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隋唐之謀國->章節

第一七一章 叛亂將平

熱門推薦: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都市國術女神 諸天新時代 我真不是魔神 女配她天生好命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宇宙級寵愛

大業九年六月下旬,就在林子軒在金山峽谷取得勝利,隨即利用淵蓋銅的身份榨取了金山、扶余等城,救出來上萬名隋軍俘虜之後,他終於接到了來自中原的戰報。《》

在楊玄感造反奪取了黎陽倉之後,隨即不顧李密的勸解強行向洛陽發動了攻擊。可是洛陽身為大隋最堅固的城池,又豈是那麼容易攻下來的。

在攻打洛陽十餘天之後,楊玄感在感到如果不能再最短時間將洛陽攻下,他就有可能陷入隋軍的包圍之中,所以他讓自己麾下的王信給自己的父親,也就是留守洛陽的老將王仁恭寫信(王仁恭在楊玄感兵圍太原的時候,被樊子蓋以正是用人之際向楊廣求情,讓他放了出來,繼續領導洛陽城的城防)。

王仁恭接信之後,立即將這封信交給了洛陽最高指揮官樊子蓋。然後獻計,裝作自己被王信說動的假象,將楊玄感賺進城裡,然後聚殲。

雖然樊子蓋對王仁恭不是很信任,但是面對叛軍無休止的攻擊,他也只能選擇這個計策。而得到王仁恭答應暗助他奪取洛陽的訊息之後,楊玄感非常的高興。

李密在這個時候提出,謹防王仁恭將計就計。雖然楊玄感很高不興李密這麼說,但是想想他先前給自己所提的幾個計策自己都沒有聽從,然後落到現在這個進退兩難的境地。每每想到此他就覺得有些愧對李密,現在李密再次向自己提出了建議。雖然這個建議自己並不認同,但是為了給世人一個自己善於納諫的形象,他不得不特意做出安排。

事實證明。正是他這個特意的安排讓他躲過了一劫。

雖然被王仁恭欺騙,失去了萬餘人馬,但是他的總人數仍舊比洛陽的留守兵力要多上一些,只是由於對洛陽城久攻不可,再加上剛剛的失利,使得士兵們的士氣跌落到了低谷,再也難對洛陽城造成實質性的傷害了。

如果楊玄感手下的士兵是隋軍這樣的精銳部隊。士氣就算在低落也不會影響自己的戰鬥力。可是,楊玄感手下的士兵都是從吃不飽飯的流民中招募的,這樣的軍隊打打順風仗還行。如果軍隊攻擊不利的話,他們的軍心將心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

與楊玄感在洛陽城下受挫一樣,元家在關中的戰役進行的也不順利,元弘嗣率軍圍攻大興城也是屢戰不下。士氣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楊廣的嚴令下。屈突通率四萬大軍向大興急行軍,最終雙方在灞橋一場惡戰,元弘嗣雖然知道領兵而來的是名將屈突通,但是他們畢竟是遠道而來的疲軍,所以不顧帳下謀士所獻的穩守的策略,主動率軍出擊與屈突通交戰。

屈突通身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將,自然知道自己這只軍隊遠道而來,為了追求速度沒有多帶糧食。所以不利久戰。現在看到叛軍主動出擊,他心中暗自高興。雙方一經交戰。勝負立見分曉。叛軍不敵身心俱疲隋軍,損失萬餘人馬之後,在屈突通的追擊下,被迫撤軍至始平縣和隋軍對峙。至此,大興城的危機暫時得以解決。

此時太原留守李淵也在離石郡擊潰了準備渡河西去的元壽之子元尚武的六千軍隊,斬殺元尚武,李淵派人將元尚武人頭送到正在涿郡駐蹕的楊廣面前獻功,楊廣大喜,當即加封李淵為紫金光祿大夫。

元尚武被殺的訊息,沉重地打擊了元家的囂張氣焰,在元壽的命令下,元弘嗣再次被迫西撤回扶風郡,屈突通乘勢追擊,再殲滅兩萬餘元家軍。經此沉痛的打擊之後,元家的實力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再也不能對關中地區形成威脅了。

洛陽城下,楊玄感的軍營內,李密憂心忡忡,他已經不止一次的提醒楊玄感他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可是自己的話對於楊玄感而言,猶如耳旁風一般,他知道造成他們之間有如此隔閡的東西是什麼?可是讓他放棄這個東西,他不甘心。他想就這個問題和楊玄感開誠佈公的談一談,可是他知道現在的楊玄感根本就不會給自己這個機會的,他已經不是自己認識的那個楊玄感了,他已經被洛陽城內的那把椅子迷住了雙眼。

李密雖然也有私心,但他也不希望楊玄感這麼快失敗,但李密又無計可施。自從楊玄感被王仁恭打敗了以後,楊玄感再也沒有見過自己了。他知道,楊玄感之所以不見自己是因為每次見到自己,他都會想到自己給他出的那些計策沒有被採用,才使他弄成現在這個局面。雖然楊玄感早就知道自己錯了,但是他高傲的性格以及他所處的位置不允許他向自己道歉,所以他對自己只能避而不見。

自從楊玄感攻破虎牢關俘獲了內史舍人魏廷軍後,他便用魏廷軍為軍師,完全摒棄了他。

李密站在自己的大帳裡,對著自己說:“不管怎麼樣,必須再努力一下,看看能不能挽回他的心。”

李密躊躇良久,決定再盡一次力,他來到了中軍大帳前,幾名士兵攔住了他:“先生不可再進!”

