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太子別動->章節

第四百五十三章 內閣的秘密會議

熱門推薦: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女配她天生好命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劍仙三千萬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集義殿二樓小會議室的桌上,堆積著數百本彈劾奏摺。

朱厚照正單手撐頭,發呆中。

“殿下,武官不但強搶百姓家中戰馬,最可恨的是還殺害了反抗的百姓。”劉健氣得鬍子亂顫,“一定要嚴肅處置、以儆效尤。”

一臉尷尬的保國公道:“犯人已經北上,派刑部去軍中抓人不妥。”

“可以不抓人,但必須說清楚不得讓犯人以功抵罪,讓無辜百姓白死。”要不是劉健早知道太子有裁軍的想法,定會堅持讓刑部北上抓人以振國法。

“若英國公求情,想讓太子特赦犯人,用銀贖罪怎麼辦?那時太子是同意還是拒絕?”蔡震說出他的擔憂。

謝遷點頭:“所以我們要事先通報全軍。堵上求情的路。”

“他們在京畿附近都敢做這等事,真擔心他們會禍害草原上已經歸順大明的百姓。別忘了四年前遼東鎮如何拿朵顏三衛族人邀功的。”劉健直勾勾盯著朱厚照,等候他的表態。

朱厚照繼續發呆。

“太子殿下!”劉健拍著桌子大喊。

“本王聽著呢。”朱厚照掏掏耳朵,“在軍中抓人不現實。先通報全軍,絕了所有人以功抵罪的想法。英國公治軍無方,罰一百兩。罰金補償受害者家人。朝廷免去受害者家五年稅賦。殺人者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通報全軍的時候順帶說一句,若有犯國法的直系長輩,各種考核需減分。”

“不怕坑爹孃,總怕會坑了自家後代吧?”朱厚照笑問。

其餘內閣四人同意了朱厚照的處理意見。

朱厚照忍不住多說了幾句:“四年前本王說要著重處罰冒用人頭領功的武官。結果只把他們罷官了事。一般人不會關注國法律例的條文內容,只會在意處罰結果。然後套用到自己身上。作做壞事前先盤算自己能否承受的了懲罰,如果能,毫不猶豫地幹了。國法形同虛設。如果當初處死冒功的武官,犯人未必敢下手殺人。”

“殿下不記得有鎮守太監牽扯其中了嗎?”劉健氣吁吁地問。

二樓小會議室極為保密,話出劉健的口,傳到保國公、蔡震、謝遷、朱厚照四人耳中,絕不會有第六個人知道。劉健敢在此說出大實話。四年前從輕處理是弘治帝的意願。

朱厚照摸摸鼻子,略過這個話題。

“就算有了火器,戰馬的重要性沒有絲毫減退。本王想問,為什麼沒有朝廷拿不出足夠的戰馬?”朱厚照問道。

大明的馬政施行一百多年,弊端叢生。是到了該改革的時候了。朱厚照不想主動提及。已經有官員對他動不動就改革有了非議。他倒也不怕非議,非議帶來關注度,對他有利無害。只是非議多了,改革成了貶義詞。今後一提改革,官員們心裡就會產生逆反心理。

做到他這個位置才明白:一個政令好不好,不是看內容,而是看執行力度。

就比方說他在全國禁豬肉這件事,各地官衙執行力度不一。戶部用低廉的價格採買豬肉製成肉脯充軍糧。各類人動用關係低價或者白拿養豬戶的豬,把肉制品賣到草原或海上。

根據東廠從民間收集的反饋來看,他每日暴漲的關注度有一半與豬有關。百姓不關心內閣怎麼樣,只在意和自身息息相關的事。

這就不得不提馬政了。

管理馬政的機構有兵部管轄下的太僕寺、行太僕寺、苑馬寺。此外另設御馬監,由宦官掌管,兵部不能逾越管理。以上簡稱三寺一監。朱厚照支援甘肅鎮的五萬匹戰馬都由御馬監提供。養戰馬的投入很大。寧瑾靠著囚牛商行,才讓御馬監足額完成養馬任務。

三寺一監為官方養馬機構,還有民間的俵馬制度輔助。馬戶每兩年提供一匹戰馬充當賦稅。

明初的時候,規定“地丁殷實者編為馬頭”。此後官方把養馬的重任推給馬戶。很多地方把普通家庭定為馬戶,“江南十一戶養一馬,江北五戶養一馬”。官員們的重心不再是養馬,而是監督馬戶養的馬是否達到戰馬標準。比如馬的腿、眼睛、牙齒等。人為的監察必有腐敗。以次充好之類的事時有發生。總之,馬戶養馬負擔很重。於是,馬戶們用各種辦法讓馬“意外死亡”、讓馬無法生育等。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民牧數量減少,官牧的又從沒有多過。大明缺少戰馬便成了頑疾。

想想明初邊鎮軍馬有四十多萬匹,京營有十六萬匹。如今五十萬北伐軍只能湊出幾萬戰馬。說出去都丟人!

官員一代代更迭,百姓換了一茬又一茬,馬政的弊端以及帶給百姓的傷害,又只能推到不懂經濟的太祖身上。

小會議室極為私密。大家說話少了顧忌。

劉健直言:“戰馬數量不足的原因想必太子清楚。等北伐成功,由北地布政使司負責養馬。取消俵馬制度便可。”劉健也不說改革的事了,直接取消便是。最適合的養馬地是草原。有了北地大片草原,無須百姓受苦。

朱厚照嘿嘿一笑:“到時劉愛卿上奏取消俵馬制度,馬戶們一定給你送萬民傘。”

“臣定會把萬民傘當傳家寶一代代傳下去。”與朱厚照相處久了,劉健的臉皮也厚了。也知道該在何時、用何種方式把話說出來效果最大。

“殿下讓邊軍北伐,允許九鎮互調兵源,也許可各地衛所武官發出北上申請。殿下就不問為何英國公組成的騎兵都來自京營?”劉健點到為止。

朱厚照摸著下巴笑:“劉首輔可別誣陷英國公。那些騎兵先從京營調入寧夏衛,兵部下達調兵令後英國公才帶他們北上的。”

“從寧夏衛調往京營的將士是否已經抵達?京營少了五千人,不是小事。”謝遷從旁道。

京營有文官為提督、宦官為監軍。近期京營的頻繁調動朱厚照和內閣都清楚內情。在京勳貴掌管京中十團,裡面有他們不少的心腹。

邊軍的戰鬥力強於京營數倍。可邊軍的待遇比京營差許多。讓京營頂著邊軍的名額撈功勞,邊軍會沒意見?

文官不是鐵板一塊,武官同樣如此。常把勳貴武官放一起提,現實卻是勳貴極少有能領兵的。

蔡震低頭品茶。這茶的茶氣很足,走的時候問太子要一些。

保國公屏氣凝神,等待朱厚照的回答。

相關推薦:長官愛人風起時九州風起時等來年風起時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