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點小說網->軍事->隋末之大亂世召喚->章節

第四百七十一章 陽穀縣,梁山軍大舉而至

熱門推薦: 宇宙級寵愛 諸天新時代 特種兵之戰狼崛起 食物鏈頂端的猛獸 我真不是魔神 都市國術女神 我有一座天地當鋪 從嚮往開始制霸娛樂圈 劍仙三千萬 女配她天生好命

第四百七十一章陽穀縣,梁山軍大舉而至

濟北郡偏南,陽穀縣

陽穀處於濟北南部地帶,由於其西部與清河支流相接,在加上東部靠近魚山。

故此,這便導致此地水系眾多、支流環環相繞,地產豐富。

在加上由於當初隋帝大肆修建運河時,正好運河從魚山腳下的支流經過,此舉也更是加大了陽穀縣的富庶。

可以說,如今陽穀縣已經憑藉獨有的水系、地勢成為了濟北南部的耀眼明珠之一。

無論是其經濟還是人口,都乃是極為富庶之地。

陽穀縣,縣衙

“啟稟縣令大人,下屬武松已經將城東張大富家所被盜竊的金銀珠寶給追回。”

“現如今盜竊份子已經被監押到大牢,還請縣令大人處置。”

此時,縣衙之中,長相魁梧的武松正對主位之上居坐,略顯肥胖,皮膚白暫的縣令稟告著。

聞言,那略顯肥胖的縣令輕聲道:“既如此,便將其監管在監牢吧。”

“如若張大富家並未來提人受審,便將人放走,我們這縣衙可沒有這麼多的牢飯供給他們。”

不得不說,這縣令的確很現實,不過此舉也是與天下大亂有關。

縱所周知,歷朝歷代,無論朝代如何更替,小偷小販都是無法杜絕的。

而且,偏偏這類小人物,官府還無法以法律制裁。

畢竟,小偷小販所販的也只是小數額的偷竊罪,總不至於直接一棒子敲死吧!

這便導致犯事被抓,最多被官府關押一段時日便被放出,久而久之,這便助長了這些人的囂張氣焰,越發跋扈。

在加上如今天下大亂,在當時濟北還處於宇文家的統治範圍時。

由於實力的因素,對於濟北南部,宇文士及一直沒有納入統治範圍。

故此,陽穀在這段時日以來,便是無根之浮萍,處於三不管的地界。

要不是當地縣令還有所作為,恐怕此地早就餓民遍浮,流民四起,哪還有經濟依舊富庶的時刻。

只是,雖然如今此地經濟還是受了影響,經濟還是蕭條了許多,平日裡那人喊如撕的商販之聲。如今卻是淡了下去。

如今,武松在縣府裡的職位乃是縣漕,平日裡的主要職責便是維護城中治安,緝拿大盜等。

不過,雖然官位不大,但畢竟也是朝廷中人,在陽穀縣裡,卻還是頗受民眾敬仰。

平時,左右鄉鄰也時長幫襯著武松家,這其實也是討好武松的方案吧。

不過,自從武松擔任縣漕以來,陽穀縣相對以前,治安的確變好了不少。

由於武松本身武藝便不弱,在加上長久以來的辦案能力,導致縣中很多的重案都能夠攻克。

基本上對於那種重犯,縣令乃是直接無視,武松可以隨意處置。

換言之就是,對於重犯在抓捕過程中,就算是直接被武松殺掉,也無濟於事!

至於縣中的偷竊慣犯,雖然縣中無法制裁,可武松卻可以在監牢裡施設公堂,只要在不出人命的情況下,便是其說了算。

只是,幾乎偷竊被武松抓進來的,出去之時幾乎沒有誰是完完整整的!

所以,隨著武松的辦案能力越發提升,其也越受縣令賞識,現如今也做到了縣尉的位置。

其實,武松能在縣衙中任職,與高麒時脫不開聯絡的。

當年,高麒釋出檄文,號召華夏各地的有志之士參加河套之戰時,武松因應召北上抗擊胡寇。

因其武藝有佳,作戰勇猛,其戰功卓著,後戰爭結束,高麒也將也大肆將應召而來的名單公佈天下。

武松的名諱當然在其中,這也讓其聲譽逐漸提升一回,再加上古代鄉鄰的關係,其在家鄉陽穀更是受推崇。

不僅如此,最終促使縣令看重武松的原因卻還是武松在抗胡回返途中時,偶遇一片密林。

在林中,武松赤手空拳搏鬥一支巨虎,並且成功將其致死!

