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唐殘->章節

第578章 千巖烽火連滄海(續五)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一晃已經是一年最後一天的除夕日了,而大都督府駐要的江陵城上下也即將迎來了義軍/太平軍控制下的第四個新年。而對於城中稍微年長一些的人而言,也許前半生的變化和衝擊,都趕不上這卻是仿若隔世數年間的經歷還要多。

原本曲張如蛛網而房屋層疊梯次的坊曲街巷,被四通八達橫縱交錯貫穿全城的八馬並行長街,與路旁清粼粼成蔭的植道樹與小河渠所取而代之。

而但凡是沿街的位置,那些早已經不合時宜的高低坊牆都已經被拆除殆盡,而只留下原地翻修和重建起來的一片片的三四層小樓;然後又被來自五湖四海的工匠、行商和坐戶,給填充得滿滿的。

他們往往在樓下開店和招攬營生,在樓上居住和貯存貨物,然後還有個小小種植花木和活動身體的內院,透過偏門和曲徑通幽的別巷,與大街上完全聯絡起來。

這種前樓後院被稱為“牌院”的建築形制,已然成為了如今江陵城中四處可見的主流風貌了。而在眾多外沿“牌院”所包圍起來的內裡,才多少依稀保留了昔日坊曲中的傳統形貌和原來的住戶。

而唯有透過臨街“牌院”之間的整齊巷口和設定的巡禁鋪所,才可以深入抵到內裡一片片大小不等民家聚居區域;這裡同樣有一個規模不等的坊間小市,環繞著各種職業門類的手藝人和鋪子,就仿若是個濃縮的微型城坊一般。

而此時此刻,無論是沿街的牌院,還是內裡的民家片區,都已經隨著新春佳節的濃重氣氛,而變得喧鬧與沸揚起來了。

家家戶戶已經在門梁下掛上了不同性質的雕版桃符,豎起了竹竿挑著絹帛或是紙張剪成,小旗或是瑞獸造型的“幡子”。又在門外路邊擺出了碳火陶盆,投入成串曬乾透的竹節,而爭相恐後在煙火繚繞的彌散氣息中,發出清脆或是沉悶的蓽撥爆響聲來。

大多數人家老老少少的也都換上了新行頭,置辦上平日所捨不得的物件,來祭祖兼做自用。而城下哪怕是最貧窮的人家,也可憑藉登籍在冊的戶口,領到一身格外耐髒耐磨的粗布褂子和舊鞋帽,權作是迎春迎新的福澤了。

於是這一刻,他們也能洗乾淨平日裡灰頭土臉的模樣,摸著好好吃了頓飽飯的肚皮,打著反酸的嗝兒,舔著嘴角留下的菜羹痕跡,而領著家裡同樣歡喜不已的老老少少,加入到這除夕日的遊街和觀覽中了。

隨著通通擂響的通街大鼓和夾雜著磐罄鑼缽的聲響,卻是在城坊中開始驅儺遊街了。只見一片亦步亦趨的摧拉彈奏聲樂中,這些穿著綵衣的男女老少構成的人群,從占卜得吉兆的外郭南門樓出發,而在十橫八縱的主街上巡走起來。

領頭的一隊身披五彩羽衣的男女,帶著代表“儺翁”、“儺母”的黑色面具,長袖寬衣的做招搖舞動;以聲調慢揚的咒禁歌子,表示他們正在收聚著所過之處的邪祟和晦氣。

身後又跟著百八十個帶著孩兒面具而身穿紅黑衣胯的“護僮侲子”,蹦蹦跳跳的且歌且舞,則是在讚頌著上古禹王、舜帝等先聖,斬平妖邪,治亂人世的事蹟與偉業。

又有許多戴各種鬼怪面具的男女亦步亦趨其後,許多人手中還端持著各色樂器邊走邊跳邊吹拉彈唱著;每當前端的“護僮侲子”唱完一節讚頌先聖事蹟的歌子,他們就會齊聲發出參差不齊的嘯聲來,代表就此被打敗和鎮服的意味。

最後,還有許多乾脆就是湊熱鬧起鬨的普通百姓,他們興高采烈的大聲喧譁和叫喊著;而將沿街人家給驚動著連忙跑出門來候著。

只見他們朝著扮演邪祟、妖魔的人群,仰頭丟過去一把把代表驅邪避祟的雜色豆子,喊上一聲“太歲橫擋”“瘟邪辟易”之類辟邪話,這才戴上買來的“雒面”,歡天喜地加入到他們的人流中去。

而在越發深入城區的一些殷富人家裡,卻是在大白日裡就早早點起了院子裡的“庭燎”(火堆)。依照江陵的地方風俗,它有著照明、燒爆竹、取暖、燒舊物、增添喜慶氣氛等多種作用。

富貴人家這堆大火要燒整整一夜甚至幾天幾夜不滅,還往火堆裡丟香料,弄得整個宅院異香繚繞。更有甚者選個庭院中的高地之所,在山坡上橫堆木柴立起龐大的火塔助興,然後召集妻妾奴婢徹夜載歌載舞以為炫富。

然而除此之外最為熱鬧的場所,則是在江陵城中透過各種貢獻和方式,所特許保留下來的約摸大小十一所寺廟和道觀之中。因為在這時候無論僧道都會大開方便之門,而令百姓紛紛入寺聽“俗講”和觀覽場所。

