡的大家族。

科學家們之所以認定死亡孤星所在的空間曾經存在過星系,是由為它建立的數學模型、覆蓋在它表面的宇宙塵埃,以及它所攜帶的微薄大氣層內蘊含的氣體,還有能隨處找到的重力作用後留下的痕跡推算出來的。

儘管太陽誕生至今已高壽五十億歲,比起如幽靈般盤踞在它下方的地獄來客,可謂相當年輕與稚嫩。

從分佈在全球各地天文臺的射電望遠鏡傳回的動態圖片分析,孤星的年齡幾乎與宇宙相當,也就是到現在為止,它的存在已超過了130億年。

人們基本可以斷定,太陽出現之前,孤星一定擁有過比它更加輝煌的歷史,只可惜孤星質量太大,至少是太陽質量的10倍,以至過早消耗完了蘊藏於核心的氫能量,於是在內部引力的作用下開始收縮。

收縮意味核心溫度的增高,當高到一定程度,由氦聚變成碳的反應被點燃,且非常劇烈。孤星表層稀薄的物質難以抵擋氦在燃燒時釋放的壓力,於是氦閃持續爆發,吞沒了所有圍繞它執行的行星以及行星攜帶的衛星,於是曾經的星系不復存在。然而也得益於孤星巨大的質量,它自身並未被氦閃摧毀,而是從恆星蛻變成紅巨星,步入衰老期,等待死亡的來臨。

假如孤星就這樣再平靜地度過十億年,然後靜悄悄死去,“太陽”這二字大概充其量就只能成為神話人物的名字,八大行星更不用提,地球人類不會生活在那個叫做地球的星球上,可能會在其他星球從猿進化成人,也可能壓根就沒機會出現。這一層,生物學家也不敢輕易下定論。

可也許正是從孤星膨脹成紅巨星的時刻起,宇宙之神彰顯了他創造新生命的神力:孤星上頻繁爆發的氦閃丟擲了一個巨大的星雲團,富含氫分子與重元素的星雲團遠遠飄出去,內部如燃爆般釋放耀眼光芒,將它變成了長度足有幾光年的巨大光球。

五光十色又如夢似幻的光球離開孕育了它的孤星,用10萬年時間飄出了約7光年的距離,這時在星雲密度最大的地方發生坍縮,緻密的結構如初形成的子宮胚胎般飢渴地吸收周圍物質以快速成長。緻密物質正中的核心開始旋轉,並越轉越快,產生的摩擦力導致核心溫度急劇升高,透過引力作用將星雲壓縮成了一個直徑約200個地日距離的圓形星盤,星盤正中一顆恆星誕生,那正是地球人類常用來寓以希望之意的太陽。

從誕生之日起,太陽核心由氫聚變成氦的運動就從未停止,這個年輕的宇宙生命每秒至少釋放出400噸能量,並產生出大量中微子與強烈的電磁輻射,這就是它不斷向宇宙空間釋放光與熱的過程。

地球的天體物理學家們透過電腦模型的運算認定,太陽將持續以這種速度穩定地釋放能量,直至它體內的氫燃料耗盡,由氫聚變轉變為氦聚變。氦聚變將導致這顆黃矮星劇烈膨脹為紅巨星,就算是紅巨星,它也仍能頑強地支撐很長時間,直至坍縮到中子簡併狀態,並由強大的中子簡併狀壓力抵擋引力坍縮,形成中子星核。只是到那時,地球人類要不已滅亡在太陽的氦閃階段,要不已遷移出太陽系,在另一處宇宙空間開闢出新天地。無論如何,五十億年內地球都是安全的,太陽將始終如希臘神話裡的阿波羅神那樣守護著地球。他們堅定地持有這信念,從未對太陽的忠誠產生懷疑。