這也讓縣令看到了武松的潛力,所以便下定決心要將其提拔上來,逐漸依為心腹。

由此,武松的聲名也逐漸響側在陽穀縣內,在縣內,武松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

······

數日之後,陽穀縣外,卻是來了不速之客!

只見,宋江親率的數萬梁山軍滾滾而來,其聲勢不可小覷,至於其先鋒大將,則正是黑旋風李逵。

聞訊訊息後,縣令頓時惶恐不已,召集麾下一眾縣吏向城頭奔去。

此時此刻,武松已經率先得到訊息,先行趕到城頭,觀察著梁山軍的軍陣。

只是,雖然其旗幟鮮明,軍容嚴整,看似人數頗多。

只不過,武松卻從其中看出了端倪,梁山軍的兵力卻並未想象的那麼多。

不過,縣令與一眾縣吏便緊急登上城頭,遙望下方早已排列好的梁山大軍。

頓時間,一眾縣吏竟然被嚇得臉色蒼白,就連縣令也抑制不住緊張,感到害怕。

只是,縣令卻也不是大宋的那種貪生怕死的文人,卻還是有些風骨的。

陡然間,縣令便召集部眾,防守城中各處要道,整軍備戰。

其實,隋唐時期的縣吏與宋以後的縣吏是有很大區別的。

雖然,隋唐時期也重視的是孔孟之道,可此時他們研究更深的卻是孔孟的精髓,而不是死記孔孟。

須知,孔孟之道講究的是以文治國,卻不是所謂的儒家仁義思想。

的確,儒學乃是孔孟的最重要的一環,仁義也是儒學最提倡的。

只是,真正的儒學卻不是單純的仁義,也不是一昧的懦弱,忍讓。

真正的仁義,乃是伴隨在實力之上,只有自身擁有了一定的實力,才有談仁義的資本。

所以,正宗的孔孟思想是為了實現國家的強大,而不是像大宋那般,文人沒有任何的風骨,只是貪生怕死!

這其實是孔孟之道所pass掉落後產物。

秦漢時期的仁義又豈是任人欺負,隨意割地求和?

打個比方,漢末時期的劉備,他的一生都是以仁義為標本的,他的本性又豈是大宋文官的性格?

漢朝武帝時期的制度也是儒家學派的思想吧,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可是在獨尊儒術後,漢朝難道被外族欺壓了麼,獨尊儒術,導致各地的官吏紛紛投降了麼?

國家不還是依舊富強,漢武帝不還是有雄心壯志?

犯朕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便完美的詮釋了漢武帝包羅萬象的胸懷,其胸中霸氣外放的氣勢卻也是展露而出。

由此可以得知,儒學並不是最差的學派,只會貪生怕死。

其中關鍵的卻還是應該如何傳承的問題。

不說遠的,至少在隋唐時期,儒學的學術卻還是依舊正宗的,沒有向所謂的大宋王朝那般。

君王醉生夢死,官吏投誠忘國,百姓怯戰的想法。

······

一時間,黑旋風李逵眼瞧城頭正在整軍備戰,心裡不由一沉,暗道:“不好!”

“公明哥哥只給俺鐵牛五千兵馬,要是城中守軍執意固守,恐怕單憑這些部眾,很難破城啊。”

一時,李逵不由在心裡著急,隨後腦光一閃,想出一個不是辦法的好辦法。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旋即,只見李逵驅馬上前,手持雙板斧,凶神惡煞的屹立在城下射程之外,高吼著:“城中守軍聽著!”

“我梁山軍替天行道,此處下山乃是來拯救各處的民眾,奉勸你們立即開城投降,一切皆大歡喜。”

“如若不然,破城之日,雞犬不留!”

頓時之間,那一句“破城之日,雞犬不留”的言語頓時便震碎了在場諸人的心。

須知,李逵的相貌本就是一團黑,在配上那阿扎的鬍鬚,以及凶神惡煞的面容,手持雙板斧屹立於此高吼。

在場的諸人皆是未上陣刀頭舔血的人,又豈會不被李逵震住。

陡然間,隨著李逵的一聲威脅,城中縣吏以及軍民均萌生投降的想法,毫無抵抗之心。

見狀,武松心裡不由一急,深怕縣令真的開城投降,不由大吼請戰道:”縣令大人,武松請戰!”

