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武俠->太上鏡之映照諸天->章節

第四章:終南山裡道人家

熱門推薦: 劍仙三千萬 宇宙級寵愛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我真不是魔神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都市國術女神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終南山為道教發源地之一,此山地形險阻、道路崎嶇,大谷有五,小谷過百,連綿數百裡,麗肌秀姿,千峰碧屏,深谷幽雅。

據傳楚康王時,函谷關令尹喜便在此山之中結草為樓,每日登草樓觀星望氣,後來尹喜得傳老子五千言道德經之後,更是棄官不做,於此山之中修行。

自此之後,此山之中的道家隱修之事更是層出不窮。

終南山又有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等別稱,不過最為常見的簡稱還是南山!

家喻戶曉的祝壽對聯“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便指的是此山。

李白更有詩云:“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雲起,天際自舒捲。心中與之然,託興每不淺。”

終南山屬於秦嶺山脈的一段,它西起陝西咸陽武功縣,東至陝西藍田,千峰疊翠,景色幽美,自古素有“仙都”之美名,又被道家列為“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千古以來,都是無數道門隱士的隱居之所。

道教的“龍半天,華一角,尹喜派摸不著”之說中,這尹喜派說的便是,得傳文始真人尹喜道統的樓觀道。

故而樓觀道尊老子為老祖,開派祖師為尹喜!

有關道教文始真人尹喜的傳說極多,但最有名的還是他的觀星望氣之法,據傳他曾憑此法,觀紫氣東來,吉星西行,預感有聖人東來,於是守候關中,正巧等到了騎青牛而西行的老子!

於是乎,尹喜將老子請到樓觀之內,執弟子禮,請其講經著書,故有老子在樓南的高崗之上,為尹喜講授《道德經》五千言,然後飄然而去的故事。

當然,尹喜所得的《道德經》五千言,不同於外界流傳的《德經》,更有一套神秘莫測,幾乎無人能夠將之修成的《道經》!

此經被文始真人尹喜篆刻於石碑之上,隨著時間的流轉,此經始終無人修成,故而漸漸的就成了樓觀道正統掌教之象徵!

道家文始真人之名流傳千古,自是非凡,尹喜自身雖也未能修成道經,但卻參悟其中之奧義,結合自己一生所學,創出了樓觀道鎮教文始真經,為道教修行之法的鼻祖之一。

由北周至大隋,樓觀道已然進了鼎盛時期,隋文帝即位之時,曾在終南山之上,為樓觀道修建了雕龍刻鳳、金碧輝煌、恢宏大氣的玄都觀,共計修建殿堂閣樓近百間,有道士數百餘名,詔以王延為觀主,復以延為道門威儀。

不過,玄都觀雖已是天下景仰的名觀,隱為道教祖庭,每日都有無數人前來參拜,但卻並不是樓觀道真正道士的修行之所。

樓觀道真正道統的所在之地,乃是當年文始真人尹喜得傳道德經五千言之後,棄官深入終南山的隱修之地,也就是終南山深處的一處風景秀美的幽谷。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幽谷卻是在群山之內,其側三面環抱,山勢陡峻,筆直高聳,上下有數百丈高,向上望去,直如天柱,半山懸崖之上隨處可見松枝斜掛,藤蘿遍佈,景色秀麗,宛如仙境。

一道數十丈的飛瀑從松林對面的山崖飛流直下,徑如崖底深潭,轟隆之聲,不絕於耳。那深潭闊又數十畝,水色深幽,深不可測。此地正是那傳說中的躍龍潭。

傳說這躍龍潭中曾有一條蛟龍在此潛伏修行,後來那蛟龍功行圓滿後,於風雨之中化作神龍破空而去。

此龍在飛昇之前,曾流下了幾滴龍涎滴在這谷中,因而此谷便名為為龍涎谷!

後來樓觀道的修士在這谷中栽種藥草,卻是發現此谷中栽種的藥草之質量格外上乘,再加上環境清幽,正宜修士修行,因而漸漸的將自家之真正道統都轉移到了此地……

於那深潭岩石之旁,樓觀道的歷代前輩搭建了一些竹屋茅亭,各依地勢,散落而居,清淨雅緻,既不乏人文氣息,又完美的與自然融為了一體。

山谷環境優雅,草木茂盛,其間竟有不少可以入藥的藥物,只不過大多數並不是什麼珍惜的藥草,而是食藥兩用的植物。

樓觀道雖然號稱道祖親傳,但亦修煉方術,而且兼容幷蓄,符與丹鼎皆習。樓觀道的某代祖師梁諶,便“食吞符,大盡其妙,又廣索丹砂,還而為餌”。

又如祖師馬儉曉遁甲占候之法,又斷谷、服藥、行氣、導引,還能役使萬靈,制役群邪。

尹通則“服黃精、雄黃、天門冬數十年”,又能為人治病。

其他樓觀道士也大都如此。

不過,在歷代的樓觀道士之中,服食藥物者一向最為普遍,因而在此地之中的眾多藥材,除卻煉丹之外,大都是山谷內眾多道士日常的吃食。

………………

日落西山,霞光焚遍天穹,一泓殘陽映入山谷之內,為谷內的眾植物、深潭、竹屋茅亭披上了一層麗的金紗。

“當、當、當……”

外界,玄都觀中心之位置的景陽樓為銅鑄仿木結構,四角飛舉,飾有珍禽異獸,其上供奉著一尊早已染上了層層銅綠的青銅古鐘。

此刻,一名中年道人緩緩登上景陽樓,不疾不徐的念了一遍道家法咒之後,手握鍾錘,準確的在那大銅鐘之上接連敲響了九下。

頓時,原先那香雲繚繞、經聲重重的玄都觀不由為之一靜!