可惜的是,地球科學家僅專注於研究太陽,在察覺到太陽內部發生異變之前,絲毫沒意識到在它下方七光年處,有一個潛在的威脅。

孤星熬到了紅巨星的最後階段矽核聚變為鐵鎳的反應。其後籠罩它的大部分大氣被拋射去宇宙空間,僅剩下了中心部位的中子星。

由於中子星質量太大,它所產生的引力場開始極度扭曲周圍時空,便形成了一個極為特殊的天體黑洞。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科學家們難以演算出太陽下方黑洞的具體形成時間,只能用估算的方式宣稱,這時間肯定不長,因為它對太陽變態的拉扯最近一個世紀才開始,並且直到今日,太陽的異常狀態才引起了人類的關注。

毋庸置疑,太陽壽命之所以被大大縮短,幾乎可稱為早夭,正是為擺脫黑洞視界的瘋狂吸附,而不斷消耗能量以抗拒拉力。可黑洞引力是無限增加的,哪怕太陽在一個地球年內耗盡所有氫燃料,也終究逃不脫墜入黑洞的悲慘命運。

地球比太陽更可悲,就算躲過了氦閃,躲過了紅巨星那張巨口,也照樣會步太陽後塵,最終墜入無邊的黑洞。

人類要想活下去,只有兩個可能性選擇:

第一、造一艘類似諾亞方舟的大型太空飛船,將所有能供地球生物延續的資源裝載上去,然後在被黑洞引力俘獲前,不,應該是在被太陽氦閃消滅前逃出太陽系。

第二、用盡一切科技手段為地球變軌,找到離開太陽系的捷徑,將地球“拖拽”出太陽系,飄去宇宙中其他能夠停留的地方。

第一個方法聽起來可行,實際卻嚴重違背了人類文明發展到二十三世紀時的民主意識誰應該做諾亞與他的家人,在大洪水到來時將方舟行駛至阿勒山附近停泊?

當然話說回來,只要存在造出方舟的可能,就一定會有人嘗試。生命不受威脅時,人人都能做風度翩翩的君子,可當威脅來臨,保命的需求高於一切時,潛藏在靈魂深處的求生欲就會取代大腦,成為驅使人做出決定的動力。或許這時的人已喪失了優於地球其他物種而成為地球主人的優勢具有理性大腦,發揮思考能力。

第二個方法,極好地維護了政治家們的世界大同理論,能保證全人類,甚至是地球生物一概平等。只要地球母親是安全的,那麼無論什麼人,或什麼物種,哪怕是花草樹木,也能安然躲過氦閃之災。

可這個方法相比第一個,更令科學界人士啼笑皆非。或許地球真能變軌,但唯一可能發生的動因是受到太陽爆發時的推動,那時對人類而言,地球不是變軌,而是變“鬼”。

再者,地球擺脫太陽引力逃出太陽系的標誌,應該是跨越了柯伊伯帶。柯伊伯帶距太陽40-50個天文單位,要想將總質量為60萬億億噸的地球拖拽出那樣遙遠的距離而不遇到任何阻礙,就必須在宇宙中搭建一條能防止地球在行進過程中發生角度偏移的安全路徑。這條路徑該用哪種方式確立?就算用上最先進的太空探測器又能否起作用?沒人說得準。

於是就有人開玩笑說,看來拯救地球的最佳方案,是將方法一與方法二相結合,也即是建造一艘能按照預先搭建好的航軌執行,並且又具備足夠動力拖著地球平行移動的宇宙飛船。

除此之外,還得用數量龐大,且堅韌得能承擔任何重量的引索,纏繞在地球相應的點位上,另一頭拴上太空飛船,飛船在氦閃爆發前沿航軌脫離地球軌道,朝柯伊伯帶所在的座標啟航,唯有這樣,地球母親才能帶著她的孩子們逃離覆滅之災。

相關推薦:特工王妃:王爺魔掌難逃出小丫頭,逃不出總裁的手!從始皇陵逃出的長生草有人愛你孤島驚魂:逃出生天逃出仙界重回八三做玩主超級浮空城最終救贖召喚全面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