“小人此次出戰必定斬殺梁山那賊寇的首級而歸,還請縣令大人批准。”

只是,雖然武松有敢戰的心思,其餘縣吏卻是沒有這個勇氣。

聞聽武松的言語,不由紛紛嗤之以鼻,隨後連忙一齊向縣令施壓,開城投降梁山軍。

至於其藉口也是冠冕堂皇,說什麼梁山軍乃是好漢,他們打著的旗號乃是替天行道,投降過後必定是安全的。

可惜,這在武松看來,這卻是貪生怕死的本性。

畢竟,無論何時,不怕死的永遠也只是那少部分,大多數人皆是生命大如天。

經過許久的施壓下,以及李逵在城下的助攻威脅下,終究還是放棄了抵抗的信心思,宣佈開城投降。

聞言,其餘縣吏大喜,唯獨武松無畏,頓時跪地痛心疾首地請求著:“縣令大人,不可啊!”

“梁山軍皆是一群草寇,放其進城,必定霍亂城中民眾啊。”

武松之所以如此反感梁山軍,也是因為其時常擔任縣漕,維護治安,緝拿大盜。

所以,武松十分清楚這些所謂的江湖綠林人士在江湖中的總總勾當,是有多黑暗。

就拿梁山軍來說,說是替天行道,可事實卻真的是這樣麼?

須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梁山位於深山之中,肯定不可能種植軍糧等物種,自給自足。

其也只能經常打殺富戶,搶奪其金銀財寶,可是,明知梁山上有草寇盤踞。

久而久之,哪位富戶還會傻到繼續往梁山而去,既然沒有富豪可以打劫,又如何補充山寨糧食呢?

不出所料,當然是下山打破府衙,搶奪其府中的財務,可是至於打破城池,有沒有槍民眾,那就不得而知了。

梁山軍所說替天行道,真的貫徹了麼,這都是內部事情,不得而知。

故此,對於草寇,武松是沒有好映像的,才會如此竭盡全力地反對。

畢竟,陽穀乃是武松家鄉,其不願意此地遭受梁山草寇欺凌,受其禍害。

只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道理自古有之,憑藉著壓倒性的優勢,武松的建議被縣令駁回了。

隨即,縣令也擔心武松想不開,勸解道:“武松,不是本令怕死,我又何嘗不知梁山草寇的危害。”

“只是,我這也是迫不得已啊,本縣令聽說,那李逵其人心性殘忍,好殺戮。”

“在打破城池時,往往對城中實行殘酷的屠殺,如今我城中其守備力量不過千餘人,又如何抵擋住草寇的侵襲?”

“為了城中民眾的安危,本令只有賭一把了。”

其實,這也算是縣令的肺腑之言了,的確,實力不濟,如果還要強行抵抗,那無異於以卵擊石!

最終受害的依舊只是百姓而已,這也可以說明武松只是一名武夫而已。

旋即,縣令輕豎下衣冠,隨即捧上官印,領一眾縣吏開城受降。

見狀,武松不由已經知曉阻止不了,隨即哀嘆道:“唉,唉!”

······

城外,李逵瞧見眾多的縣吏開城,跪倒在己方面前,不由欣喜勃發,不由興趣昂然:“全軍聽令。”

“給本將殺進去,將城中殺進,片甲不留、血流成河。”

話音一出,眾縣吏不由被嚇住,李逵竟然出爾反爾,要屠殺陽穀縣。

“鐵牛,快收回成命,你可別忘了你是如何在公明哥哥面前保證的。”

“你可是簽署了軍令狀的,要是違抗命令,可是要殺頭的。”

站出勸阻的正是好色的王英,他作為當事人是知曉李逵出戰乃是簽署軍令狀的。

由於李逵心性好殺戮,宋江擔心此次其作為先鋒破城,還會繼續屠殺,繼而影響己方的聲譽。

故此,李逵為了出城,只好簽署軍令狀,如若屠城,便會按照軍法處置。

想到此處,李逵便不由自主地摸摸項上發涼的頭,頓時便清醒過來:“王英兄弟,多謝提醒。”

“俺鐵牛險些誤了大事。”

既然已經想起來,李逵當然不在拿自己性命開玩笑,重新下令,全軍接受縣令的投降入城。

只是卻嚴令各部禁止騷擾、迫害民眾,一經發現,軍法從事,絕不姑息!

很快,李逵便領麾下五千部眾先行入城,壓根沒有後續兵馬前來。

至於梁山軍的大隊人馬,究竟何處去了呢?

ps:今天可能要爆更呢。(未完待續)

相關推薦:暗戀物件是我的金手指時穿到八零我成了我媽的金手指歷史求生之路英雄聯盟之全民解說隋末陰雄我在聊齋當地主非人少女,請放過我正人君子的我怎麼可能是魔頭末世:全球升溫日光微暖:我曾遇見你