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唐殘->章節

第1119章 無復雞人報曉籌(下)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都市國術女神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劍仙三千萬 我真不是魔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而在瑕丘城外聯營的另一處軍帳當中,作為飛黃都指揮使王武也在帶頭保養著手上的火器;只見他用圍爐便烘過棉布,將一長一短兩支火銃上拆開搽拭,以防受暖融化的雪粒滲入內裡,不是凍結了機簧就是弄潮子藥而打不響。

而在他邊旁則是兩名親兵在暗紅煤球的爐火上炮製著扁鍋中的吃食,那是凝結成塊黃裡泛紅的羊油辣子,用刀割一塊下來倒在燒燙的,頓時隨著吱吱起泡溶解的油脂瀰漫開辛辣的氣息來。

再從豆子燉肉的罐頭中挑出一大塊連汁凍著的肉羹來,亂剁成碎而在扁鍋上過油炒成金黃焦香的臊子,最後灑下切成條的幹餅和鹽瓜,在油滾滾的翻拌煎幾下,便就可以裝盤入口了;。

一時間,挑食著肉羹條子的王武,只覺得那被天寒地凍凍的幾乎失去知覺的舌頭,在辛辣而又濃油重鹽的職位刺激下,迅速泛活過來的感覺讓他很是受用和愜意。

然後,再從備用的大桶裡撿幾塊乾淨的雪塊放在鍋底的殘羹上,不多久就在炭火下融成了熱滾滾的湯水,然後又撒入碎乾菜和醬幹、醋膏,頓時就成了酸辣適口的辣糊湯了。

然而當他才堪堪喝到了第二碗而已,突然就聽到外間的風雪中,隱約傳來告警金板的尖銳敲擊聲;剎那間就毫不猶豫丟下手中湯碗,而抓起火銃就向外帶頭衝刺而去;而他手中的火銃也在頃刻間,就裝好子藥蓄勢待發了。

作為東都軍中位數不多的精銳,也是在裝備和訓練上最像太平軍靠攏的火器部隊;飛黃都扮演的是值夜待機的任務,因此,當身為指揮使的王武抵達,身邊也就聚齊了飛黃都的大部分兵員而自發點數起來。

而在正對著瑕丘西門的方向,已然傳來了一陣接過一陣的嘶吼和喊殺聲;卻是城內的太平軍居然乘著後半夜雪交加的掩護,突然殺出城來發動了夜襲;這要是放在過往的東都軍中多少會吃虧一二,但是如今不同往常了。

從東都負責大後方經略和糧臺輸供的張居言處,剛剛給他們補充的一大批糧械物資,其中也送來了一批特殊的新裝備。因此,稍後只見已經列隊完畢的飛黃都身前,轟轟升起數道的暗紅煙柱又凌空變成了明亮的火光迸濺開來。

剎那間星星點點四散的火焰,就照亮了下方那些將素白的雪地踩得滿地狼藉,而如狼似虎一般推倒拒馬、填平壕溝,而又破壞了欄柵越牆湧入的大群敵兵。也為靠上內側胸牆作為迎戰準備的飛黃都,指引好了目標所在。

只見成排噼裡啪啦迸射開來的火花噴濺之間,那些從缺口處湧入營盤的敵兵,隨著身邊迸濺開來的雪花、木屑和土塊,就像是被驟然拖到的木樁一般,交替往復的撲倒一片一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當天色重新方明之後,落了一身霜雪而嚴陣以待王武才知道,昨天夜裡幾乎東西北三面營盤都遭到了城內守軍的突襲;但是只有在飛黃都所支援和堅守的西面傷亡最小;殺敵近千卻只有十數人的損傷。

而在東面的陣營中因為有獨山湖和南陽湖的阻隔,而未免有些輕疏和懈怠了;結果被南面繞過城壕和河上凍結冰面的敵人突入其中,而最終從城北出動了馬隊才將其截下和打退。

而這些被射死和打殺在南門陣前的敵人,卻是大多數衣衫襤褸或又是穿戴單薄,看起來就飢一餐飽一餐的好些日子,而顯得有些羸弱和面黃肌瘦,剩下少許的俘虜和傷員更是在激烈戰鬥之後,被風雪一凍就當場臉色青白的又死了好些。

就在清理這些屍體的時候,其中一名臉色青白的死人,突然就在刀槍即將臨身的下一刻,爬起來聲嘶力竭的喊道

“我乃土團白條軍的使者,欲求見貴軍大帥。。”

——我是分割線——

而在遙遠的新羅國王京城內,滿身酒肉與脂粉味的崔致遠癱坐在牛車上,醉意燻然的慢慢回味著在周而復還的爭相飲宴和唱和、召對和會見當中,不斷徒勞無功虛度而過的一天光景。

王京城內的門第之家醉生夢死,城外滿地餓殍與流民大片凍僵於野,而這就是如今這座號稱二十萬戶和千三城坊,而“城中無一草屋,接角連墻,歌吹滿路,晝夜不絕”的繁華之邑和大都會的最好寫照。

就算是他一個從天朝上國回來的博學之士,也已經看不過去的事實,這些衣貴朱紫的人家為什麼就看不到,也想不明白呢?後來暨此三番的親身遭遇,他才明白過來並非這些貴人視而不見或是充耳不聞,而是在彼輩眼中能夠稱之為人的,也就“骨品制”下的這幾千戶門第及其眷屬、附庸而已。