但隨後很快卻又漸漸變得嘈雜了起來,眾多參拜者此刻在一些道童的指引之下,從諸多大殿之中魚貫而出,漸漸自那盤山石道之路下了鍾南山。

銅鐘九響,即玄都觀每年四月初八的閉觀之音,此日據傳乃是文始真人尹喜誕辰,因此每年玄都觀都會舉行極為宏大的文始法會,法會之結束,便以九響銅鐘為號。

此後,但凡隸屬於樓觀道門下的道士,若非要事,都必須雲集於樓臺觀前誦經。

不過對於此事,幽谷內潛心修道的幾位樓觀老道士,雖也頗為注重此日,但卻從不參與法會,更無什麼儀式,只是一心在此修行閉關,以圖長生又或者飛仙之道。

這些老道士,大多都是經年的隱修之士,一身功力醇厚深遠,雖不擅長征戰打鬥,但保密養生之道卻是為諸法之冠。

有幾個老道士甚至已經開始步入食氣之境界,每日在煉氣之基礎上,只需食用維持自己身體運轉的簡單食物,有時一日吃足,甚至可以幾日不食,恍若那傳說之中的餐風煉氣之士!

……

在那幾棟清靜雅緻的竹屋茅亭之中,除卻一棟由松、竹、茅共同搭建、以常青樹之木為匾額,其上篆刻“通道”二字的小觀偏房內,有個俊秀青年小道士正閉目打坐外。

在此間那些蒼顏白發、面色紅潤的老道士中間,他這一個正值二九芳華的年青人,倒是顯得格外的令人矚目。

此際,那偏房之中的俊秀青年道人雙眸似盍非盍,雖端坐於蒲團之上,但卻周身以一種玄妙的規律在微微顫動著。

這種震動很輕微,如同蜘蛛點在水中時乏起的波紋;又好似夏日晴空的霹靂之下,那微微震顫的一層薄薄的窗戶紙,雖微不可查,但卻以一種玄妙的規律持久不斷。

依這等密法,遵循天地間的規律不間斷的運轉這種震動方式,又或者合天文地理之氣,不斷的以最貼切自身的方式,以密法震動……

這是一種極上層的煉體之法!

依此法修行,青年道人的骨骼會越來越緻密,皮膚越來越光滑如同綢緞一般,體內的肌肉纖維不斷地改變結構,朝著更加緊密結實的方向進化!

青年道人在此法之上的道行早已巔峰造極,甚至更是已經化作了他的本能,此刻他除卻在運轉此法之外,更是在專心修煉樓觀道秘傳的文始心訣。

他自幼修行,道行高深,早已晉入空空明明、一念不起之境。

“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元……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元。”

此刻他心靜神定,一邊默誦著文始真經,一邊運轉著心法,真氣自然化生。

一股熱流自湧泉升起,一股冷流從百會澆下,在上下顎分別凝成金津玉液,匯出一口既清且甜的“甘露”。他喉結滾動吞服甘露,自十二重樓而下,落入下丹田。

下丹田即華池穴,為藏精之所,主煉精化氣,其上下各有一竅,上通內腎,下通外腎,上竅上通可達腦,主還精補腦,下竅通外腎主以洩身內之濁精。

自其而出的精氣,則被轉化為絲絲縷縷的先天紫氣,先天紫氣又不停的遊走於經脈竅穴之間,汲取他平日飲食又或者採來的“氣”,慢慢的不斷壯大,不斷純粹……

青年道人依著文始心訣而行,足足吞服十二口甘露,執行三十六周天,這一段日子的修行,便已然結束。

當他再睜開眼時,霜白的一輪上弦彎月已然落在窗前。

青年道人起身,緩緩踱步行至窗前,仰望著天空中那一輪亙古如斯的明月,宛若染上一層黃暈的銀盤,鑲嵌在極深邃的夜空之中。

月光如流水,靜靜地洩入這秀麗山谷內的花草樹木之中,竟似一層銀色的薄紗,於那地面之上落下參差斑駁的空明之影。

一時間,道人心中卻是有了些許悵然之意。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自我降臨此世始,如今已十六載有餘……太上鏡,劫焉?福焉?’

‘至少對於現在而言,雖說我只是個道標和擋箭牌,但讓我拜入了樓觀道田谷十老門下,被恩師親賜道號青玄……這也應當是一樁天大的機緣了……’

青玄道人目光朦朧,昔日之事便恍若幻影般,在彎月中一閃而過,隨後那輪彎月便彷彿映入了他的一雙明眸之中。

‘明月啊明月,何時我才能夠像你這樣,一月既出,群星暗淡,皆盡拱服,無人可將之束縛……能立於星穹之上,而隨道演變,長存不滅?’

相關推薦:咱的武功能升級蜜愛小甜妻:老公,請親親!網遊之劍逝回到古代開書院鈞天圖史上第一強控巫師世界的大領主朕的大秦不可能亡諸天之我是傳奇武斷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