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隋唐之謀國->章節

第五十八章 馳援代州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深夜,京城的天空也下起濛濛細雨,楊素的馬車也在向皇宮方向疾駛,他備戰已近一個月,從隴右、關中、漢中各地調集的二十萬大軍已陸續在同州馮翊縣集結,明天楊素就將趕赴馮翊縣,正式率大軍征討漢王楊諒。WWW.tsxsw.COM

在他出征前夜,楊廣又命人召他進宮商談軍務,楊素不得不佩服楊廣勤政,白天處理繁重的朝務,晚上又要思慮平息漢王之亂,通宵達旦,每天休息不到兩個時辰,已經持續了近三年的時間,這讓楊素不得不佩服楊素充沛的精力。同時楊素也深信楊廣會是一個好皇上。

或許是夜空的霏霏細雨,使楊素的心境也添了幾分蒼涼,他靠在馬車的軟榻上,默默地考慮他家族的未來。

他已到花甲之年,對家族已經護佑不了幾年,尤其他的一些積年老病,這兩年有加重惡化的跡象,使他心中充滿擔憂,他知道自己活不幾年了,對家族的擔憂使他有一種深深的緊迫感,他必須要在自己離世前,把家族後事都一一安排好。

幾十年的宦官生涯和對千年歷史興衰的洞察,使他有一種常人難及的遠見和睿智,他很清楚自己的家族隱藏著一個很深的危機,這個危機就是他楊素本身,不僅僅是因為他功高震主,最主要的是他介入皇室內鬥太深,文帝楊堅的五個兒,已經被他幹掉了兩個,前太子楊勇和蜀王楊秀,現在又輪到第三個,漢王楊諒。

楊素此次隱隱有一種察覺,楊廣命他為征討楊諒的主帥,背後隱藏著一種讓他惡人做到底的意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楊素已經感覺到了他的命運,漢王楊諒就是最後一隻狡兔。

其實楊素並不擔心自己,他已經垂老,在世間不長,他擔心的是自己的家族後代。他的兄弟子侄都位居高位,這其實都是仰仗他的羽翼,一旦他逝去,護佑不再,他們也將被打回平庸的原型,可以說楊家敗落,是遲早之事。

敗落沒有關係,關鍵是要後繼有人,這是哪些世家百年不倒的根本。可是縱觀整個楊家,沒有一個人能夠稱得起自己走後留下的這片天,長子玄感能力是有,可是目光短淺,優柔寡斷終非合適的人選,可是整個楊家除了他自己的長子別的人更不行,所以自己只能趁著自己還有能力的時候,將自己的後事以及家人安排妥當。這樣就算自己有一天忽然死了,自己的家族也能夠昌盛下去。

現在楊素所思所想,都是在考慮如何讓自己的家族長盛不衰下去。他根本就沒有想到,一旦他死了,楊家就不是楊家了,楊廣到時候想怎麼對付楊家就怎麼對付楊家,因為失去了他楊素的楊家就是一個任人欺凌的小家族了。

馬車進了朱雀門,不久便停在承天門前,早有宦官在這裡等候,領著楊素向太掖殿的御書房而去。

御書房內,楊廣正坐在地圖前思考平叛之策。這十幾天的不眠不休,使他已經瘦了一大圈,他本來等時機在合適一點在對付自己弟弟,可是沒有想到自己的弟弟率先發難了,這迫使他不得不應戰,自然也不得不擱淺很多計劃,這讓他心急如焚。

不過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漢王造反竟使他找到一個絕佳的遷都藉口------北齊舊地不穩,京城鞭長莫及。這是他當上皇帝以後,唯一一個讓關隴貴族們找不到藉口的決策。

當然無論如何,平定漢王造反,是他的當務之急,也是國家的當務之急。

作為一個帝王,楊廣已經不用像以前那樣去考慮如何打仗,因為他現在是皇上而不是當年的滅陳元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從更高層面上考慮這場戰爭,他在考慮有沒有必要將這場戰爭擴大,以舉國之兵將楊諒迅速剿滅。也就是說他現在必須站在戰略層面上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戰術的層面上。

現在楊廣有點拿不定主意,在等待楊素前來商量。

“陛下,楊太僕來了。”一名宦官在門口稟報。

“宣他進來。”

楊廣坐回自己的龍榻,片刻,楊素被宦官領了進來,楊素深施一禮,道:“老臣楊素參見陛下!”