他本以為憑藉自己的學問和從中土大唐所帶來的聖人教誨和道理,可以改變人心而置其向善而行,令百姓得以教化純良,令官吏知畏天命而勤於王事,最終改變然國中大多數人困苦不堪的積弱格局。然而現實卻毫不留情的給了他一次次挫折和打擊。

因為,那些掌握著權勢和義理的貴人們,卻是根本沒有想到要有任何的改變;就算是歷代引進了煌煌大唐的官制,引進了佛法的精深高妙,引入了三墳五典、四書五經的聖教學問;卻還是努力維繫著千百年始終不變的陋俗,一切都是為了固守著權勢與尊位不動。

崔致遠也由此越發明白了,以中土的天下之大,為什麼只有太平軍才能應時而起獨領風騷而卷蕩天下了。若非這種改換天地式的激烈滌盪和不惜一切的以死相爭,又怎麼能夠為那些積重深遠的卑微小民,開出一條活路來呢?

畢竟,此起彼伏了上百年的宗室內訌之下,新羅國勢的頹敗與衰微,已經不是坐在高高朝堂上的那位真聖女王,或又是“和白會議”上一眾執事重臣們,想要改變就能夠改變的了;或者說其中就算有人希望看見變化,也被來自親族、朋黨、部曲和附眾的所牢牢束縛,乃至遭到反噬。

雖然有歷代景文王、憲康王試圖重振王權,然而無力回天。比如元聖王任內著手強化王權,效仿中國唐朝的科舉制度,於貞元四年(788年)實行“讀書三品科”,透過對國學學生實施考試來選拔官吏。但是由於骨品制度的根深蒂固,再加上出身門第的渡唐留學生,輕易壓倒了新羅本土學生,而讓新羅推行科舉的初步嘗試就此衰微。

而這些已經延續了不知道多少代的王姓和公卿世族,之所以看重他這麼一個歸國的士人,也不過是看在他曾經在天朝上國中舉並出仕的官身和光環上,更指望的是他所帶回來的上國光環,能夠“諸州郡不輸貢賦,府庫虛空,國用窮乏”的局面下,威懾那些在地方上令王權搖搖欲墜的亂臣賊子們;

或又是用重新闡釋的聖人之言、經典要義,為朝廷聲張權威和彌合分歧、嫌隙,乃至就像是弘揚在新羅山河之間的佛法一般,繼續麻痺和安撫那些苦難深重的黎庶百姓、奴婢隸民,繼續如如塵泥一般微賤的永世做牛做馬順服下去。

或者那位王上從一開始就深謀遠見的看穿了他的本質,也看透了這世間積重難還的弊情和苦難的根源,才對他格外寬縱的予以種種自行其是的便利和協助,讓他能夠自己幡然醒悟過來而重歸到,那條相對正確的道路上去。

無論如何,新羅國也需要改變的時候,無論這種改變是來自內部的豪雄和亂黨克上犯亂,還是來自外在天朝上國的介入和干預。但至少在太平軍面前他尚有一些用處,也可以扮演好一個恭順而良好的合作者身份,而讓事情不至於敗壞和崩決到無可接受的地步。

只是當他的牛車回到了自己的賓館所在之際,就見到一個平日交好的王邑舍人,正在清掃出來的雪地裡度著腳步,吐著煙氣不知道等候多久了,見到崔致遠就迫不及待的上前來低聲道:

“崔先生,不久前執事省已經發出了王大誥,委派數十位擇撿官帶領部曲,前往各州郡地方催稅和清欠,凡所過之處軍主、僮主皆須協從。”

“壞了。”

這是崔致遠全身激靈起來的第一個反應。

要知道自從自安東都護府歸來的權臣清海鎮大使張保皋被殺之後,籍著新羅金氏王族內亂不止而地方豪族、宗姓勢力迅速做大,分駐新羅九州之境的十幢王軍,卻是因此愈發馳廢和衰微不堪。

以至於地方豪姓已經滲透和掌握各地總管、都督、刺史之屬,而架空和挾制了王臣將吏,逐漸對王京陽奉陰違、不順王命,就如中土的藩鎮割據一般的;以至於如今王令真正所出之處,僅限於五小京在內的近州少部分地區了。

而這些地方的黎庶百姓、奴婢隸民,因為要供養和敬奉王室及諸多貴姓門第,早已經是煎迫不堪而盈反鼎沸如乾柴焦油了;他雖不知帶真聖王為什麼會如此下令,但如果再在這個冬日裡繼續催逼的話,那可真是一點就著的大亂可期了。

“快快,快給我換馬,火速出城前往金海京(慶尚南道金海市)的淮南館”

這一刻的崔致遠酒意已經小時的無影無蹤,而對著驅車的傔從急促吩咐道:太平軍的遠行商團在金海京(今韓國慶尚南道金海市)建立所謂的“淮南館”,以及相應船團護衛所控制的港市和城防,將是接下來最安全的地方了,

當地還有一個作為擺設的仕大等(新羅官名,別稱大尹)庶王子金圭,在接下來的局面當中無疑是有所大用處的。

相關推薦:神祇時代諸天萬界簽到都市仙王太古神王全職修神逆天技從道法古捲開始風鬼傳說本座專治不服本座只能幫你到這裡了本座的武俠長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