李密拱拱手:“請稟報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見。”

“先生稍等,我們這就去稟報。”

士兵轉身進中軍大帳稟報去了,大帳內,楊玄感身著金盔金甲,意氣風發,一名報信兵正向他彙報涿郡的最新消息。

這時,士兵在帳門口稟報:“稟報楚公,李密有急事求見!”

聽到‘李密,這個名字,楊玄感的臉色立刻沉了下來,一聽到這個名字,他就想到自己的無能,這讓他在李密面前抬不起頭來。這也是他三番四次對李密避而不見的原因。

雖然他心中不想見,但是有割捨不下他們多年的情分。所以想他新近的謀士魏廷軍問道:“先生,你說我是見他,還是不見?”

魏廷軍約三十歲。是關中韋氏旁支子弟,才學出眾,在關隴一帶極有名氣,早年間因為犯事,被家族逐出,隨而改姓魏,名廷軍。

被逐出家族之後。奮發圖強,在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虞世基的信任,成為內史舍人。可以說他是虞世基的心腹。

在虎牢關被俘之後因為怕死,便投降楊玄感,楊玄感一直便景仰他的才學,立刻任命他為軍師。跟隨自己左右。

魏廷軍冷笑一聲道:“如果他肯拿出誠意。主公見見他也無妨。”

魏廷軍雖然沒有明說是什麼誠意,但楊元玄感的臉色卻變了,他之所以和李密有隔閡,除了因為李密的計策他沒有採用,不好意思見他之外,更重要的是因為王伯當手下的那五千軍隊始終沒有向自己靠攏的意思,這就使楊玄感認定李密有異心,不好好為自己出謀劃策的根本所在。現在有了魏廷軍為軍師。楊玄感便再也不見李密。

楊玄感冷冷對軍士道:“你去告訴他,我什麼時候看到王伯當的軍隊。那我就什麼時候見他。”

士兵又回來告訴了李密,李密呆立良久,終於長長嘆了口氣:“天意啊!”

李密回到自己大帳,給楊玄感寫了一封信,隨即將他的印綬放在桌上,帶了兩名心腹隨從,離開了楊玄感的大營,騎馬向東平郡而去,從此走上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一個時辰後,聞訊而至的楊玄感來到李密營帳,營帳內一切物品都在,只是人已離去。

“楚公,這是李先生留下的信。”

一名士兵將李密留下之信呈給楊玄感,楊玄感嘆息一聲,雖然他懷疑李密有異心,但李密真的離去了,他又悵然若失。二人畢竟是幾十年的交情了,現在出現這個局面,始終讓他心中不是很高興。

楊玄感開啟李密的信,信中依舊是李密語重心長地勸說:“自明公起兵以來,依附者雖眾,但多為升斗小民,世家名門依附者寥寥無幾,天下郡縣響應者更無一例,可見隋之正統未失,皇帝士心尚在,但明公既已發箭,便無回頭之理,只能銳意進取,謀求出路。

竊以為明公之所急,在於尚無根基之地,洛陽雖有中原圖大之勢,但四面受敵,易攻難守,取之則惹天下之怒,觸皇帝雷霆之威,使元氏得以喘息之機,明公倍受壓力,不為上策,天下之勢譬如圍棋,當先取四角為根基,再攻腹中以圖大,西如關中、南如巴蜀、東如吳越、北如燕趙,皆四角根基之地,明公取其一便可得地利,內修人和,以待天時,願明公早棄洛陽,另尋出路,若朝廷虎狼之師殺至,悔之晚矣!

法主蒙明公不棄,視為心腹,謀於密室之內,交於患難之時,今明公不容,法主只得另謀出路,魏廷軍其人雖具才學,雖被逐出韋氏,但身為韋氏子弟,又豈能甘心為明公趨勢。其人善投明公所好,喜說阿諛之言,此大奸在側,明公何以成大事?當及早殺之,以免生後患,人之將別,其言也善,法主言盡於此,望明公自重!”

楊玄感看完李密留給他的信,不由再次長嘆一聲,心情沉重地回自己營帳了。

其實楊玄感又豈能不知取關中,以四塞之地為根基是上上之策嗎?只是他手下二十萬大軍基本都是關東之兵,要帶他們去關中,一來士兵們未必肯答應,二來士兵們水土不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更重要的是,當年他父親楊素留下的遺書也寫得很清楚,楊家起事宜選關東,這讓楊玄感左右為難。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楊玄感也知道自己父親的遺書有很多的不妥之處,但是父親給他們的影響太深了,自從他懂事以來,他就沒有發現自己的父親有錯誤的時候,不管是領兵打仗,還是治理朝政,都是那麼的完美。

而且他也知道自己的父親早就有了不臣之心,所以他想當然的認為,自己的父親既然有了謀反之心,那麼他自然會將所有的一切都考慮到。以父親那戰無不勝,算無遺策的態度來看,他又怎麼會留給自己一個失敗的策略呢?

如果楊素知道他對他的兒子有這麼大的影響,繼而影響到他們家稱霸天下,不知道他是該高興呢?還是該痛苦呢?

楊素留給他的遺書沒有錯,錯的只是他選擇了一個不是時機的時機來謀反,更為重要的是,他低估了楊廣,在這一點上他是遠遠比不上他老子的。如果楊素泉下有知的話,說不定會被他氣得活過來。(未完待續。。)u

相關推薦:百鍊金身訣丈六金身萬古金身影帝的懶散人生隋唐英雄養成記穿成大佬的小仙女長老逼我當天師娛樂圈是我的[重生]浪跡隋唐超凡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