俗講,便是高僧大德坐臺或是居於壇城,以通俗的講唱形式,吸引士庶,傳播佛經奧義的一種方式。然後令諸多信眾和聽者,在大德們吟哦的經聲中,感受到九天佛國的無上美好,驚歎行善積德的諸多神蹟。

因此在這些公眾場所的四下裡,早就樹立滿了供養菩薩兼帶祈福、還願的彩繡經文、造像“幡子”。然後又有許多聞風而來的攤販、商家和遊藝之人,在寺院附近造就了一個個熱鬧之極的“廟集”“觀集”。

而一些寺廟還會專門請來器樂、歌舞班子終日演出,或又是傀儡戲和皮影戲的藝人,表現一些經變、本生之故事來作為烘托氣氛和聚附人流的手段。

但是,今年這些從除夕日前兩天就開始的傳統遊樂場所,卻是不免被另一個新鮮事物所搶佔風頭去。乃是在牙城與內城之間佈置一新的大校場當中,所舉辦軍民同樂性質的大匯演。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中匯聚了如今大都督府治下的五南之地,相對繁華富庶或是人文薈萃的廣府(廣州)、交州(河內)、桂州(桂林)、潭州(長沙)、洪州(南昌)、鄂州(武漢)、嶽州(岳陽)、宣州(宣城)、江州(九江)、潤州(南京)、襄州(襄陽)等地,相繼選拔出來的特色演藝團體。

可以說除了淮南的揚州之外,大半個江南之地往昔的風流淵菽都精華薈萃於此了。因此,從除夕日的正午時分就已經開始輪番上臺表演了,而具體節目甚至要排演到子時的守歲之期去。

而對於內城南林門的門樓上,帶著一家大小饒有趣味觀看的周淮安而言,這簡直就是歷史上最早版本下,有大唐特色的百鬼夜行或是萬聖節大遊行才是啊。

只可惜礙於身份和安全上的而考慮,實在沒有辦法親身參與到這個充滿時代特色的民俗活動中去;而只能帶頭端坐在城樓上眾所矚目的座位上,以體現某種意義上親民、同樂的象徵意義。

這就是權力和地位帶來的鴻溝和差別一部分,不過家裡以紅藥兒為首的幾個大小女子,看起來卻是意趣十足而指指點點個不停。顯然他們都沒有看過後世的春晚,而充滿了某種別樣的新鮮感。

不過,周淮安想了想,這種表演形式還真的和後世的春晚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中既有參軍戲(二人相聲),也有白戲(舞臺劇式小品),漢代流傳下來的“魚龍”、“曼延”、“藏挾”之戲法(魔術);更別說是最常見的個體或是群體的歌舞、曲藝器樂。。。。其中甚至連間雜著宣讀,來自各大衛戍區和武關、渝州、巴縣等地的將士賀詞,和各行各業的代表祝語都有。

而在場將四下裡一切可以觀看的角落和位置,都給塞得水洩不通的將士和官吏眷屬、士民百姓們,也是看得一驚一乍或又呼聲如潮,或又讚歎不以。

這也讓規劃了前後大致框架的周淮安,不免有些神飛天外而去;就此生出了自己正仿若是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觀覽露天群眾集體演出和花車巡遊的錯覺來。也許就差讓正下方坐席上的大講習所生員們,舉板擺出花樣拼圖來了。

而在視角最好的門樓側邊上,那些大都督府的官員屬吏和將領們,連帶其眷屬成片而列的座席之中,亦是有人在交頭接耳的竊竊私語道:

“看起來大都督雖然謝絕了那些旁敲側擊勸進的祥瑞手段,但是心中未嘗不是沒有計較和所感的啊。。”

“此話怎講,還請釋疑示下一二。。”

“你們不覺的這些場面,隱然有些似曾相識麼。。”

“敢問這位郎君,可是在別處有所見聞過麼。。”

“這個嘛,我雖未嘗親眼所見,但是當年在京城遊歷時,亦是有所耳聞過典故的。。”

“還請仁兄切莫再賣弄關子好不。。”

“這卻是開元年間的故事了,當年明皇(唐玄宗諡: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在世之期,亦是常幸南內(興慶宮),而會宴群臣於玄英門外花萼相輝嘍,又屢屢登臨勤政務本樓,受士民百姓萬眾朝拜之。。自此歷代天子以為定例,直至甘露事變。仇士良挾斷內外而方才聞止。。豈不聞,如今之場面,未嘗不是日後的預演和初試呢。。”

“這麼說,大都督豈不是於舊朝貴胄的干係,不然又怎麼曉得這種格局的場面和內情呢。。“

“放你娘的狗屁,大都督乃是海外歸來的救世之人,怎麼可能與那些舊朝腐朽之輩有所干係。。”

一個粗豪的聲音突然插進來,卻是臨近座位的一名軍將不忿唾聲道。

正在談論起勁的中人頓然像是被潑了盆冷水一般的噤聲下來,然後才有人道

“是是是,乃是我飲多了孟浪無狀,還請千萬不要往心裡而去。”

而在校場中的層級而上的碩大表演臺邊沿一角,等候的人群中也有人在指著城頭道:

“便就是他了,也是造就世間諸多苦難與天下人心紛亂不止的根本所在。。”

相關推薦:神祇時代諸天萬界簽到都市仙王太古神王全職修神逆天技從道法古捲開始風鬼傳說本座專治不服本座只能幫你到這裡了本座的武俠長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