“楊愛卿明早就出征了,朕今晚還把楊愛卿叫來,真的很抱歉。”

“為陛下分憂,是臣份內之事。”

楊廣點了點頭,“朕把楊愛卿請來,是朕有個想法,想聽聽愛卿的意見,朕想調舉國之兵,迅速撲滅幷州叛逆,愛卿以為如何?”

朝夕相處了幾年,楊素早就已經發現了這個新帝王和先帝的一些不同之處,先帝生性節儉,辦事能省則省,而新帝王則很有魄力,出手闊綽,做事喜歡大手筆,當年自己率軍北征突厥,大獲全勝,先帝最後也只是賞了自己三百段絹,而這次平漢王之亂,還沒有動身,楊廣便已經先後賞了自己五次,上萬段絹。

這樣的出手闊綽,說得好聽點,是做事大手筆,有魄力,可放在普通人家裡,這就是一個敗家子。

今天也是一樣,一個小小的親王叛亂,居然想動舉國之兵,難道他不知道,動用舉國之兵需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但楊廣肯定知道,當年打陳朝時,就是他為主帥,他怎麼能不知,只能說明,這是楊廣的性格,做事有點好大喜功。以前沒有發現,那是因為他一直在隱忍,現在他終於不用再隱忍了。

楊素暗暗嘆息一聲,便不慌不忙道:“陛下,兵在於精而不在於多,楊諒謀逆,失信天下,治下五十二州,卻只有十九州跟他造反,由此可見他不得人心,不得人心也就不得軍心,不須動舉國之兵,臣有把握,就憑臣手上的十萬大軍,半個月之內剿滅楊諒之亂。”

楊廣知道楊素用兵從不輕敵,既然他能這樣說,那就沒有問題,他心下稍安,便罷了動舉國之兵的念頭。

這時楊廣又想起一事,連忙笑道:“朕剛剛接到幽州訊息,林子軒已經將竇抗抓捕,李子雄收編了幽州軍,朕已下令,三萬幽州軍出井陘進攻幷州,牽制住叛軍,這次林子軒不負朕望,朕要好好封賞他。”

楊素不急不躁的說道:“陛下,林子軒現在年紀很輕,要是驟得高位,恐怕對他未必是好事呀!所以為了保護他,只傳令嘉獎便可。”

“愛卿說的對,朕沒有想到這一點。”楊廣笑道,“既然這樣就下旨嘉獎即可。對了,子軒在密報中,提到他這次能夠順利的將竇抗抓捕,還得意於羅藝的幫忙,不知道羅伊這個人愛卿知道嗎?”

楊素一聽楊廣這話,立馬就知道自己當年打壓羅藝的事情,楊廣肯定已經知道了,現在楊廣說出這句話來的意思就是,自己不能在阻止羅藝的發展了。自己已經阻止楊廣賞賜林子軒了,楊廣也已經同意了,自己要是再阻止羅藝的提拔,那就將楊廣徹底的得罪了,到時候自己在楊廣的眼裡會是什麼樣的,跟重要的是這對自己要安排的身後事會很不利。所以,他想了想說道:“羅藝這個人,臣還是有所瞭解的,是個不可多得的將才。”

“愛卿這麼說,朕就放心了,那麼朕這就下旨,封他為幽州刺史,兼任幽州軍副總管。”楊廣笑道。

“皇上聖明。”楊素現在也只能這麼說了。

“楊愛卿,林子軒這次立了這麼大的公,要是不賞賜點什麼,朕總覺得對不起他似的。先帝在林子軒這個年紀,已經是授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所以不是年紀的問題。不過也正如你所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次朕就不賞他官位了,至於賞他點什麼就看他這次的總體表現了。”楊廣說道。

“皇上聖明。皇上臣倒覺得不如賞那個秦瓊一個官位,林子軒能夠帶著秦瓊一起去幽州,可見二人的關係很不錯。現在不賞他而賞秦瓊,以林子軒聰明他肯定能夠明白皇上的意思。”楊素忽然提到。

“愛卿這句話算是說到朕心裡去了,就這麼辦,不過至於他們能夠得到什麼樣的賞賜,還得等他們這次的任務結束以後再說。”楊廣道。

“皇上聖明。如果沒有別的事,老臣不打擾陛下休息。”楊素對著楊廣躬身道。

楊廣點點頭,“明天愛卿要出征,朕就等著愛卿的捷報。”

...........

這是一支由五千輕騎兵組成的精銳之軍,從五天前開始,他們便馬不停蹄地在星夜中疾馳飛奔,黑咕隆咚的世界從他們身邊飛掠而過,風聲呼呼在耳畔轟響,在他們頭頂是轉動的漫天星光,右邊天際映襯下是蠕動的太行山莽影。

山路艱難,騎兵們便放慢了速度,又走了一個時辰,當晨曦初露,林子軒看到了第一抹淡淡金光時,他率領的五千騎兵已經抵達了飛狐道的西面出口,離靈丘縣還有二十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五天前,林子軒接到了代州刺史李景的緊急求援,楊諒軍大將喬鍾葵率三萬精兵進攻代州城,而鎮守代州城的李景只有五千守軍,城池破舊,情況岌岌可危。

在和李子雄商量後,他們決定分兵而行,由李子雄率主力從井陘進攻太原,而林子軒則在秦瓊的陪同下率五千騎兵走飛狐陘援馳代州。至於羅藝,當然是鎮守幽州這個大本營了。

林子軒停住戰馬,霞光照在他身上,彷彿整個身體都在火焰中燃燒,他打手簾向前方望去,前方一裡外便是高家莊,一座只有五十戶人家的小村莊,但村莊北面卻有一條小河流過,小河兩邊平地開闊,正好給他的軍隊休息。

林子軒立刻下令道:“大軍在小河邊休息。”

五千騎兵加快速度,片刻隊伍來到小河邊,已經有先頭斥候在四周探查過,休息之地插有紅旗,大軍紛紛下馬,牽馬來河邊飲水,小河邊頓時熱鬧起來。

這時,先到的斥候領兩名村裡的年輕男上前,對林子軒道:“將軍,這兩人剛從代州雁門縣歸來。

雁門縣就是林子軒要趕去的代州城,林子軒精神一振,連忙問道:“那邊情況如何?”

兩名年輕男行一禮,年長者對林子軒道:“回將軍話,我們是昨天上午逃離雁門縣,圍城戰已經打了五天,非常慘烈,城牆已經崩塌幾次,李刺史率領軍民一邊修城一邊防守,我們也參加防守,城內城外到處都是屍體,城牆都被血染紅了。”

“那你們怎麼逃回來了?”林子軒有些不悅問。

兩人對望一眼,年長者又道:“實在是因為城內糧倉被燒燬,糧食不足,李刺史無奈,只得趁敵軍稍退的機會,在夜裡派一批人出城找糧,我們也跟著出城了。”

就在這時,一陣喧譁聲傳來,林子軒見十幾名士兵押著一名黑衣人走上前。

“將軍,我們抓到了一名叛軍斥候。”

楊諒卻堅信盧中之策,封喬鍾葵為柱國,率三萬精兵進攻代州。

相關推薦:百鍊金身訣丈六金身萬古金身影帝的懶散人生隋唐英雄養成記穿成大佬的小仙女長老逼我當天師娛樂圈是我的[重生]浪跡隋唐超凡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